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佔星三年左右的時間,對於佔星可以說是比較熟悉的了,佔星的主要因素為行星、星座、宮位、相位。
佔星的歷史淵源來自美速不達米亞平原上的蘇美爾人,也就是兩河流域一代。
佔星當中最重視的是上升星座及命主,太陽宮位及星座,月亮宮位及星座。
在開始的八字學習中,八字有天幹地支,天幹為陽,顯化在外,為天元。
地支為陰,深藏於內,屬於地元;地支藏幹為人元。
如果找出兩者之間的異同點,那麼可以說月令是對標的佔星中太陽星座宮位,天幹對標的行星,地支對標的是宮位。
天幹的合與刑是對標的行星之間相位的關係(佔星中的理論已經不完整),地支的刑、衝、合、害、會等對應的是星座之間的相位關係以及行星所落星座的能量大小關係(廟、旺、落、陷、三分、界、面)
但是命宮呢?後來發現實則是有的,不僅有,而且還有胎元,比如《三元通會》說"神無廟無所歸.人無室無所棲, 命無宮無所主."命宮宜生旺不宜衰, 宜與年命相生相合, 不宜刑衝剋害.
胎元是這個人受精的月份,其實可以受理論上是非常全面的,只不過現在的很多流派都已經略去。目前的八字流派大多是以日元為主,看日元本身的強弱旺衰,實在疑惑。
一個小猜想:中國數術和西方數術,其起源都是源於對天空的觀察,以出生時間地點來預測人生。雖然在選擇的時候視角不同,西方以地球赤道圓心為標準的天球進行觀測,而我們中國則是以北鬥七星為基準,方向上相反,但是就像是一個函數的不同寫法,實則同出而異名。
既然同出,出自哪呢?我的猜想是曾經的喜馬拉雅山,據野史而傳,一萬多年前,地球發生了大洪水,比如《山海經》中共工與火神的戰鬥,共工怒撞不周山山,於是天塌地陷引發大洪水。西方《聖經》中則記載了諾亞方舟的傳說。
當洪水淹沒了大半個地球,於是倖存的人類聚集到世界最高的地方:喜馬拉雅山。當洪水退去之後,一部分人遠走美速不達米亞平原,後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古巴比倫文明;一部分人去到了埃及,形成了古埃及文明,以及古印度和古中國的文明幾大分支。
在幾大文明中,唯有古中國文明一直傳承至今,所以理論上自然是最豐富的,不過由於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會遺失了很多真正的精要理論也是無可厚非。
西方的古典佔星則是在文藝復興時期被打壓近乎湮滅,才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由羅伯特漢德,羅伯特左拉和羅伯特舒密特進行整理復興。
印度的吠陀佔星學則是一直在流傳中,據說是比較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