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護士馬青娜與武漢有個約定:相約在幸福的路上

2020-12-28 浙江在線

2020-02-18 07:27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慧仙 紀馭亞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編者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越是艱難險阻越見精神。在戰「疫」一線,越來越多的90後挺身而出,毅然接過父輩們手中的接力棒,用行動彰顯年輕一代的成長與責任、奉獻與擔當。他們是勇於奮鬥的青春力量,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堅強脊梁。浙江新聞客戶端今起開出「防疫戰線的90後」欄目,敬請垂注。 

經過前日的鵝毛大雪,馬青娜第一次在武漢看到了藍藍的天。「一切都會好起來!」小小的個子,圓圓的臉蛋,馬青娜疲憊的臉上綻出笑意。

1月25日,浙江省組建首批緊急醫療隊赴武漢支援。1993年出生的馬青娜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當日出徵人員裡年齡最小的。說起自己報名的理由,她說:「我還沒成家,更沒有孩子,牽掛會少一些,我應該去武漢。」於是,這個新年,她僅在除夕夜回老家匆匆吃了頓團圓飯,第二天便由杭州東站出發,踏上了前往武漢的徵程。

到2月17日,馬青娜已在武漢工作了20多天。她和浙江省醫療隊的夥伴們全線接管了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兩層樓的醫療護理工作。雖然排班只有4個小時,但是要做完交接或遇上特殊情況,所有醫護人員的工作時間都遠超排班表。她不僅承擔患者的照護工作,還要做醫院的消毒清潔等工作。班上的工作結束後,她還會去幫忙分發物資等。

對於馬青娜來說,奮戰的日日夜夜中,有深夜接收多位重症患者、拖班沒趕上回酒店的車、手套裡泡得皺巴巴的皮膚的記憶,也有病中喊著要喝汽水的85歲大爺,元宵節為患者折千紙鶴的「趣事」……這些,串聯起這位90後眼中最真實的戰「疫」畫面。

馬青娜是金華浦江人,學的就是護理學。2013年實習走上自己夢想中的護理崗位,2014年正式成為浙大一院的一名護理人員,在重症監護室工作。她說,17年前的非典時,她還在上小學,對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就很崇拜;這次終於有機會,所以她主動報名支援武漢。「希望自己學的東西都能用上,給武漢一點小小的幫助。」馬青娜說。

在同事楊莉看來,馬青娜做出這樣的決定她一點都不驚訝。楊莉說,共事5年,她在馬青娜的身上總能看到一股韌勁。「那天知道她要去武漢,我立馬就聯繫了她,本以為她會焦慮、會惶恐,然而沒有。視頻裡的她,淡定自如地跟我討論著,還在忙著儲備ECMO、呼吸機、超濾等知識。」楊莉說,這是年輕人十分難能可貴的氣質。

如果說,2003年的非典是70後成長的難忘記憶,那麼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已然成長的90後有了更多擔當。面對疫情,他們有擔憂,但更多的是前行;偶爾有愁緒,但懷著的是溫暖的心。患難之際,一代年輕人正成長為抗疫的生力軍。

「這是一座對我來說有著特別感情的城市。它有我奮鬥的汗水,也有我感動的淚水,還有太多的故事。武漢的櫻花真的很美,今年的櫻花可以來得早一些嗎?讓那些被疾病折磨的患者看到希望!」到武漢的第九天,下班後與隊友步行回宿舍的路上,馬青娜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

90後的力量源於成長,更浸潤著一種獨屬於青春的明媚詩意。正如馬青娜在日記中寫的那樣:如今,武漢的早晨安靜如水。曾經與閨蜜見過這裡的美麗與繁華,等疫情結束,我一定再來一次武漢,這是我與武漢的約定。就像當初來武漢看演唱會時聽到的一句歌詞唱的那樣:「別忘了,一起相約在幸福的路上。」

1581982030000

相關焦點

  • 每一個決定都代表著我的信心 疫情之下,三個浙江「90後」的選擇
    在前線逆行「戰疫」的人群中,有醫護工作者、公務人員、社區工作者、公用事業保障社會正常運行的人員,也有很多志願者。有人說,1988年的A肝大流行是「60後」抹不去的記憶,2003年的非典是「70後」成長的難忘,而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我們看到許多興起的「90後」們歷史的擔當。
  • 「等你回來,一起去泰山路看櫻花」90後護士「姐妹花」寧波武漢兩地...
    又是一個12小時夜班,90後護士康蓉蓉走出了北侖區二院發熱門診。告別昨日的陰雨,陽光已迫不及待地衝破雲層和濃霧。拿出手機,對著天空,康蓉蓉錄製了一段視頻發給遠在武漢戰疫的閨蜜,她這樣寫道:泰山路上的櫻花快開了,疫情結束,等你回來,看櫻花。
  • 「武漢見,咱們一起笑個痛快」,沈騰與武漢戰疫護士的約定要實現了
    但復演後的前兩場演出都不會對外售票,它們將實現開心麻花與武漢戰疫護士的一個「歡笑之約」。2月23日,武漢護士汪歡在微博中講述了自己的戰疫經歷。她愛看喜劇,尤其是開心麻花的作品,可每次開心麻花來武漢演出,都因為工作沒能看成。「希望有機會去劇場看一場開心麻花的演出。」
  • 第一批90後離婚、禿頭、出家了…但90後護士表示不服!
    從上午7點半到深夜10點,郭麗莎一直奔波在出急診的路上,其中來回一個多小時的長途出診有4次,在救護車上停留的時間有八九個小時,出行距離達220公裡。90後護士有擔當,困難面前不猶豫90後護士拄拐打石膏上班今年,一張年輕女護士駕著雙拐在科室奔走,打著石膏為患者做治療的照片,被網友紛紛點讚「好敬業」。她是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整形美容科25歲的護士徐露。徐露說:「科裡很多同事也有難處,我們是一個集體,我能分擔的就盡力幫著分擔點。」
  • 共同戰「疫」•身影|穿尿不溼的新手爸爸,墊江這位90後男護士有...
    在此次出徵前線的重慶醫護人員當中,有一位特別的90後男護士,他叫謝圳航,來自重慶市墊江縣槓家鎮。90後、尿不溼、男護士是他的「標籤」,也是他奔赴在抗疫一線最動人的印記。90後、尿不溼、男護士 出生於1992年的謝圳航,做護士已經有四個年頭了。
  • 在武漢一群90後的「三十而立」
    從河南到武漢來支援的90後護士賈曉陽,負責一項特殊的任務——對病逝的患者遺體消毒包裹。她送走的第一位患者是一名70多歲的老奶奶。雖然害怕,但她還是努力做好每一項工作,讓逝者有尊嚴、體面地離開人世。除了本職工作幹得好,醫療隊中的90後也懂得關心、體貼別人。
  • 嶽雲鵬又上熱搜,因為給武漢護士小姐姐的一個美麗的約定
    只因為,一個美麗的約定。2月12號凌晨1點左右,嶽雲鵬更新社交動態,回應一位武漢抗疫一線護士小姐姐的想看德雲社演出的願望,實力寵粉。當得知一位抗疫前線的醫務工作者在抖音上對自己喊話「等疫情結束後你能不能約我們去德雲社看演出啊?
  • 武漢90後剪光頭護士: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病人
    (原標題:武漢90後剪光頭抗疫情護士發聲: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病人)
  • 《好久不見,武漢》裡的武漢90後姑娘們 現在更有愛更自信了
    ,用10天時間拍下10個武漢家庭的日常,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裡呈現出武漢最真實的模樣。6月26日,紀錄片上線後迅速成為「爆款」,更被外交部點讚「展現了武漢人民堅韌、豁達的精神,內容感人至深。」近日,長江日報記者尋訪3位片中人。巧合的是,她們都是90後女性,她們的溫柔、專業、快樂、細膩、才華,正是武漢最美的樣子。
  • 沈騰攜馬麗艾倫,時隔4年重返話劇舞臺,兌現武漢護士約定
    開心麻花於今日公布明星場公益演出,經典爆笑舞臺劇《烏龍山伯爵》將於9月11日、12日兩天登陸武漢琴臺大劇院。此次演出卡司陣容強大,沈騰飾演謝蟹,馬麗飾演瑪麗蓮,艾倫飾演艾倫警官,期待與武漢觀眾重拾開心。
  • 武漢「95」後護士李慧:關鍵的時候我不會退縮
    甚至「00後」。「95」後護士李慧,面對疫情主動請纓到抗擊疫情最前線。她說自己雖然不是很優秀,但關鍵的時候她不會退縮。對於李慧,大家這樣評價↓↓武漢科技大學天佑醫院放療中心物理師 方宜婷:有點兒奇怪,但又有點兒好玩的一個女孩。武漢科技大學天佑醫院腫瘤科醫生 肖榮: 口罩一戴,誰都不認。
  • "90後"護士的心聲:戰"疫"使我成長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512/e171e653ea1641e4a3ab8b3afbe894ed.mp3 "90後"護士的心聲:戰"疫"使我成長
  • 90後上海護士們連夜趕製,點亮了...
    白牆是冰冷的,畫是暖心的昨天一早,所有醫生、護士在「上班」路上看到這一組組漫畫時,心裡都亮了。仁濟援鄂的醫生們紛紛拍下了這組漫畫分享在朋友圈裡,:「雖然武漢的工作很辛苦,雖然在重症監護室對病毒也有過擔憂,但是因為彼此的鼓舞,抗疫必勝的信心更加堅定了。」
  • 「第一批90後」已經離婚、禿頭、出家了…90後護士表示不服!
    從上午7點半到深夜10點,郭麗莎一直奔波在出急診的路上,其中來回一個多小時的長途出診有4次,在救護車上停留的時間有八九個小時,出行距離達220公裡。 90後護士有擔當,困難面前不猶豫她做了一件家屬都做不到的事…前不久,海寧市中醫院骨關節外科的90後護士陸青,在趙奶奶實在排不出來便的情況下。
  • 江蘇90後武漢戰疫記:在武漢的日子是我最珍貴的記憶
    【來源:光明日報】江蘇90後武漢戰疫記3月31日下午3點多,經過79天的別離,吳罡回到了江蘇南京的家門口。他剛打開車門,就被久已在雨中等候的媽媽緊緊摟在懷裡。吳罡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江北院區重症醫學科的護士。
  • 武漢90後女店長「潔哥」的一天:忙碌,是一種特殊的幸福
    李惠潔,人稱「潔哥」,1990年出生,西安人,一個人生活在武漢,是G-Super綠地優選超市(淘鮮達平臺合作商超)武漢綠地繽紛城店的店長。從大學畢業至今,「潔哥」只在家呆過一次春節,但今年在武漢的經歷更令她刻骨銘心。「武漢公共運輸暫停後,員工上下班,生鮮配送,日常餐飲,清潔消毒等等,全都成了問題。」
  • 她是458位上海援鄂90後護士之一,48天武漢抗疫展現青春的擔當|新...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也是第八批援鄂醫療隊仁濟醫院93年護士戴倩一個特別的青年節。她是上海458位援鄂90後護士之一,在長達48天的戰「疫」過程中,她在雷神山醫院感染二科ICU病房突破心理與生理的極限,與病毒搶時間、搶生命,用青春的力量,展現青春的擔當。回上海度過14天隔離期後,戴倩立即回到了仁濟醫院救治病人的常態工作中。
  • 90後「援鄂」護士朱荔昆:忙碌完一天,最想吃桶泡麵|戰疫日記
    2月3日,是江西省第一批援助武漢醫療隊到達武漢的第8天,在經過了前期適應、緊張培訓、開展工作、熟悉流程等內容後,隊員們的救治工作也開始步入正軌。朱荔昆是一名「90後」,同時也是南昌市第一醫院急診科護士。
  • 榮耀90後①|王志駿:男護士的鐵血柔情
    ——習近平在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有人說,這次抗疫鬥爭,讓90後從此有了集體回憶。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後」「00後」,他們的表現令人欣慰、令人感動。今天起,交匯點新聞推出《榮耀90後》系列,講述「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中90後的故事和感悟,共同回望2020的特殊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