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連通中外的財富之路
根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的古代中國就通過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輸出茶葉,隋唐更以茶馬交易的方式遠銷東南亞和阿拉伯等國,絲綢之路更讓中國茶文化輾轉西伯利亞傳播至歐洲各國。所以,在西方各國記載中也將茶馬古道稱為「東南亞的陸路碼頭」,其中以雲南普洱出發直達印度再轉銷歐洲的線路最長。
現今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茶馬古道並不在川藏,而是位於普洱城區5公裡處的茶馬古城內,也是中國線性文化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裡程最長、文化最厚重原始的一段,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歷經千餘年方鑄就了人類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難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之路。
茶馬古道景區以5A級標準進行修復,總投資5.2億元人民幣,2017年被列入雲南重點文化產業,如今已實現全方位、情景化的展現建築、民俗、情景等旅遊體驗,其中定波湖魚鷹捕魚絕技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一道展現普洱人文與生活的最佳風景線,春夏季節暢遊亞熱帶森林還可以欣賞漁農賴以生存的古老技藝,實屬難得。
在古代,所有普洱馬幫都會在茶馬古城地界進行短暫休整,再不辭辛勞的向絲綢之路匯合。「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這句話毫無疑問是茶馬古道的最真實演繹,而馬幫人更是傾力合作一點一點的攜帶碎石出發,在沿路易塌方的路段鋪上一塊塊石頭,才有了如今依稀可見、飽含血汗辛酸的茶馬古道。
為了方便遊客體驗,茶馬古城景區增設了纜車,令遊客可以短時間內到達山頂一覽普洱全貌,再沿著馬幫人的足跡去尋覓綿延千裡的茶馬文化。
在茶的世界中,每一片普洱茶葉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普洱人更將茶樹當成是「天賜的禮物」,幾乎每家每戶都以茶會友、以茶待人。而在普洱茶文化最為濃鬱的茶馬古城中,也遍布著大小不一的茶莊茶店,但無論哪一家都以宣揚茶文化為己任,向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展示著普洱茶的故事。
由現實穿越到千年前
茶馬古城裡古香古色,建築風格恢復了百多年前的樣貌,讓人仿佛置身於歷史畫廊之中。這裡終究是茶馬古城,緊靠建築外觀說話欠缺說服力——走進一家名為正山古樹紅茶的店裡,親身體驗一把普洱茶文化。
店內的長桌上已經擺好了茶點和水果,身著傳統民族服裝的茶藝師已等候多時,一場茶馬文化的大戲即將展現在人們面前,在此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茶」本身,當然也不可否認茶藝師那一系列優美的醒茶、敬茶等動作,優美飄逸。
所有泡茶器具的精緻、美觀,再加上茶點的精美以及精心的字畫、綠植在周邊點綴,讓整個茶體驗過程的氣氛是那樣的靜雅、恬頤,有種書香門第的意境,有種文人墨客的雅趣。
待茶藝師不緊不慢地取出老熟茶,動作沉穩地用紫砂壺放進去三五克,先用大約85度左右的水洗茶,目的是潤茶也叫醒茶,寓意把普洱茶「從沉睡中喚醒」,若一開封便直接衝泡便感覺茶會有點「悶」,所以醒茶是讓其雜味消散,香氣「活」起來,把普洱茶飽滿的韻味展開來。
學著茶藝師那般將茶杯口放在嘴唇之間,吸入小半口茶湯,用舌尖翻動茶湯,可以明顯地感受茶湯中的化合物質重新整合、香氣竄發、潤澤生津,充分感受了好韻湯質的飽滿豐富之感。
西南邊陲的至美景象
品茶後,踱步走進茶馬古城的城關也就來到了景區,人們乘坐第一段茶山索道進入了一個雲南普洱的山水畫廊——碧綠的定波湖在藍天、叢林的映襯下展現給遊人一幅祖國西南邊陲的自然景象。
在大自然的畫卷中,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點綴其間,水面上安逸地飄著一艘漁船,兩排安靜整齊的鸕鷀鶴立船舷。這種被人類馴化了4000多年的禽類傳承著我國千年的古老技藝,如今還被列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時,人們快步登上小舟,衝著漁船疾馳過去,生怕耽誤了觀賞鸕鷀的精彩表演。漁夫把鸕鷀挨個趕到湖裡,還沒等人調試好相機的快門速度,兩隻鸕鷀已經抓住一條兩斤左右的鯉魚飛到漁夫的魚簍之上,這個速度遠超人類的想像,漁夫抓起鯉魚再次把鸕鷀趕回湖裡,沒想到它們再次叼著一條羅非魚飛回魚簍,不得不說,它們真應該改回民間的名字:魚鷹!
古道不為人知的印跡
當人們回到岸邊,便踏上了普洱首座水上浮橋,乘坐一條全長786米的索道,差不多15分鐘的時間就到達了山頂,將整個熱鬧的思茅城區盡收眼底。
山巒起伏的畫面被披上條條綠帶,那就是世界聞名的普洱茶園。山頂是運送茶葉的馬幫尋跡區的忠義驛站,千年來馬幫曉行夜宿,大的馬幫有差不多40匹運送茶葉的馬,想要走完這一年左右的茶馬古道所付出的艱辛可想而知。
古代中國對外貿易的興盛從茶馬古道中也能一窺究竟。這條因茶而起、因馬而盛的古道被濃縮在一座座「茶殿」當中。
比如唐茶殿中就以博物館形式追溯茶馬文化的歷史為主,而清朝雍正年間的記載則全部收錄於貢茶院中,據說當時的普洱茶莊林立、商賈雲集,儼然一副連通中外的財富之路般的令人嚮往。順著時間軸一路走過唐茶殿、宋茗閣、元驛宮、明普軒、貢茶院,也代表唐宋元明清階段的茶馬古道歷程盡收眼底。
如今,古道旁已修好了帶有臺階的觀賞道,原有的古道是鋪了一層石頭的土路,在陰森的森林裡長滿了青苔,難以想像在這種溼滑的山路上,馬隊是如何馱著沉重的貨物前行的?令人不禁感嘆,古代的人們是如何在這樣的道路上去往遙遠京城呢?
茶馬古道上可歌可泣的馬幫故事在這條古道上流傳著,苔蘚斑駁的古道上先人的足跡和馬蹄的烙印清晰可見。正當人們精疲力竭的時候,眼前則出現了盤山而下的滑道,坐著無動力全憑導軌蜿蜒在山間坡度行駛的滑道車,觀賞遠處熱鬧的思茅或者漫山遍野的普洱茶,吹著山間清爽的微風,沿著滑道設計出來的彎道,像騰雲駕霧般地俯衝至山下。
到了山下已然是傍晚,此時一頓煙霧繚繞的大宴在等待著人們——在茶馬古城裡的傣景園,品嘗傣族最著名的孔雀宴,完完全全的傳統手抓宴。
飲著傣族姑娘自釀的米酒,觀賞著乾冰發出的云云霧靄的白煙,嘗鮮雲南原生新鮮食材做出的美味佳餚。在夜晚推杯換盞、觥籌交錯,飯桌上的氣氛絕對像漢族人過農曆新年一樣歡快。
而傣景園的樓下比餐桌上卻還要熱鬧。廣場中央早已點起的一堆篝火,有各民族的遊人圍著篝火在傣族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這樣的狂歡讓身體和情緒完全放縱開來,在濃濃的傣家氛圍中徹底釋放自己。
晚餐後,夜間的古城慢慢恢復了安靜,遊人們拖著疲憊卻充實的身體住進古城內的棲雲樓客棧,同樣的傣味十足,同樣的舒適安逸。擁有一晚高質量睡眠後的一早,可以到樓下嘗一碗正宗的雲南米線,那般滋味,大概只有親自前來大快朵頤一番才能體會到它的與眾不同呢。
地址: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普洱大道茶馬古城旅遊小鎮東側
讀者粉絲專屬福利:
購索道票贈送五朝館門票及電瓶車票,有效期截止2020 年6 月30 日。
(掃碼關注茶馬古道旅遊景區微信公眾號,微信商城購買索道票後至景區銷售部領取贈票。)
歡迎關注茶馬古道旅遊景區公眾號
溯源古道、貢茶和馬幫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