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宇:真正理解「不自由毋寧死」含義

2021-01-18 騰訊網

獲釋後的任建宇在勞教所門口接受電話採訪。 (徐曉帆/CFP/圖)

  「以前是我圍觀別人試圖改變現實,做夢沒想到,自己的命運會因為網民的圍觀而改變。」

  「終於能坐著吃頓飯了。」2012年11月19日晚,永川一家小飯店,任建宇呷了口啤酒,對著一旁的女友和父親說。

  在下午走出勞教所之前,15個月裡,這位因發帖被勞教的大學生村官,每天的飯都得蹲著吃。

  重慶勞教委以「決定不當」而非「違法」,撤銷對他的勞教決定。2011年8月18日,任建宇被警察帶走,原本他還要再蹲上9個月。

  接他出來的官員最關心:撤訴的事考慮得怎麼樣了?

  11月20日下午,重慶三中院一審宣判,以「超過法定起訴期限」為由駁回了任建宇的起訴。

  任建宇決定:上訴。

  大批媒體湧入重慶,圍住這位曾經因言獲罪的年輕人。

  「以前是我圍觀別人試圖改變現實,做夢沒想到,自己的命運會因為網民的圍觀而改變。」說話的時候,任建宇低著頭。

  這天深夜12點,任建宇在酒店房間接受了南方周末的採訪。因為比入獄前瘦了三十斤,那件黑色夾克穿在他身上顯得異常肥大,腳上蹬的那雙布鞋還是在勞教所裡穿的。

  11月21日下午5點,微訪談。一年多未使用電腦,一個幾十字的回答,他往往要用一分鐘以上時間。他注意到這一天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用了五個問號對勞教制度提出了質疑。

  「我認為大家應該努力把它變成句號。」

  「教官都很同情我」

  南方周末:在裡頭關了這麼多天,一下子出來了,是什麼感覺?

  任建宇:感覺自由很可貴,這個時候才真正理解那句「不自由毋寧死」的含義。人身自由更可貴,回來感覺真好。

  南方周末:你父親第一次去見你,你說:爸爸,這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我不偷不搶,最多20年就會平反。給自己設定的這個平反跨度為什麼這麼長?

  任建宇:一個是需要讓父親相信我,從內心認定我這個人沒問題,另外那時候心想,再過十年二十年,中國會一步一步向前的,薄熙來和王立軍都不在位置上了,我肯定有機會讓社會重新認定這個事情。只是當時我沒想到薄王會倒得這麼快。

  南方周末:你父親說,你進勞教所第一件事就是託你父親幫你找律師。

  任建宇:是這樣的。重慶和四川的律師都沒人敢接。後來我給女朋友寫字條,讓她到我微博上找找我關注過的律師。後來她說,她害怕給我惹麻煩,已經把我微博上的內容都刪除了。我知道了之後,心想唯一證明我清白的東西都沒有了。

  南方周末:當時是不是很絕望?

  任建宇:很無助,只是想多減幾天,趕緊出去。

  南方周末:聽你女朋友說,你一開始非常擔心完不成工作量,很焦慮。

  任建宇當時下生產大隊之後,我分到的活兒是做線圈,我眼睛近視,看不清,手腳很慢,心情又很鬱悶,老是完不成。每天規定完成125個,但我最多也只能做50多個。月底結帳就會罰分,每罰十分,就要多服刑一天。

  當時很絕望。如果一直這麼被罰下去。不僅減不了刑,還可能會延長。還好最後沒罰成,幹了不到一個月,就換工種了。我們小組長跟我關係好,幾天之後就讓我去做質檢,沒有任務壓力。

  南方周末:聽出來的人說,你在裡邊後來還做了小組長。

  任建宇:那是在整訓隊(負責隊列訓練)的時候,裡邊的教官都很同情我,覺得我罪名有點過。但後來大隊長覺得我太斯文,管不下來,又讓我回生產大隊了。一直做生產有一個好處,可以專心去做一件事,這樣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不會想其他的。

  南方周末:聽說你們還要唱紅歌?

  任建宇:每天看完《新聞聯播》之後都必須唱20分鐘,《打靶歸來》《沒有共產黨沒有新中國》,是固定曲目。去年10月還組織了唱紅歌大賽,唱得好可以提前解教一天,大家都躍躍欲試。第一名減一天,第二名加8分,第三名加6分,十分算一天。元旦也組織過一次,但那回不再提前解教了,就是發洗衣粉。但我一次都沒去,本身自己就反感這個。

  南方周末:但是我在你的QQ空間裡,看到了你當村官時唱紅歌的照片。

  任建宇:那是政治任務,2011年7月,鎮上組織唱紅大賽,我所在的村也參加了,我組織的,唱了兩首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參加的都是村幹部和小組長,當時服裝經費有限,只有兩三百塊錢,就去武裝部買了迷彩服。

  唱了不止這一次,後來看到整個重慶都在唱,我就在想,唱紅歌花這麼多錢,能夠做什麼?這個能給農民帶來什麼實惠?如果真正投入給農民,給他們帶來一些效益,可不可以?

  南方周末:除了看《新聞聯播》,在裡邊還有什麼途徑獲得外界信息?

  任建宇:可以看到《重慶法制報》和《法制日報》,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從今年2月份開始就不發了。後來有一天,我在一個警察值班室看到報上說,王立軍不再兼任重慶市公安局長,我就跑去跟方洪(以「一坨屎」諷刺王立軍被勞教的重慶市民)說,「方洪你可能要出去了。」後來跟其他人說了之後,所有人都樂開花,開心得不得了。

  南方周末:聽說你在裡面說話很少?

  任建宇:唱紅歌的時候,方洪會說兩句,聲音比較大。跟他相比,我就比較溫和一點。管教幹部對我也比較通融,讓我打電話時間會比較久,因為如果長時間聽不到女朋友聲音,太痛苦了。

  「我和英雄一起戰鬥過」

  南方周末:看訊問筆錄,感覺其實你不是外界想像的那麼敢直言的人?

  任建宇:實際上我在網上發帖是非常謹慎的。當時QQ群裡有些人發謠言,我還勸他們不要發,這樣子群會出問題,你發謠言,會讓我們群的可信度降低,會給批評你的人留下藉口。我覺得我還是非常平和的。

  南方周末:你的博文有很多與基層現實有關,特別是為農民打抱不平。

  任建宇:剛開始到村裡,就是想真正做些讓農民得到實惠的事情。但有些事情你無可奈何,無法改變更多。比如說重慶的「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兩翼指渝東南和渝東北)政策,要求三年增收一萬元,這是薄熙來搞的一個政策,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南方周末:當村官看到的是不是跟想像中不一樣?

  任建宇:剛開始,我非常努力地去適應環境,如果領導說要去陪酒,都是主動去的,但漸漸發現這樣很沒意思,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方式。我不能被環境改變,後來能少喝就少喝。

  我在工作中受不了有人刻意刁難,如果我認為沒有錯的,就沒有錯。後來領導找我談話,他說,沒事,不要這樣子,我年輕的時候比你還要剛,還不是這樣下來了,意思就是說還不是這樣委屈下來了。

  南方周末:你的同學都覺得你後來越來越憤青了。

  任建宇:其實是上微博之後。圍觀很多事情對我觸動很大,就覺得,每個人做好自己,如果可能再去影響一部分人,會讓我們這個社會和國家變得更好。

  南方周末:跟你骨子裡的性格有關?

  任建宇:從小就有點直吧,愛打抱不平。出這種事可能很多人覺得我很幼稚,但害我的大概是那些小時候讀的名人名言(笑),叫你做一個正直的人,叫你做一個善良的人,結果你期望去改變去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時候,哦(拍掌),突然,進去了。

  一個小村官,不能改變什麼,能夠做好一件事情就做好。我其實從小到大沒想過要做多麼偉大的人,只是覺得做什麼事情,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網上有個評論我印象很深:「在這個時代,等你老了的時候,你孫子問你,你爺爺是英雄嗎?爺爺說,我不是英雄,但是我和英雄一起戰鬥過。」

  南方周末:在體制內,跟你有共同語言的人多嗎?

  任建宇:有一次,我建議另外一個村官加入一個讀書會,他進去兩三天就退出來了,他說你們思想有問題。

  「政治覺悟會高一些」

  南方周末:開庭之後,聽說重慶勞教委一直希望你撤訴。

  任建宇:最開始三中院合議庭審判長跟我談過,說會判我勝訴,可是勞教委面子上過不去,所以審判長問我能不能妥協一下,大家都好過一些,我才同意跟勞教委談,因為我需要一個清白的身份。

  南方周末:為什麼堅持不撤訴?心裡糾結過嗎?

  任建宇:也考慮過要不要放棄,能夠儘快出去肯定好。但首先我要證明我是清白的,因為我沒有違法事實。

  南方周末:你後來最大的焦慮,不是擔心在裡邊怎麼過,而是出來怎麼辦?

  任建宇:對。出來之後怎麼面對親人?最擔心的是我外婆,所以一直讓我女朋友騙她,說我去新疆工作了,還讓在新疆當兵的朋友寄特產給她,說是我帶的。

  傳統眼光裡,我是有前科的人。工作單位肯定回不去了。我也擔心,在體制裡生活慣了的人,離開後能不能生存下去。有些親戚朋友到現在都覺得我做這些事情很幼稚,如果不發帖,就不會落到現在這樣。

  南方周末:最初你很絕望,但後來你反而勸女朋友,說出來有手有腳,什麼事情都可以幹。

  任建宇:總要先生存下來嘛。我一直說回來開一個廢品回收站。如果不出這個事情,還可能在體制內混下去。我現在還有另一個想法,恢復工作,不一定回去上班。這是恢復身份的一種方式,也證明我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違法事實。如果不恢復,別人會認為,你是有問題才不恢復。

  南方周末:你後悔當初的行為嗎?

  任建宇:我覺得我沒做錯什麼,只是因為大環境,演變成了一個悲劇。但如果因此推翻你之前所做的,說那是錯誤的,我想我不能這麼做。

(南方周末)

相關焦點

  • 不自由,毋寧死!
  • 有部電影 | 不自由毋寧死
    四月「有部電影」系列每周三晚21:00@綻放花園(深圳|成都)「自由———佚名 《飛越瘋人院》 ———不自由毋寧死1975主角麥克(Jack Nicholson 飾)為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瘋人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病院帶來劇烈衝擊
  • 在人類文學史上,這本書寫盡了「不自由,毋寧死」
    無論育才如何哀求和威脅,她決不改口和求饒,她說:我完全可以對你撒謊,可是……依然愛你是不可能的,我不能和你一起生活!你有權殺掉你的羅米,但卡門永遠是自由的!在人類共同的精神世界,《卡門》傳達出「不自由,毋寧死」的信念。
  • 《斯巴達克斯:詛咒者之戰 第三季》為自由毋寧死
    戰爭或許是血腥的,可怕的,殘忍的,英雄 【斯巴達克斯】終以血戰至死結束了傳奇的一生!古羅馬視人命為草芥,一旦被貶為奴隸,生死不值一提,強權之下幾個角鬥士集合一群以力量與勇猛對抗幾十萬羅馬軍團,幾乎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最終力量懸殊泣血而亡,何其罪惡的羅馬帝國,鐐銬奴役奴隸,坐享生殺大權,而斯巴達克斯,一個英雄,為自由,毋寧死!
  • 麥當雄 | 不自由毋寧死
    暴力美學中,與林嶺東並駕齊驅的吳宇森呢?美其名曰商業藝術兩不誤,說白了就是藝術被商業綁架,沒錢就是不自由。我們這群影像文化人,搞了這麼多年,還不知道創作絕對自由的重要性嗎?」創作的高度自由,加上唯我獨尊的個人性格,麥當雄的電影創作幾乎不受到財務限制、監製幹預、外部環境和政治氣候的影響。
  • 泰山石刻中,有一句「不成功,毋寧死」,它堪稱是最勵志「名言」
    比如,泰山烈士紀念碑的北部有塊巨石,上面刻了六個大字—不成功,毋寧死,並且下部還篆刻了幾行跋文,但可惜年代久遠只能辨析出「徐公」二字。需要說明的是,因為在蘇教版高中課本上有一篇課文叫《不成功,毋寧死》,其作者是美國著名演說家派屈克·亨利,他在這篇演講稿中表達了對自由的追求和渴望,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泰山上這句「不成功,毋寧死」的勵志口號是舶來品,但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專家們經過研究,確定「不成功,毋寧死」是地地道道的國貨。專家們給出了幾個原因。
  • 不自由,毋寧死?經典影片《飛越瘋人院》:最自由的靈魂藏在瘋人院裡
    答案是你根本證明不了,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是如此弱小,宛如燭光,所有人對著你吹氣,能夠保持不滅已經難能可貴了,如何去證明自己呢?當我們提到瘋癲與文明、反叛與逃離,總是避不開米洛斯·福爾曼的《飛越瘋人院》,美國評論界稱它是「一個具有自由精神的人與不能容忍他的社會之間展開的一場巨大鬥爭」。
  • 《安娜》:不自由,毋寧死
    從早年的《尼基塔》、《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直到近兩年的《超體》和本片,女主角們個個相貌身材堪稱彼時翹楚,拼起命發起狠來更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全然不讓鬚眉!沒什麼遠大理想和野心的安娜其實是個單純烈女,她拼死從俄羅斯混亂生活的泥沼中爬出,一心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被ZF看中和利用純屬巧合。結果自身條件和實力優秀到擋不住,明明當上國際超模走秀已經是人生贏家,偏要披起雙面間諜的風衣去充實人生閱歷。
  • 《末路狂花》:不自由 毋寧死 | 女性購車指南
    事實上,公路電影這種類型的影片的歷史其實也不短了,1969年,由丹尼斯·霍普執導的《逍遙騎士》在美國瘋狂賣座,並由此產生了這種叫做公路片的「準類型電影」。《末路狂花》於1991年上映,影片由吉納.戴維和蘇珊.薩蘭登主演,一經上映便引起廣泛討論,這部公路片講述的故事不同於以往以男人為主,而是圍繞一對姐妹花展開。
  • 不自由,毋寧死——《飛越瘋人院》
    男主是想逃避勞作而裝瘋進入瘋人院,在外面的世界他至少五次坐牢,他為非作歹、隨心所欲,甚至與未成年人發生性關係;然而直到等他進了瘋人院,他才明白自己到底失去了什麼,調戲掌握他生殺大權的護士長,一日復一日地在瘋人院呆下去,然後匪夷所思的發現,裡面許多人都是自願進來接受失去自由的規則管制。
  • 不自由,毋寧死! 獨家解讀《飛越瘋人院》
    一旦獲得他人的些微認可、被真正視為「人」、視為同伴,瘋子們也能表現得異常出色,所以,籃球賽上,由「瘋子」組成的球隊竟然通力合作打敗了保安的隊伍;一 旦發現以往不自覺地仰視、服從的權威其實是蒼白、毫無根據的,瘋子們也越來越順遂地開始釋放自己內心的欲望了,所以,例會時,一個個的問題使得瑞秋等人無 力辯駁,不得不撕下慈愛、平和的假面,直接訴諸暴力。
  • 【電影】《飛越瘋人院》不自由,毋寧死?
    精神病院遠非麥克默菲想像中的自由避難所。護士長拉契特(路易絲·弗萊徹飾)制定了一整套秩序,一切都要以此為準則。病人們受到了嚴格的管制,還不時的受到她的侮辱和折磨。在精神病院裡,病人們被剝奪了自由地追求自己生存欲望的權力。拉契特處處針對麥克·墨菲。她用大音量音樂折磨病人,並冷酷地拒絕降低音量的要求。在酷愛棒球的麥克默菲提出看世界錦標賽的實況轉播時,拉契特又想方設法拒絕。雖然麥克默菲最後得到了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長」的支持,湊夠了表決的票數,但拉契特卻又以表決時間已過為藉口而拒絕打開電視機。
  • 不自由,毋寧死!這位特立獨行的傳奇女王,活出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更是自由的墳墓,不自由,毋寧死!而對於自己的信仰,這位倔強的女王也有她自己的選擇,只是這樣的選擇,讓他老爹在天之靈,估計都能氣的冒煙,因為,她選擇了天主教!最重要的原因,是天主教對於自由意志的解讀更能釋放她的天性,更對她的胃口。
  • 蘇軾此詩被人誤解上千年,真正的含義,與世人的理解,大相逕庭
    對於一件事物,往往不做深入的求證,便繼續傳播向他人,更有甚者,會曲解其本來面目與含義,形成另外一種,完全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誤解,在人世間廣為流傳。這是一種非常可悲的現象,尤其是對於古代的詩詞,自古以來,更是被世人扭曲了無數佳作。如這首古詩,便是其中之一,蘇軾此詩被人誤解上千年,真正的含義,與世人的理解,大相逕庭。春宵美景,月影花香,歌聲渺渺,夜落沉沉。
  • 從歷史中尋找答案:如何理解「美國自由」?
    理解美國,可以說是一個在當下顯得尤為迫切的課題。 若尋覓進入這一課題的關鍵詞,「自由」無疑位居前列。「不自由,毋寧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這一誕生於美國獨立前夜的經典名言,顯示了「自由」一詞與美國歷史的深切關聯,也因之被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埃裡克·方納化用為他所著美國通史的書名——《給我自由!》。
  • 不成功,毋寧死?揭秘逼死Facebook跳樓員工的制度:近乎羞辱的方式逼你辭職
    可能缺乏在美工作經歷的人是無法理解H1b的意義——一張代表著你在美合法工作的薄紙。在美國,如果你是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畢業的學生,你將有三年的校外工作許可(OPT)期,你需要在這三年的時間裡,找到一家願意僱傭你並贊助你籤證的公司。然後,你將會和同年所有的申請H1b籤證的人一起以抽籤的形式獲取65000張H1b籤證。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說「是我殺了妻子」,真正含義是什麼?
    本期話題【《肖申克的救贖》安迪說「是我殺了妻子」,真正含義是什麼?】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自從播出以來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尤其讓觀眾至今記憶猶新的,就是在監獄中安迪瑞德最後一次談話,壓抑已久的安迪想要賭一次來救贖自己。因為安迪認為「要麼忙著生存,要麼趕著死」。所以不賭一次的話,永遠不知道結果能不能救贖自己。
  • 生命自由的唯美句子
    自由就是有權做任何法律允許做的事。明知戀愛會讓我們失去自由,明知婚姻是一份終身契約;但為了對方的幸福,得到對方的心:我們也願意做出承諾。愛情,是一個追求不自由的過程,當你抱怨太不自由時,是你不愛他的時候,也是你應該放棄這段愛情的時候。
  • 從張西京教員柔和堅定的眼神裡,真正理解「軍醫」的含義
    他絕對不允許我們出現任何因粗心而導致的錯誤,以至於我們都有點怕他。然而,這次出現在重症監護室的張西京教員,似乎和我印象裡的他有點不太一樣。護目鏡下,他的眼神柔和而且堅定。一位病癒的患者接受採訪時說,是護目鏡下張西京關切的眼神,給了他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希望。在電視和網絡媒體上看到熟悉的人,我並不覺得驚訝。
  • 「激蕩五十載 芒果正青春」之「不創新毋寧死」 湖南電視人的驕傲與倔強 | 芒果日誌
    紀念往昔,繼往開來,小叮噹推出特別策劃報導《激蕩五十載 芒果正青春》之《「不創新毋寧死」湖南電視人的驕傲與倔強》,帶大家回顧湖南電視「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的五十年!於湖南電視人而言創新這件事,就是「九死一生」所謂「歲月靜好」,不過是對固有的重複《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超級男聲》《超級女聲》《歌手》《聲臨其境》《聲入人心》《舞蹈風暴》《乘風破浪的姐姐》······一連串光鮮亮麗的名字背後,是無數個日日夜夜的煎熬和折磨,是一次又一次地顛覆、重構、再顛覆、再重構,是「我和你不一樣,我有個性」的驕傲,是「如果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