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微博首發了他的最新作品,一部以武漢為題材的紀錄片:
《好久不見,武漢》。
現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介紹這部作品時說:
「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我是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拍攝了10位受訪者,講述了10個普通家庭在疫情期間,與武漢息息相關的經歷。
這次拍攝的對象,全部來自微博招募。
5月,竹內亮在自己的微博發布了一條招募信息,宣布團隊即將啟動拍攝武漢現狀的紀錄片計劃,徵集現住武漢的朋友,有興趣可以報名。
原計劃尋找四到五個拍攝對象,最終確定的人數是十人。
想必是報名的武漢朋友太多了,這跟後來竹內亮在武漢體驗到的熱情民風,還真是挺相符的。
影片開頭,一個女孩帶著小狗,在曬滿床單的天台,向著天空揮手,面帶笑容。日語男聲的旁白,告訴觀眾,」她是一名中學老師「,」她堅持使用無人機拍攝武漢的街景「。▼
來到武漢以後,竹內亮見到了無人機女孩「髒辮熊」,一個初中的英語老師。▼
踩著滑板車,穿著一身黑色中式服裝,戴著拍攝的設備,髒辮熊出現在畫面中。▼
這個潮酷的女孩,一見到竹內亮,二話沒說就帶他去看自己平時過早的地方。她平時喜歡說唱,還以武漢人過早為主題創作了好幾首歌曲,用說唱的方式介紹武漢的過早文化。▼
髒辮熊在街頭給竹內亮表演了一下自己創作的說唱,不過語言關係,竹內亮一時也難以get到武漢話說唱的精髓。▼
髒辮熊在街頭展示她的無人機拍攝。▼
在武漢拍攝的第二天,竹內亮團隊就去到了大名鼎鼎的華南海鮮市場。第一次來到這裡的竹內亮,看到這片區域高樓林立,感到很是驚訝。他沒想到,華南海鮮市場的附近,這麼多公寓樓。
跟他們約在這裡見面的,是紀錄片的第一位拍攝對象,一位開日料店的老闆。▼
日料店老闆是一位身材壯實的男士,名叫賴韻。他見到竹內亮的第一句話是,「你好,我做過核酸檢測了」。然後兩人哈哈笑著,握手相認。▼
賴韻的日料店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133天沒有營業,沒有營收。賴韻告訴竹內亮,「我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
什麼是最壞的打算?可能就是倒閉了。撐過了133天,最近,賴韻的日料店恢復營業了,這讓店裡開始有了往日的氣息。賴韻考慮到疫情後的市場,把店裡的價目表做了調整,主廚也回來上班了。▼
賴韻說,封城這件事,對武漢的經濟帶來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雖然他的店恢復營業了,但壓力依然非常大。▼
安雨擎的出場,是在一個正在施工的店面內,光線暗暗的,一個穿連衣裙的短髮女孩,戴著口罩,眼神惆悵。
竹內亮的旁白告訴觀眾,這裡是一家準備關門的藝術教育店鋪,正在拆店。那位沉默目視這一切的女孩,是這家店鋪的創始人,她叫安雨擎。▼
眼見自己的心血正在拆毀,安雨擎在鏡頭前控制不住情緒,淚灑當場。
很多行業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而至今還無法恢復營業的培訓業,更是一片哀鴻遍野。安雨擎最終還是結束這個藝術教育店鋪,無法開業,每月卻依然要承擔運營成本,這讓她已經無力承受了。
「其實在疫情前,店裡的效益還是可以的」。回憶從前,安雨擎滿是遺憾。接下來,她將跟另外兩位合伙人一起,把手工品的創業繼續下去。▼
竹內亮團隊跟著安雨擎和她的合伙人,去吃了武漢的大排檔。他們向竹內亮介紹了自己的手工店生意。讓竹內亮驚喜的是,安雨擎還送了一本手工本給他。▼
吃著燒烤、小龍蝦,竹內亮的情緒也有些興奮。接連拍攝了兩位受疫情影響的創業者,竹內亮在想,有沒有因為疫情而生意變好的公司呢?▼
口罩廠是毫無疑問的因疫情而生意變好。和口罩一樣熱銷的產品,還有防護服等一系列防疫用品。竹內亮這次的紀錄片拍攝,也徵集到了一位在口罩廠工作的武漢朋友。▼
這是一家小有規模的口罩廠,生產線忙碌而有序,全副武裝的工人們,正在抓緊生產口罩、防護服、手術服。▼
被拍攝對象是這家口罩廠的一個部門負責人,叫李嘉威,他給竹內亮介紹說,現在隨著武漢疫情的轉好,廠裡已經不像前段時間那樣加班加點生產防護服了。▼
拍攝過程,竹內亮同樣也是「全副武裝」,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還戴著防護帽。全程下來,竹內亮直呼「好熱」,想到那些醫護人員每天都穿著這些裝備忙碌著,竹內亮忍不住在鏡頭前向白衣天使們鞠躬。▼
小護士龔勝男就是參加了武漢抗疫的一名年輕醫護人員,疫情期間,她主動請纓去一線工作,她的微博也獲得了上萬網友的點讚。
龔勝男在微博上關注竹內亮很久了,看到徵集就報了名,然後就真的見到了自己喜歡的博主。▼
龔勝男帶竹內亮團隊去了黃鶴樓,在那裡,她開心地舞動起來。畫面中這個活力青春的女孩,換上護士服就是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跟別的拍攝對象不同的是,龔勝男更像一個導遊,不僅帶著竹內亮去了黃鶴樓,還帶他們去吃了熱乾麵。
竹內亮對熱乾麵的美味大加讚譽,這麼好吃的面,居然只要5元錢呢。▼
小隋是個警察,竹內亮見到他的時候,一看到他那個身材,連聲說,你是警察,難怪你的身材這麼好。▼
小隋有個女朋友,感情很好,但是由於疫情,他們已經100多天沒見過面了。拍攝這天,小隋剛好約了女友見面。▼
小隋的女友也出現在畫面中,她如約來到。聽說竹內亮來拍自己男友,她高興極了,她告訴竹內亮,「我特別想見到你」。竹內亮看到小隋和女友親密的樣子,關係很好的感覺。▼
為了滿足女友的心願,小隋和女友去了婚紗店。穿上婚紗的女友一亮相,小隋讚美道,好看,好看,好看。▼
郭一婷經營著一家奶茶店,又是一位受到疫情影響,幾個月沒有營業的小老闆。因為疫情,郭一婷的閨蜜決定離開武漢,這讓她感到十分傷感。但是為了把奶茶店撐下去,她還是選擇了堅守。▼
郭一婷還向竹內亮展示了自己的核酸結果,表示自己現在很安全。▼
為了跟拍攝者李傑見面,竹內亮跟他約在了雷神山醫院門口。終於見到傳說中的雷神山醫院,竹內亮發出感嘆,這完全不像只花了10天剪出來的。▼
被拍攝者名叫李傑,是雷神山醫院的一名普通建設者。▼
李傑的家在大李村,家裡人對李傑曾經參與建設雷神山醫院的這段經歷,都感到非常榮幸。李傑給竹內亮展示了一個透明的紀念獎盃,那是雷神山建設者們的一份榮譽。▼
跟其他拍攝者不同的是,莊園是十位拍攝者裡唯一的一位有家人感染新冠的。在疫情期間,莊園的外公不幸因新冠去世。▼
莊園是武漢本地人,她說,疫情期間,自己足足胖了15公斤。▼
莊園給竹內亮看了外公患病期間的一些照片和視頻。每當想起外公的去世,莊園都忍不住傷心。她說,武漢治癒的患者那麼多,為什麼就沒有我外公?▼
外賣騎手老計,疫情期間一直活躍在工作崗位,服務了很多市民。他把攝像頭安裝在頭盔上,每天上路拍下了很多封城期間的街景,都是「電視上看不到的」。
老計用頭盔拍攝的這些素材,竹內亮看了以後,大呼「這太厲害了」。▼
紀錄片裡,老計談到了關於在微博上出現的一些歧視武漢的言論,他的一些觀點。他也經常把自己拍到的視頻,發表在微博上,讓更多人看到武漢。▼
1個小時,10個故事,濃縮10個瞬間。整個紀錄片拍得很真誠、很質樸。
回溯武漢疫情期間的經歷,也串聯起我們關於武漢抗疫的記憶,關於中國抗疫的記憶。
這就是竹內亮的最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
「武漢太危險,最好你不要去」
「是不是現在還有很多隱瞞的感染者?」
……
在去武漢以前,竹內亮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一名紀錄片的導演,竹內亮特別想去拍武漢,他想給全世界介紹一個真實的武漢。
於是他決定要做一部以武漢疫情後現狀為題材的紀錄片。團隊在微博上募集了可以接受拍攝的武漢人,一百多個人報名了,最後選擇了十個人的故事。
這個拍攝計劃,最初並沒有獲得團隊的支持,不少人都有擔心。即便這樣,竹內亮依然堅持要完成這個紀錄片。
團隊裡的攝影師他們都沒有告訴家人自己要去武漢。▼
6月初,竹內亮來到了武漢。▼
下了火車,出站的時候,竹內亮就表明了自己住在中國,就放行了。原以為會有非常複雜的手續,沒想到一到武漢,就這麼意外的輕鬆。▼
火車站的順利出站,讓竹內亮團隊原本有些緊繃的狀態,得以鬆弛。後面的拍攝過程也都十分愉快。
跟著拍攝者,竹內亮在武漢去了很多地方,見到了形形色色的武漢人。
熱情健談的武漢計程車司機。▼
路遇背著遊泳圈、穿著遊泳褲的中年人。▼
遇到了一位光著上身的武漢爹爹,竹內亮問他,你為什麼脫衣服?爹爹說,因為我們武漢人脾氣大。這時候一位穿著紅T恤的中年男子走過來,竹內亮問他,你為什麼沒有脫衣服,紅衣中年男子說,因為我是年輕人。▼
聊著聊著,不少人走過來湊熱鬧,竹內亮忐忑地說,為什麼突然出來這麼多人?團隊的攝影師告訴圍觀市民,竹內亮是個外國人,那個光著上半身的爹爹說,是不是馬來西亞人?▼
在大李村,竹內亮摘了桃子。▼
跟著小護士龔勝男,去了黃鶴樓,吃了熱乾麵。▼
在武昌江邊,遇到了一位對著長江水引吭高歌的老人。▼
以及一群身著五顏六色的遊泳衣,正準備橫渡長江的遊泳愛好者們。▼
武漢人的熱情感染了竹內亮,他每天都在微博更新行程和拍攝進度。▼
不過拍攝過程中,竹內亮出了一點意外狀況。
某天夜晚,他突然身體不適,嚴重到需要叫救護車的程度。好在是有驚無險,經過醫護人員的救治,確診是尿路結石。
治療後,恢復了健康的竹內亮,馬上投入到紀錄片的拍攝中。▼
竹內亮能夠感受到武漢人對生活的熱愛和珍視,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失而復得後,大家都格外珍惜。
在這樣的心情下,竹內亮完成了紀錄片的拍攝。他也在心裡許願,今年還會再來武漢。▼
還真是豐富多彩的武漢之行呢!
竹內亮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現在的武漢。
對於這部紀錄片,竹內亮說,對這個作品有信心,但是沒有經費做推廣。所以只能靠每一個朋友們的擴散力量。大家看完後覺得不錯的話,請幫忙轉發,給周邊的人宣傳一下。
竹內亮(たけうち りょう ),日籍紀錄片導演,1978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2000年,畢業於東京視覺藝術學院電影藝術學科。2013年8月移居中國江蘇省南京市。
職業生涯前期,竹內亮在日本作為導演和助理導演,為日本NHK、東京電視臺等知名媒體拍攝紀錄片。
2001年,進入日本homeroom有限公司;
2001年-2003年,作為助理導演,參加多部電視「海外紀錄片」拍攝;
2004年-2007年,作為導演,主要拍攝有關日本國內的電視紀錄片;
2007年至今,作為總導演,拍攝了近50部電視紀錄片,主要是有關日本國外的內容,特別是有關中國的主題。
目前主要拍攝中國網絡視頻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東遊食記》;其代表性作品:《長江天地大紀行》(日本NHK)、《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東遊食記》。
2010年因到中國拍攝《長江天地大紀行》,開始拍攝《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系列紀錄片。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是一部沒有臺本的紀錄片,記錄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和住在外國的中國人的生活。前22集記錄了在日本學習生活的中國人,從23集開始,主人公增加了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和住在外國的中國人。自2015年11月5日播出第一集後,已拍攝超過100集。每禮拜四更新。
竹內亮已經在中國居住了七年,中文說得已經很不錯,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南京女婿。
竹內亮和中國妻子有兩個孩子,重視家庭生活的他,經常跟家人一起遊玩。跟家人一起遊玩的片段,竹內亮也拍進了他的作品《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竹內亮的妻子對他的改變很大,他的日本朋友也曾經在節目裡調侃,竹內亮今天這個樣子,完全是因為被他妻子的「改變」。
竹內亮曾經在日本的一次採訪時,回答了「你為什麼不住在這裡的理由」。竹內亮說,日本沒意思,沒有變化,而中國非常有意思,變化很大,而自己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人。
竹內亮在中國有公司,有朋友,生活重心已經完全放在了中國。
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拍片子,來到中國以後,他發現,中國人面對鏡頭非常自然、特別真實,沒有日本人在鏡頭前的那種「裝」。
對於拍片子,竹內亮說,會一直做到死。
住在南京的理由,竹內亮在節目拍到第100集的時候,告訴了觀眾: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就是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原創文章,請勿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