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年輕人,還怎麼帶團隊!

2020-12-24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筆記俠 ,作者牟小姝

筆記俠

中國新商業知識共享社區,3000多篇乾貨筆記,組織管理、商業模式等28個主題可精準搜索。

融入他們,弱化身份,增強能力。真實一點點,生動一點點。這就是管理者吸引和籠絡「90後」的方法。

作者:牟小姝

來源:筆記俠(ID :Notesman)

承認吧,說90後「難搞」,是因為你根本不了解90後。

1

90後的真實一面

1.他們就是不主動的一代

社會因素不得不提。

他們在電子時代中成長,因為電子產品自帶與人互動的能力,讓這一代人期待所有事物自帶行為能力。

也就是說,「這個東西不和我互動,它就壞掉了。」

家庭因素,也值得關注。

中國從80後開始獨生子女政策,90後的家庭從傳統的血緣家族徹底變成現代的核心家庭,他們不需要和兄弟姐妹談判,誰可以分得那份更大的巧克力。

在職場上,當他們和同事有分歧時,不善於溝通,不想爭辯,不在乎會不會被人理解。

他們就是不主動的一代,於是顯得「頹」,顯得「喪」。

2.他們就是不滿足的一代

在職場上,他們可憐地看著叔叔阿姨:「你們只知道辛苦地爬職業階梯。」

在學校裡,他們看著老師:「名牌大學畢業又能怎樣,你不也只是個教書匠嗎?」

在家裡,他們對著退休後還在鬧離婚的父母:「你們的人生啊,就是個悲劇。」

他們被稱作want generation。Want: 既指欲望,也指匱乏。他們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代可以真正權衡「我要什麼」的人,並且,想要的這塊餅真的很大。

資訊時代賦予他們「知曉一切」的本領,網際網路還賦予他們「執行夢想」的技能。

比如,想學插花,或想去潛水,心中的念想分分鐘就可以實現。發達的網絡和大量的信息,讓他們「無所不能」。

草根逆襲的故事滿天飛。不可思議的帶貨網紅的成功,讓他們心潮澎湃。

在這個扁平的世界裡,中國年輕人的信息量、視野,和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年輕人趨於同步,而中國年輕人的氣魄、野心,比他們高出好幾個級別。

他們的口號不是改變世界,但他們可能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世界改變了。

3.他們就是不服從的一代

作為鼓勵「挑戰權威」的文化中長大的一代,他們親眼看到問題沒有唯一正確的解法。

之前被認為是正確的東西被不斷推翻、重建。沒有人是絕對的權威,他們從小自己做決定,他們的問題答案來自網際網路。

4.他們就是不將就的一代

從富足的生活條件中成長起來的他們,透著那股子自信和從容。他們對生活、對工作都不將就。

他們尋求層次更為豐富的體驗。正如《圈層效應》(作者託馬斯·科洛波洛斯,哈佛大學客座教授,研究95後消費方式;丹·克爾德森,美國信息架構公司總裁)指出:

他們去飯館,希望能在小紅書、大眾點評上看見這家網紅店,有期待感。在吃飯的時候,要有高顏值的拍照環境和驚豔菜品,這樣方便打卡、曬朋友圈。

在職場上,他們不是僅僅要獲得工作的體驗,可能還需要遊戲的體驗、攻關的體驗、交友的體驗。你能不能給他提供超出工作本身的獲得感。

不主動+不滿足+不服從+不將就=潛力無窮!

2

一場由90後引發的管理變革正在上演

管理不是科學,但它有方法。

管理學不同於其他的專業學科,比如醫生、工程師、會計師,他們不受專業教育不能上崗。

管理不是科學,因為管理無法重複驗證,在這家企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這個團隊起作用的模式,換到另一個企業和團隊,不一定起作用。

哪怕是同一個管理者,曾經幫助他成功的方法,也無法直接複製到未來。

工具歸工具,方法歸方法。

用光華教授黃鐵鷹的觀察,全世界的企業管理者大多數都不是學管理的,比如韋爾奇、比爾·蓋茨、稻盛和夫、王石、馬雲、任正非…… 沒有一個有管理學位。

管理學的內核就是用工具來解決現實問題。

1.不要跟年輕人灌雞湯,講情懷。用我的WHY去感動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每個領導都在表達意義,你表達意義的聲音如果和別人差不多,很容易被掩蓋。

每家企業都在表達情懷,但是面對90後,情懷牌得省著打。因為你的情懷不見得就是他的情懷,將夢想和目標灌輸給別人,難上加難。他們喜歡李誕的喪,李雪琴的慫。

他自己的意義和情懷,比什麼都重要。這是他人生賽道的終極目標,也是他一切行動的能量源。

工作之所以難以承受,從來都不是因為工作內容本身,而是因為缺乏意義和目標。

別試圖控制他們。每個人都擁有解決問題的足夠智慧,你不必告訴他怎麼做,而是幫助他看到多種選擇,然後自己選擇。

當你忍住了擅自插手的衝動,你成功地保留了他對工作的支配感,保全了他的自尊。否則,你覺得自己在幫他,他覺得你在微管理。

2.全力支持他的夢想,而且,還要和他的成長保持同頻

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前任CEO韋爾奇有一句名言:「當你成為領導者之前,自己的成長是成功;而你當了領導者之後,幫助他人成長,才是成功。」

我在和某家管理諮詢公司合作時,他們委派了一位跟課助理。這個小姑娘展示出和別的助理不一樣的素養。她協助環節從未出錯,訂車、訂餐一絲不苟,我上課時她也在非常認真地聽,在午餐時,她還和我探討課程內容。

兩年過去了,她還在同一個職位,但我看出她有些悶悶不樂。

又過了兩年,她告訴我馬上要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我說:「你的老東家馬上要上市了,為什麼要走?」

「這家公司和我有什麼關係?我要做的是課程顧問,這家公司沒給我機會。」

果然,她到了新公司後,非常出色,每年創業績幾百萬。

前家公司給她提供資源、提供平臺的速度,沒趕上她自己的成長速度,非常可惜。做到「所供即所需」,是真正成功的管理者。

德魯克說:「在動蕩的時代裡最大的危險不是變化不定,而是繼續按照昨天的邏輯採取行動。」

自上而下地灌雞湯,不如自下而上地捕捉員工們自己心中的夢想,並公開支持這個夢想,他們會變得比你想像得更強大。

3.管理者怎樣通過提升時間寬裕感,來提升員工幸福感?

時間寬裕感越來越低。時間荒。世界性的集體性的文化失衡。與之而來的是焦慮、抑鬱,鍛鍊少,工作效率低。

管理者怎樣通過提升時間寬裕感,來提升員工幸福感?

心理學家吉姆·洛爾提出的精力管理金字塔:

從下往上,體能、情感(情緒不是個性問題,而是能量問題)、思維、意志。下一層影響上一層。體能不好的時候,情緒低落;情緒低落時,思維遲緩;思維遲緩時,導致意志力下降,做事堅持不下去。健身是為了體能充沛。

用時間獎勵員工,並不給員工其他選擇,很多員工自己並沒有意識到:

當基本生活需求滿足後,再多一些錢對幸福感提升的作用很有限。萬科集團把管理層的獎金和員工的健康掛鈎,員工的體能或健康不及格,管理層要扣1%的獎金,如果健康狀況達標,也會有獎勵。

(1)讓員工對時間有全權掌控感

讓他有安靜地集中處理工作的時間。辦公室裡過多的協作常常給個人帶來力不從心,這也是前段時間流行的開放式空間屢遭詬病的原因。

界定安靜時段與協作時段。這是哈佛商學院教授萊斯利·帕洛(Leslie Perlow)提出的解決方案。

一家財富500強的軟體公司裡,工程師團隊決定將每周二、四、五上午9點到中午時段設為安靜時段,每人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其他時段為互相幫助解決問題的協作時段。

帕洛教授發現,在安靜時段,65%的工程師有超水平發揮。3個月後,這個團隊按時推出了雷射印表機。

(2)盡一切努力幫助員工達成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急救聯盟法,組織幾個同事輪流,及時回應,互相關照。

比如,有人突然接孩子,家裡有變故,他可以放心地離開崗位,因為有其他人會用最快的速度給出最敏捷的反應。

3

用「人性化管理」的確定性,去應對一切的不確定

在不確定的時代裡,「人性」是確定的,讓我們用「人性化管理」的確定性,去應對一切的不確定。

不同行業,不同公司,肯定有適合他們的不同的管理機制。作為管理者,我想先問你三個問題:

每個人本身已經具備成功所需要的天賦潛能和職業潛力,你信不信?

擋在每個人成功道路上的障礙不是外界的障礙,而是自己頭腦中的對手,你信不信?

別人直接給的答案和指導,不管多麼明智,也經常會遭到抵制,你信不信?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咱們繼續下一步。如果你的答案是猶豫的,那麼嘗試把上面三個句子中的人換做你自己:

我本身已經具備成功所需要的天賦潛能和職業潛力,對不對?

擋在我成功道路上的障礙不是外界的障礙,而是我自己頭腦中的對手,對不對?

別人直接給的答案和指導,不管多麼明智,也經常會遭到我的抵制,對不對?

這下都對的吧。

你可以帶著這三條認知,去設計、修改、完善自己公司,自己部門的管理機制。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

1.交談技術

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而是平等地交互賦能,這樣其實要求更高了。

什麼樣的交談技術?共創式談話。或教練式談話。或引導式對話。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如果想讓他動腦,就不要替他思考,你只需為他營造一個思考的氛圍。而這個思考的氛圍是用下面這條開放式問題線營造的。

發散——收斂——持續。

先發散,收集他儘可能多的想法,然後收斂,找出最重要的,列出行動步驟,最後持續,將這次思考的結果延續到未來。

在這條問題線上,你始終沒有直接給答案,所有的答案,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為了順利展開這條問題線,你需要掌握以下幾個關鍵點。

第一,為了發散,用複數問,而不是用單數問。

比如:「你覺得現在可以嘗試哪些方法?」

「哪些行動可以讓你達到這個目標?」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走哪幾條思路?

第二,為了更多的發散,用「可能」帶著他越過障礙進行思考,而不是「一定會有效」,「一定會成功」。

比如:「如果你有足夠的資源,可能會湊效的方案有哪些?」

「如果你知道答案,那會是什麼?」

「我這裡可以給你什麼支持?」

「對這個事情可能會有促進作用的是哪些要素?」

第三,為了聚焦,需要引導他在眾多想法中做選擇,根據問題的性質,用不同維度地來選擇。這次對話最重要的產出,不是籠統的觀點,而是清晰的行動計劃。

比如,如果是緊急問題,聚焦的方式是「最迫切要做的是什麼事情」。

如果是時間維度長的問題,聚焦的方式是「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樣,談話的結果不是創建一堆目標,而是激發出優先任務。

第四,為了讓這次對話產生更多靈感,記得要問到持續效應。

比如:「有哪些做法,可以讓你不斷地加強解決這類問題的能力?」

「如果你未來會不斷地遇到這種挑戰,你怎樣為自己減壓?」

「對於你剛剛提出的那些方案,你可以怎樣持續地實施它們?」

作為管理者,學會這條「發散——收斂——持續」的開放問題線後,下一步就是尋找並創造「可輔導時刻」。

2.可輔導時刻

凱斯西儲大學教授理察·博亞茲提出過,「可輔導時刻」是領導幫助下屬的最好機會,這些時刻是人們知道自己要「換擋」的時刻。比如:

接受了一個有挑戰的任務;回顧一個剛結束的項目;部門有重大改變;執行任務中遇到困難;在一個高強度、長周期的項目中的階段性裡程碑時刻。

在這樣的時刻,員工有最強烈的意願做思考,做嘗試,做改變。

我的觀察是,很多管理者把絕佳的「可輔導時刻」白白浪費了。比如,年底做完績效打分之後,就匆匆發獎金了。都不說為什麼發。這1萬塊獎金,是因為他工作出色,還是大家都發了,順帶給他發的?

90後很需要這樣的「可輔導時刻」。他們有了問題,習慣上網搜索,搜索得越多,思考得越少。他們需要一位引領者幫助他們恢復思考能力,引導他向內尋找真正有意義的答案。

所以,現在的管理者,已經從過去的權威者,轉而扮演引導者,或者教練的角色。

當你發現他思路有問題,忍住,忍住,忍住,咬住舌頭,閉上嘴巴。伽利略:「你不能教給別人什麼。你只能幫他發現他已經擁有的東西。」 智慧只能從自己的內心中長出來。

「輔導優於指令」,你也學會了用開放式問題線去輔導員工。

在實施的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這兩個難點。

第一個難點是,有的員工倍兒精,你在使用引導技術時,他的反應是:「呵,想教練我?沒門兒!」

我也確實見過教練技術用得不好的管理者,他不停地問下屬:「還有呢,還有呢」,真的讓人抓狂。

為了讓員工意識不到自己在被教練,你的方式儘可能隨意、非正式,更關鍵的是,記得用「說、問、說」三部曲,而不是連續發問。

你在問出每一個問題的前後,都要有一些陳述來緩衝。這些陳述可以是自我袒露,也可以是鼓勵、附和、回憶、扯閒篇、假設、開個無關大雅的玩笑,等等。

你可能會遇到的第二個難點是,怎麼引導,他都「葫蘆裡倒不出餃子」怎麼辦?

引導技術是一個喚醒他的潛力、抽絲剝繭的過程,同時不能保證每次都有成果。我從這三方面來建議你:

(1) 你和他的每次一對一談話,聊什麼,儘量他來定話題,這樣他更有積極思考的意願。

你可以說:「你看最近有什麼想和我溝通的,我下午3點到4點間很方便。等你哦。」

(2)在談話過程中,直接指導和誘導詢問的比例,你根據他的能力來平衡。

如果遇上經驗少、層次低的員工,你用代入的方式來分享你的知識,比如:「如果我是你的話,可能會考慮……」 「我剛入職場時也遇到過類似的挑戰,當時我……」

(3)留出充足的時間,不能急於求成。

否則,當他還沒給出你要的答案時,你會下判斷,還可能會急不可耐地中斷他的思考過程。「我太忙了」也確實是很多領導會比這種談話的理由。但是,它值得你的時間。

用共創式的談話來督導工作,這對管理者來說,是一件難度高、絕對正確的事情。

話說回來,哪怕一次輔導談話沒有產出成果,它也能為你們建立情感連結。因為你相信,站在你面前的這個年輕人,有思想、有智慧、有困惑、有失望。

他不需要被拯救,只需要被引導。當他有困難時,你在那裡,你知道,你理解,你關注,你引導。哪怕沒有立刻產出方案,你的在場,就是很好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談話,能讓你們珍惜彼此。你不需要再去天涯海角地找更合適的人選了,站在你面前這個人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合適的人。

融入他們,弱化身份,增強能力。真實一點點,生動一點點。這就是管理者吸引和籠絡「90後」的方法。

原標題:《不懂年輕人,還怎麼帶團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不懂年輕人,還怎麼帶團隊
    資訊時代賦予他們「知曉一切」的本領,網際網路還賦予他們「執行夢想」的技能。比如,想學插花,或想去潛水,心中的念想分分鐘就可以實現。發達的網絡和大量的信息,讓他們「無所不能」。草根逆襲的故事滿天飛。不可思議的帶貨網紅的成功,讓他們心潮澎湃。
  • 職場就是戰場:不懂人心,你怎麼帶團隊?
    01 不懂人心,你怎麼帶團隊?電影《天下無賊》裡,葛優說過一句話:「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當時就覺得,這話說得特有道理,後來的職場經歷,更是充分證明了它的正確性。我所在的團隊,合計13人,一個總監,五個經理,其他都是工程師。就是這樣一個小團隊,竟然形成了五個派別。
  • 隋煬帝的啟示:不懂管理,你怎麼帶團隊?心要軟手要狠!
    我現在雖然是太子,但是地位還不穩固,我需要藉助宇文化及和他家的勢力。你怎麼能胡亂猜疑別人呢?」這個心腹依然不死心,繼續勸道:「太子固然需要強援,但是,也得有個原則。宇文化及這傢伙在外面為非作歹,兇狠殘暴,在太子年面前卻裝作人畜無害的小綿羊,這樣的小人在你得勢時攀附,一旦你失勢,他第一個往你身上捅刀子!」
  • 年輕人不懂白酒?不 是白酒不懂年輕人
    要的是面若桃花、小醉微醺,而不是醒來時渾身頭疼,驚恐得知自己昨天吐了領導一身還對他喊我是奧特曼。  「喝高」「喝嗨」才叫到位的規矩統統作廢,「喝美」才是最高準則。年輕人的杯中,酒的精神作用遠遠超過飲品功能本身。
  • 不懂帶人,你就自己幹到死!帶團隊的五大原則,領導者要多讀幾遍
    如果一個人只顧自己,不顧他人,不願意和他人合作,那麼必然會影響到團隊的戰鬥力。而身為領導者,不懂帶人的話,就只能自己幹到死!那麼,具體而言,給你一個團隊,你該怎麼帶呢?以下分享帶團隊的五大原則,掌握這五大管理原則,團隊水平大變樣,領導者要多讀幾遍。
  • 不懂年輕人的黑話還想讓他們為你買單?
    的課堂觀點解讀:王花花作為北京簡創意CEO,擁有10餘年廣告從業經驗,擅長基於品牌需求的人群洞察及提供相應的市場解決方案,近些年幾乎每年都能看到她帶領團隊做出的刷屏項目。她對社會化媒體傳播方法深諳於心,對年輕人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洞察更是尤為深刻。這次分享,將為你解答這一屆年輕人真正喜歡的是什麼?以及打造年輕人的爆款創意到底有哪些套路?
  • 【樂活】不懂二次元,你怎還敢說自己懂年輕人?
    如果你到現在還沒看過上面這部電影,你應該得反思一下自己與年輕人的距離有多遠了!無論你懂與不懂,你都不能否認二次元文化已經開始逐漸變得主流,如果你對於二次元沒有足夠多的認知,很可能在下一輪的發展中被淘汰出局。在這裡,小參(微信ID:gzcankao)就為大家準備了一套「二次元入門試卷」,如果自測答不出4道及以上的題,恭喜你,你已經得開始學習年輕人的文化了!
  • 《潮流合伙人》:懂年輕人的團隊,才能做出年輕人的潮流.
    二、視角下沉,全方面擁抱年輕人在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層面,主創團隊堅持把對年輕人的理解放在潮流上,在具體執行層面,車導也始終奉行「不惜一切代價擁抱年輕人」的理念,這在節目中多有體現此外,主創團隊還為橘貓取名「發財」,後期製作中上花字,拍專屬Vlog;以節目為背景推出經營小遊戲等等,這些年輕化的細節表達,讓節目整體的設置更加豐滿立體,讓年輕人更有體驗感和參與感。
  • 《青春鬥》不懂年輕人?趙寶剛這樣說
    64歲的趙寶剛,再次扛起青春劇的大旗,歷時3年創作了《青春鬥》,然而在開播第一天就遭遇了排山倒海的質疑聲,「趙寶剛還懂不懂年輕人?」成了網友熱議的焦點。「哪兒都好,就是說不得,從小就被寵著,自我優越感特別強,一句批評的話都聽不進去,現在的年輕人就這樣,不僅說不得,還不愛聽使喚。不過啊,我覺得這不算缺點,這應該是你們這代年輕人的特點。」
  • 【急診室故事】答非所問,這位年輕人怎麼了?
    【急診室故事】答非所問,這位年輕人怎麼了?不過心中卻有一絲忐忑,怎麼今晚儘是一些「深藏不露」的毛病,默默吐槽幾句。正和一位病人家屬交待病情和注意事項時,我們急診的護工師傅帶著一位年輕人過來了,那年輕人一到門口就全身不停扭動,就是那種全身都是不舒服的感覺——這又是啥毛病啊?
  • 團隊大忌!大廚聽不懂趙麗穎的「暗示」,麗穎也不懂男人的苦
    中餐廳營業在即,還有很多事情都沒有理清楚,最關鍵的菜單還一直沒有著落。,為什麼在之前經驗的基礎上,還面臨著這樣的困境呢?1.女人不懂男人的苦中作樂這一點上黃曉明做得非常好,趙麗穎看兩個大廚之間嬉戲打鬧,認為他們沒有將後續的事情放在心上,所以很苦惱,又不知道如何去說。
  •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張雨綺和黃聖依團隊,為什麼最難帶?
    其他團隊幾乎是10秒分歌詞,而她們還卻在激烈討論,沒有什麼結果。丁當很想表達自己的看法,但是她每說完一句,總是有人出來發表不同的看法。團隊裡張雨琦就是非常有主見,很有想法的。但是她在唱歌方面並非專業,並不懂歌曲演唱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在試唱時丁當第1句的聲音太小了,張雨綺建議應該兩個人合唱。
  • 帶團隊,最容易犯的致命錯誤
    因此,帶人先帶心,基本成了管理者帶團隊的一個必備法則,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員工才會追隨你,才能留住優秀人才。殊不知,這裡面有一個誤區,一旦踏入,後果將不堪設想。文 | 織田紀香來源 | 管理智慧(ID:guanlizhihui)江湖謠傳「帶人要帶心」,有過幾次擔當主管經驗後,我深知過去眼睛長到頭頂的態度如不改變,很難與團隊共事。
  • 從亮劍裡面就知道怎麼帶團隊,經營好自己的公司!
    李雲龍的行動力還表現在,有一次同趙剛商議挑選會武功的戰士組成一支特別的隊伍,當時趙剛說:「那好,這事你儘快去辦!」李雲龍說了另外一句:「不用儘快,我馬上就去!」假設團隊中每個人或者作為管理者有這樣的行動力,團隊想不發展都不行。
  • 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 不懂就要多聽
    直到後面她又忽然激動起來,大喊太陽花佔領議場是「公民不服從」,其真實立場瞬間不言可喻,還聲稱任何人要攻佔國會通通可以,難道大家都忘了當初他們如何叫警察把我們擋在外頭,警察淪為他們的私人「護院」,連附近居民還要被他們盤查身分?
  • 帶孩子在樓下玩兒被質疑,你怎麼還不出去上班?
    來之樓下其他孩子的奶奶們語重心長的關心:你怎麼還不出去上班?自己帶孩子嗎?找個正經工作吧!喊老年人來幫忙吧,年輕人還是該工作的~~~麻麻們遇到這種質疑時是怎麼回應的?看看本期的全職麻麻們是怎麼用實力說話的吧,麻麻們一手帶娃一手掙錢根本不耽誤啊!不是只有上班才叫正經工作哦!
  • 不懂這些梗怎麼混入職場年輕人中?
    請點擊輸入圖片1.火鉗劉明小編經常在各大彈幕裡看到火鉗劉明這個詞,一開始還以為是那個叫劉明的小夥伴被網友玩壞了。結果發現這也是一個諧音梗,各位簡直比王建國還喜歡玩諧音梗鴨。「火鉗劉明」實際上是火前留名。在阿婆主的視頻爆火之前先發個彈幕留個名,沾沾各位阿婆主的熱度。其實也是誇各位大神的視頻非常好看有意思,會火,這也算是對up主的一種變相認可啦。
  • 淘小鋪.怎麼才能把團隊做大?
    可以肯定的說:怎麼可能.......能拿到成果的一定是小部分,而且他必須還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是先機,在所有類似的行業當中都出現這樣的一個現象,就是走在第1波的人他會賺錢,而且還必須在堅持的情況下,才能夠拿到好的結果。
  • 《魔獸世界懷舊服》團隊經驗懲罰是怎麼算 副本團隊經驗懲罰機制介紹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團隊經驗懲罰是怎麼算的?
  • 「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傷父母,很多年輕人都在這麼做
    面對兒女的不孝,父母必然會很傷心,但是現在有一種「新型不孝」已悄然形成,這種行為甚至比啃老還傷父母,很多年輕人都在這麼做。01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傷父母鄰居王大媽的兒子結婚兩年了,前不久,兒媳剛生了可愛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