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勞樹德 五育並舉 讓勞動教育綻放新光芒

2020-12-27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長安區各中小學將勞動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積極拓展學生勞動實踐渠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學生弘揚勞動精神,從小養成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習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020年5月,已經宅家三月有餘的「神獸」可謂是學習、生活兩不誤,紛紛Get新技能,廚房小能手、家庭麵點師、家務整理師、花園花藝師、發明小創客……這個五月,長安區各中小學勞動教育成果精彩紛呈。

以勞樹德,承勞動精神、學勞模品德。各學校組織召開線上主題班隊會,深入挖掘各行業勞動模範典型事跡,邀請家長參加班級活動,共同感受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肖家營小學開展「用詩詞唱響勞動讚歌,向最美勞動者致敬」主題活動,同學們通過古詩詞學習與仿寫,表達對勞動者的讚美。紫林灣小學、保利啟新小學、長安東路小學以「勞動教育」為主題召開班隊會,挖掘為疫情防控做出貢獻的廣大勞動者的感人事跡,傳遞「勞動光榮,奉獻最美」的理念,爭做愛勞動的好少年。

以勞增智,求根尋源、啟勞動智慧。組織開展勞動宣講活動,了解國際勞動節的由來,探尋勞動文字文化發展歷程,動手實踐,啟迪勞動智慧。建設北大街小學召開線上主題活動,講述「五一國際勞動節」的來源、發展,讓同學們在故事中了解勞動者平凡中的偉大。北五女小學將漢字文化與勞動節結合,以「勞」字為主角開啟文字文化尋根育德之旅,通過講解「勞」字的前世今生,了解其外形演變,感受「勞」字的意蘊和內涵,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天童小學開展「爭做護花小使者」活動,同學們澆水、施肥,照顧花草,在勞動中了解書本上關於「花」的知識。

以勞強體,今天我當家、幸福親手造。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居家生活勞動,在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的過程中接受鍛鍊,磨礪意志。東兆通小學、北翟營小學開展「今天我當家」活動,同學們積極參與居家勞動活動,主動承擔家務,在實踐中培養勞動能力。21中、22中開展「家務勞動大比拼」活動,調查父母每日家務項目、制定家務勞動計劃、評比廚藝、園丁、整理、工匠明星,利用線上班會交流心得體會,樹立勞動擔當和責任意識,做幸福生活的締造者。

以勞育美,慧眼發現美、巧手創作美。各學校組織開展線上勞動實踐課程,錄製視頻課,開展作品評比和視頻展示活動,號召同學們在勞動中發現美、創作美。翟營大街小學、慄勝路小學、範西路小學將美術與勞動綜合實踐課程相結合,邀請專業教師和志願家長展現專長,開展如面點製作、手工剪紙等線上活動,並通過小視頻進行成果展示,推選勞動小能手,讓學生從勞動中感悟美、發現美,體悟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美。瀚唐和雅小學、北翟營小學開展「我眼中的勞動節」繪畫活動,同學們用畫筆描繪心中的勞動節。

以勞創新,智慧型勞動、創新性發明。將勞動教育與創新教育相結合,號召同學們在勞動中挖掘生活的樂趣,倡導科技背景下的現代「新生活」方式,培養科學勞動意識。談固小學的張澤一同學通過查閱資料,發現紫光燈能生成臭氧並可以有效殺死病菌,在家長的協助下,自己動手製作「雙支紫光燈」,每天定時消毒,獲得學校授予的「勞動創新好少年」稱號。

相關焦點

  • 回歸以人為本 落實「五育」並舉——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價值...
    《總體方案》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教育價值觀,體現了五育並舉的實踐導向。完善「五育」並舉的教育評價實踐導向教育評價實踐導向決定評價的路徑和內容。教育如何做到以人為本?只有堅持「五育」並舉,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才能真實有效地落實下去。近二十年來,我國一直在課程改革和一線教學領域做著深化努力,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漸深入到廣大基礎教育階段每一位教師的內心。
  • 「五育並舉」的龍泉實踐
    2019年6月23日,《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印發,這是首個聚焦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時代我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綱領性文件。《意見》明確要堅持「五育」並舉,著力解決素質教育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國家綱領性文件,地方如何落實落地?
  •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在四川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對於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想這部分內容,主要考查的是教育家的思想及著作,且多以選擇題和判斷題的形式出現。本文將對中國近現代教育家蔡元培的五育並舉理論觀點進行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備考提供幫助。
  • 五育並舉,共同探索 成都龍泉驛向陽橋中學分享優質教育經驗
    中國網10月13日訊(鍾傳亮)五育並舉,共同探索。10月12日,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政府二級調研員陳良紅,雨花區教育局、人社局、財政局、編辦相關負責人走進成都市龍泉中學附屬初中(向陽橋中學),就學校「五育並舉」實施情況進行參觀調研。龍泉驛區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餘飛,向陽橋中學校長劉延美等陪同調研。
  • 長清區探索「一育帶五育」勞動教育融合創新路徑
    在長清教育人看來,教會孩子正確的勞動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還能通過勞動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為此,今年5月長清區發布勞動教育指導意見,正式開啟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以「一育」帶動全育的「五育」融合創新路徑的探索,通過全時空勞動教育模式,打造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態,讓勞動更「接地氣」,為學生的成長打好厚重的人生底色。
  • 五育並舉 育人方式怎麼變
    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聚焦「育人方式變革」實踐研究,發布成都創新實踐經驗與區域及學校改革成果,交流新時代學校落實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的工作經驗與行動範式,研討「深化學校育人方式變革的走向與路徑」……日前,「成都市未來教育家」們在首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
  •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代蕊華:「五育並舉」與學校管理變革
    「五育並舉」本身不是一個新話題,但卻是新時代的新任務。如何更好的落實「五育並舉」精神,如何更好地推進教育教學管理的改革,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在新的時代,我們重提「五育並舉」有著特別的意義。在當下談「五育並舉」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這麼一個並不新鮮的話題為什麼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呢?這和我們當下教育發展的狀況有著密切的關係。當前教育有很多經驗,尤其是新中國的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有針對性的解決。
  • 「五育」融合本質的再認識
    實事求是地講,當前無論教育理論工作者還是一線校長教師對何為「五育」融合,「五育」融合從何而來,「五育」融合基本價值追求是什麼,「五育」融合如何落地等問題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共識度還不夠高,或見仁見智,自信心不強,亟待進行基本概念、本質要義的辨析和價值反思。「五育」融合是在「五育」並舉提法基礎上歸納出來的,是對「五育」並舉政策話語的理論提升。
  • 成都:充分發揮評價指揮棒作用 力促五育並舉落地落實
    近日,成都市印發《區(市)縣「五育」並舉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實施方案》和指標框架,通過建立五育並舉、科學多元、導向明確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多方參與、考核激勵、整改提升的評價制度體系,引導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改進質量管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五育並舉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西安中小學正在探索全面發展的...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面對當前學校教育普遍存在著「長於智、疏於德、弱於體、少於美、缺於勞」的現象。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正在一步步落實及推廣,「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新時代教育的重要命題。這無疑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自覺踐行五育並舉 全面培養時代新人
    「好的教育,不僅僅有分數和升學率,更要有完整的靈魂和堅定的價值追求;不僅關注知識和技能堆疊的厚度,更關注體質意志品質和涵養的高度。」梁建偉表示,以「完整的現代教育塑造高素質的現代人」為辦學宗旨,學校將繼續落實五育並舉,促進五育融合,堅持把「育人」作為首要目標,以活動育人引領德育教育,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 華師大教授李政濤:「五育融合」究竟如何融合?
    「五育」並舉強調德智體美勞缺一不可,是對教育的整體性或完整性的倡導,「五育融合」則著重於實踐方式或落實方式,致力於在貫通融合中實現「五育」並舉。 如同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之間的「多」與「跨」的區別一樣,「並」與「融」的主要差異在於:並舉之「並」更多具有名詞或副詞的特性,融合之「融」,主要是動詞,它意味著行動和實踐。
  • 校長論壇丨300餘名省內外校(園)長同上「五育並舉」大課堂~
    論壇上,來自省內外的300餘位校長、園長及教育體育系統相關負責人圍繞著「五育並舉、特色發展」這一議題,共話教育、共謀發展。論壇以「五育並舉、特色發展」為主題,探索學校、幼兒園有效落實五育並舉的方法、路徑,以促進五育並舉有效的實施,將落實五育並舉措施內化為學校、教師的自覺行為,努力讓每一所學校有特色,讓每一個學生有特長。
  • 「五育融合」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著力點上精準突破,撬動全面培養體系的高質量構建自從「五育並舉,融合育人」提出之後,迅速成為當前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熱點,它直指長期以來存在的「疏德」「偏智」「弱體」「抑美」「缺勞」,以及各育之間的「彼此分離」「相互割裂」「互不相關」等痼疾,導致「片面發展」「片面育人」,遠離了「全面發展」「全面育人
  • 「五育並舉 特色發展——昆明市第四屆校長(園)長論壇」在昆一中舉行
    「五育並舉 特色發展——昆明市第四屆校長(園)長論壇」在昆一中舉行「五育並舉 特色發展——昆明市第四屆校長(園)長論壇」在昆一中舉行12月18日,「五育並舉 特色發展——昆明市第四屆校(園)長論壇」在昆明市第一中學舉行
  • 探索「五育並舉」育人模式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焦以璇)「不懂體育者,不可以當校長。」這是一百年前,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對校長提出的標準。在12月8日舉行的第十一屆京師基礎教育創新論壇上,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認為,這一標準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的首要要求就是建設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以智育為本是對孩子的傷害,割裂了人的發展的整體性。」
  • 鄉村教育,綻放孩子最美的光芒
    葉雪娥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給學生講述「紀念12·9運動」的時代背景。東南網9月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薛希惠 通訊員 江秀星/文 遊慶輝/圖)泰寧縣下渠學校校園,俯瞰「渠園」種植基地,一個碩大的「渠」字活靈活現。沿著「渠園」步道,隨處可見栽種的花草在烈日下綻放著,點綴如茵的綠地。種植的十幾種中藥材與蔬果、花卉及各類植物正茁壯成長、爭奇鬥豔。
  • 五育並舉,一個都不能少,龍永圖:更開放的教育是大勢所趨
    在10月23首屆東錢湖教育論壇上。面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的關機關係急劇變化,以及社會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的變革,博鰲亞洲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論壇主席龍永圖表示,近年來中外教育的交流開展了不少,但距離形成中外教育緊密合作交流的常態依然有距離,中國教育需要更加開放。
  • 這所學校圍繞五育並舉制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值得借鑑
    點擊右上角關注【教育好文】,遇見更多教育類文章和材料本文字數1419字,閱讀需要3分鐘,交流發言需要10分鐘左右購買專欄後進入本專欄第一篇文章閱讀到文末獲取本專欄全部十餘篇電子文檔提取方式主標題:聚焦五育並舉促進全面發展副標題:——一所學校未來五年發展規劃正文:一、學校發展的基本定位
  • 五育並舉譜新篇,多元融和育匠才 四川蒲江職校召開新學期開學工作會
    會上,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王斌從五個方面回顧了過去一個的工作,並就新學期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王斌鼓勵大家,新學期,新氣象,新要求,希望全體教職工共同努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與力量。分管副校長安排部署了新學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