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帆與男友在挑選婚紗。
龔勝男 高文舉 攝
熊怡珺 高文舉 攝
6月初,日本導演竹內亮從南京來到武漢,用10天時間拍下10個武漢家庭的日常,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裡呈現出武漢最真實的模樣。6月26日,紀錄片上線後迅速成為「爆款」,更被外交部點讚「展現了武漢人民堅韌、豁達的精神,內容感人至深。」近日,長江日報記者尋訪3位片中人。巧合的是,她們都是90後女性,她們的溫柔、專業、快樂、細膩、才華,正是武漢最美的樣子。
醫患之間多了共情與溫情
護士龔勝男:現在武漢就是我的家
9日中午12時,協和醫院外科樓出入口,人流如織、生機勃勃。5個多月前,這裡曾是武漢戰疫的前沿陣地。來到骨科病區外,周遭安靜下來,一位護士前來開門,口罩掩不住笑意盈盈,正是《好久不見,武漢》中喜歡跳舞、柔聲細語的協和醫院骨科臨床護士龔勝男。
1月20日,龔勝男主動請纓前往隔離病房「戰疫」,途中經過休整隔離,3月再上一線,直至4月中旬。
隨著疫情好轉,醫院外的生活也逐漸回到了原樣。但醫護與病人之間,多了一道名為「共情」的連結。「現在常常會有病人關心地說,你們護士太辛苦了。有時巡房會發現,病人輸液結束了,但不想讓我們多跑一趟,就等著其他人輸完液一起呼叫護士。」
希望外地人知道武漢已經很安全,龔勝男報名參加了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的拍攝。但影片上線半個月了,她仍然沒發給父母看。「當時報名上一線,媽媽的反應好淡定,我還笑她冷血。隔天6時起床上班,卻發現她已經做好了早飯。後來才知道,我在一線的時候,家裡的電視機一直調在新聞頻道,沒有換過臺。」
來武漢近十年,一度不適應這座城市的性格。但如今,龔勝男覺得:「每個武漢人都好偉大,武漢就是我的家,想在這裡成家,想一直待下去。」
要更開心、更幸福地過下去
城管王紅帆:明年婚禮,直播給大家看
「我就是那個一直『鵝笑』,一直『撒狗糧』的城管小帆帆。」在紀錄片裡,王紅帆試穿上婚紗的那一刻,成了片中最浪漫、幸福的一幕。
去年12月,相識一年的警察男友唱著歌求婚了。婚禮還沒提上議事日程,兩人就因為疫情成了同在武漢的「異地戀」。
王紅帆從小就愛笑,但疫情最初的日子,她是哭過來的。在武昌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工作,她每天要收集整理同事的戰疫工作內容,每天都是一邊寫材料一邊默默流淚,連宅家都「覺得過意不去」,她找到社區當了小區志願者。一線值守之餘,男友想辦法四處買蔬菜、買肉,後來還送來遊戲機。兩人通過網絡視頻一起玩遊戲、一起逛淘寶。最難的那個坎過去,一切似乎都變得普通,普通到她覺得自己並不值得被拍進紀錄片。
《好久不見,武漢》上線後,王紅帆在導演竹內亮的微博評論裡「蹲守」了3天,卻不敢點開視頻。她擔心網友反感「疫情這麼嚴肅的事,她為什麼不停地笑?」她心裡隱隱難受著:「武漢那麼多人經歷了病痛,甚至離開了,我不配這麼開心。」可網友們順著評論找到了她的微博,數百條留言、私信湧進來,「看到你們,我相信真愛了。」「因為你,我喜歡城管了。」她開始覺得:「要帶著離去之人的那一份,更加開心地、幸福地過下去。」
「紀錄片裡的那件婚紗,我們已經定為婚禮的主婚紗了。大概明年上半年我們會舉行婚禮,很多網友說想來參加,乾脆我們直播婚禮吧,大家一起沾沾喜氣。」她甚至想著,「我可以拿個手機,一邊行禮一邊直播。」
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髒辮熊」熊怡珺:想拍下武漢每個角落
中午陪父母吃飯,下午在光谷步行街拍攝,傍晚去上拳擊課,與記者見面的這天,熊怡珺的日程有趣又忙碌。正如紀錄片中呈現出的,這位初中英語老師是標準的「斜槓青年」,拍視頻、做自媒體、說唱武漢……
但得知入選《好久不見,武漢》的拍攝時,熊怡珺擔心自己的故事並不具備典型性,發布的視頻是簡單不失精緻的一日三餐,規律的運動,自律的作息,還有家庭影院的錦上添花。這些內容無疑成為當時處在焦慮、彷徨情緒中的武漢人最好的心靈良藥,而這正是她希望傳遞給大眾的。「我的視頻都是那種大條的、很樂觀的、能夠苦中作樂的,無論生活是苦是甜,它還是要繼續。」
「我報名了兩次官方志願者,結果報名人數過多,都沒被選上。」於是,她化身團長幫鄰居買水果、幫業委會分揀蔬菜。在疫情期間結識的鄰居馬大姐,也成為她自媒體平臺的新粉絲,「她從我的視頻裡學到了怎麼用武漢消費券,可以去哪些地方玩,她也很開心。」
以前,熊怡珺的生活半徑基本只在從小長大的礄口區,發布的視頻也更多關注自我世界。宅家期間,她開始期待著城市恢復如常的一刻,「想去各個角落跑一圈,體驗我沒有體驗過的武漢」。最近,她去漢口裡拍古風自拍,去江漢路拍六月武漢的煙火氣,去曇華林拍陶藝店裡的記憶,忍不住讚嘆「武漢真的很美好」。「即便是我幾乎天天都要見面的長江大橋,看見橋上的燈光秀也特別感慨。疫情期間街上沒有車和人,但這片燈光一直都在,我每天都會看看窗外,燈代表希望,就像武漢人的信念,照亮每個人的心。」
長江日報記者倪寧 萬旭明 梅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