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林則徐折斷了煙槍,中華民族挺直了脊梁

2020-12-28 智慧說歷史

今天再一次去到虎門的太平廣場。遙望這折斷的煙槍,展現著中國人面對侵略者,面對殖民者的勇氣和力量。 這個廣場上的雕塑,屹立在寒風中,宣告著 折斷了英國殖民者對中國人民的奴役,爆發出一種強大的不屈的民族力量。

1840年,清朝處於閉關鎖國的懵懂之中,而追逐利益的資本主義列強已經在工業革命的洗禮下,裝備了堅船利炮,準備了無數的鴉片和炮彈,準備了無數的邪惡和貪婪,兇殘無此地殺到了華夏大地。

為了從中國獲得那白花花的白銀和鮮豔的絲綢,茶葉,土特產,打開中國的傾銷市場,逐利的殖民者,無所不用其極。走私鴉片導致國庫空虛,民脂民膏被列強搜刮,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林則徐虎門銷煙壯舉,令人敬仰。雖然最終被昏庸的清朝統治者發配到了新疆,但是他的壯舉,宣告了中華民族不屈的反抗。反抗壓迫,反抗侵略,反抗一切不公平的貿易。

在中國和M國的貿易爭端中,最希望的能出無數林則徐這樣果敢有力,智勇雙全的精英。

微風中,遠眺太平廣場。畢竟,時代已經不同了,但是偉大的民族精神時刻需要保持。加油,中國。

相關焦點

  • 林則徐「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禁毒之決心日月可鑑!
    圖為林則徐銅像,林則徐晚清禁毒第一人,高舉禁毒大旗,打響禁毒第一槍!直接引爆第一次鴉片戰爭!林公曾豪言「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這樣的人物能不青史留名嗎?稱其民族英雄不為過。圖上這個看上去像池塘一樣的地方,就是世界著名的——銷煙池!專用來銷毀鴉片 。
  • 陝西渭南:林則徐寓所變身禁毒博物館
    林則徐與王鼎塑像以及林則徐所寫的王鼎編制的《十無益》。新華社記者 姚友明 攝民族英雄林則徐為恩師兼好友王鼎守心喪時曾在此居住近三個月,留下諸多歷史痕跡。如今,這裡已成為林則徐紀念館,兼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禁毒教育基地的功能。
  • 林則徐虎門銷煙為什麼不用火燒毀鴉片?
    接下來就是著名的「虎門銷煙」事件,但與人們印象中不同的是,當時林則徐銷煙的主要方式,並不是焚燒冒出隆隆煙火,而是用另外一種方法,令當時參觀銷煙的外國觀察員、傳教士大加讚賞。林則徐(劇照)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日(1839年4月10日),林則徐、鄧廷楨到達虎門,會同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查收鴉片。5月12日民間繳煙完畢,拘捕吸毒者、煙販1600人,收繳煙膏46萬餘兩。
  • 林則徐虎門銷煙,為何不直接一把火燒光鴉片,還要用海水浸泡?
    長此以往,中華民族必將面臨消亡,彼時國內又分為鬆弛派和嚴禁派。這位道光皇帝猶豫不決,其中一個原因是兩派的人數不同,另一個原因是他自己嘗過鴉片。國君都到了這種地步,當時的情況可想而知,幸好後來把它戒了。林則徐是堅決的嚴禁派,知道鴉片對中國人的危害,認為一定要禁。宮廷態度不明,他便在江蘇巡撫和湖廣總督的管轄範圍內禁閉,此舉非常成功。
  • 挺直的中國脊梁 電影《八佰》觀後
    挺直的中國脊梁__電影《八佰》觀後鄭彥芹題記:1937年10.26-11.1震驚中外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役進行中,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對決,未戰就已經知道結果的戰役,他標誌著淞滬會戰的結束但它的政治意義是深遠的,它是中華民族挺直的脊梁!四行倉庫和八佰壯士(實際上是四百二十人),註定會被載入史冊,八佰壯士註定會名垂青史!
  • 話劇《林則徐》明晚亮相南京,看濮存昕如何「虎門銷煙...
    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英雄,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著名的詩人、書法家,中國近代思想的先驅人物。  濮存昕:要講述的絕不只是「虎門銷煙」  原創話劇《林則徐》根據林則徐從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到被誣罷官、思索圖強的史實與歷程,圍繞林則徐與妻子、道光帝、王鼎、琦善等重要人物的矛盾衝突,用戲劇的手段塑造一個「數百年始得一出
  • 廣東遊記(十六)參觀林則徐虎門銷煙處
    12、10,參觀林則徐虎門銷煙處今天去參觀林則徐虎門銷煙處,這也是來東莞的主要目的。
  • 「虎門銷煙」歷史再現 四方瓶記載廣州十三行繁榮
    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虎門銷煙》主館有望年底完成布展一批描繪國人吸食鴉片的外銷畫作和瓷器將首次與遊客見面昨日上午,記者從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了解到,備受市民關注的《虎門銷煙》主館有望在年底前完成布展,屆時,閉館已經2年多的主館將對民眾開放。
  • 林則徐虎門銷煙,明明一把火就可全部燒光,為何費時費力用水浸泡
    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還!林則徐虎門銷煙之決心讓煙商知難而退 怎麼說呢,當時的人們何嘗不知道吸食鴉片的危害,但奈何意志力太差了,實在受不了那種誘惑。當然,這也怪大清的皇帝道光無能,他自己就吸過鴉片,深知其中之厲害,可卻對此一點遠見都沒有。 還好,當時道光身邊有林則徐這樣的虎將,作為湖廣總督,林則徐深刻地意識到了國之將傾的現實。
  • 林則徐不為名為利,捨身取義,他是民族的大英雄!
    那麼,林則徐如果不去虎門銷煙,強待諸夷,而採用「弛禁」一策,讓鴉片走私,變成合法貿易,不再去糾纏那些不法奸商,皆大歡喜了,英國,是否還會一定要發動侵略呢?按那些愛國之士的覺悟,英國佬出於掠奪海外資源的帝國主義本性,又落後就會挨打的鐵律,仍然會找茬找上門來,要侵略我國的。
  • 「虎門銷煙」:林則徐如何用強硬手段收繳鴉片?鴉片怎麼處理呢?
    從林則徐1839年3月10日到達廣州,到義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繳出全部鴉片,總共十八天,這充分說明了林則徐收繳鴉片第一回合的勝利。成功後,林則徐並沒有放鬆警惕,與鄧廷楨等人商量後,就收繳的地點、驗收、押運、存儲、看管、守衛等各個環節做了全面的指令和安排。4月10日林則徐、鄧廷楨親自到虎門檢查收繳前各項準備工作。
  • 林則徐的詩有哪些?林則徐的詩詞全集7首
    清代詩人林則徐,林則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
  • 林則徐在他人生的最後十年中,為何會變慫?
    林則徐,乾隆五十年(1785)出生於福建侯官縣(今閩侯縣),他的為官生涯跌宕起伏,功勳卓著。最為著名的便是嚴厲打擊了外來殖民者的鴉片貿易,被譽為近代中國的"民族英雄"、"中國人的脊梁"。道光十九年(1839),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奉命道光的旨意清繳廣州的鴉片貿易。
  • 【大家】鴉片煙槍
    ----鴉片的煙槍所以叫「槍」,民間說法是「取其殺人之義」,這是附會。按鴉片行業資深人士林則徐的說法,所以叫「槍」是因為它長的像槍。「查吸菸之竹杆,謂之槍。概因竹管間一小孔,能吐煙噴火,有似昔日火繩槍,故云。」此槍與火繩槍用法稍有不同,放槍時須躺下,槍口對著自己。所謂「躺著中槍」一詞,即出於此。為什麼躺著抽鴉片?按拿破崙的說法,東方睡獅嘛,當然得躺著!
  • 《八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
    「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獄,而「地獄」承載的卻是我們這一民族的脊梁。那匹白駒,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起,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八佰》最後在廢墟中踏出的帶著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著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
  • 清代的鴉片煙槍和煙燈長什麼樣?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清代的文物——紅木鑲銅嵌玉石翠菸嘴鴉片煙槍(附鏤雕花卉紋銅煙燈),了解它背後的故事。 清紅木鑲銅嵌玉石翠菸嘴鴉片煙槍 該文物收藏於福建省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長32釐米,重1.3千克。
  • 林則徐充軍之旅
    林則徐,福建侯官人,字元撫,「虎門禁菸」令他名垂青史,除此之外他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又是一個傳統文人,愛好詩詞,書法頗精。  很多人都只知道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卻不知道此後林則徐都經歷了什麼。
  • 話劇《林則徐》二輪開票!
    2021年1月14-16日話劇《林則徐》與您相約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帶您走進林則徐的一生 劇情簡介 清道光年間,鴉片流毒,國力日衰,就在朝中嚴禁派和弛禁派相持不下之時,一紙奏摺震動朝野。從躊躇滿志到痛苦反思,如何於滿目瘡痍中建造國家民族的尊嚴,林則徐從虎門銷煙時人民眼中閃爍的自豪感中找到了生機——「廣州之前我只知中國,廣州之後我看到了世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百年圖強,由此而始!
  • 史上超萌林則徐來了!
    它不僅是蘇州特有的傳統藝術形式,也是研究中國雕塑藝術的珍貴資料,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並於2008年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林則徐生平」這一展廳以簡潔明了的時間軸,呈現了林則徐跌宕起伏的一生。
  • 林則徐後人發展怎樣?3個兒子身份顯赫,五世孫更是人盡皆知
    不過,在愚昧之世也有清醒之人,此人便是林則徐先生。他與嚴復先生,兩人開眼看世界,一個「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並且虎門銷煙,另一個則翻譯《天演論》。 至今猶記得,林則徐虎門燒煙之豪邁,就連美國人都將他的雕塑立於廣場,以支持本國的禁毒運動。如此傳奇人物,真可謂是不朽。英雄的歷史已經過去,林則徐前輩的後人又表現的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