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學堂丨《百丈清規》與溈山道場的興隆(六)

2021-01-11 網易

2021-01-09 18:18:40 來源: 五臺山佛教

舉報

  

  

  (三)關於環境保護

  「大溈形勝甲天下」,大溈山位於今湖南省寧鄉縣溈山鄉昆盧峰下,唐代時其地屬潭州益陽縣境。距今寧鄉縣城約90公裡,山高800多米,周邊約20多公裡。在這山勢險峻的溈山之腰,竟然天造地設一塊縱橫數裡、田連阡陌的平曠綠野,溈山道場即建於斯。

  溈山大區地處湘中偏北之處,北鄰常澧古驛道,藥山、石霜、德山等祖庭沿驛道分布。東面處通往贛州的要道,鹿苑、石霜、道吾等禪宗古道場分布於斯;且東面驛道又與洪州相通,為洪州大德遊方的必經之地;其南方有南嶽名勝,雲巖道場。溈山處在這樣一個地理位置上,其利於接應十方禪眾是可以想見的。當年參學或遊方到溈山的禪門大德就有五臺隱峰、歸宗智常、道吾圓智、雲巖曇晟、石霜慶諸、夾山善會、德山宣鑒、九峰道虔、疏山匡仁等(見《溈山語錄》與《傳燈錄》)。他們中,大多是開宗闡教的一代尊宿,或是一方道場的開庭祖師。可見溈山當年不只是一個大的禪宗道場,而且亦堪稱為一所培養禪門碩彥的大學。

  法不孤起,仗因緣生。古代溈山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山川形勝,為溈山道場的興盛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客觀地理條件。但與此同時,作為當時禪宗最大的叢林道場,對道場所在四圍的山林樹木,乃至地理形態的保護,也是溈山道場建設中不容忽視的一環。《大溈飭眾垂遠戒文》亦將此納入叢林管理規約之中,其第五條云:

  溈山林木甚少,畜禁宜嚴,凡寺近松竹,及各莊杉材,不得輕行砍伐。如擅肆斧斤,公同謫罰,以犯戒論。

  圖:網絡 文:《中國佛學》 作者:沈柏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百丈立清規——是中國禪宗歷久不衰的一個保障
    懷海禪師根據中國國情,並結合禪宗自身特點,於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初,在百丈山正式制定了有別於印度戒律的「叢林清規」。由於懷海禪師駐錫百丈山,他創立的「叢林清規」自然被稱為《百丈清規》。《百丈清規》是載入中國通史的一件大事,「清規」為禪宗的特別教育方法與修行方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對禪宗的發展壯大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馬祖建叢林 百丈立清規
    ——《百丈清規叢林二十要則》 據《宋高僧傳》、《古清規序》、《敕修百丈清規》記載,百丈懷海禪師創立清規的緣由有三:一、唐朝佛法興盛,各寺院迎接的四方禪客眾多,殿堂容納不下,也不好管理。 二、隨著佛教的不斷發展,佛教戒律也再不斷擴充。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適應中國文化,形成了獨有的思維習慣。懷海禪師折中大小乘、中印戒律,希望能創建禪門居所的新風貌。
  • 清涼學堂丨不可不讀的佛經: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
    《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又作《六方禮經》,內容敘述王舍城中有一長者子屍迦羅越(善生),奉亡父遺命,每日早向六方禮拜。佛告以禮拜方位無益,並示以正確的禮拜方法,即對父母、師長、妻婦、親友、僮僕、沙門婆羅門等六種人,應生愛敬心。故應放棄純粹的禮拜六種方位,而改為去敬愛上列這六種人。此外,並開示在家佛子應受持的倫理道德生活。因此,本經是了解佛陀對家族倫理的看法的重要資料之一。佛祖在《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中從做人態度、待人接物和處世風格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 清涼學堂丨佛珠漫談:異彩紛呈(二)
    人們隨便就可以例舉出不少的種類,桃核雕刻、核桃雕刻、橄欖核雕刻、蟠桃核、金剛子、太陽子、天薏子、蓮子、椰蒂、緬茄、五眼六通等,簡直不勝枚舉。這其中以桃核、橄欖核為果核類的代表,以木槵子、椰殼(蒂)為果實類的代表。桃樹是一種落葉喬木,易植而子繁,故多為人們所廣泛種植。據傳桃木可以驅鬼。桃梗可能禳惡,桃符可以闢邪,而桃核堅硬,可以用來雕刻成具有深刻含義的各類佛珠。
  • 清涼梵音|擎天大樹
    清涼梵音|擎天大樹
  • 清涼學堂丨不可不讀的佛經:藥師咒
    六:藥師法門是最適合諸事不順的人修。眾生心中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 七:藥師法門是最適合一心求生極樂世界,而沒有把握的人修。有人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修學藥師法門,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
  • 池記銀器 || 六藝學堂 茶藝
    池記銀器與長春卓展聯合舉辦了第一節六藝學堂課程,茶藝學堂。  池記銀器 六藝學堂 茶藝學堂開課了!今天給大家帶來最具代表性的四種紅茶。池記銀器店鋪地址:瀋陽卓展購物中心五樓中島瀋陽興隆大奧萊B座二樓瀋陽五裡河茶城三樓E22哈爾濱卓展購物中心六樓長春卓展購物中心B座六樓
  • 清涼學堂丨佛珠漫談:異彩紛呈
  • 淨慧長老:一切的儀規、念誦,都是為攝心而設!
    答:早殿晚殿,早念觀音晚彌陀,這一切的儀規、念誦,都是為攝心而設。這是一點。第二點呢,《禪門日誦》興起的時間不是很長,大概從明朝開始,才有固定的念誦。在此以前,禪宗的寺院不是天天上殿。它是逢五就上殿,逢三就說法。當然這也不是固定的,每個寺院的情況各不相同。
  • 道教常做法事道場闡秘
    「道場」是道教習用的術語,在歷史上,可以用來籠統地指稱道教的經誥、戒律、規範、禮儀等。站在了解和研究道教的角度看,道教之成其為道教,不但有其系統的教理教義和信仰,而且有其特定的宗教形式。所謂「道場」,即是對其宗教形式各個方面的概括。與道場意義相同或相近的,還有科教、科範、科戒、科律、儀軌等。
  • 清涼學堂丨智者大師的般舟三昧思想:《摩訶止觀》中的般舟三昧
    首先嚴飾道場,安置本尊阿彌陀佛像,以九十日為一期,專事行旋,這是開許身業的條件。 然後同以九十日為期或口唱阿彌陀佛名號,或心念阿彌陀佛,或唱念俱運,或先念後唱,或先唱後念,無休息時, 總之步步聲聲念念唯在阿彌陀佛, 這是口業的規定。最後仍以九十日為期,從順逆兩方來觀阿彌陀佛的色身三十相,應持空假中三觀的立場,這是按一心三觀原理制定的意業的行法。
  • 鹹寧王家畈學堂:民國建築裡的鄉土記憶
    王家畈學堂大景(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鹹寧12月23日消息(記者熊峰 通訊員曾文波)在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馬橋鎮高賽村的王家畈村落外,有一棟留存至今的民國學堂建築,人們稱它為王家畈學堂。唯有王家畈學堂依然矗立在村口,默默訴說著歷史,告訴人們,總有一些記憶不會消逝。「王家畈學堂是1937年,由王職夫老先生在當地做的一個歐式學堂的建築樣式,今天仍然可以看得到其建築風格的獨特性。」湖北科技學院鄂東南傳統建築保護與發展中心負責人彭勁教授一直在關注這座建築,並在他負責的馬橋鄉村記憶館特別展出了這座老屋復原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