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金瓶梅》
學術討論會開幕式現場
開幕辭
尊敬的梅節先生、寧宗一先生,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朋友:
我們的學會自從1989年正式成立以來,已經過了三十年了。
期間各高校,各地方,爭先恐後地舉辦或全國的、或國際的、或專題的《金瓶梅》的學術會議,一共有三十餘次之多了。
當去年十月底我們復旦接受了這個任務之後,決心不負眾望,將這次會議辦成有學術質量、有良好氣氛而令人難忘的一次學術會議。
在學校與中文系領導的支持下,在陳維昭教授負責的籌備組人員的努力下,早在寒假前就將主要流程與後勤安排大致落實好了。
誰知新冠病疫肆虐,打亂了我們的陣腳。
我們考慮再三,為各位的健康安全計,也為我們學會的安全計,在與各位副會長共同商議後,決定在線上進行了。
線上進行會議有一些局限,但也有不少好處。感謝與會的各位新老朋友,能積極參與,提交了不少好的文章。
至少從數量來看,還不少於上次參加人數較多的會議的論文數。
這是令人十分感動的。這是能開好這次會議的基本保證。
所以在這裡要首先感謝積極參與這次會議的海內外的所有朋友們!
中國《金瓶梅》研究會會長
黃 霖 教授在開幕式上發言
由於這幾天學校與中文系的會議特別集中,分管校長實在無法分身來參加我們的會議,我們中文系的黨委書記嶽娟娟同志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致辭,這也是對我們這次會議的大力支持,十分感謝!
這次會議,九十多高齡的、大家尊敬的前輩梅節先生、寧宗一先生仍一如既往地關心我們的會議,抽出時間來致辭,指點金學的研究方向,語重心長,令人感動。
(香港) 梅 節 先生
大家熟悉的、正在「喜馬拉亞」熱播講解《金瓶梅》的馬瑞芳教授最近加入了我們「金學界」的群,也第一次參加了我們的會議,她用古代小說研究家與作家的雙重眼光來解讀《金瓶梅》,會帶來新鮮的空氣。
馬瑞芳 教授
其他一些老朋友大家都熟悉,可喜的是又有一些年青的新面孔加入了我們的隊伍。
不少年青人寫的文章有新的角度,新的思維,新的方法,且有深度,充滿著活力。
所以,以陳維昭教授為主的籌備組一開始給我提出的大會發言名單時,就有較多的年輕的學者。
陳維昭 教授
這次兩場大會發言中,年輕人就佔了很大的比重。這也使我們對金學的前途更加充滿著信心。
這次會議,也使我特別感到,要使我們的金學事業長盛不衰,如何吸引、扶持和培養一批又一批金學新人,是一個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問題。
這次觸動我的是看到日本、韓國的一些老朋友,比如日本原來真正致力於《金瓶梅》研究的日下翠、荒木猛教授,一個已去世近十年了吧,一個也退休了多年,其他如大塚秀高、鈴木陽一教授等也或退或將退了。
可是冒出的川島優子、田中智行等較年輕的一代就十分出色。
(日本) 川島優子 教授
去年川島出版的論文集《<金瓶梅>的構想與它的受容》,每篇文章都很有份量;
田中則致力於重譯詞話本,對流行了近半個多世紀的小野忍譯本提出了挑戰,去年出版了上冊,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韓國的崔溶澈教授退了,他們高麗大學的趙冬梅教授不斷地給我們的會議提交了高質量的論文。
(韓國) 趙冬梅 教授
臺灣的傅想容女士,多年來也致力於金學的研究,引人注目。再回看我們大陸,當然也出了不成果,出了不少才。
但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能希望看到有更多的高質量的論文與專著?
是不是希望能有更多真正把金學當作事業的中青年金學研究者?
我們要把金學事業發揚光大,真正使《金瓶梅》實現經典化,希望在我們的年輕人身上。
我們的同仁,都有責任把吸引、扶持、培養年青的金學研究者當作我們的使命,使我們的事業永遠充滿著生氣,興旺發達。
研究會副會長何香久先生題字
提到我們的金學事業發展,使我不能不想起我們「金學界」的公眾號與微信群。
自去年11月理事會決定創辦公眾號以來,在曾慶雨教授的辛勤勞動下,成績輝煌。
近一年來(至10月22日),發表文章345篇,幾乎是一天一篇,建立了由《版本研究》、《批評與批評方法研究》、《傳播與域外傳播》、《民俗與文化研究》等14個專輯,
訂閱客戶已達3473位,單篇閱讀點擊量最高為16870次,訂閱人數覆蓋城市335座,國家和地區16個。
與此相關的微信群依託2019石家莊國際會議群的人數規模,在一年時間中,人數由原來的105位增加到現在的158位,吸收了一批對《金瓶梅》有研究,有成果的專家學者。
「金學界」公眾號與群,作為我們學會的窗口與園地,促進了學者之間的交流和向大眾的傳播,推動了整個金學事業的發展。
因此,我們應該珍惜這個園地,愛護這個園地,專心致志,心不旁鶩,排除各種幹擾,致力於提供更好、更多的學術論文,使我們的公眾號更加豐富多彩,使我們的學會更加生氣勃勃,促進《金瓶梅》的研究不斷地走向深入。
中國《金瓶梅》研究會顧問
及會長們合影
(2019.10.)
同志們,我們的事業興旺發達,我們的前途充滿著希望,但我們腳下的路還有些崎嶇不平。
我們一定要堅信我們的《金瓶梅》是中華民族難得的文學瑰寶,我們一定要堅信我們的研究工作是肩負著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神聖使命,我們一定要堅信我們的研究隊伍必定全越來越壯大,我們一定要堅信《金瓶梅》終將為全世界讀者公認為是一部名副其實的文學經典!
讓我們都以金學事業為重,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把我們學會的工作搞得越來越好,使我們的金學事業不斷地從輝煌走向輝煌!
謝謝大家!
2020/11/1
文章作者單位:復旦大學
第十六屆(上海)
國際《金瓶梅》學術研討會
會議議程
10 月 28 日晚上 8:00--9:00 網上試運行
10 月 30 日下午 2:00—5:00 網上報到、第二次網上試運行
10 月 31 日上午:9:00-9:30
開幕式主持人:陳東有
復旦中文系嶽娟娟書記致辭
南開寧宗一先生致辭
黃霖會長致辭
9:40-11:40 大會主題發言(每人發言 15 分鐘,點評 5 分鐘)
主持人:張進德
1 馬瑞芳《雞尖湯·金鐲子·喬五太相貌——紅樓得金瓶壼奧》(張蕊青點評)
2 川島優子《〈金瓶梅〉的構想——以容與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為線索》(徐志平點評)
3 王平《金瓶梅當下傳播漫議》(趙興勤點評)
4 卜健《探尋一部禁書的傳世密碼——<軟紅塵:金瓶梅與中晚明世情>引言》(史小軍點評)
5 傅想容《尾坂德司〈全譯金瓶梅〉述介》(田中智行點評)
6 楊彬《唐寅詩歌的「世情」特質及其與通俗戲曲小說的互文關係——以<金瓶梅詞 話>為中心》(許建平點評)
10 月 31 日下午: 14:00-18:00 分 4 個小組討論
1、作者和版本研究方面主持人:周文業、張青松
董玉振、高念清、徐志平、楊國玉、張傳生、張青松、趙俊傑、趙新波、周鈞韜、周文業。
2、思想內容研究方面主持人:項裕榮、譚楚子
卜鍵、陳東有、陳利娟、程小青、馬瑞芳、梅東偉、齊慧源、石鐘揚、譚楚子、項裕榮、許超、張進德、趙茜、趙興勤、周盈秀。
3、敘事藝術與小說批評主持人:劉洪強、李曉萍
曾慶雨、陳才訓、川島優子、馮媛媛、伏濤、黃霖、霍現俊、李輝、李曉萍、劉洪強、孟欣譽、史小軍、田中智行、楊彬、朱銳泉、陳維昭。
4、語言、翻譯與傳播研究主持人:孟昭連、張紅波
陳明達、樊可人、付善明、傅想容、甘振波、李奎、李照川、林瑩、劉玉林、孟昭連、王純忠、王平、吳敢、張紅波、趙冬梅。
19:30——21:00 理事會會議
11 月 1 日上午: 9:00-11:00 大會主題發言(每人發言 15 分鐘,點評 5 分鐘)
主持人:陳維昭
1 曾慶雨《〈金瓶梅〉的描摹筆法》(程小青點評)
2 陳利娟《潘金蓮為什麼要彈琵琶》(付善明點評)
3 周盈秀《如隔三秋與茶飯頓減之間:試析<金瓶梅>中潘金蓮的等待》(齊慧源點評)
4 趙冬梅《〈金瓶梅〉韓文譯本初探》(陳才訓點評)
5 樊可人《從遠山荷塘和〈金瓶梅〉讀書會看明清樂在江戶後期的傳播》(董玉振點評)
6 林瑩《從稱引維度再探古代小說在越南的影響》(陳益源點評)
11:00-11:30 大會閉幕式
主持人:霍現俊
吳敢總結髮言
第十六屆(上海)
國際《金瓶梅》學術研討會
論文目錄
編者按: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於2020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順利召開。本次會議以雲會議線上方式舉行,本公眾號以專題形式,向各位關心本次會議內容的專家學者、金學同好,以及廣大網友讀者,分享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