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第一古剎欣賞「嵌瓷」,潮州人是怎麼把「廢物」變「瑰寶」?

2020-12-27 珊珊三丫頭

有趣的靈魂都一樣:愛生活、愛旅行、愛攝影、愛美食,與「珊珊三丫頭」一起出發吧!

這次來潮州旅行,發現在潮州人的世俗信仰中,以佛教的影響最深刻,甚至可以說是潮州文化不可分的一部分。走在潮州,不難發現佛教已滲透到潮人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俗語、祭祀、民間藝術、禮儀、建築……等。在潮州,現保存了多座充滿歷史古廟,例如有開元寺、青龍古廟、松林古寺、孝禪寺……等。珊珊三丫頭這次的潮州行程中,先後到過潮州多間的古寺廟參觀遊覽,在這裡古寺廟有,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裡面的建築古色古香,充滿了年代感,非常有特色,特別而建築屋頂上的「嵌瓷」,讓人忍不住抬頭細看。其中,讓珊珊三丫頭印象最深的是建於唐代,被稱為粵東地區第一古剎的「開元寺」內所見到的「嵌瓷」,非常精美和具有代表性,甚到可以稱得上是潮州「嵌瓷」的巔峰表達,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開元寺。

公元738年,崇信佛教的唐玄宗下詔以當時的年號「開元」為名,在全國十大州郡各建一座寺廟,作為慶賀天子誕辰的道場。潮州的開元寺,就是在這個時候興建的,原來即敕名開元寺,到了明代改為開元鎮國禪寺,之後一直沿用至今,但人們一般都習慣稱為「開元寺」。開元寺自從建立起來後,歷代都有維修,所以今天看到的開元寺,既保留了唐代的布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建築藝術,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

逗留在潮州的日子,珊珊三丫頭因為住在牌坊街,與開元寺的距離十分近,所以閒著的時候,就會進入開元寺逛逛,或是參觀,或是發呆……開元寺雖身處鬧市,但進入寺內,給人感覺非常寧靜,可以說是鬧市中的一片淨土。就這樣,在一天的清晨,我坐在開元寺一角休息時,被開元寺建築屋頂上的「嵌瓷」吸引了,藍天白雲映襯下,感覺真的很美。於是,我便繞著開元寺,從大悲殿開始到天王殿,接著走大雄寶殿,最後到藏經閣,一路細細欣賞嵌瓷藝術。

嵌瓷,屬於潮汕地區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俗稱「聚饒」或「扣饒」,以繪畫為基礎,利用廢瓷片嵌貼在建築物屋脊和牆體,達到裝飾目的,「嵌瓷」主要是用作在祠堂、廟宇、民居「四點金」、「下山虎」等建築物的屋頂裝飾。後來,也有人製成便於搬運的「嵌瓷」藝術品小件,供人們欣賞、陳列、收藏之用。古代潮州的陶瓷產品就有「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說法,遠銷海外,宋代筆架山「百窯村」可證其昔日風採。而嵌瓷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代萬曆年間,最初是一些民間藝人,面對陶瓷生產過程中許多「廢棄」的碎瓷片,特別是那些有釉彩與花卉圖案的彩瓷片,就想到要把「廢物」變為「瑰寶」,於是,開始利用它們嵌貼成花鳥、蟲魚、龍鳳之類圖案,用來裝飾美化祠堂廟宇、亭臺樓閣和富貴人家的屋脊、垂帶、屋簷、門額、照壁等,十分受歡迎,到了清代,嵌瓷已經十分的盛行。

珊珊三丫頭到開元寺一路走一路看,實在太有特色了。屋脊總是龍飛鳳舞、虎嘯蒼穹,引人入勝的是那些青衣銀甲、金戈鐵馬,像有許多故事在屋頂發生。只見天王殿的殿頂為四重簷、雙滴水,上面有葫蘆、鴟屋、雙龍搶珠等嵌瓷裝飾及琉璃瓦、彩繪丹牆等。進入開元寺中庭核心建築大雄寶殿,屋頂上嵌瓷是葫蘆與鳳凰,屋脊上的嵌瓷是獅子或狗。開元寺東側為地藏閣,嵌瓷有紅臉小狗、喜(鵲)上眉梢、三羊開泰。西側是觀音閣,也都是嵌瓷藝術品,可以說,這裡的嵌瓷工藝是潮州嵌瓷巔峰的表達。為什麼這樣說呢?

製作嵌瓷,需要的材料、工具、圖案選擇,都是有講究的。首先,主要材料是瓷片,及紙灰泥,紙灰泥的成分是熟石灰加毛邊紙,經搗練,過篩,陳腐後就可以使用。另外,還需要紅糖漿和幾種耐腐蝕性氧化物顏料;其次,嵌瓷所使用的工具比較簡單,有粉手,剪鉗,其剪鉗是嵌瓷中最重要的工具。另外,備有一塊磨石和幾支毛筆,其它工具可以根據需要選用;最後,圖案的選用,裝飾廟宇或祠堂屋脊的正面,一般採用雙龍戲珠、雙鳳朝牡丹等題材;裝飾脊頭、屋角頭,多以人物為主,如《封神演義》人物或鄭成功等民族英雄;裝飾於簷下牆壁的,多是花卉、鳥獸、魚蝦、昆蟲等;照壁上常見的有麒麟、獅、象、仙鶴、鹿、梅花等。在構圖造型上,比較看重布局的對稱,色彩運用則以對比色達到鮮豔明快的藝術效果。

嵌瓷有立雕,浮雕,平貼裝飾等幾種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具有獨特的生產技藝。因為「嵌瓷」是純手工製作,不能翻模製作,沒有模版,每一件嵌瓷作品都是原創作品,十分考驗嵌瓷手藝人的技藝。嵌瓷的製作特點,決定了嵌瓷在年降雨量大、夏季氣溫高且常有颱風影響的潮州地區獨具優勢。因為嵌瓷工藝品有久經風雨、烈日曝曬而不褪色的特點。其中嵌瓷平貼或浮雕工藝操作起來比較簡單,趁灰泥未乾時直接組拼粘貼即可;但如果是立雕嵌瓷,就要用鐵線紮好骨架,然後先用筋灰塑成雛形,再在其表面嵌貼瓷片,人物的面部則仍保留灰塑粉彩的工藝。嵌瓷製作過程一般以下的步驟:

第一步是塑胚胎,俗稱「縛瓦骨」。用石灰、紅糖、草紙調勻成漿,塑好雛形。

第二步是剪饒,俗稱「剪饒」。就是按各種形式要求剪取瓷片,用鉗剪出形狀各異、大小不一、五顏六色的各種瓷片。

第三步是貼饒,即將瓷片鑲嵌拼貼成圖案和造型,這一步非常重要,這一步會決定這個作品的成功否。

第四步是綜合調整,根據需要進行貼金、描銀、勾線、描繪、點綴等。

開元寺內的嵌瓷,可以說是把這種生產技藝的特質表現得淋漓盡致。今天,因為嵌瓷工藝的特殊性,製作嵌瓷需要屋頂作業,工程小的需要一個月,多則數年以上,而能吃苦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這項技藝就不如以往那麼吃香了。現代社會,隨著鋼筋水泥漸漸也替代了傳統建築。嵌瓷慢慢退出了民居裝飾。所幸的是,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價值認同的復甦,在營建祠堂廟宇及古建修復中,嵌瓷再次大放異彩,再次煥發新的藝術魅力。並且,現在,嵌瓷工藝已成功入選國家非遺名錄,與木雕、石雕並稱潮州古建築的「三絕。

在開元寺欣賞嵌瓷,促使珊珊三丫頭在接下來的行程中,一次又一次地關心嵌瓷,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能和大家分享更多的「嵌瓷」藝術。那麼,你來過潮州旅遊嗎?在潮州時,你有關注過潮州的「嵌瓷」藝術嗎?你知道這是「變廢為寶」的藝術嗎?你有留意過開元寺內的「嵌瓷」藝術嗎?欣賞後有什麼感覺?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

相關焦點

  • 金湖苑,潮州嵌瓷博物館
    潮州的祠堂廟宇屋脊上總是龍飛鳳舞、虎嘯蒼穹,壁照上則麒麟踏雲、魚躍龍門,更引人入勝的是那些金戈鐵馬、青衣銀甲,宛若一出大戲唱屋頂,這就是潮州嵌瓷。嵌瓷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工藝品種,是潮州傳統建築藝術瑰寶​!潮州宗族祠堂屋頂「嵌瓷」傳承人盧芝高為了使嵌瓷這一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在潮安區金石鎮湖美村的私家庭院「金湖苑」,創建了潮州嵌瓷博物館!
  • 潮州「厝角頭有戲出」,嵌瓷承載著潮人的「詩和遠方」
    在潮人的眼中,嵌瓷是屋脊上的雕龍畫鳳,氣勢雄偉;嵌瓷是屋角簷下外牆的飛禽走獸,靈氣活現;嵌瓷是垂帶尾飾上的天兵神將,從天而降。屋脊生花,古韻遺風,具有畫龍點睛的意趣,歷久彌新。嵌瓷起源於潮州,產生時間距今已有大約四百年時間,因常用於裝飾宗祠、廟堂、亭臺、樓閣和屋簷、照壁等,如「芫荽疊盤頭」,相間相生,趣味盎然。在祠堂廟宇的屋脊上嵌出斑斕的世界,因此嵌瓷被稱為「屋頂上的藝術」。
  • 潮州人的歌曲《韓江邊,是我家》首發啦!
    漫步其間,可以感受到獨特的南國景致,可以感受濃濃的風土人情,可以欣賞到精美絕倫的潮繡、潮州木雕、麥杆畫等工藝美術精品,可以體驗到冠豔全國的潮州菜、潮州工夫茶等飲食文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潮州的地理環境養育了勇敢、勤勞的潮州人,他們靠著開拓、拼搏的「紅頭船」精神隻身出洋,向海外開拓,往來經商。因區位優勢明顯、商貿活躍,潮州的發展與海洋世界緊密相連,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眾多潮州人活躍在世界的舞臺上,有「海內一個潮州、海外一個潮州」之謂。
  • 萬裡路(29):潮州人,家己人
    家己人,我們是一個家的自己人,我們以是潮州人而傲,要為潮州人爭榮。感恩祖先,反哺桑梓,回饋國家,勉勵後輩,是我們骨子裡的傳統和思想,我們心懷蒼生,大愛無疆。海闊任馳騁,天高任飛翔,我們潮州人敢為人先,豪情萬丈;中國夢,潮人夢,我們潮州人愛國愛鄉,揚夢啟航;潮風起兮潮帆揚,潮州人,家己人,繼往開來兮創新潮!
  • 陶瓷界三大巨頭:青瓷、白瓷、黑瓷!都是中華文明最燦爛的瑰寶!
    青瓷青瓷又被稱為綠瓷。釉含有氧化鐵,因此展示出了青色,這也是為最早出現的瓷器。青瓷純潔,冰清,楚楚動人,伴隨中華文明走過了數千年,經久不衰。其中最出名的是龍泉青瓷,色澤典雅,質地有光澤。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
  • 潮州將迎來「大將」,粵東鐵城在此設站,未來發展無可限量
    潮州這一座城市是繼景德鎮之後的又一瓷都, 除此之外,潮汕文化是十分特殊的,同時也是最具代表性,對於這一點,大多數人們也是有所了解的,並且當地也把語言,食物,文化等內容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屬於自己獨特的系統,並且對於我國各種傳統文化的多樣性保存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 在千年古剎靈巖寺,探秘海內第一名塑
    那時候的靈巖寺,就是一個普通的旅遊景點,破不溜丟;二十年過去,騎馬宰客的不見了,靈巖寺成了一處幽靜的香火勝地,成了釋徒心目中的古剎名寺。只是當時同去的三位同學中,有一位已在十多年前病故,當年為她拍下的如花的照片,已經成了永恆的記憶,訴說著人生無常。之後春秋之季,多次到靈巖寺,但始終沒有很深的印象。
  • 春節「粵東「黃果樹」,青嵐怪臼谷」五星599起,饒平青嵐地質公園·明清古寨+粵東第一瀑·龍歸寨+豐順寶豐溫泉酒店純玩二日遊
    整樓防禦功能齊全,一寨兩圍、內高外低、兩門兩名,可謂明清建築藝術完美結合,潮汕土樓民俗文化之精粹,古建築之瑰寶。豐順縣是廣東省知名的溫泉之鄉素有「九湯十八寨」之美稱其溫泉水質良好,富含硫磺、鎂、鈣、氡等元素,可消除亞健康
  • 中國第一古剎,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白馬寺
    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蹟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 宏木匠嵌銀帶柄紅木梳子 讓木梳子歷史熠熠生光
    宏木匠嵌銀帶柄紅木梳子木梳子,在中國有著千載文明。宏木匠嵌銀帶柄紅木梳子2相比於更加現代化的其他材質的梳子,木梳子外形更為質樸典雅,細膩紋理、滑潤觸感,透露著歷史歲月沉澱出的自然溫潤氣質,木梳子自帶的「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之品性,既是中華歷史的瑰寶
  • 國之瑰寶漢三頌之一《郙閣頌》
    由於《郙閣頌》摩崖石刻裸露於山巖轉角處,日曬雨淋,江運縴繩磨泐七道深痕,至宋代已泐損嚴重,1977年11月因修公路鑿遷碎裂百餘塊,經粘接補合後嵌於靈巖寺前洞右側西崖下,現殘存220多字。南宋紹定三年(1230年)興州太守田克仁在靈巖寺摹刻一處崖碑。原在陝西省略陽縣嘉陵江西岸,後被遷至靈巖寺。
  • 潮州人為什麼那麼牛逼
    其中,由於潮州府作為潮汕大區首府的歷史最長,所以潮汕人在外都自稱潮州人。因此,拿著AK47搶銀行的賊王葉繼歡,雖然是海陸豐人士,也算得上潮州幫梟雄。在這個動蕩的年份,江西萬安縣,一幫潮州人聚在一起,歃血為盟,組建了「潮州幫」,在當時也叫萬安幫。
  • 一千六百多年的古剎,比少林寺還早100多年,還是韓國圓融宗祖庭
    #寺廟#圓融無礙禪寺圓融無礙禪寺(以下簡稱圓融寺)是中國唯一一處以佛教圓融思想而命名的千年古剎比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四九六年)洛陽龍門石窟還要早一百六七十年,可以說是豫北地區的第一古老佛寺。圓融無礙禪寺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當陽峪村,始建於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至今一千六百六十九年,為「民間東傳佛教第一僧」的西晉、後趙僧人佛圖澄國師(231-351)所創建的八百九十三座寺廟之一 ,為十一進、計十九殿、兩塔院、七堂、二院落、一館及十七處泉,為韓國圓融宗祖庭。
  • 宋瓷擷趣《從餐桌文化看宋瓷》
    各位師友早,今天我們先來欣賞一幅著名的畫作——這部畫作被冠以為「人類最早的一部電影」之美譽,它通過細膩的筆觸,寫實的人物描繪,生動地記載了一段當時的士大夫的夜夜笙歌的浮華美景
  • 瓷,還是宋代的美!
    瓷,關乎生活, 中國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 國人的審美追求是一種意境的表達, 而將這種自然風韻之美 發揮到了極致的就是宋瓷。
  • 佛光寺,何以成為梁思成眼中的中國古建築第一瑰寶
    佛光寺,何以成為梁思成眼中的中國古建築第一瑰寶 2020-07-03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廣府遊記|嶺南瑰寶
    山 水 館 中 遊題 記2020年10月中上旬懷抱著一顆對文化熾熱的心凝心造物些許小夥伴們一同前往南越王博物館、鎮海樓等多地,尋找我們的嶺南文化瑰寶原來嶺南地區文化也可以如此多樣化,規模如此龐大,還具有鮮明的地域風格」六榕寺 / 光孝寺「廣州佛教兩大叢林」簡介六榕寺,與光孝、華林、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
  • 神奇的「粵東麒麟角」,廣東最美海岸線之一!
    在廣東這3000多公裡美麗的大陸海岸線中,有一段海岸線比較神奇,這裡是一處伸入大海的半島,半島兩側的東西海面,海面景象卻迥然不同,不管風吹向何方,總有一邊是波平浪靜,另一邊則是波濤滾滾,這就是被稱作「粵東麒麟角」的遮浪半島,這一處全國獨一無二的遮浪奇觀也被稱為汕尾八景之一,2016年8月,遮浪半島被列入中國國家海洋公園。
  • 銀工藝賞析|包銀、鑲銀、嵌銀的手作之美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探討一下不同材質中的銀工藝——包銀、鑲銀、嵌銀手作工藝。 包銀工藝 包銀,是自古傳承著的古老手工藝,銀除了殺菌消毒、淨化水質,提升口感,有著美麗潔白的外表之外,也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它的導電性和導熱性都很高,所以用其他材質把銀包裹起來的包銀工藝,起到隔熱防燙的效果,而且兩種材質的碰撞,觀賞性強,為銀器增添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