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茶馬古道上的古鎮,有「文化之國」的美譽,現免費對外開放

2020-12-27 世界那麼大帶你去看

說到滇藏茶馬古道,讓人想起茶馬古道的普洱、大理、麗江、香格裡拉等重要城市, 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雲南省茶葉、布匹、鹽、日用器具、西藏區騾馬、毛皮、藥材等在馬幫下,在橫跨山區的高山深谷之間向南向北,流動不止, 很久以前,形成了一個有特色的城市, 喜洲古鎮,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近年來,在大理古城、雙廊古鎮、沙溪古鎮、麗江古城、香格裡拉古城的光輝光環下,喜洲古鎮顯得特別安靜。

喜洲古鎮位於大理市北部,總面積161平方公裡,總人口6萬多人,西靠蒼山,東臨洱海,是電影《奧運金花》的故鄉, 喜洲古鎮交通非常方便,214國道、大麗公路(大理-麗江)、新環海西路(環洱海)從喜洲鎮西側、中部、東部貫通南北,距大理古城僅18公裡。

自古以來,喜洲古鎮就是洱海西岸白族政治、經濟、文化集中的重鎮,是茶馬古道的繁華市場, 喜洲古鎮曾經被稱為大釐城,在南詔進入洱海周圍之前,是白族先人的居住地, 喜洲古鎮是南詔政權的眾多城市之一,與太和城、羊苴城、大理古城位於蒼山洱海之間, 南詔、大理的文化繁榮曾經使喜洲一時繁榮。

隨著城市的遷移,其他城市正在衰退, 但是,喜洲位於上關交通要道,也是軍事重鎮等諸多理由,永遠不衰。

在世居喜洲,生意好的白族人,和雲貴川其他地方的馬助一樣,以宗親關係為紐帶,以附近的同鄉為基礎,打響自己的名字,在「河賧賈客」商品名遠洋,大多數經營茶葉生意,兼營茶葉生意離家出走。

到了清代,喜洲人帶著馬走出南方絲綢之路,成為了一時有名的「喜洲商助」,與騰衝助、鶴慶助齊名,以楚西三大商助而聞名。

那時,「跑緬甸,走印度」是「喜洲商助」的口頭禪,他們不僅在上海和香港等大城市設立了自己的商號,商號在國門、緬甸、印度,甚至英、美等國家也有喜洲商助的代理人。

說到喜洲商助,需要嚴家永昌祥、董家錫慶祥、楊家鴻興源、尹家復春,以及這四個當時最大的商號, 那時,小喜洲形成了一群被稱為「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屋」的商人, 據說在鼎盛時期,喜洲商助的400多戶人過著小販的生活。

不僅商人口袋裡有錢,而且有見識,他們在「榮歸裡」建了自己的大房子, 當時,這些大家都是喜洲人的門面, 哪家越漂亮,主人家在外面掙的錢就越多。

現在這些喜洲鎮的老房子,後輩們還住著, 有些人正在修復,有些人可以租給別人客廳,但更多的人是喜洲人自己做旅行生意。

據朋友介紹,喜洲有文化之國的美譽,這裡流傳著「二甲基進士80人,舉人無功爺」的俗語, 明代喜洲四方街建設過題坊,科舉得到的所有人的題名都在上面,到清末的名字已經達到100多個, 喜洲人自古以來就重視文化教育,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有很多人在美英日留學,當時的小喜洲竟然同時創建了五所中學、女子小學和蒼逸圖書館。

1941年冬天,客居昆明的老舍在大理北上來到喜洲,老舍贊喜洲古鎮,喜洲古鎮認為他是中國內陸能看到的最體面的城市, 他把這個地方形容為「奇蹟」, 一進了城,就像去了英國劍橋, 街道很整齊,商店很多, 有圖書館, 館前站著大理石牌坊, 字是貼錢的! 有宮殿般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畫柱, 有很多寺廟,金碧輝煌 。

1939年3月,應滇西大族嚴子珍先生的邀請,華中大學著名教育家、哲學家韋卓民校長帶領師生經過幾個輾轉,遷居喜洲, 華中大學是華中師範大學的前身之一, 從1939年到1946年,華中大學在喜洲繼續上學近8年, 其間,華中大學招收雲南籍學生300多人,其中大理、阿爾源、鄧川、劍川等學生最多,僅大理喜洲就有白族學生15人。

喜洲保存最多的是白族民居建築群,都是「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花板」的結構,在明代、清代、民國及現代各時期各有特色的百院之多, 有名的有楊品相宅、嚴家大院、侯家大院等,既保持了白族傳統民居的特徵,又重疊了中西建築手法、雕梁畫樓、鬥拱,使喜洲民居充滿了藝術魅力。

你來過這個地方嗎?你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樣,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成都邛崍有個茶馬古道上的第一古鎮,也是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每個人都有各種理由,而我的理由很簡單,喜歡在路上的感覺,喜歡陌生的城市,喜歡遊歷在陌生的山水間……自古詩人例到蜀,好將新句貯行囊。」 對於喜歡旅行的人來說,四川無疑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也因四川之大,景點之多,故值得一來再來。
  • 大理「沙溪古鎮」,講述著茶馬古道上的傳奇故事
    大理「沙溪古鎮」,講述著茶馬古道上的傳奇故事茶馬古道上馬蹄聲清脆悠揚,馬群和滇派商幫的剪影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更加悠長,還披上了玫紅色的霞衣。馬背上馱著一袋袋西南國度賴以生存的鹽巴,地參和松茸菌子混在其中,更是邊疆少民們少見的美味。
  • 留住這一條「紅繩」——透視茶馬古道的保護與開發
    瀾滄江畔,山麓上的雲南省鳳慶縣魯史古鎮,2000多年前就有南方絲綢之路經過,700多年前魯史已成為滇西茶馬古道第一鎮,400多年前就形成保存至今的古鎮建築群。  「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東南部的雲南劍川縣沙溪古鎮,元代以前已是茶馬古道進入迪慶藏區的交通要衝。處處青瓦泥牆的沙溪寺登街,被稱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這裡也是世界上唯一將民族宗教歷史文化與商業馬幫文化融為一體的古集市。  麗江,自古就是滇藏貿易的重要集市和茶馬古道的中轉站。麗江西北面的束河古鎮,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
  • 邂逅束河古鎮,茶馬古道驛站,騎馬舞劍圓每一個俠客的雄心壯志
    束河古鎮,是一個絕對的詩情畫意之地,這裡並沒有麗江古城出名,但其中的景觀卻一點也不比那裡的差。每到春季,這裡百花盛放,鬥奇爭豔,叢叢的櫻花林宛如粉紅色從天而降落的雪,將整個古鎮烘託的更加浪漫溫和。而來過雲南的人都知道,麗江古城的名聲遠遠大於束河古鎮,但實際上,麗江古城只是一座比較適合遊樂的繁華地方,而如果想要享受清淨宜居的話,首要的選擇就是束河,束河的春天尤其美麗,這座古鎮和諧至極,一座座古民居建築有韻律的分布,與背後的自然景觀充分融合形成了一幅絕美的自然人家。
  • 群山| 白仲才:茶馬古道上的旅途頓號
    一條不甚規整的青石板路,在山坡與樹林之間,在茶馬古道村莊時隱時現,延伸向連綿不斷的大山深處。在世界的印象中,普洱乃至整個雲南,似乎自古以來就是一塊封閉落後、與世隔絕的煙瘴蠻荒之隅。其實,這是歷史的一個誤會,或是史學家們的一個失誤。當年在這被稱為「蠻荒之地」的地方,人們為了打破地理環境的束縛,實現追求生存、經濟交往和心靈溝通的願望,以難以想像的艱辛和勇氣,開闢了這條隱藏於大山深谷和原始密林中的「國際大通道」。
  • 遺失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上的神秘黑茶
    在「一帶一路」倡議在多個領域被延伸的今天,沿著安化茶馬古道在歷史上的腳印尋覓,不難發現,安化茶馬古道和黑茶在歷史長河中所承載的不僅僅是跨區域的貿易往來,更是一種文化的輸出與交流。 悠悠歷史長河裡,西北大地上嗒嗒的馬蹄聲,綿延千年,一個關於茶馬古道的故事仍在繼續……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
  • 茶馬古道唯一保存下來的街市,位於雲南,古樸詩意,但不是麗江
    但是在大理劍川有著這樣一座古鎮,在這裡可以安靜的過著詩意的生活,可以追風、追雲、追求一切美好,讓每到此處之人都流連忘返,它就是「沙溪古鎮」。沙溪古鎮與大理麗江的古城不同,這裡雖沒有他們那麼熱鬧,但卻是古樸又舒適的。沙溪並不是很大,算是景點的地方也就三四處,如果只是匆匆一過是很快的功夫,而想細細品味便可以多留下幾日。
  • 茶馬古道重要驛站,徒步遊的「加油站」,還有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遺產最豐富而神秘的路線,它既是一條民間國際商貿通道,也是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更是一條適合旅遊愛好者徒步的經典路線。茶馬古道滇川幹線,有一個重要的驛站,普洱市那柯裡驛站。
  • 3800公裡茶馬古道的源頭,貢茶入京的起點,雲南這個小鎮你知道嗎?
    本期「神鵰俠旅」就帶大家深入普洱的一座美麗小鎮那柯裡,一起來看看有關茶馬古道的記憶!千年茶馬古道的記憶——那柯裡「這裡是3800公裡茶馬古道的源頭,是貢茶入京的起點;拂去歲月塵埃,這裡不再是繁華的商貿通道 ,而是人們感受茶馬古道文化的好地方。」
  • 《第186期》茶馬古道的影像呈現與文化意義
    一、《茶馬古道》中「茶馬古道」的自然與人文《茶馬古道》是由韓國KBS電視臺和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臺聯合拍攝的,六集高清系列紀錄片既單獨成章,又互為聯繫,展現了世界最古老商路的文化變遷和沿途的民俗風貌以獨特的視角、詳實的內容,縱貫深入這條橫越橫斷山脈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古老道路,用鏡頭講述了古道上頑強生存的山地族群和他們鮮為人知的生活方式
  • 重走「中國—尼泊爾」茶馬古道活動啟動
    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郭傑致辭  他指出,中尼建立面向發展與繁榮的世代友好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華文化促進會長期以來都承擔著中尼兩國文化使者的角色,連續承辦了三屆尼泊爾中國節和兩屆加德滿都論壇,促成了尼泊爾國家博物館館藏珍品在中國的首展、中華彌勒藍毗尼之行、「佛祖故鄉行•遊學之旅」等一系列雙向文化交流活動。
  • 紀錄片丨《茶馬古道》合集
    茶馬古道,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
  • 中國100個最美古鎮之雲南十大著名古鎮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當年也是茶馬古道的交易市場所在,是茶馬古道上最著名的城鎮之一。古城內木樓青瓦,古街石巷,小橋流水,站在古城東大街上,舉頭即可遙望玉龍雪山。從四方街延伸出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和新華街四條主幹道,四條路又衍生出縱橫交錯的街巷,構成了今天以四方街為中心的麗江古城。《一米陽光》、《木府風雲》、《傾世皇妃》、《北京青年》、《千裡走單騎》 等影視劇都在此取過景。
  • 雲南大理返鄉青年靠1942年軍事地圖,在劍川找到茶馬古道守護至今
    「馬鍋頭」是茶馬古道上馬幫的首領,一個聽起來響噹噹的名頭,一個想像中縱馬奔馳,快意恩仇,不羈愛自由,浪漫又狂放的角色;但實際上,更多的時候,馬鍋頭面臨的是狹關古道,高山深谷,杳無人煙,乃至於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十死無生的境況。
  • 梁波侃文化 ‖ 茶馬古道上的鶴慶商幫
    現為鶴慶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鶴慶縣白族學會副會長,鶴慶縣彝族學會常務理事。茶馬古道上的鶴慶商幫文 / 梁波(從河賧賈客的傳奇中走來,從小錘敲過一千年的故事中走來,歷史告訴我們,白族是一個擅長經商的民族,鶴慶白族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 又是一個親切的名字——茶馬古道
    不知道多少朋友和我一樣,以為茶馬古道就是一條路,都拖出去,槍斃五分鐘。茶馬古道是我國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貿易所形成的交通路線,但首先茶馬古道並不只是一條,而是一個龐大的交通網絡,貿易的主要貨物倒是茶和馬。
  • 成都真正的川西壩子,以一曲平沙落雁,道盡茶馬古道上的小鎮事
    一曲平沙落雁,一條茶馬古道。平樂古鎮,一塊淨土,一江春水。四川多水,河流多從山中來,成都平原的邊緣,是無盡的丘陵和山區。而平樂,四面環山,腳下一條白沫江,背後是一塊精緻的院壩。這才是真正的川西壩子,是成都人的後花園。
  • 追影·茶馬古道的足跡
    追影·茶馬古道的足跡 茶馬古道在我國西南的橫斷山脈間蜿蜒,串聯著高原的千年時光,也串聯著眾多民族同胞的心和夢。其所經地區,有高山峽谷、密林雪峰、懸崖峭壁、激流荒野,故必然崎嶇坎坷、艱險重重。
  • 尋覓綿延千裡的茶馬文化
    一條連通中外的財富之路根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的古代中國就通過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輸出茶葉,隋唐更以茶馬交易的方式遠銷東南亞和阿拉伯等國,絲綢之路更讓中國茶文化輾轉西伯利亞傳播至歐洲各國。所以,在西方各國記載中也將茶馬古道稱為「東南亞的陸路碼頭」,其中以雲南普洱出發直達印度再轉銷歐洲的線路最長。
  • 貢茶入京起點在普洱,茶馬古道帶你走進馬幫文化,穿越千年時光
    茶馬古道是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 第一段索道到達山水如畫的定波湖,在湖邊可以看到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魚鷹抓魚表演。這是一種在我國流行了上千年的古老傳統捕魚方式,表演是有兩艘船,一艘船上漁夫一邊彈吉他一邊唱民歌,而另一艘船上則是主角——漁夫和它的魚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