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內亮《好久不見,武漢》,記錄10位武漢受訪者與疫情和解的故事

2020-08-26 某小九

6月26日,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微博首發了他的最新作品,一部以武漢為題材的紀錄片:

《好久不見,武漢》。

現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介紹這部作品時說:

「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我是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拍攝了10位受訪者,講述了10個普通家庭在疫情期間,與武漢息息相關的經歷。

這次拍攝的對象,全部來自微博招募。

5月,竹內亮在自己的微博發布了一條招募信息,宣布團隊即將啟動拍攝武漢現狀的紀錄片計劃,徵集現住武漢的朋友,有興趣可以報名。



原計劃尋找四到五個拍攝對象,最終確定的人數是十人。

想必是報名的武漢朋友太多了,這跟後來竹內亮在武漢體驗到的熱情民風,還真是挺相符的。


受訪者:髒辮熊\英語老師

影片開頭,一個女孩帶著小狗,在曬滿床單的天台,向著天空揮手,面帶笑容。日語男聲的旁白,告訴觀眾,」她是一名中學老師「,」她堅持使用無人機拍攝武漢的街景「。▼



來到武漢以後,竹內亮見到了無人機女孩「髒辮熊」,一個初中的英語老師。▼



踩著滑板車,穿著一身黑色中式服裝,戴著拍攝的設備,髒辮熊出現在畫面中。▼



這個潮酷的女孩,一見到竹內亮,二話沒說就帶他去看自己平時過早的地方。她平時喜歡說唱,還以武漢人過早為主題創作了好幾首歌曲,用說唱的方式介紹武漢的過早文化。▼



髒辮熊在街頭給竹內亮表演了一下自己創作的說唱,不過語言關係,竹內亮一時也難以get到武漢話說唱的精髓。▼



髒辮熊在街頭展示她的無人機拍攝。▼


受訪者:賴韻\日料店老闆


在武漢拍攝的第二天,竹內亮團隊就去到了大名鼎鼎的華南海鮮市場。第一次來到這裡的竹內亮,看到這片區域高樓林立,感到很是驚訝。他沒想到,華南海鮮市場的附近,這麼多公寓樓。

跟他們約在這裡見面的,是紀錄片的第一位拍攝對象,一位開日料店的老闆。▼



日料店老闆是一位身材壯實的男士,名叫賴韻。他見到竹內亮的第一句話是,「你好,我做過核酸檢測了」。然後兩人哈哈笑著,握手相認。▼



賴韻的日料店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133天沒有營業,沒有營收。賴韻告訴竹內亮,「我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

什麼是最壞的打算?可能就是倒閉了。撐過了133天,最近,賴韻的日料店恢復營業了,這讓店裡開始有了往日的氣息。賴韻考慮到疫情後的市場,把店裡的價目表做了調整,主廚也回來上班了。▼



賴韻說,封城這件事,對武漢的經濟帶來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雖然他的店恢復營業了,但壓力依然非常大。▼


受訪者:安雨擎\藝術教育店鋪創始人

安雨擎的出場,是在一個正在施工的店面內,光線暗暗的,一個穿連衣裙的短髮女孩,戴著口罩,眼神惆悵。

竹內亮的旁白告訴觀眾,這裡是一家準備關門的藝術教育店鋪,正在拆店。那位沉默目視這一切的女孩,是這家店鋪的創始人,她叫安雨擎。▼



眼見自己的心血正在拆毀,安雨擎在鏡頭前控制不住情緒,淚灑當場。

很多行業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而至今還無法恢復營業的培訓業,更是一片哀鴻遍野。安雨擎最終還是結束這個藝術教育店鋪,無法開業,每月卻依然要承擔運營成本,這讓她已經無力承受了。

「其實在疫情前,店裡的效益還是可以的」。回憶從前,安雨擎滿是遺憾。接下來,她將跟另外兩位合伙人一起,把手工品的創業繼續下去。▼



竹內亮團隊跟著安雨擎和她的合伙人,去吃了武漢的大排檔。他們向竹內亮介紹了自己的手工店生意。讓竹內亮驚喜的是,安雨擎還送了一本手工本給他。▼



吃著燒烤、小龍蝦,竹內亮的情緒也有些興奮。接連拍攝了兩位受疫情影響的創業者,竹內亮在想,有沒有因為疫情而生意變好的公司呢?



受訪者:李嘉威\口罩厂部門負責人

口罩廠是毫無疑問的因疫情而生意變好。和口罩一樣熱銷的產品,還有防護服等一系列防疫用品。竹內亮這次的紀錄片拍攝,也徵集到了一位在口罩廠工作的武漢朋友。▼



這是一家小有規模的口罩廠,生產線忙碌而有序,全副武裝的工人們,正在抓緊生產口罩、防護服、手術服。▼



被拍攝對象是這家口罩廠的一個部門負責人,叫李嘉威,他給竹內亮介紹說,現在隨著武漢疫情的轉好,廠裡已經不像前段時間那樣加班加點生產防護服了。▼



拍攝過程,竹內亮同樣也是「全副武裝」,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還戴著防護帽。全程下來,竹內亮直呼「好熱」,想到那些醫護人員每天都穿著這些裝備忙碌著,竹內亮忍不住在鏡頭前向白衣天使們鞠躬。▼


受訪者:龔勝男\護士

小護士龔勝男就是參加了武漢抗疫的一名年輕醫護人員,疫情期間,她主動請纓去一線工作,她的微博也獲得了上萬網友的點讚。

龔勝男在微博上關注竹內亮很久了,看到徵集就報了名,然後就真的見到了自己喜歡的博主。▼



龔勝男帶竹內亮團隊去了黃鶴樓,在那裡,她開心地舞動起來。畫面中這個活力青春的女孩,換上護士服就是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跟別的拍攝對象不同的是,龔勝男更像一個導遊,不僅帶著竹內亮去了黃鶴樓,還帶他們去吃了熱乾麵。

竹內亮對熱乾麵的美味大加讚譽,這麼好吃的面,居然只要5元錢呢。▼


受訪者:小隋\警察

小隋是個警察,竹內亮見到他的時候,一看到他那個身材,連聲說,你是警察,難怪你的身材這麼好。▼



小隋有個女朋友,感情很好,但是由於疫情,他們已經100多天沒見過面了。拍攝這天,小隋剛好約了女友見面。▼



小隋的女友也出現在畫面中,她如約來到。聽說竹內亮來拍自己男友,她高興極了,她告訴竹內亮,「我特別想見到你」。竹內亮看到小隋和女友親密的樣子,關係很好的感覺。▼



為了滿足女友的心願,小隋和女友去了婚紗店。穿上婚紗的女友一亮相,小隋讚美道,好看,好看,好看。▼


受訪者:郭一婷\奶茶店老闆

郭一婷經營著一家奶茶店,又是一位受到疫情影響,幾個月沒有營業的小老闆。因為疫情,郭一婷的閨蜜決定離開武漢,這讓她感到十分傷感。但是為了把奶茶店撐下去,她還是選擇了堅守。▼



郭一婷還向竹內亮展示了自己的核酸結果,表示自己現在很安全。▼


受訪者:李傑\雷神山建設者


為了跟拍攝者李傑見面,竹內亮跟他約在了雷神山醫院門口。終於見到傳說中的雷神山醫院,竹內亮發出感嘆,這完全不像只花了10天剪出來的。▼



被拍攝者名叫李傑,是雷神山醫院的一名普通建設者。▼



李傑的家在大李村,家裡人對李傑曾經參與建設雷神山醫院的這段經歷,都感到非常榮幸。李傑給竹內亮展示了一個透明的紀念獎盃,那是雷神山建設者們的一份榮譽。▼


受訪者:莊園\醫院前臺

跟其他拍攝者不同的是,莊園是十位拍攝者裡唯一的一位有家人感染新冠的。在疫情期間,莊園的外公不幸因新冠去世。▼



莊園是武漢本地人,她說,疫情期間,自己足足胖了15公斤。▼



莊園給竹內亮看了外公患病期間的一些照片和視頻。每當想起外公的去世,莊園都忍不住傷心。她說,武漢治癒的患者那麼多,為什麼就沒有我外公?▼


受訪者:老計\外賣騎手

外賣騎手老計,疫情期間一直活躍在工作崗位,服務了很多市民。他把攝像頭安裝在頭盔上,每天上路拍下了很多封城期間的街景,都是「電視上看不到的」。

老計用頭盔拍攝的這些素材,竹內亮看了以後,大呼「這太厲害了」。▼



紀錄片裡,老計談到了關於在微博上出現的一些歧視武漢的言論,他的一些觀點。他也經常把自己拍到的視頻,發表在微博上,讓更多人看到武漢。▼


10個故事,10位受訪者

1個小時,10個故事,濃縮10個瞬間。整個紀錄片拍得很真誠、很質樸。

回溯武漢疫情期間的經歷,也串聯起我們關於武漢抗疫的記憶,關於中國抗疫的記憶。

這就是竹內亮的最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



竹內亮在武漢

「武漢太危險,最好你不要去」

「是不是現在還有很多隱瞞的感染者?」

……


在去武漢以前,竹內亮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一名紀錄片的導演,竹內亮特別想去拍武漢,他想給全世界介紹一個真實的武漢。

於是他決定要做一部以武漢疫情後現狀為題材的紀錄片。團隊在微博上募集了可以接受拍攝的武漢人,一百多個人報名了,最後選擇了十個人的故事。

這個拍攝計劃,最初並沒有獲得團隊的支持,不少人都有擔心。即便這樣,竹內亮依然堅持要完成這個紀錄片。



團隊裡的攝影師他們都沒有告訴家人自己要去武漢。▼


6月初,竹內亮來到了武漢。▼



下了火車,出站的時候,竹內亮就表明了自己住在中國,就放行了。原以為會有非常複雜的手續,沒想到一到武漢,就這麼意外的輕鬆。▼



火車站的順利出站,讓竹內亮團隊原本有些緊繃的狀態,得以鬆弛。後面的拍攝過程也都十分愉快。



跟著拍攝者,竹內亮在武漢去了很多地方,見到了形形色色的武漢人。



熱情健談的武漢計程車司機。▼



路遇背著遊泳圈、穿著遊泳褲的中年人。▼



遇到了一位光著上身的武漢爹爹,竹內亮問他,你為什麼脫衣服?爹爹說,因為我們武漢人脾氣大。這時候一位穿著紅T恤的中年男子走過來,竹內亮問他,你為什麼沒有脫衣服,紅衣中年男子說,因為我是年輕人。▼



聊著聊著,不少人走過來湊熱鬧,竹內亮忐忑地說,為什麼突然出來這麼多人?團隊的攝影師告訴圍觀市民,竹內亮是個外國人,那個光著上半身的爹爹說,是不是馬來西亞人?▼



在大李村,竹內亮摘了桃子。▼



跟著小護士龔勝男,去了黃鶴樓,吃了熱乾麵。▼



在武昌江邊,遇到了一位對著長江水引吭高歌的老人。▼



以及一群身著五顏六色的遊泳衣,正準備橫渡長江的遊泳愛好者們。▼



武漢人的熱情感染了竹內亮,他每天都在微博更新行程和拍攝進度。▼



不過拍攝過程中,竹內亮出了一點意外狀況。

某天夜晚,他突然身體不適,嚴重到需要叫救護車的程度。好在是有驚無險,經過醫護人員的救治,確診是尿路結石。

治療後,恢復了健康的竹內亮,馬上投入到紀錄片的拍攝中。▼



竹內亮能夠感受到武漢人對生活的熱愛和珍視,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失而復得後,大家都格外珍惜。

在這樣的心情下,竹內亮完成了紀錄片的拍攝。他也在心裡許願,今年還會再來武漢。▼



還真是豐富多彩的武漢之行呢!

竹內亮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現在的武漢。

對於這部紀錄片,竹內亮說,對這個作品有信心,但是沒有經費做推廣。所以只能靠每一個朋友們的擴散力量。大家看完後覺得不錯的話,請幫忙轉發,給周邊的人宣傳一下。

導演竹內亮



竹內亮(たけうち りょう ),日籍紀錄片導演,1978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2000年,畢業於東京視覺藝術學院電影藝術學科。2013年8月移居中國江蘇省南京市。

職業生涯前期,竹內亮在日本作為導演和助理導演,為日本NHK、東京電視臺等知名媒體拍攝紀錄片。

2001年,進入日本homeroom有限公司;

2001年-2003年,作為助理導演,參加多部電視「海外紀錄片」拍攝;

2004年-2007年,作為導演,主要拍攝有關日本國內的電視紀錄片;

2007年至今,作為總導演,拍攝了近50部電視紀錄片,主要是有關日本國外的內容,特別是有關中國的主題。



目前主要拍攝中國網絡視頻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東遊食記》;其代表性作品:《長江天地大紀行》(日本NHK)、《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東遊食記》。

2010年因到中國拍攝《長江天地大紀行》,開始拍攝《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系列紀錄片。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是一部沒有臺本的紀錄片,記錄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和住在外國的中國人的生活。前22集記錄了在日本學習生活的中國人,從23集開始,主人公增加了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和住在外國的中國人。自2015年11月5日播出第一集後,已拍攝超過100集。每禮拜四更新。



竹內亮已經在中國居住了七年,中文說得已經很不錯,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南京女婿。

竹內亮和中國妻子有兩個孩子,重視家庭生活的他,經常跟家人一起遊玩。跟家人一起遊玩的片段,竹內亮也拍進了他的作品《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竹內亮的妻子對他的改變很大,他的日本朋友也曾經在節目裡調侃,竹內亮今天這個樣子,完全是因為被他妻子的「改變」。



竹內亮曾經在日本的一次採訪時,回答了「你為什麼不住在這裡的理由」。竹內亮說,日本沒意思,沒有變化,而中國非常有意思,變化很大,而自己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人。



竹內亮在中國有公司,有朋友,生活重心已經完全放在了中國。

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拍片子,來到中國以後,他發現,中國人面對鏡頭非常自然、特別真實,沒有日本人在鏡頭前的那種「裝」。



對於拍片子,竹內亮說,會一直做到死。



住在南京的理由,竹內亮在節目拍到第100集的時候,告訴了觀眾: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就是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原創文章,請勿隨意轉載)

相關焦點

  • 日本導演竹內亮:我拍《好久不見,武漢》的理由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在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武漢的英語老師「髒辮熊」這樣形容外國人在疫情前後對武漢態度和認知的變化。 今年3月,竹內亮的紀錄短片《南京抗疫現場》向國外觀眾展示了中國的抗疫實情,曾登上日本雅虎網站首頁。 3個月後,他和團隊又奔赴前線拍攝《好久不見,武漢》,記錄了10個武漢人的故事。其中,有華南海鮮市場附近的日料店老闆、雷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也有被治癒的患者和家人因疫情離世的人。
  • 《好久不見,武漢》爆紅網絡,一位日本導演記錄的10個武漢故事
    今年6月,一部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指導的《好久不見,武漢》(Long Time No See, Wuhan)上線後便引發無數熱議。竹內亮導演年初曾因短片《南京抗疫現場》爆紅網絡的。久居南京的他溫柔地觸碰著城市和人的心緒起伏,他說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
  • 武漢,好久不見
    6月26日晚,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微博、嗶哩嗶哩等平臺上線發布,不到24小時便在全網引起熱議,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 竹內亮深知,即使在後疫情時期,人們對於武漢依舊存在很大的恐懼。五月中旬,他在微博上發起拍攝對象召集令,計劃在六月份前往武漢,記錄武漢人的真實生活。 不過,對於竹內亮的拍攝團隊來說,這一切都是未知的試探。拍攝團隊甚至只能對家人隱瞞此次拍攝計劃,「武漢是不是真的安全?」竹內亮內心極為不安。
  • 《好久不見,武漢》火速刷屏,日本導演用鏡頭記錄6月真實的武漢
    一位居住在南京的日本導演,前往解封後的武漢拍攝記錄了10位普通人的生活。紀錄片平靜的調色風格,以及導演中文夾雜日文的解說,帶來一種異國視角與色彩,用真實記錄下帶著「煙火氣」的武漢,導演在與武漢市民的交談中娓娓道來疫情後的現狀,經過歷時兩個月的策劃拍攝和剪輯製作,這部名為《好久不見,武漢》的記錄片終於與觀眾見面,影片點擊量超過1500萬,作為一部獨立紀錄片取得了不俗的反響。
  • 去武漢並非為尋找英雄,導演竹內亮講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
    中新社·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外國人對武漢的了解一直停留在今年2月份,我想把武漢現在真實的樣子告訴給全世界。」這是旅居中國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的目的。隨著武漢的解封和世界其他地區疫情的嚴重,人們對武漢的關注度逐漸減弱,如果信息得不到更新,武漢將給人們留下一個「危險城市」的印象。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用真實的武漢感動世界
    如今,他再次通過鏡頭客觀呈現《好久不見,武漢》,讓日本網友看到最真實的武漢。(圖片來源:竹內亮微博)這位日本導演,拍出了最真實的武漢(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海報)「我想要把武漢最真實的現狀,傳達給全世界的人看。」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想...
    來源標題: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我做過核酸檢測,放心。」這是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一位開日料店的武漢人見到竹內亮時說的第一句話。
  • 對話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導演竹內亮 我想讓全世界看見最...
    《好久不見,武漢》劇照□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對話人物】41歲的竹內亮是一位日本紀錄片導演,因愛上一位中國女孩,他在7年前把家從日本搬到中國,如今是一位「中文10級」的南京女婿。【對話背景】6月26日,由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正式上線,影片為全世界觀眾真實再現了10個武漢家庭的現狀,和無數武漢人對這座城市發自肺腑的愛。正如《南京抗疫現場》一亮相便引發共鳴,《好久不見,武漢》上線後也火速成為爆款,24小時內的播放量已高達1200多萬。有網友點評道,「在這裡,看到了最真實的武漢。」
  • 一位日本導演記錄疫情下武漢10個故事,火遍世界!
    」今年41歲的竹內亮是一位資深紀錄片導演,因愛上一位中國女孩,他在7年前從日本遷居至中國,如今是一位「中文10級」的南京女婿。
  • 日本導演用紀錄片講述感人武漢故事,《好久不見,武漢》引發中日...
    我是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於是我在微博上募集了可以接受我們拍攝的武漢人,然後一百多個人報名了,最後我們選擇了十個人的故事。 伴隨著上述自我介紹,居住在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正式在中國上線,不到24小時該片播放量就高達975萬。現在已經達到了1537萬次播放量。
  • 《好久不見,武漢》導演竹內亮:不要小看觀眾 想做能賺錢的紀錄片...
    「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因為拍攝《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等抗疫紀錄片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國內真的火了。這個在南京已經生活了7年的日本導演日前來到上海,參加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紀錄片主題論壇。
  •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成「爆款」:讓世界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
    6月26日,一部「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由日本導演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便超過2500萬次。連日來,該片持續在各大網絡平臺傳播,無數網友點讚留言:「謝謝竹內導演記錄下這個特別的武漢,讓全世界能夠知道武漢市安全了,武漢人是健康的。」
  • 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導演重返江城,這次來拍「後疫情時代」的武漢
    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戎鈺 攝影蕭顥)那個因為「拍了拍」武漢而紅遍全網的日本人,又來了。12月5日下午,憑藉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出圈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漢舉辦觀眾見面會,兌現了他今年6月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許下的承諾,「我一定會再去武漢,和大家說一句:好久不見。」
  • 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一頭隨性的天然捲髮,說著相當流利的中文,竹內亮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亮叔」。當被問及為什麼喜歡竹內亮的作品,「真實」是粉絲們口中的高頻詞。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
  • 這才是真實的武漢!一位日本導演記錄疫情下10個故事,火遍國內外
    《好久不見,武漢》▼讓他始料未及的是,《好久不見,武漢》成了今天的「爆款」,微博、朋友圈裡刷屏一片。他用鏡頭紀錄的疫情期間10個武漢家庭的10個武漢故事,讓全國觀眾動容。其實在拍南京前,竹內亮就想來武漢了。「1月份就想去,但是進不去,後來就先拍了南京,有了一些影響力之後,我們就決定,在微博上招募武漢的主人公,去武漢拍攝武漢人的故事。」招募令發出後,100多位武漢網友火速報名,讓竹內亮陷入艱難的抉擇。「每個人的故事都很感動,但我們不可能拍這麼多,真的好難,最後選出來10個人。」
  •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引微博熱議 播放量超2000萬
    近日,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微博發布新作《好久不見,武漢》,深度採訪了10位武漢人的故事,以普通人的視角呈現解封後武漢的真實情況。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視頻播出後,很多中國人感謝我。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視頻播出後,很多中國人感謝我。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
  • 竹內亮看到的武漢-日本網民看到的竹內亮
    關於《好久不見,武漢》,「竹內亮導演」官方微博和他率領的「南京和之夢」微信公號早就宣布將於端午節「上新」。在竹內和團隊們緊趕慢趕之下,紀錄片於26日晚將近11點在微博平臺最先完成上傳。
  • 日本導演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成「爆款」
    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沒有歌功頌德,沒有諷刺,沒有吶喊只是解封後武漢人們的日常《好久不見,武漢》「以後有機會一定得去武漢看看。」出圈」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最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上線了,不到24小時,就在微博的轉發量超14萬次,網絡總播放量超過2500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