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推漲日本股市,讓個人投資者充滿期待。
「哎呀,今天日元果然又下跌了。」在日本大阪,一位44歲的家庭主婦奈奈子(化名)一邊在廚房準備當天的晚飯,一邊觀察著屏幕上的匯率變動情況。在她家的廚房裡面設置了一個液晶屏,讓她可以邊做飯邊看匯市行情。
在外匯市場用日元買進外幣,當日元相對於這些外幣匯率下跌的時候再賣出。看似簡單的一進一出,今年已讓奈奈子掙了接近200萬日元。
這也讓許多媒體驚呼,「安倍經濟學」使得日元急速貶值,也讓「渡邊太太」再現投資世界。
「渡邊太太」一詞,來自於13年前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一篇文章:「渡邊太太,這些無處不在的日本家庭婦女,掌握著一家的財務大權,極為大膽地進行著各種金融投資。」
具體來說是指一些日本家庭主婦拆入低息日元,投資境外高收益品種及外匯投資,套取利差。由於「渡邊」是日本常見的五大姓氏之一,這些家庭主婦們便被稱為「渡邊太太」,有時也被稱為「和服交易員」(Kimono Trader)。
震動交易界的「渡邊太太」
「現在,我終於算是摸到點門道了。」嬌小的奈奈子表示。她穿著得體,有著日本中年女性獨特的優雅氣質。她的門道是當年許許多多的痛苦轉化而來。
2004年,奈奈子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加入到外匯投資大軍中。但2007年,由於金融危機爆發以及日元匯率的走高,奈奈子的300萬日元灰飛煙滅。這相當於她丈夫近一年的收入,夫妻倆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事實上,奈奈子只是當年許多損失慘重的「渡邊太太」中的一員。
上世紀末,日本人均GDP超過美國,家庭財富總額逾1500萬億日元(約17萬億美元),其中超過55%為現金及銀行存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可投資資產。為了刺激經濟,1996年以來,日本央行基準利率從未高於0.5%,日本家庭無法忍受實際上為零甚至為負的存款利息,開始把目光轉向利率較高的外匯、外國債券和其他海外資產。
「2000年是一個轉折點:隨著零利率時代到來,人們—不僅是家庭主婦—開始擔心,儲蓄將不夠晚年花銷。政府開始積極推動千家萬戶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當我們經歷失去的十年(日本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後的一段時期),人們開始認識到,無論他們如何節儉,無論他們儲蓄多少,都不會獲得任何收益。」日本同志社大學商學院的濱紀子教授談道。
很多人對銀行微不足道的利率不滿意。標準定期存款0.02%的回報率極其可笑,哪怕是可觀的終身儲蓄,每年的回報可能也只有幾百日元。「如果你在去銀行的路上車胎被扎破了,那你這筆儲蓄就虧了。」一位叫西山貴子的渡邊太太對英國《金融時報》記者笑談說。
作為傳統的東方民族,日本婦女以持家理財聞名。松下幸之助就曾有感受,他早年一個人工作的時候,掙的錢基本月光,但娶了太太之後,還是花他一個人的工資,每月竟然有不少盈餘。
濱紀子認為,在向全球金融輸送日元方面,婦女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日本,女性掌握的權力遠大於西方人所認知的程度,尤其是在財務領域和家庭理財問題上。「在江戶時代乃至更早的時期,管理家政就是幕府將軍和封建領主妻子的一項主要職能。甚至更大的財務決策—比如購買房屋或確定一項投資策略—往往也由婦女決定。男人們自稱掌管大事的決策權。有很多要面子的形式,讓男人覺得確實是自己做主,但所有基礎工作都已經由妻子做好了。男人要做的只是走一個認可的程序。」
2003年上半年,包括「渡邊太太」在內的日本個人投資者買下了2.7萬億日元的外國債券,創下紀錄。以熱潮退去後的2009年4月東京外匯市場第一個交易日為例,交易額輕鬆達到2542億美元,儘管比往年其實已是大幅下降。
在2006年7月日本結束零利率政策後,日美利差逐漸縮小。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澳大利亞等國不斷降低利率,失去高息貨幣魅力。再加上有人認為日本金融機構相對健全,日元成為重要避險貨幣,日元步步走高,「渡邊太太」出現虧損。特別是國際對衝基金盯上這些散戶之後,從澳元到阿根廷債券,從美元到巴西雷亞爾,「渡邊太太」幾乎每次都是先賺後賠。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數字顯示,在2008年7月底,日本家庭持有的外幣計價資產達到63萬億日元的頂峰,而到10月底的三個月中,這一數字急劇減少了15萬億。
2007年的挫折,並沒有讓奈奈子喪失對金融市場的興趣。她參加各種證券公司和金融機構舉辦的講座或者研習班,也通過實際的操作累積經驗。在不斷的成功與失敗中,她提高了技巧,也建立起自己的「外匯觀」。「過去只是傻乎乎地跟風買賣外匯,現在如果匯率(外幣對日元)上升,就會在確保自己利益的情況下賣出;如果下跌,就會抄底。」她說。
安倍經濟學帶來的金運
這些努力現在看來並沒有白費,這半年多來,許多像奈奈子一樣的「渡邊太太」收入頗豐。一股不限於外匯的個人投資理財風,正在日本列島颳起。
要理解奈奈子們這段時間旺盛的金運,只要重新把幾個數字梳理一下就可以了。2012年10月,安倍晉三取代野田佳彥成為日本首相,當時1美元大概價值78日元。
當時,如果一位「渡邊太太」決定投資78萬日元,並希望在6個月裡有3%的回報。首先她把日元換成美元,根據匯率,她會得到1萬美元。如果6個月後,78萬日元可以兌換1.03萬美元,那麼3%的回報就完成了。而現在1美元兌換98.5日元,相當於價值1014550日元。這意味著這位太太賺了234550日元,意味著回報率從3%變成了30%。
「安倍經濟學」是這一切的關鍵。自從日本史無前例的量寬貨幣政策推出後,日元對各主要貨幣已下跌了超過三成,這帶來了股市的火爆和出口的改善。日經平均指數自去年9月以來已上升超過50%,未來仍有上漲空間。日本財務省5月數據顯示,日元貶值幫助日本縮小了貿易赤字,3月經常項目盈餘為1.251萬億日元,比2月增加了近一倍。貿易赤字從2月的6770億日元縮小至2199億日元。日本經濟的景氣,讓早先不太相信安倍經濟學的日本國民,也開始對日本央行的政策寄予厚望。
「因為大家都了解現在日元對美元處於明顯的貶值狀態,所以從事這方面交易的人很多。」女作家福島香織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曾是一位記者的她後來辭職做了自由撰稿人。福島香織本人也在做外匯交易。5月到目前為止她賺了差不多20萬日元。
3月8日的晚上,在東京都的一間咖啡店裡,聚集著男男女女50餘人。他們不是來相親聯誼,而是來參加一家大型外匯中介機構舉辦的「僱傭統計之夜」活動。在這裡,大家像看體育比賽直播一樣,相約來看美國最新全國就業數據發表的實況,因為這肯定會對日元對美元的匯率產生影響。日本的個人外匯投資者已經把類似經濟事件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一位沒有任何相關經驗的女性上班族陪朋友一起來,「相比於掙錢,看到相關的價格波動,覺得很有意思。」她說。
不光是女性,很多男性也參與到其中。在埼玉市,45歲的淺見保搭了一個臨時的簡易住房,作為辦公室。然後和網絡上認識的個人外匯投資者集中在這裡,經常通宵炒外匯。「只要有一臺電腦就可以了,其他就看自己的反應、思考和知識了,這就是炒外匯的魅力所在。」他說。
炒匯大潮中,還有很多非關聯的機構和公司。2012年末,尾澤文平在東京商業中心一間辦公室裡租了一個電腦桌,他受一家看護機構的委託,用他們的資金進行外匯交易。「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來可以擁有自己的一層辦公室。」尾澤文平盯著電腦屏幕,憧憬著未來。
更重要的是,這些不時要在廚房、面膜和匯市行情間切換思維的日本家庭主婦,年輕時均接受過完整的高等教育,對於各種專業知識的接受度高很多,能夠比較熟練地使用包括電腦、智慧型手機等在內的電子產品或通訊工具,這也使她們做金融投資如虎添翼。
令交易商印象深刻的是,「渡邊太太」意志堅定,只要日元暫時走強,她們就會利用機會低價購買更多外國資產。在銀行和券商門外排隊的「渡邊太太」人數,成為日元走勢的一個晴雨表。就在拿高薪的外匯交易員們猶豫不決之時,「渡邊太太」已將獲利兌現。於是,一些專業人士開始悄悄跟隨「渡邊太太」的動作。
「中國大媽也好,渡邊太太也好,現在充斥著各種民間資本的遊擊隊土八路對賭金融專業人士的奇話和異事,不少阿姨的操作股票能力也高於很多專業人士。究其原因我覺得阿姨們不用考慮止損問題,沒有各種規則限制,也沒有老闆同事意見幹擾可以獨立思考,這些都是金融專業人士所沒有的奢侈。」香港中銀集團的高級債券交易員卡米爾·王告訴時代周報。
81歲老奶奶學習炒匯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現在日本個人外匯投資者普遍都是居住在各大都市圈30-40歲的男女。他們都是利用下班或者幹完家務之後到睡覺之間這段時間從事投資活動。本金一般在50萬日元左右,最高獲利有時超過本金達25倍。
這股熱潮並不意味著日本進入了所謂全民炒股或者炒匯的時代。作為一個中產階級為主並崇尚實幹的國家,遠離東京、大阪的其他地方,很多人依然平靜地生活著。
居住在長崎縣的錢坪玲子就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她是一個保守的人,投資這種東西對她來說就好像另一個世界。錢坪玲子一年前有了一位可愛的女兒,她在大學工作,自己的專業和學術興趣是社會學。「我覺得如果能充分理解風險的話,那麼做點金融投資也沒什麼。但是總覺得這似乎是那種比較富裕,有餘錢的人做的。這樣的人應該希望能很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錢坪玲子認為。
「日本人在朋友面前其實很少談及錢的話題,所以我不是特別清楚我的朋友們是否也做這個,大概還是很多的。」福島香織談道。
現在,對外匯及金融投資有興趣的人越來越多。對於「渡邊太太」代表投資狂熱的回潮,日本《朝日新聞》的評論警告:「資本主義又可能會重複失控,對經濟災難的敬意不會持續很久。我們有可能又會回到20年前,重複看到泡沫崩潰後的痛苦。」
「在日本,像我這樣思想陳舊的人也有很多。每天上班拿工資,靠工資生活。我不想被金錢欲望所桎梏,人生就隨天意好了。雖然在這個時代,可能這樣消極的人生觀會被批判。」平時連彩票都不買的錢坪玲子說。
2013年3月,一家大型投資機構的短期外匯買賣學習班上,出現了一位81歲老太太的身影。其實,之前的兩年裡,這位老太太一直在參加這家機構舉辦的各種學習班,在不花錢的情況下練習各種模擬操作。
「今年差不多了,我要挑戰一下實際的交易,希望可以為女兒買間公寓。」這位81歲的炒匯「新人」信心十足。
—連結—
那些明星「渡邊太太」
本報記者 張子宇 發自廣州 「渡邊太太」的回歸這個現象表明,個人投資熱再次在日本興起,無論是外匯、房地產還是股市。各種相關書刊、學習班和網絡討論大熱起來。
事實上,以學習聞名的日本人並不缺乏學習金融投資知識的熱情。這不但衍生了一大批相關的機構,也產生了諸多知名的女性外匯投資者。鳥居萬由美、若林史江和荒木惠子這三位頗具代表性。
2007年,日本出現了一位明星「渡邊太太」,那就是離婚媽媽鳥居萬友美。她曾以平均每月賺取100萬日元聞名。當時,她是一位離婚婦女,和兒子靠微薄的積蓄勉強度日。如今已再婚並且是一家公司董事長的鳥居萬由美說,她不堪回首那種左支右絀的窘境。
在第二任婚姻中,丈夫同意鳥居萬由美去買賣外匯。結果她的才華一發不可收拾。然而在出版她的第一本書之前,她甚至不敢向友人承認她在買賣外匯。
但現在,她經常上電視和做講座,出版了名為《我如何在一個月裡賺了100萬日元》的著作,鼓勵那些需要照看孩子、忙家務的主婦積極投資。她的名字、照片和相關報導登上過許多日本和國際媒體,包括《紐約時報》。她還成立了一個名為「FX美女會」的投資俱樂部,有40名會員。
在鳥居萬由美的個人網站上,她寫道,我相信如果幸福的女性、幸福的媽媽能夠增加的話,那麼幸福的孩子就會增加。如此一來,一定會讓未來的日本也變得更加幸福。
現年64歲的荒木惠子則以完美判斷出外匯市場的走勢而聞名。由於她曾是一位插花老師,所以氣質非常優雅,注重舉止穿著,常以和服示人。她在2002年到2005年之間,從大宗商品期貨和外匯保證金交易中賺到了差不多4億日元。
荒木惠子在20多歲當花道老師時就開始投資股票了。當時她主要依靠一些在金融業工作的朋友推薦股票。幾年後,她結婚生子,一時間那些股票就被空置在那裡。有一天,荒木惠子準備購買服裝和孩子的玩具時,決定去查看一下自己的股票。結果驚訝地發現它們已經漲了一兩倍。
孩子們上大學後,荒木惠子全身心投入投資,閱讀有關投資戰略、以及大豆和玉米等大宗商品的文章與書籍。她還報名參加投資課程,與值得信賴的老師進行熱烈討論。從事相關金融操作時,她一度非常辛苦,為了參與倫敦及紐約市場的交易,每天熬夜到凌晨兩三點,然後早上6點就起床。
「後來我設定了紀律:即使市場正在波動或者有錢可賺,我也得在晚上睡個好覺。你不能為了錢就不顧一切。人的健康更重要。因此,現在我總是在晚上11、12點上床,早上6點到6點半起來。」荒木惠子說。
在成名後,她經常做一些投資演講,也出版了一本名為《外匯的秘密》的書。「我的確遇到過一些比較保守的老年人,他們繼續將錢放在定期帳戶上。但年輕一些的人很明白日本的養老金問題,他們希望為自己的退休,為打造自己的人生和夢想進行投資。聽我講座的就是這些人。」荒木惠子表示。
和鳥居萬由美一樣,荒木惠子也曾捲入過偷稅問題,據她說這主要是粗心導致的。這讓她被罰款3400萬日元。
相比前面兩位,若林史江更接近娛樂明星,35歲的她長得很漂亮,身高1.61米,體重48公斤。這讓她贏得了許多上電視的機會。她從20歲開始交易,代表作是《我喜歡股票》,還有一個個人網站,人們付費來看她的各種投資觀點和股評。
小時候,若林史江曾經想成為一名護士,但父親在自己的企業破產後只能靠開計程車養家。這讓她走上了另一條道路。她到一家金融公司做一名前臺,然後很快發現了自己投資的特殊才能。由於長相甜美,她也很快成為電視媒體的寵兒。
喜歡玩電子遊戲的若林史江在年輕時曾是一位很激進的交易員。偶爾會在喝下幾杯雞尾酒後進行「微醺交易」。像很多日本短線交易員一樣,她也曾藉助波動性衝浪,希望從瞬間的買進賣出獲利。後來她變得更加謹慎。
「我喜歡只有婦女的講座,她們是非常認真的投資者。我認為如今日本女性比男性強有力得多。我不知道該如何確切表達,但我認為男人變得更弱了。」若林史江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日本需要打破謹慎的模式,學習擁抱更多風險。「現在,我們再也不能像中國那樣快速增長了。因此,我們必須學會承擔風險。我希望日本人在這方面做得更多,我認為婦女正在抓住這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