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n Apple of Discord爭鬥之源;不和之因;禍根
An Apple of Discord直譯為「糾紛的蘋果」,出自荷馬史詩Iliad中的希臘神話故事
傳說希臘阿耳戈英雄(Argonaut)珀琉斯(Peleus)和愛琴海海神涅柔斯的女兒西蒂斯(Thetis)在珀利翁山舉行婚禮,大擺宴席。他們邀請了奧林匹斯上(Olympus)的諸神參加喜筵,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惟獨沒有邀請掌管爭執的女神厄裡斯(Eris)。這位女神惱羞成怒,決定在這次喜筵上製造不和。於是,她不請自來,並悄悄在筵席上放了一個金蘋果,上面鐫刻著「屬於最美者」幾個字。天后赫拉(Hera),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愛與美之神阿芙羅狄蒂(Aphrodite),都自以為最美,應得金蘋果,獲得「最美者」稱號。她們爭執不下,鬧到眾神之父宙斯(Zeus)那裡,但宙斯礙於難言之隱,不願偏袒任何一方,就要她們去找特洛伊的王子帕裡斯(Paris)評判。三位女神為了獲得金蘋果,都各自私許帕裡斯以某種好處:赫拉許給他以廣袤國土和掌握富饒財寶的權利,雅典娜許以文武全才和勝利的榮譽,阿芙羅狄蒂則許他成為世界上最美豔女子的丈夫。年青的帕裡斯在富貴、榮譽和美女之間選擇了後者,便把金蘋果判給愛與美之神。為此,赫拉和雅典娜懷恨帕裡斯,連帶也憎恨整個特洛伊人。後來阿芙羅狄蒂為了履行諾言,幫助帕裡斯拐走了斯巴達國王墨涅俄斯的王后---絕世美女海倫(Helen),從而引起了歷時10年的特洛伊戰爭。不和女神厄裡斯丟下的那個蘋果,不僅成了天上3位女神之間不和的根源,而且也成為了人間2個民族之間戰爭的起因。因此,在英語中產生了an apple of discord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any subject of disagreement and contention;the root of the trouble;dispute等意義
這個成語最初為公元2世紀時的古羅馬歷史學家馬克·朱裡·尤斯丁(Marcus Juninus Justinus)所使用,後來廣泛的流傳到歐洲許多語言中去,成為了一個國際性成語。
eg: He throwing us an apple of discord,we soon quarrelled again.
The dispute about inheriting estate formed an apple of discord between them.
This problem seems to be an apple of discord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SA
2. The Heel of Achilles 亦作The Achilles' Heel唯一弱點;薄弱環節;要害
The Heel of Achilles直譯是「阿基裡斯的腳踵」,是個在歐洲廣泛流行的國際性成語。它源自荷馬史詩Iliad中的希臘神話故事。
阿基裡斯是希臘聯軍裡最英勇善戰的驍將,也是荷馬史詩Iliad裡的主要人物之一。傳說他是希臘密耳彌多涅斯人的國王珀琉斯和海神的女兒西蒂斯所生的兒子。阿基裡斯瓜瓜墜地以後,母親想使兒子健壯永生,把他放在火裡鍛鍊,又捏著他的腳踵倒浸在冥河(Styx)聖水裡浸泡。因此阿基裡斯渾身象鋼筋鐵骨,刀槍不入,只有腳踵部位被母親的手捏住,沒有沾到冥河聖水,成為他的唯一要害。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基裡斯驍勇無敵,所向披靡,殺死了特洛伊主將,著名英雄赫克託耳(Hector),而特洛伊的任何武器都無法傷害他的身軀。後來,太陽神阿波羅(Apollo)把阿基裡斯的弱點告訴了特洛伊王子帕裡斯,阿基裡斯終於被帕裡斯誘到城門口,用暗箭射中他的腳踵,負傷而死。
因此,the heel of Achilles,也稱the Achilles' heel,常用以表示a weak point in something that is otherwise without fault;the weakest spot等意思。
eg:The shortage of fortitude is his heel of Achilles.
His Achilles' heel was his pride--he would get very angry if anyone criticized his work
3. Helen of Troy
Helen of Troy 直譯"特洛伊的海倫",源自源自荷馬史詩Iliad中的希臘神話故事。
Helen是希臘的絕世佳人,美豔無比,嫁給希臘南部邦城斯巴達國王墨涅俄斯(Menelaus)為妻。後來,特洛伊王子帕裡斯奉命出事希臘,在斯巴達國王那裡做客,他在愛與美之神阿芙羅狄蒂的幫助下,趁著墨涅俄斯外出之際,誘走海倫,還帶走了很多財寶
此事激起了希臘各部族的公憤,墨涅俄斯發誓說,寧死也要奪回海輪,報仇雪恨。為此,在希臘各城邦英雄的贊助下,調集十萬大軍和1180條戰船,組成了希臘聯軍,公推墨涅俄斯的哥哥阿枷門農(Agamemnon)為聯軍統帥,浩浩蕩蕩,跨海東徵,攻打特洛伊城,企圖用武力奪回海輪。雙方大戰10年,死傷無數,許多英雄戰死在沙場。甚至連奧林匹斯山的眾神也分成2個陣營,有些支持希臘人,有些幫助特洛伊人,,彼此展開了一場持久的惡鬥。最後希臘聯軍採用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Odusseus)的「木馬計」,裡應外合才攻陷了特洛伊。希臘人進城後,大肆殺戮,帕裡斯王子也被殺死,特洛伊的婦女、兒童全部淪為奴隸。特洛伊城被掠奪一空,燒成了一片灰燼。戰爭結實後,希臘將士帶著大量戰利品回到希臘,墨涅俄斯搶回了美貌的海輪重返故土。這就是特洛伊戰爭的起因和結局。正是由於海輪,使特洛伊遭到毀滅的悲劇,真所謂「傾國傾城」,由此產生了Helen of Troy這個成語。
特洛伊戰爭的真實性,已為19世紀德國考古學家謝裡曼在邁錫尼發掘和考證古代特洛伊古城廢墟所證實。至於特洛伊城被毀的真正原因,雖然眾說紛紜,但肯定決不是為了一個美女而爆發這場戰爭的,與其說是為了爭奪海輪而打了起來,毋寧說是為了爭奪該地區的商業霸權和搶劫財寶而引起戰爭的。所謂「特洛伊的海倫」,實質上是財富和商業霸權的化身。中國歷史上也有過「妲己亡商」,「西施沼吳」等傳說,以及唐明皇因寵楊貴妃而招致「安史之亂」,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等說法。漢語中有個「傾國傾城」的成語(語出《漢書·外戚傳》:『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這裡的「傾」字一語雙光,既可指美豔非凡,令人傾倒;也可紙傾覆邦國。其含義與Helen of troy十分近似。
在現代英語中,Helen of Troy這個成語,除了表示a beautiful girl or woman;a beauty who ruins her country等意義外,還可以用來表示a terrible disaster brought by sb or sth you like best的意思。
eg:It is unfair that historians always attribute the fall of kingdoms to Helen of Troy.
She didn't think of the beautiful umbrella bought the day before should become a Helen of Troy in her family.Because of this she and her husband quarreled for a long time.
4. The Trojan Horse木馬計;暗藏的危險;奸細
The Trojan Horse直譯"特洛伊木馬",是個國際性成語,在世界各主要語言中都有。來自拉丁語equns Trojanus.這個成語甚至還進入到漢語詞彙中,**同志在《矛盾論》中,談到《水滸傳》中宋江三打祝家莊時,就用了「木馬計」這個典故。
這個成語出自荷馬史詩《奧德賽》。希臘人和特洛伊人交戰10年之久,勝負未決。最後,希臘著名的英雄奧德修斯(Odusseus)想出了一個木馬計,用木頭做了一匹巨馬,放在特洛伊城外。全體希臘將士偽裝撤退,乘船隱藏在附近的海灣裡,而奧德修斯率領20名勇士事先藏進媽肚。特洛伊人誤認為希臘人已經敗退,大開城門,看到城外的巨大木馬,以為這是希臘人敬神的禮物,就把它當作戰利品拖進城來,大擺宴席,歡慶勝利。到了半夜,特洛伊人好夢正在酣,毫無戒備的時候,藏在木馬裡的希臘英雄們都爬了出來,打開城門,發出信號,與附近海灣裡返回的希臘大軍裡應外合,一舉摧毀了特洛伊城。
因此,The Trojan Horse經過不斷引用而成為一個廣泛流傳的成語,常用來比喻the hidden danger;the covert wreckers(內奸);to engage in underhand activities等的意義。
eg:The superpowers are always sending the Trojan horses to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y are defeated only because of the Trojan horse in their country.
5. Greek Gift(s)陰謀害人的禮物;黃鼠狼拜年,不安好心
Greek Gift(s)直譯是「希臘人的禮物」,出自荷馬史詩《奧德賽》以及古羅馬傑出詩人維吉爾(Publius Virgilius Maro,公元前70-前19年)的史詩《伊尼特》(Aeneis)中關於特洛伊城陷落經過的敘述。
據《奧德賽》卷8記述:許多特洛伊人對如何處置希臘人留下的大木馬展開了辯論,「他們有三種主張:有的主張用無情的銅矛刺透中空的木馬;有的主張把它仍到巖石上;有的主張讓它留在那裡作為京觀,來使天神喜悅」。結果是後一說佔優勢,把那匹木馬拖進城裡來,終於遭到了亡國之災。
維吉爾的史詩《伊尼特》,寫的是特洛伊被希臘攻陷後,王子伊尼斯從混亂中攜家屬出走,經由西西里、迦太基到達義大利,在各地漂泊流亡的情況。史詩第2卷便是伊尼斯關於特洛伊城陷落經過的敘述,其中情節除了模擬荷馬史詩的描述外,還做了更詳細的補充。當特洛伊人要把大木馬拖進城的時候,祭司拉奧孔(Laocoon)勸說不要接受希臘人留下的東西。他說:「我怕希臘人,即使他們來送禮」這句話後來成了一句拉丁諺語:「Timeo Danaos,et dona ferenteso."(原文的達奈人Danaos,即泛指希臘各部族人)譯成英語就是:I fear the Greeks ,even when bringing gifts.其簡化形式就是Greek Gifts.可惜特洛伊人不聽拉奧孔的警告,把木馬作為戰利品拖進城裡。木馬裡藏著希臘的精銳部隊,給特洛伊人帶來了屠殺和滅亡。由此,Greek gift成為一個成語,表示a gift with some sinister purposes of the enemy;one given with intent to harm;a gift sent inorder to murder sb等意思,按其形象意義,這個成語相當與英語的俚諺:When the fox preaches,take care of your geese;也與漢語「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十分類似
eg:He is always buying you expensive clothes,I'm afraid they are Greek gifts for you.
Comrades,be on guard against the Greek gifts!
To meet Waterloo(倒黴,受毀滅性打擊,滅頂之災) 滑鐵盧是一代天驕拿破崙遭受殘敗的地方。遭遇滑鐵盧,對一個人來說,後果不堪設想。無怪據說二戰期間,在準備諾曼第反攻時,溫斯頓·邱吉爾和隨員冒雨去某地開會,其隨員因路滑而摔了一跤,脫口說一句「To meet Waterloo!」邱吉爾竟聯想到拿破崙兵敗滑鐵盧的典故,惱怒地斥責他:「胡說!我要去凱旋門呢!」
It's Greek to me.(我不知道) 英國人一般都不懂希臘語。這句話的直譯是:對於我這是希臘語。自然是不明白的意思。
Greek Kalends(幽默,詼諧方式表達的永遠不) Kalends是羅馬日曆的第一天。古希臘不用羅馬日曆,永遠不會有這一天。
Castle in Spain(西班牙城堡,幻想,夢想。相當於漢語中的空中樓閣) 中世紀某一時期,西班牙是一個頗富浪漫色彩的國家,這句成語是和Castle in air(空中城堡)相齊名的。
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燒泰晤士河,這是何等偉大的壯舉) 但是這句成語經常是反其義應用,指那些人對某事只是誇下海口,而不是真正想去做。
From China to Peru(從中國到秘魯) 它的意義非常明白,指從世界的這一邊到世界的那一邊,相當於漢語的遠隔重洋。
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錫拉和卡津布迪斯之間———在兩個同樣危險的事物之間:一個人逃出一種危險,而又落入另一種危險) 錫拉是傳說中生活在義大利巖石的怪獸,卡津布迪斯是住在海峽中一端經常產生旋渦的另一個怪獸。水手為了躲避其中一個的危害,而常又落入另一個災難。義大利這一方的海角叫凱尼斯(Caenys),西西里島那一方的海角叫皮羅魯姆(Pelorum)。
Spoil Egyptians(掠奪埃及———迫使敵人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源於聖經:上帝答應摩西,埃及人必須借給以色列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Do in Rome as Romans Do(在羅馬,就按羅馬人的方式辦) 我們的入鄉隨俗的意思一樣。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紐卡斯爾) 把某種東西送到一個人們根本不需要的地方。紐卡斯爾盛產煤,送煤到那裡,豈不是多此一舉。有趣的是法國也有類似的成語「del'eau a la riviere(送水到大河裡)。」
6. A Penelope's Web亦作The Web of Penelope故意拖延的策略;永遠做不完的工作
A Penelope's Web或The Web of Penelope,直譯為「珀涅羅珀的織物」,典故出自荷馬史詩《奧德賽》卷2。
這部史詩的主人公奧德修斯是希臘半島西南邊伊大卡島(Ithaca)的國王,他有個美麗而忠誠的旗子,名叫珀涅羅珀。奧德修斯隨希臘聯軍遠徵特洛伊,十年苦戰結束後,希臘將士紛紛凱旋歸國。惟獨奧德修斯命運坎坷,歸途中又在海上漂泊了10年,歷盡無數艱險,並盛傳他已葬身魚腹,或者客死異域。正當他在外流浪的最後三年間,有一百多個來自各地的王孫公子,聚集在他家裡,向他的妻子求婚。堅貞不渝的珀涅羅珀為了擺脫求婚者的糾纏,想出個緩賓之策,她宣稱等她為公公織完一匹做壽衣的布料後,就改嫁給他們中的一個。於是,她白天織這匹布,夜晚又在火炬光下把它拆掉。就這樣織了又拆,拆了又織,沒完沒了,拖延時間,等待丈夫歸來。後來,奧德修斯終於迴轉家園,夫妻兒子合力把那些在他家裡宴飲作樂,胡作非為的求婚者一個個殺死,終於夫妻團圓了。
由於這個故事,英語中的Penelope一詞成了a chaste woman(貞婦)的同義詞,並產生了with a penelope faith(堅貞不渝)這個短語。而A Penelope's Web這個成語比喻the tactics of delaying sth on purposel;the task that can never be finished的意思
eg:Mr Jones made a long speech at the meeting.Everyone else thought it a Penelope's web.
My work is something like the Penelope's web,never done,but ever in hand.
7. Swan Song最後傑作;絕筆
Swan Song字面譯做「天鵝之歌」,源於希臘成語Kykneion asma.
天鵝,我國古代叫鵠,是一種形狀似鵝而體形較大的稀有珍禽,棲息於海濱湖畔,能遊善飛,全身白色。因此,英語成語black swan,用以比喻稀有罕見的人或物,類似漢語成語「鳳毛麟角」之意。
在古希臘神話中,阿波羅(Apollo)是太陽神、光明之神,由於他多才多藝,又是詩歌與音樂之神,後世奉他為文藝的保護神。天鵝是阿波羅的神鳥,故常用來比喻文藝。傳說天鵝平素不唱歌,而在它死前,必引頸長鳴,高歌一曲,其歌聲哀婉動聽,感人肺腑。這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最後的一次唱歌。因此,西方各國就用這個典故來比喻某詩人,作家,作曲家臨終前的一部傑作,或者是某個演員,歌唱家的最後一次表演。即a last or farewell appearance;the last work before death之意;偶爾也可指某中最後殘餘的東西。
Swan Song是個古老的成語,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寓言作家伊索(Aisopos)的寓言故事中,就有「天鵝臨死才唱歌」的說法。古羅馬政治家、作家西塞羅(Cicero,公元前106-前43)在其《德斯肯倫別墅哲學談》等論文中,就使用了「天鵝之歌」來比喻臨死哀歌。在英國,喬叟,莎士比亞等偉大詩人、劇作家,都使用過這個成語典故。如:莎翁的著名悲劇《奧噻羅》(othello)中塑造的愛米莉霞的形象,她在生死關頭勇敢得站出來揭穿其丈夫的罪行。她臨死時把自己比做天鵝,一生只唱最後一次歌。
eg:All the tickets have been sold for the singer's performance in London this week--the public clearly believes that this will be her swan song
The Tempest was W.Shakespeare's swan song in 1612
8. Win/Gain Laurels獲得榮譽;贏得聲望
Look to One's Laurels愛惜名聲;保持記錄
Rest on One's Laurels坐享清福;光吃老本
Laurel(月桂樹)是一種可供觀賞的常綠喬木,樹葉互生,披針形或者長橢圓形,光滑發亮;花帶黃色,傘形花序.laurels指用月桂樹葉編成的"桂冠".古代希臘人和羅馬人用月桂樹的樹葉編成冠冕,獻給傑出的詩人或體育競技的優勝者,作為獎賞,以表尊崇.這種風尚漸漸傳遍整個歐洲,於是laurels代表victory,success和distincion.
歐洲人這種習俗源遠流長,可上朔到古希臘神話.相傳河神珀納斯(Peneus)的女兒達佛涅(Daphne)長的風姿卓約,豔麗非凡.太陽神阿波羅為她的美所傾倒,熱烈追求她,但達佛涅自有所愛,總是逃避權利很大的太陽神的追求.一天,他倆在河邊相遇,達佛涅一見阿波羅,拔腿就跑,阿波羅在後邊窮追不捨,達佛涅跑得疲乏不堪,情急之下只好請她父親把她變成一株月桂樹.阿波羅非常感傷,無限深情地表示:"願你的枝葉四季長青,裝飾我的頭,裝飾我的琴,讓你成為最高榮譽的象徵".他小心得將這株月桂樹移植到自己神廟旁邊,朝夕相處,並取其枝葉遍成花冠戴在頭上,以表示對達佛涅的傾慕和懷念.
因此,古希臘人把月桂樹看做是阿波羅的神木,稱為"阿波羅的月桂樹"(The Laurel of Apollo).起先,他們用月桂枝葉編成冠冕,授予在祭祀太陽神的節目賽跑中的優勝者.後來在奧林匹亞(Olympia)舉行的體育競技中,他們用桂冠贈給競技的優勝者.從此世代相傳,後世歐洲人以"桂冠"作為光榮的稱號.
由於阿波羅是主管光明.青春.音樂和詩歌之神,歐洲人又把源自"阿波羅的月桂樹"的桂冠,獻給最有才華的詩人,稱"桂冠詩人".第一位著名的"桂冠詩人"就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先驅者.義大利詩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他的代表作<抒情詩集>,全部為14行詩體,系詩人獻給他心中的女神蘿拉的情詩(彼特拉克喜歡了蘿拉一輩子,但是蘿拉從來都不知道),抒發他對戀人的愛情,描寫大自然的景色,渴望祖國的統一.這部被稱為西方"詩三百'的詩集,雖不能與我國古代<詩經>相提並論,但不失為世界文學的瑰寶.
中古時代英國的大學,也曾授予過"桂冠詩人"的稱好,但是這只是一種榮譽稱號,而非目前含義的類似職務,學銜的專用名稱.
作為專名的"桂冠詩人"(The Poet Laureate,也稱The Laureate),系英國王室賜予御用詩人的專用稱號,從17世紀英皇詹姆士一世(James I,1566-1625)開始,延續到現在,已歷三個世紀了.凡獲得"桂冠詩人"稱號者,可領取宮廷津貼,每遇到王室喜慶或官方盛典時,都要寫作應景詩以點綴和宣揚喜慶事件,歌功頌德,粉飾昇平.17世紀,在英國被封為第一位"桂冠詩人"的是約翰·德萊頓(John Dryden,1631-1700),他一生為貴族寫作,美化君主制度,不過他創造的"英語偶句詩體",成為英國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從1670到1972這三百年間,英國王室相繼封了17位"桂冠詩人"年限最長的是19實際的浪漫詩人阿弗裡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他從1850年獲得這個稱號一直到逝世,長達42年,算是"終身桂冠詩人"了.英國最近的"桂冠詩人"是約翰·班傑明(John Benjamin).其實,所謂"桂冠詩人"大部分是徒具虛名的,在英國文學史上享有盛名者極少;就象中國封建時代的"欽點狀元",從公元960到1904(清關緒30年最後一屆科舉止)近1000年,歷代狀元341名,在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寥寥無幾.
eg:Shakespeare won laurels in the dramatic world.
The student gained laurels on the football field,as well as in his studies.
Tom won the broad jump,but he had to look to his laurels Getting an A in chemistry almosst cause Mike to rest on his laurels
9. Under the Rose秘密地;私下得;暗中
Under the rose直譯"在玫瑰花底下",而實際上卻表示in secret; privately confidentially的意義,語言外殼與內涵,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它源自古羅馬的神話故事和歐洲的風尚.
羅馬神話中的小愛神丘比特(Cupid),也稱希臘神話裡的厄洛斯(Eros),在文藝作品中以背上長著雙翼的小男孩的形象出現,常攜帶弓箭在天空中遨遊,誰中了他的金箭就會產生愛情.丘比特是戰神瑪斯(Mars)和愛與美之神維納斯(venus)所生的兒子.維納斯,也就是希臘神話裡的阿芙羅狄蒂(Aphrodite),傳說她是從大海的泡沫裡生出來,以美麗著稱,從宙斯到奧林匹帕斯的諸神都為起美貌姿容所傾倒.有關她的戀愛傳說很多,歐洲很多文藝作品常用維納斯做題材.小愛神丘比特為了維護其母的聲譽,給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Harpocrates)送了一束玫瑰花,請他守口如瓶不要把維納斯的風流韻事傳播出去.哈伯克拉底受了玫瑰花就緘默不語了,成為名副其實的"沉默之神"
古羅馬人對維納斯非常尊崇,不僅奉為掌管人類的愛情.婚姻.生育的愛與美的神,而且尊為豐收女神.園藝女神.羅馬的統治者愷撒大帝甚至追搠維納斯是羅馬人的祖先.由於上述神話傳說,古羅馬人把玫瑰花當作沉沒或嚴守秘密的象徵,並在日常生活中相尚成風.人們去串門做客,當看到主人家的桌子上方畫有玫瑰,客人就了解在這桌上所談的一切行為均不應外傳.於是在語言中產生了Sub rosa在玫瑰花底下這個拉丁成語. 據<牛津英語詞典>解釋,英語under the rose系源自德語unter der Rosen. 古代德國的宴會廳.會議室以及旅店的餐室,在天花板上常畫有或雕刻著玫瑰花,用來提醒在場者要守口如瓶,嚴守秘密,不要把玫瑰花底下的言行透露出去.這個流行於15至17世紀的德語成語反映了這種習俗.
羅馬帝國全盛時,其勢力幾乎席捲了整個歐洲,羅馬某些文化風尚也隨著他的軍事力量滲透到歐洲各國.因此,以玫瑰花象徵沉默的習俗,並不限於德國..
under the rose 是個狀語性成語,在句中修飾動詞,其含義因所修飾的動詞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如:born under the rose"私生的""非婚生的";do under the rose"暗中進行"
eg:The senator told me under the rose that there is to be a chance in the cabinet.
The matter was finally settled under the rose.
Do what you like undeer the rose,but don't give a sign of what you're about...
10. The Augean Stable(s)骯髒的地方;藏垢納穢之所;積弊
The Augean Stable(s)直譯"奧吉亞斯的牛圈",源自古希臘神話中關於赫拉克勒斯的英雄傳說.
奧吉亞斯(Augeas)是古希臘西部厄利斯(Elis)的國王。他有一個極大的牛圈,裡面養了2000頭年(一說3000匹馬),30年來未清掃過,糞穢堆積如山,十分骯髒。因此,the Augean stable=very dirty place.
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cles),亦稱海格立斯(Hercules),是宙斯同底比斯國王之女阿爾克墨涅所生的兒子,自幼在名師的傳授下,學會了各種武藝和技能,神勇無敵,成為遐邇聞名的大力士。他因受到心胸狹窄的天后赫拉的迫害,不得不替邁錫尼國王歐律斯透斯服役十幾年。赫拉克勒斯拒絕了「惡德」女神要他走享樂道路的誘惑,而聽從了「美德」女神的忠告,決心在逆境中不畏艱險,為民除害造福。他在十二年中完成了12項英勇業績,其中之一就是在一天之內將奧吉亞斯的牛圈打掃乾淨。赫拉克勒斯先在牛圈的一端挖了深溝,引來附近的阿爾裴斯河和珀涅俄斯河的喝水灌入牛圈,而在另一端開一出口,使喝水流經牛圈,借用水利衝洗積糞。這樣,他在一夜之間將30年沒有打掃過的骯髒不堪的牛圈,打掃的乾乾淨淨。奧吉亞斯曾許諾事成之後把牛群的十分之一給赫拉克勒斯,作為勞動報酬,後來當他獲悉赫拉克勒斯是奉歐律斯透斯之命來完成這項任務的,竟自食其果,於是被赫拉克勒斯殺死
這個神話傳說反映了古代人民苦幹加巧幹的精神,體現了人類徵服自然的力量和智慧。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在他們的著作中,多次引用夠這個典故。在馬列主義經典中,這個成語有時譯為「骯髒的馬廄」,有時譯為"奧吉亞斯的牛圈"。在這裡,stable除了泛指地點外,還可代表某些不良的制度,下流的習俗和惡劣的作風等等。由此,人們用the Augean stable這個成語來比喻非常的地方或長期形成的積弊。它常比to clean,to cleanse,to reform等動詞連用,表示to bring about a drastic reform in some public evil的意思
eg:how to clean the Augean stables of this city remains a critical problem.
Although they know it is not easy to reform the Augean stables of ths sociey,they are still trying to do it.
11. A Procrustean Bed
A Procrustean Bed直譯是「普洛克路斯貳斯的床」,源自古希臘神話的典故。
在雅典國家奠基者(Theseus)的傳說中,從墨加拉到雅典途中有個非常殘暴的強盜,叫達瑪斯貳斯,綽號普洛克路斯貳斯。希臘問Procrustes的意思是「拉長者」、「暴虐者」。據公元前1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Diodoros,約公元前80-前29年)所編《歷史叢書》記述:普洛克路斯貳斯開設黑店,攔截過路行人。他特意設置了2張鐵床,一長一短,強迫旅店躺在鐵床上,身矮者睡長床,強拉其軀體使與床齊;身高者睡短床,他用利斧把旅客伸出來的腿腳截短。由於他這種特殊的殘暴方式,人稱之為「鐵床匪」。後來,希臘著名英雄提修斯在前往雅典尋父途中,遇上了「鐵床匪」,擊敗了這個攔路大盜。提修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強令身體魁梧的普洛克路斯貳斯躺在短床上,一刀砍掉「鐵床匪」伸出床外的下半肢,除了這一禍害。
由此,在英語中遺留下來a Procrustean bed這個成語,亦做the Procrustes' bed或the bed of Procrustes,常用以表示an arrangement or plan that produces uniformity by violent and arbitrary measures之意。按其形象意義,這個成語與漢語成語「削足適履」、「截趾穿鞋」頗相同;也類似俗語「使穿小鞋」、「強求一律」的說法
eg:I didn't put forth the plan as a Procrustean bed,to which exact conformity is to be indispensable.
Don't stretch the facts to fit the Procrustean bed.
12. A Gordian Knot難解的結;難題;難點
A Gordian Knot直譯「戈耳迪之結」。
戈耳迪(Gordius)是小亞細亞佛律基亞(Phrygia)的國王,傳說他原先是個貧苦的農民。一天,他在耕地的時候,有隻神鷹從天而且降,落在他馬車的軛上,久不飛走。戈耳迪就趕著馬車進城去請求神示。其時,佛律基亞的老王突然去世,一國無主,上下動亂不安,於是人們請求神示由誰來做國王。神示說:「在通向宙斯神廟的大陸上,你們遇到的第一個乘馬車者就是新王。」恰好這時戈耳迪正乘著牛車前往宙斯的神廟,人們看見巍然屹立在車軛上的神鷹,認為這是掌握政權的象徵,就一致擁戴戈耳迪為國王。戈耳迪當了國王后,就把那輛象徵命運的馬車獻給宙斯,放置在嬸廟中。他用繩索打了個非常複雜的死結,把車軛牢牢得系在車轅上,誰也無法解開。
由此,人們常用a Gordian knot比喻a knot difficult or impossibe to unite;the difficult problem or task.
eg:We must try to solve the problem even if it is really a Gordian knot.
The knot which you thought a Gordian one will untie it before you
13. Bone of The Bone and Flesh of the Flesh
Bone of The Bone and Flesh of the Flesh直譯"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出自<聖經>中關於上帝造人的神話.
據<舊約·創世紀>第2章敘述:太初之際,混沌未開,耶和華上帝開天闢地.第一天耶和華創造了白天和夜晚;第二天創造了天空和風雲;第三天創造了高山峻岭.平原河流,以及富饒的土地和芳香的花果;第四天他又創造了太陽.月亮和星辰,確定年歲.季節.月份和日期;第五天他創造了各種形狀和大小的魚類和飛禽;第六天他才創造了各種陸上動物,然後他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塵土造出一個男人,名叫亞當(Adam),這就是神話中人類的始祖.後來,耶和華見押當獨居無伴侶幫助他,於是,趁亞當沉睡的時候,從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成了一個女人叫夏娃(Eve),領到他面前,亞當說:"This is bone of my bone and flesh of my flesh"(這是我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從此兩人結為夫妻
Bone of The Bone and Flesh of the Flesh常用來比喻血緣上的親屬關係或思想上的團結一致,即as close as flesh and blood;to be inseperately linked to each other等的意思。
eg:Our army is bone of the bone and flesh of the flesh of the people.
The I.W.W was bone of the bone and flesh of the flesh of the floating workers.(W.Foster:Pages from a Worker's Life.)
14. Adam's Apple喉結
亞當是聖經中人類的始祖,而蘋果的歷史比人類的歷史還悠久。在世界各文明古國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中,蘋果都是受人喜愛的一種果實。英語中有個諺語: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但據聖經故事上說,蘋果也給人類帶來了麻煩,男人的喉結就是因吃蘋果引起的。
《舊約.創世紀》第3章講到人類的起源,傳說上帝創造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在東方的伊甸(Eden)建立了一個園子給他們居住。伊甸園裡生長著悅人眼目的各種樹木,樹上長著各種各樣的果實。上帝吩咐亞當說:你可以隨意吃園中的各種果子,只是不能吃那棵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實,吃了必定要死。這種「禁果」就是apple。後來,亞當的配偶夏娃聽信蛇的誘惑,不顧神諭,吃了善惡樹上的禁果,還把這果子給它丈夫吃。亞當因心懷恐懼,吃時倉促,有一片果肉哽在吼中,不上不下,留下個結塊,就叫「亞當的蘋果」兩人吃了這果子就心明眼亮,能知善惡美醜。但是由於他們違背了上帝的告戒而被逐出伊甸園。從此,亞當就永遠在脖子前端留下「喉結」,作為偷吃禁果的「罪證」。上帝還懲罰亞當,「必汗流滿面才能餬口」
不過也說一說是正當亞當吃的時候,上帝來了,所以亞當急忙吞下去,不料哽在喉嚨間了。
eg:Your Adam's apple isn't apparent.
Adam's apple can be more clearly seen on men than women's throats
15. Sell One's Birthright for a Mess of Pottages因小失大;見利棄義
Sell One's Birthright for a Mess of Pottages直譯是:「為了一碗紅豆湯而出賣了長子繼承權」。
《舊約.創世紀》第25章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傳說:猶太族長以撒的妻子利百加懷孕期間,感覺到2個胎兒在她腹內互相踢打,就去問耶和華,耶和華對她說:「兩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這族必強於那族,將來大的要服小的。」
後來,利百加果然生下一對孿生兄弟,哥哥叫以掃,弟弟叫雅各。兩兄弟長大後,以掃好動,常外出打獵;雅各則常在家裡幫助料理家務。有一天,以掃打獵回來,又飢又渴,看見弟弟雅各在熬豆湯,就對他說:「我餓極了,給我喝點紅豆湯吧!」雅各說:「你要喝湯,就把你的長子權賣給我。」以掃說:「你都要餓死了,要這長子權有什麼用呢?」於是,他便按雅各的要求,對天起誓,把長子權賣給雅各,換來餅和紅豆湯。以掃吃飽喝足後,起身走了。他哪裡想到,為了這碗紅豆湯,他的後裔便註定要服事雅各的後裔。
由此,人們用to sell one's birthright for a mess of pottage短語,來比喻to exchange something of lasting value for something that is of value for a short time only;to suffer a big loss for a little gain.這個成語常縮略為for a mess of pottage的形式。有時也可用to sell one's birthrights.
eg:It was argued that joining the Common Market...would be giving away her national rights and advantages for a mess of pottage.
There are many,many people who are willing to prostitute their intelligence for a mess of pot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