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幾個月的好萊塢新聞中,可能大家看多了「NBC出現了首位非裔主持人」這樣的消息,不少人預測在明年延期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中,混血演員與電影人的獲獎數量將明顯增多。這些都是好萊塢開始意識到種族平等的標誌,在這個領域轟轟烈烈的性別平權,還有多遠的路呢?北京時間8月9日上午,好萊塢記者Robyn Bahr報導,艾美獎的性別平等已經走在了奧斯卡前面,他們將主板以女性電影為主的評選。現在有了《美國夫人》、《難以置信》和《白手起家》等在艾美獎中大獲全勝的女性主義電影,或者以女導演創作的電影,這種爭取平等的電影藝術就成了焦點,電視學院也注意到了。
首先艾美獎旗下的電視頻道,推出致力於女性真實生活敘述的節目,一度只限於以女性為中心的有線電視工作者,不過這在頒獎典禮上基本上被忽視了。在2020年,艾美獎提名者——從Hulu的《美國夫人》的FX到Netflix的非正統——提醒我們,以女性為主的電影,需要更多的市場。在筆者(沾沾自喜看電影)看來,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對女性前衛小說並不陌生,這些故事尖銳地批判了性別期望和性別壓迫。僅在過去的五年裡,艾美獎就表彰了《跳蚤》、《擺姿勢》和《殺戮伊芙》,這些都是彌補好萊塢「女性發言人」的電影。
而奧斯卡還沒有針對性別平等產生過任何論調,尤其是去年他們還被質疑,很多女性電影人的作品,被男性評委「故意不認可」。所以在這方面來看,艾美獎的確走在了奧斯卡的前面。
此外實際上還有《透明的大謊言》以及《牢不可破的金米·施密特》這些不是太火爆的電影,這次都將參與艾美獎,這些作品重新定義了「女人味」,由於受「梅託奧運動」和美國更廣泛的社會事件影響,影視劇已經不足以讓人們對性別成見視而不見。現在,觀眾渴望聽到關於「戰鬥」的老套故事。艾美獎組委會顯然意識到了觀眾們的渴望,於是準備舉辦以女性電影為主的評選。曾經是像Lifetime和OWN這樣涉及到不公平,而被影迷們抵制過的電視臺,現在也轉向了平權運動。關於女性為爭取自主權或獲得認可而鬥爭的故事,如今他們已經成為了具有威望電視臺(Prestige TV)。
被譽為艾美獎的「硬核」電影《使女的故事》是一部推理片,另一部是喜劇《了不起的梅塞爾夫人》,這兩部影片都展現了美國在消除性別固化的道路上有趣的一面鏡子:前者猜測未來統治者會把女人變成「母馬」,後者想像的是一個糖果色的50年代的曼哈頓,一個初出茅廬的女性喜劇演員可以塑造一個顛覆性的「藍色」角色。兩位主角都必須積極面對那些試圖削弱她們。對於生存主義者瓊·奧斯本(伊莉莎白·莫斯飾)來說,這包括對剝削她們的身體發動的反抗。當然還有魅力四射的米奇·梅塞爾(蕾切爾·布羅斯納漢飾),以此作為對其藝術的一種聲明。
當然從女性主義視角,大家也可以發現很多好萊塢的新問題——影視劇在經濟結構中的不平衡,女性解放運動是通過受現實生活啟發的迷你劇來實現的,有限集連續劇《美國夫人》獲得了十項提名,其中有八項是非正統提名。Netflix令人難以置信的戲劇化地描述了一個十年前轟動美國西部的比小說更離奇的事件,也是與性別主義有關。所以說這部競爭艾美獎女性主義的影片,實際上與種族平等也聯繫起來了。同時,非正統的和自力更生的,每一位創作者都非常個性化。
也是參與艾美獎此項評選的影片《非正統》展現了一個懷孕的少女新婚逃離她那霸氣的哈西德猶太社區的親密而痛苦的故事,而自編的歷史劇則記錄了C.J.沃克夫人非凡的人生和抱負,成為美國第一位白手起家的黑人女百萬富翁的美發大亨。實際上參與獎項評選的影視劇,其題材都來源於真實的生活,這也是艾美獎舉辦該評選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