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1月19日發布消息稱: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梁敬魁,因病送醫搶救無效逝世,享年87歲。這是自于敏院士逝世後,我國又一名具有突出貢獻的領域代表級科學家長眠。梁老生前主攻結構化學、材料科學以及固體物理學,在理論基礎和應用基礎上都頗有建樹,並在多晶X射線衍射結構分析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同時也是我國新材料領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從宏觀上講,梁老可以說是整個材料領域的先驅性人物。
梁老1931年生於福建福州,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從廈門大學化學系畢業,依靠自己優異的成績,被國家派遣前往蘇聯繼續深造,並於1960年2月獲得蘇聯科學院授予的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歸國後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從而開啟了他長達五十餘年的材料領域研究,其主攻的結構化學、材料科學以及固體物理學的交叉領域日後解決了我國建國之初工業基礎薄弱,缺乏理論支撐的局面,特別是在無機功能材料梁老也有突出貢獻。梁老從事的科研領域雖然沒有核物理學、量子物理學那般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沒有梁老長時間對這些基礎領域的研究,我國的工業現代化就無從談起。
雖說梁老主要材料化學的研究,但是其在核物理領域也有著重要貢獻,隨著我國地下核試驗的開展,地下測溫便成了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梁老利用已知的X射線晶體學理論,提出用晶體分光法捕捉核爆瞬間輻射的波長,從而利用波長計算出核爆炸時溫度的創新型思路。1969年,由梁老主導研製的測溫裝置成功捕捉到爆炸溫度數據,也標誌著我國第一次地下核試驗的成功施爆。另外,由其開創的晶體點陣常數測量在我國物理學領域中應用廣泛。
現實中的梁老不僅是一位具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導師,梁老生前多次獲得優秀教師、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等榮譽,從1978年至今,梁老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科研工作者,他們中的大多數都獲得過百人計劃、傑出青年的自助,有的還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先後有四十餘名博士生,十八名碩士生都曾受到過梁老的言傳身教。梁老而今已經駕鶴西去,讓我們為這些默默無聞、辛勤勞作的科研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