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綿延千裡的茶馬文化

2020-12-25 Focus生活家

一條連通中外的財富之路

根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的古代中國就通過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輸出茶葉,隋唐更以茶馬交易的方式遠銷東南亞和阿拉伯等國,絲綢之路更讓中國茶文化輾轉西伯利亞傳播至歐洲各國。所以,在西方各國記載中也將茶馬古道稱為「東南亞的陸路碼頭」,其中以雲南普洱出發直達印度再轉銷歐洲的線路最長。

現今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茶馬古道並不在川藏,而是位於普洱城區5公裡處的茶馬古城內,也是中國線性文化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裡程最長、文化最厚重原始的一段,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歷經千餘年方鑄就了人類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難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之路。

茶馬古道景區以5A級標準進行修復,總投資5.2億元人民幣,2017年被列入雲南重點文化產業,如今已實現全方位、情景化的展現建築、民俗、情景等旅遊體驗,其中定波湖魚鷹捕魚絕技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一道展現普洱人文與生活的最佳風景線,春夏季節暢遊亞熱帶森林還可以欣賞漁農賴以生存的古老技藝,實屬難得。

在古代,所有普洱馬幫都會在茶馬古城地界進行短暫休整,再不辭辛勞的向絲綢之路匯合。「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這句話毫無疑問是茶馬古道的最真實演繹,而馬幫人更是傾力合作一點一點的攜帶碎石出發,在沿路易塌方的路段鋪上一塊塊石頭,才有了如今依稀可見、飽含血汗辛酸的茶馬古道。

為了方便遊客體驗,茶馬古城景區增設了纜車,令遊客可以短時間內到達山頂一覽普洱全貌,再沿著馬幫人的足跡去尋覓綿延千裡的茶馬文化。

在茶的世界中,每一片普洱茶葉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普洱人更將茶樹當成是「天賜的禮物」,幾乎每家每戶都以茶會友、以茶待人。而在普洱茶文化最為濃鬱的茶馬古城中,也遍布著大小不一的茶莊茶店,但無論哪一家都以宣揚茶文化為己任,向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展示著普洱茶的故事。

由現實穿越到千年前

茶馬古城裡古香古色,建築風格恢復了百多年前的樣貌,讓人仿佛置身於歷史畫廊之中。這裡終究是茶馬古城,緊靠建築外觀說話欠缺說服力——走進一家名為正山古樹紅茶的店裡,親身體驗一把普洱茶文化。

店內的長桌上已經擺好了茶點和水果,身著傳統民族服裝的茶藝師已等候多時,一場茶馬文化的大戲即將展現在人們面前,在此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茶」本身,當然也不可否認茶藝師那一系列優美的醒茶、敬茶等動作,優美飄逸。

所有泡茶器具的精緻、美觀,再加上茶點的精美以及精心的字畫、綠植在周邊點綴,讓整個茶體驗過程的氣氛是那樣的靜雅、恬頤,有種書香門第的意境,有種文人墨客的雅趣。

待茶藝師不緊不慢地取出老熟茶,動作沉穩地用紫砂壺放進去三五克,先用大約85度左右的水洗茶,目的是潤茶也叫醒茶,寓意把普洱茶「從沉睡中喚醒」,若一開封便直接衝泡便感覺茶會有點「悶」,所以醒茶是讓其雜味消散,香氣「活」起來,把普洱茶飽滿的韻味展開來。

學著茶藝師那般將茶杯口放在嘴唇之間,吸入小半口茶湯,用舌尖翻動茶湯,可以明顯地感受茶湯中的化合物質重新整合、香氣竄發、潤澤生津,充分感受了好韻湯質的飽滿豐富之感。

西南邊陲的至美景象

品茶後,踱步走進茶馬古城的城關也就來到了景區,人們乘坐第一段茶山索道進入了一個雲南普洱的山水畫廊——碧綠的定波湖在藍天、叢林的映襯下展現給遊人一幅祖國西南邊陲的自然景象。

在大自然的畫卷中,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點綴其間,水面上安逸地飄著一艘漁船,兩排安靜整齊的鸕鷀鶴立船舷。這種被人類馴化了4000多年的禽類傳承著我國千年的古老技藝,如今還被列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時,人們快步登上小舟,衝著漁船疾馳過去,生怕耽誤了觀賞鸕鷀的精彩表演。漁夫把鸕鷀挨個趕到湖裡,還沒等人調試好相機的快門速度,兩隻鸕鷀已經抓住一條兩斤左右的鯉魚飛到漁夫的魚簍之上,這個速度遠超人類的想像,漁夫抓起鯉魚再次把鸕鷀趕回湖裡,沒想到它們再次叼著一條羅非魚飛回魚簍,不得不說,它們真應該改回民間的名字:魚鷹!

古道不為人知的印跡

當人們回到岸邊,便踏上了普洱首座水上浮橋,乘坐一條全長786米的索道,差不多15分鐘的時間就到達了山頂,將整個熱鬧的思茅城區盡收眼底。

山巒起伏的畫面被披上條條綠帶,那就是世界聞名的普洱茶園。山頂是運送茶葉的馬幫尋跡區的忠義驛站,千年來馬幫曉行夜宿,大的馬幫有差不多40匹運送茶葉的馬,想要走完這一年左右的茶馬古道所付出的艱辛可想而知。

古代中國對外貿易的興盛從茶馬古道中也能一窺究竟。這條因茶而起、因馬而盛的古道被濃縮在一座座「茶殿」當中。

比如唐茶殿中就以博物館形式追溯茶馬文化的歷史為主,而清朝雍正年間的記載則全部收錄於貢茶院中,據說當時的普洱茶莊林立、商賈雲集,儼然一副連通中外的財富之路般的令人嚮往。順著時間軸一路走過唐茶殿、宋茗閣、元驛宮、明普軒、貢茶院,也代表唐宋元明清階段的茶馬古道歷程盡收眼底。

如今,古道旁已修好了帶有臺階的觀賞道,原有的古道是鋪了一層石頭的土路,在陰森的森林裡長滿了青苔,難以想像在這種溼滑的山路上,馬隊是如何馱著沉重的貨物前行的?令人不禁感嘆,古代的人們是如何在這樣的道路上去往遙遠京城呢?

茶馬古道上可歌可泣的馬幫故事在這條古道上流傳著,苔蘚斑駁的古道上先人的足跡和馬蹄的烙印清晰可見。正當人們精疲力竭的時候,眼前則出現了盤山而下的滑道,坐著無動力全憑導軌蜿蜒在山間坡度行駛的滑道車,觀賞遠處熱鬧的思茅或者漫山遍野的普洱茶,吹著山間清爽的微風,沿著滑道設計出來的彎道,像騰雲駕霧般地俯衝至山下。

到了山下已然是傍晚,此時一頓煙霧繚繞的大宴在等待著人們——在茶馬古城裡的傣景園,品嘗傣族最著名的孔雀宴,完完全全的傳統手抓宴。

飲著傣族姑娘自釀的米酒,觀賞著乾冰發出的云云霧靄的白煙,嘗鮮雲南原生新鮮食材做出的美味佳餚。在夜晚推杯換盞、觥籌交錯,飯桌上的氣氛絕對像漢族人過農曆新年一樣歡快。

而傣景園的樓下比餐桌上卻還要熱鬧。廣場中央早已點起的一堆篝火,有各民族的遊人圍著篝火在傣族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這樣的狂歡讓身體和情緒完全放縱開來,在濃濃的傣家氛圍中徹底釋放自己。

晚餐後,夜間的古城慢慢恢復了安靜,遊人們拖著疲憊卻充實的身體住進古城內的棲雲樓客棧,同樣的傣味十足,同樣的舒適安逸。擁有一晚高質量睡眠後的一早,可以到樓下嘗一碗正宗的雲南米線,那般滋味,大概只有親自前來大快朵頤一番才能體會到它的與眾不同呢。

地址: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普洱大道茶馬古城旅遊小鎮東側

讀者粉絲專屬福利:

購索道票贈送五朝館門票及電瓶車票,有效期截止2020 年6 月30 日。

(掃碼關注茶馬古道旅遊景區微信公眾號,微信商城購買索道票後至景區銷售部領取贈票。)

歡迎關注茶馬古道旅遊景區公眾號

溯源古道、貢茶和馬幫傳奇

相關焦點

  • 《第186期》茶馬古道的影像呈現與文化意義
    一、《茶馬古道》中「茶馬古道」的自然與人文《茶馬古道》是由韓國KBS電視臺和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臺聯合拍攝的,六集高清系列紀錄片既單獨成章,又互為聯繫,展現了世界最古老商路的文化變遷和沿途的民俗風貌以獨特的視角、詳實的內容,縱貫深入這條橫越橫斷山脈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古老道路,用鏡頭講述了古道上頑強生存的山地族群和他們鮮為人知的生活方式
  • 留住這一條「紅繩」——透視茶馬古道的保護與開發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攝/光明圖片  「紅繩」上的古道與古鎮  千百年來人們反覆詠嘆的茶馬古道,興於唐宋,是一條綿延數千裡、以茶馬互市為主要貿易、以馬長途馱載貨物的交通要道。它從橫斷山脈東側的雲南和四川的產茶地起始,穿過橫斷山脈和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礱江等大江大河,西向拉薩,最後通向喜馬拉雅山西部的印度。
  • 貢茶入京起點在普洱,茶馬古道帶你走進馬幫文化,穿越千年時光
    而位於普洱的這段茶馬古道,是當年貢茶入京的起點,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裡程最長、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態最好的一段,如今她作為景區向公眾開放,不收取大門票,遊覽起來可以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選擇項目,更加靈活。
  • 雲南大理返鄉青年靠1942年軍事地圖,在劍川找到茶馬古道守護至今
    馬鍋頭的榮光,源於他帶領馬幫翻山越嶺,跨越江河,在崎嶇坎坷的旅途中,把一支隊伍從千裡之外,安全領導到目的地;但馬鍋頭也有馬鍋頭的無奈,他們的無奈源於他們的日常生活,因為他們出走的時間太長,而路途又艱險,娶妻生子這一常人理所當然的生活,於他們而言,卻是困難重重。
  • 遺失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上的神秘黑茶
    在「一帶一路」倡議在多個領域被延伸的今天,沿著安化茶馬古道在歷史上的腳印尋覓,不難發現,安化茶馬古道和黑茶在歷史長河中所承載的不僅僅是跨區域的貿易往來,更是一種文化的輸出與交流。 悠悠歷史長河裡,西北大地上嗒嗒的馬蹄聲,綿延千年,一個關於茶馬古道的故事仍在繼續……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
  • 雪山峽谷公園文化靜態展 | 徐徐展開的文化詩篇
    景區沿途更有多個主題文化靜態展,以景觀、雕塑等形態展現出麗江文化詩篇的幽韻博大。以不一樣的視角復原多樣文化歷史,為遊客奉上一場感受文化魅力的別樣體驗。信仰與靈性之石——螺旋山對於許多人來說,茶馬古道只是一段歷史,然而當你來到雪山峽谷演藝公園,行走在這斑駁的古道,親身體驗、親眼看見後會發現,這其實是一種底蘊深厚的文化傳承,茶馬文化更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 群山| 白仲才:茶馬古道上的旅途頓號
    一條不甚規整的青石板路,在山坡與樹林之間,在茶馬古道村莊時隱時現,延伸向連綿不斷的大山深處。撥開荒草樹叢,踏著綿延的古道,一塊塊磨得幽清發亮,有著縱橫交錯龜裂的石板,便一點點從我們眼前移過,任憑歲月的無情打磨,當年馬蹄鑿過的痕跡仍清晰可見,我估計從來都沒有人真正去丈量過,這條古道的厚重。古道是歷史的悠久步履,古道是時空的默默凝思。我看到的這條古道更是顯得極其神秘和瑰麗,隱隱透著深沉博大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
  • 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大熊貓的家園
    雅安市全景圖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在城市的家族中,有這樣一種類型:這些城市在並不遙遠的過去,曾經因為得地利之便而輝煌一時,從而有著深厚的歷史遺產為了傳遞茶葉,自唐代以來,一條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的「茶馬古道」就這麼誕生了。值得一提的是,茶馬交易雖然是唐宋以後的事,但早在漢代,蜀地的商人們就開始用茶葉等本地的特產與大渡河之外「犛牛夷」的邛、筰等部落交換物品,踏出了一條進行商貿的道路,稱為「犛牛道」。
  • 紀錄片丨《茶馬古道》合集
    茶馬古道,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
  • 陶冶戶外第五屆中國商界精英茶馬古道徒步挑戰賽隆重發布!
    它就是與絲綢之路齊名、被稱作「亞洲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   2020 年 12 月 12 日 -15 日,陶冶無人區  |  第五屆中國商界精英茶馬古道徒步挑戰賽, 我們將用腳步穿越千年蒼涼,用毅力和汗水演繹一場冬日的絕美旅程。
  • ...發現「智慧之眼」:在探尋又一條茶馬古道中感知中國與尼泊爾情緣
    在「滇藏新茶路」開闢之前,馬幫馭負的茶葉終年行走於茶馬古道之上。這條古道途經大理、麗江、迪慶後進入西藏。20世紀初,隨著汽車、火車、海運的發展,「滇藏新茶路」逐漸代替傳統的滇藏茶馬古道。直到滇藏公路、川藏公路通車後,這條線路也便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這條新茶路不僅是滇藏茶葉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也見證著中國和尼泊爾的交往交流。它不應就此被世人遺忘。」
  • 重走「中國—尼泊爾」茶馬古道活動啟動
    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萬裡茶道協作體執行主席郭傑5日下午在「『一帶一路』中國茶文明之旅2020重走『中國—尼泊爾』茶馬古道活動啟動儀式」致辭中表示。出席啟動儀式的嘉賓合影  本次活動由中華文化促進會、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駐華大使館作為特別支持單位。  1月5日,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馬連道茶葉一條街舉行。
  • 茶馬古道重要驛站,徒步遊的「加油站」,還有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遺產最豐富而神秘的路線,它既是一條民間國際商貿通道,也是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更是一條適合旅遊愛好者徒步的經典路線。茶馬古道滇川幹線,有一個重要的驛站,普洱市那柯裡驛站。
  • 《飛鳥和蟬》 詞曲作者創作中國風歌曲《古道茶馬》
    《古道茶馬》便是由《飛鳥和蟬》詞曲作者為推廣茶馬古道文化量身打造,耕耕老師到茶馬古道體驗和採風,將茶馬古道的蒼涼和瀟灑融入歌詞,以中國風,用現代人的角度去重走茶馬古道,感受古代茶馬古道文化散發出的歷史厚重感
  • 踏訪茶馬古道:探尋往來滇藏間的馬幫精神
    原標題:踏訪茶馬古道:探尋往來滇藏間的馬幫精神 在它成為寬闊的公路之前,僅僅是古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毛細血管」之一。近日,記者沿著滇藏公路雲南香格裡拉段,尋找滇藏茶馬古道舊時記憶,探尋消失半個世紀的馬幫精神。   驅車從麗江跨越金沙江大橋,半個小時抵達香格裡拉小中甸。在車水馬龍的滇藏公路旁,坐落著雲南肯公聰奔茶馬古道文化博物館。該博物館由茶馬古道馬鍋頭(馬幫首領)後人江楚春評、拉茸達清倆兄弟花費十多年時間建立。
  • 隱藏在茶馬古道上的古鎮,有「文化之國」的美譽,現免費對外開放
    說到滇藏茶馬古道,讓人想起茶馬古道的普洱、大理、麗江、香格裡拉等重要城市, 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雲南省茶葉、布匹、鹽、日用器具、西藏區騾馬、毛皮、藥材等在馬幫下,在橫跨山區的高山深谷之間向南向北,流動不止, 很久以前,形成了一個有特色的城市, 喜洲古鎮,就是其中之一。
  • 致敬「背夫」精神 秀色直播探班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
    來源:時刻頭條12月31日,秀色直播走進國家大劇院,進行了歌劇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的彩排探班直播。該系列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光明網主辦、思享無限獨家支持,旗下秀色直播將全程直播該系列活動。
  • 邂逅束河古鎮,茶馬古道驛站,騎馬舞劍圓每一個俠客的雄心壯志
    除此之外,這裡還是茶馬古道的重要路段,許多當時的客棧和驛站都在這裡。這條古道只至西藏拉薩,是古時候的茶商必經之地,古鎮上有一座丹鳳含書牌坊,氣勢雄渾之下,伴隨的是人們精美的手工裝飾,精緻入微的石雕花紋就是當地最好的手工文化代表。
  • 思享無限直播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 「背夫」精神感動觀眾
    思享無限直播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 「背夫」精神感動觀眾 2021年01月06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川藏·茶馬古道》是一部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中共雅安市委宣傳部、雅安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四川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原創民族舞劇。
  • 尋訪茶馬古道,普洱石屏會館與普洱茶
    此次有幸歷經普洱市(原思茅市)普洱石屏會館「茶馬客棧」,感受下一百多年前的繁華,現石屏會館為國家文物級單位。石屏會館茶馬驛棧掌門人道道,在這座她精心守護的百年老宅裡,為我們講述了石屏會館的歷史傳奇。普洱茶人道道,經營著茶馬古道最古老的石屏會館,傳承傳統茶文化,還有舌尖中國經典美食。普洱茶界國寶,「千年古樹第一人」何仕華老師,坐客石屏會館,昆明橙茶空間直播間,一起聊聊大師茶,「版比臘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