第二部分:各種修辭技巧重點談意象
一、各種修辭技巧
(1)詩的最基本元素:意象(象)
(2)用最多的方法:比喻(比)
(3)表現詩意最好的方法:象徵(興)----意象、比喻、象徵-。
(4)其它修詞技巧:
1雙關(古詩常用,現代詩常被忽略。如:東山飄雨西山晴[情];三千煩惱絲[思])
2映襯/ 3反諷/4仿擬/5仿諷(比仿擬多了揶揄、諷刺的作用----)/6借用與借代(有多種,含用典)借代:指的是不直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而是借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這種辭格也叫做"換名"。其中,用來代替的事物叫做借體,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體。/7擬人化/8擬物化/9誇示(誇張表現,如:三千煩惱絲[思,])/10曲折、微詞、吞吐、含蓄/11意象堆棧/12排比、對偶/13層遞/14頂真/15蟬連/16示現/17鑲嵌/18設問/19回文/20倒裝/21錯綜/22跳脫/21轉折/22感嘆/23摹寫(仿真或白描)/24藏詞:即說話時,故意隱藏部分詞語不說出來。可分為藏頭與藏尾兩種。/25轉品:轉品是一種修辭手法。在構句時,改變詞彙原來慣用的詞性,譬如將形容詞或名詞轉成動詞來使用。轉品是實現平常詞語藝術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定意義上說,文學家們為求得某種更強的表現張力而做出的在語言方面的創新努力是語言發展的一種強動力。/26呼告(嗚呼!-----等)/27析字(猜謎、諧音----等)/28飛白(故意用俗語、別字、方言、晦澀字眼-----)。
表現的各種修詞技巧(主要是意象、比喻、象徵等3種修詞技巧)今天主講第一種意象。
詩的最基本元素(意象):意象,嚴格說意象不是修辭技巧,意象是文學作品的最基本元素。為了讓大家明白這詩歌裡最基本(必備)的元素,用一些篇幅說明。
1.簡單定義:意象是詩歌內部的基本元素,由抽象的「主觀情感思維」和客觀景事物的「形象」結合成「有用意的形象」。
2.現代詩意象的用途:主要在傳達詩歌表面與詩背後的深遠內涵。
3.意象是可以疊合累積的:在詩的順序進行中,意象可以一個接一個順序進行;也可以前後之間的意象疊合起來同時思考;也可以把部份意象組合成小集合(有人稱為意象群)。
4.意象裡所說的「形象」,包含了事、物、景等具體「形象」。如:事(棒打薄情郎的形象)、物(鮮豔花朵的形象)、景(風和日麗的風景形象,古代稱境稍有不同,我們姑且同時理解)。
5.意象裡的「意」,就是意義、意念、心意、感覺、感受---等主觀且無形抽象的感情或思維。
6.「意」與「象」的結合,我們可以同時理解為「心」與「物」的結合;「情」與「景」的結合。
7.「興於情(意)-----呈於象(形象)----感於目(感官)----會於心(理性思維或感性的情感)」用這四階段來理解意象的形成。
二、藝術拓展的翅膀
(一)想像:是人在頭腦裡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也是人在腦子中憑藉記憶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加工,從而產生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是有意(無意)想像的結果。
總的來說——想像是個過程(動作),意象是個結果(形態),意象就是想像所得的結果。其中就有智力(6)與非智力(3)因素的關係。
要點一:想像是文藝家感情飛翔的翅膀;
要點二:想像力是的一種作家特殊才能。
(請主持人朗讀《九裡香》)
九裡香
(雪中箏)
星夜,
悠悠西江月;
曙光,
匆匆帶馬行。
一枝枝、枝枝……
秀,秋的金黃;
一朵朵、朵朵……
追,愛的芬芳。
問一問:
村頭桂花雨為何滿天香?
是不是:
蹉跎歲月微笑的淚?
等,等著誰?
聆聽心醉……
等,等著誰?
吻別故鄉……
奔騰歌謠,
夕陽紅叨叨令傳唱;
聲聲慢顫音,
青山詩情深意長。
評析一首短詩《舞》……
舞
(作者:雪中箏)
天空,/一樣的翅膀,/不一樣的飛翔……/有的娓婉,/有的昂揚;/還有看不風的苦情陽光……/
(二)說說非虛構詩歌:「非虛構詩歌」是由詩人、作家網總編冰峰(趙智)發起的一個詩歌流派,是針對當下詩歌「孤芳自賞,不食人間煙火」的窘態而提出的一個詩歌發展方向,其主要觀點是讓詩歌「去掉所有的裝飾,放下語言的架子」,「不要虛構和想像,不要裝腔作勢,不要故弄玄虛,不要誇大事實,不要偽裝」,從而達到「讓讀者找到一個讀詩的理由,讓詩歌和讀者建立一種關係」的目的。意象和華麗的詞彙是詩歌的化妝品,我們不反對為詩歌化妝,但反對抒發虛情、假情、偽情、矯情。我們鼓勵使用有血有肉,有呼吸,有生命的詞彙;不鼓勵使用空洞的,生澀的,說教的,沒有脈搏的詞彙。
我們需要用詩歌碰痛我們的感情,讓眼淚表達我們的傷痛。我們不能再麻木了,我們需要說出我們想要說的話。
(十一)
想起毛壩,想起襄渝線
( 塗世勇 )
似乎還是昨天,
那樣久久睡不著;
你我,
坐在竣工的隧道邊;
向頭頂夜空呼喚,
手拉著星星說再見;
明天我們就將,
離開眼前熟悉的山巔;
明天我們就要,
背上行裝趕赴又一次的遠。
那一排排,
簡易的土磚房;
那一根根,
毛竹交叉搭的床沿;
粗糙的石梯級疊著級,
狹長的山路圈連著圈;
帶不走清涼的山風,
只帶走匆忙留下的遺憾;
帶不走依戀的片片綠葉,
只帶走光陰不舍的惦念。
拍拍臉膛,
揉揉雙眼;
看鳥語花香日日,
瞧火車轟鳴天天;
誰知悶罐軍列,
竟然飛馳整整四十一年;
誰知剛剛轉身,
已經分別一萬五千多天;
相思追逐青春的夢,
重逢鐵12師60團。
再望一次,
營房頭頂的星空;
再爬一回,
昨日腳下的山巔;
用心,
貼近艱辛戰鬥過的毛壩;
用情,
親吻血汗澆築的鐵道線;
想起永遠留在大山的戰友,
銘記魂牽夢縈的襄渝線。
備註:此首詩先後發表在:《中國作家網.原創快覽》/《中國詩歌網.江西頻道》/《鐵道兵文化網》/《鐵道兵戰友網》/《鐵道兵家園網》/《今日頭條》《江西晨報》等;以及許多詩歌微信公眾號平臺,入選《新疆文學》/(紀念八一起義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八一詩選》)/《行走的足跡》/《翰墨風華全國詩書畫精品選》。
建議:請在《「詩星」第三十七期》和《白浪情微信群》,打開【「 想起毛壩,想起襄渝線」(組詩)】,提出讀後不同見解,進行互動。
三、思考自習題:
第二課:「中國現代詩歌寫作與詩歌語言」思考題:
1、中國現代詩歌有哪三個要素?
2、現代詩歌寫作基本要點是什麼?
3、什麼是現代詩歌的語言張力?
二0二0年四月六日
作者簡介:
塗世勇,男,50後,大專學歷,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歷經「工農商學兵」,知青時亦農亦工、參軍任戰士和宣傳員,在營業員、教師、編輯、行政崗位任過職,先後在全國百餘家報刊、書、網、微信平臺發表詩歌、散文200多萬字。詩歌、散文等作品多次獲獎;出版專著《雪箏》、《行走的足跡》、《斷了線的「片段」》。詩集又於2018年9月再版,先後被《中國國家圖書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33家圖書館及《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收藏。
責編:方迎欣《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