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藝術商業》2014年12月刊 ]
當龍丹妮第一次到湖南電視臺報到時,19歲的她頂著一頭金髮,像個搖滾青年,被分配到了主持人的崗位。但在做完第一期後,她被導演叫到天台上,商量能不能換一個崗位,雖然當時理由很含糊,但龍丹妮後來還是知道了原因—只是需要一個更漂亮的主持人。這是她參與的第一個娛樂節目。但在第二天就成為幕後製作人的經歷讓她更真實地認識到自己,這才有了之後的龍丹妮:湖南電視的「鬼才」,電視湘軍中最具知名度的策劃人,22歲當上經視總製片,全國最年輕的大型電視綜藝節目總製片。2014年,龍丹妮將率領天娛傳媒進入藝術圈,「娛樂教母」和當代藝術的碰撞,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接觸過龍丹妮的人都對她的穿著印象深刻,這位金牌製作人經常在片場中穿著格子襯衫和牛仔褲穿梭。2007年,身為《快樂男聲》總導演,30多歲的她像個青春年少的小女孩一樣,在現場跑來跑去,充滿活力。正是在那段時間,龍丹妮憑藉《快樂男聲》總決賽連續5次獲得全國同時段排名第一的好成績,獲得「2007年中國創意產業潛力品牌獎」,同時也榮膺湖南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鎮臺之寶」稱號。這位被形容為具有男人一樣魄力的女人,一手打造了「超女」「快男」,其品牌價值高達數億元,而如此炫目的高光,來自於龍丹妮多年努力「發電」的結果。
娛樂信條之High點至上
業內傳聞,當年才華橫溢的浙播學生龍丹妮眼光獨具,放棄去大臺發展的機會,跑到廣東一個小廟裡,鍛鍊才幹。「那是胡說,當時跑到陽江,都是為了談戀愛。後來覺得自己長大了,不應該再這麼虛度青春了。」龍丹妮回憶,她打道回府之際正碰上湖南經濟電視臺剛剛籌建,於是她擔任了《幸運3721》的編導,一炮打響。
對於龍丹妮來說,旅行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同時也能給她很多靈感
那是在1996年,剛剛入職一年的龍丹妮接到了湖南經濟電視臺(簡稱「湖南經視」)領導指定的「命題作文」:做一檔「合家樂」式的娛樂節目。「很多人對當時的綜藝節目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但在我看來,當時的情況就是所有的觀眾都很老實、很聽指揮,讓拍手就拍手,讓安靜就立刻安靜下來。我想這來自於當時人們對可以參加節目錄製而產生的一種敬畏心,但對於我來說這樣的節目是沒有爆點的。」那時,中國內地最知名的娛樂節目是《正大綜藝》,走的是「旅遊」「益智」路線。龍丹妮轉而模仿港臺,從香港曾志偉主持的奪獎競賽節目《超級無敵獎門人》和臺灣柴智屏製作的遊戲節目《超級星期天》中吸取「遊戲」「競賽」的靈感。
找到「high」點是龍丹妮的殺手鐧,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她都忠實地信奉這一信條。「那怎麼high呢?當然現在看很簡單,就是讓大家覺得高高在上的明星和觀眾一起遊戲互動,一起PK,一起搶熱線,一起拿獎品。可是在15年前,觀眾們突然發現原來明星們也可以放下身段和我們一起玩,我們可以和明星握手、流淚、擁抱、競爭,可以拿獎品、打熱線,於是high得不得了。」在那個年代,娛樂明星們基本沒有綜藝節目可以上,當時剛剛拍完《還珠格格》後大紅大紫的趙薇,上的第一個綜藝節目就是《幸運3721》。後來這個節目被湖南衛視拿去,成了今天的《快樂大本營》。
龍丹妮最早的計劃是「一年創新一檔節目」,這是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可以參考的模板很少。「10多年前,我做娛樂節目,會參考很多港臺節目。但是,現在臺灣電視節目明顯在走下坡路,這可能和他們島嶼文化的狹隘性有關,但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資源有限,競爭太激烈。收視率高的檔期,往往就會出現像「如花」那樣的人,接著就是收視率的暴跌。」於是創新就成了她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問題,選秀節目的火花就是在不斷的嘗試中碰撞,然後慢慢在腦海中成熟的。
龍丹妮製作第一檔關於選秀的節目,還要追溯到1998年的《真情對對碰》,由湖南人仇曉任主持,今天的金牌主持人汪涵當時只是節目組裡的一個小編務。《真情對對碰》是個「大雜燴」,有遊戲、情感訪談(此環節後來成為中央電視臺的《真情》欄目),還有個環節叫「家有明星」。「家有明星」舉辦各種評選,比如評「全省美麗女中學生」「美少年」,甚至讓孕婦參與評選「美麗笨女人」,這成了當時最受湖南觀眾追捧的節目。
從19歲入行起,龍丹妮每次都要走得比別人快一步。她借鑑海外選秀先進經驗,結合內地國情的發展模式,設計出新穎、別具一格的選秀模式,而最重要的是,幾乎每個由她策劃的節目,都能掀起一陣收視狂潮,並開創業界風尚。和中國選秀業共同成長的龍丹妮,伴隨內地選秀行業發展的步伐,將中國電視帶入了全民集體狂歡的「真人秀」時代。
娛樂教母轉攻青年文化
2013年9月,「2013快樂男聲」冠軍出爐,被主流所接受的「怪才」華晨宇笑到最後,成為新一屆的選秀新貴。2013年的「快男」有了太多的改變—剪輯的創新、賽制的變更、清一色的「90後小鮮肉」、怪咖拿冠軍、民謠的復興、新偶像的崛起……芒果選秀在第10年終於迎來一場巨大的「變革」。這也標誌著在經歷了8屆選秀之後,天娛從當初的暴發戶已經過渡為擁有純熟產業鏈的經紀公司。
2008年奧運期間,龍丹妮製作了兩檔糅合脫口秀、體育競技的節目《我是冠軍》和《快樂2008》,收視率排名全國同時段第四
選秀一直是大眾樂此不疲的話題,當年天娛在幾乎一無所有的狀況下能夠通過2005年紅遍全國的選秀節目《超級女聲》殺出一條血路,都要歸功於選秀的神奇功效。然而,要在娛樂圈站穩腳跟實屬不易。2008年9月,龍丹妮從長沙來到北京,擔任湖南廣電旗下天娛傳媒的總經理。她要解決的不僅僅是天娛內部的各種矛盾,還要完成自己從「選秀教母」向職業經理人的轉型。以前,她只需要做好「超級女聲」或者「快樂男聲」等幾個簡單的品牌;現在,她需要管理這些簡單的品牌衍生出的一系列產品,並打造出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我個人覺得很多事情不能說你是哪個圈、我是哪個圈,現在的邊界已經很模糊了。」
「選秀的歌手都是一夜成名,或一夜爆紅,他們沒有任何生活的積澱,看起來似乎是那麼平凡的人,我覺得這是基於整個娛樂工業的發展。就像我們剛開始做天娛公司,和藝人是一回事,是一夜爆紅,他們不知道藝人該怎麼做,因為中國內地沒有偶像藝人,中國沒有完整的娛樂工業和產業鏈。我們懷揣著崇高的藝術情結和對藝術的嚮往,我們希望腳踏實地站在市場上,用運作30年、40年的基礎,去打造一個成熟的市場。」當湖南廣電讓她去嘗試一塊完全陌生的領域時,她起初有點猶豫,「剛開始欲望沒這麼強烈,但轉念一想,也挺好。我一直想換個思路、換個角色,雖然也可以做一輩子的節目,但人生還有很多年,是否可以嘗試不同的東西?」
2014年,已經是龍丹妮運作天娛的第5個年頭,這艘娛樂航母的目標也已經從做單純的娛樂經紀,圍繞藝人資源這個核心,做產品線的鋪設轉變為青年文化公司。「我們既不是藝人經紀公司,也不是音樂、電影、電視劇公司。我們要做中國一流的青年文化公司,服務人群的年齡段在12~35歲,其中99%是女性。」龍丹妮說。而促使她這麼做的原因則是選秀節目統治力的不斷削弱。「其實我們所有人都想再做一個娛樂節目來取代選秀。無論是節目製作,還是市場營銷、商業模式,選秀節目都已經走到一個極致,沒人知道這個巔峰還能維持多久。但任何事物的起落消亡,都有個相應的節點和社會文化背景。」現在似乎已經到了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不可否認的是,粉絲經濟早已不復當年的瘋狂,在狂躁的追星運動熱度消退後,曾經依賴粉絲消費來支撐運作的天娛,如何將新人成功推向這個市場,才是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包括今年籤下的新一批「快男」在內,天娛已有近80位藝人,新一屆秀星之路,是時候在「90後」成主流的市場大背景之下進行變革。藝術,成為擺在龍丹妮面前的一條神秘之路。
藝術圈,我來了
在宣布要於2014年年底在北京的尤倫斯空間舉辦「明天的派對」當代藝術展覽時,龍丹妮並不覺得這是她宣告天娛即將進入藝術圈的信號。「每一年的節目在製作之前都要分析受眾市場的變化」,2013年的「快男」結束後,龍丹妮開始意識到「『90後』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90後」將是未來最有創造力、最活躍的群體,也是娛樂節目的核心受眾群以及廣告商最關注的年輕消費者。「我們想在更多元化的市場中去整合一些品牌與思路,而藝術恰巧就有這種影響力。」龍丹妮說。
「中國的娛樂文化特別是青年娛樂文化更新和膨脹的速度快得可怕。就娛樂節目而言,10年前紅一個『超女』,選秀就很了不起了,而現在像《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這些現象級節目一抓一大堆。電影方面,《致青春》《小時代》《泰囧》,還有我們票房過7億元的《爸爸去哪兒》電影版,都是爆發式增長。它背後是什麼?你並不清楚,但這些都應該是天娛DNA裡最擅長的東西。」
龍丹妮的布局在很久前就已經展開。偶像作家郭敬明是龍丹妮出任天娛總經理後在明星資源上做出的「第一大單」。郭敬明在自己的博客裡形容這場合作是在「酒精的驅使下促成」的:「這次籤約真的就是在一次很狂亂的聚會中,我和丹妮還隔著一個人,就看到丹妮打開一瓶酒說,這酒誰兌的呀!一杯礦泉水加了兩瓶芝華士是吧!小四,別喝這個,太濃了!對了,你要籤天娛不?」最終,天娛傳媒也成為了電影《小時代》的投資方之一。
「天娛註定本質上是一家青年文化公司。」龍丹妮這樣回答。這一定義,模糊了傳統的以業務線條定義公司的方式,它用一種核心人群價值觀的方式來重構了公司的屬性,充滿著開放性,也充滿著不確定性。就像「明天的派對」這個模糊的標題一樣。
「我特別希望藝術圈裡的朋友知道,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開放的空間。我還特別希望我們的主流消費和流行文化圈子裡的年輕人能感知到,有一些特別小眾,不被他們認知領域裡的人所表達的理念其實是很先鋒、很前衛的,是對世界觀的一種認知。很顯然,我們要告訴大家世界不是只有一種價值觀,不是只有一種成功論。簡單來看,我們把這次的展覽當成一個好玩的事情來做就對了,因為我們歷來做產品,首先的要求是要有意思,然後再是酷、好玩,只有這點達到了,我們才能說OK,才能要大家再去想這背後所表達的理念。」龍丹妮解釋道。
藝術家陳天灼和娛樂明星曾軼可的合作被人們稱為「重口味小清新」組合
「明天的派對」當代藝術展是天娛傳媒費時一年精心策劃的特別項目,參與人員名單堪稱華麗:李宇春將在現場策劃特別項目;陳天灼和曾軼可、陸揚與華晨宇分別合作兩組錄像作品;其他參展藝術家還包括:ANDSOMUCHMORE(小組)、雙飛藝術中心(小組)、DICK_NG、吳笛、葉甫納、KETCHUP(小組)、劉辛夷、範西以及王子。所有展覽作品均是藝術家們為「明天的派對」特別創作的全新作品,媒介涵蓋錄像、音樂、裝置、行為、漫畫等最新的藝術形式。龍丹妮認為舉辦這次當代藝術展是一次水到渠成的嘗試,並非突然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想法。「流行文化和當代藝術的結合,在國際上已經不是新鮮事了。隨著中國經濟、流行文化的發展,還有年輕人的自我覺醒意識,我們做事情正好是在今天這個節骨眼上順勢而為。」她說。
看娛樂與藝術的邂逅
「我個人這些年對當代藝術有一些喜好,也有關注。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是因為我看到國外的一些案例,而且在我真的接觸了一些非常有想法的年輕藝術家之後,發現很多人的展覽門可羅雀。而中國有14億人口,中國很多年輕人不知道藝術,我覺得這是特別可悲的一件事情。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我覺得我們應該做點事情。」龍丹妮覺得自己和藝術一直有著說不清的緣分,在打造青年文化的過程中,她覺得自己又「意外」地和藝術相遇了。
在「藝術長沙」的創辦人譚國斌眼中,龍丹妮不僅是他多年好友,也是一個工作能力很強的女人,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在長沙時,龍丹妮就經常去他的家中玩,也和很多長沙本土的藝術家相當熟悉,「龍丹妮是做電視媒體的,在溝通上本身就有天然的優勢,再加上她身上還有著不少的藝術細胞,聊起天來就更有意思。」譚國斌說,而更令他期待的是,龍丹妮開啟的是一條娛樂明星與青年藝術家的合作道路,這在之前是沒有人敢輕易嘗試的,「我很期待在下一屆的『藝術長沙』和她有合作機會。」
藝術家陸揚和華晨宇將合作兩組錄像作品,第一次參與藝術展的華晨宇認為自己「不是藝術家」
藝術家陳天灼在本次展覽中將會和曾軼可合作創作影像作品,他們兩人的組合也被稱為「重口味小清新」組合。在合作前,天娛就將華晨宇、曾軼可等藝人的名單提供給了陳天灼,他毫不猶豫就選擇了曾軼可。「如果有和娛樂明星合作的機會,為什麼說『不』呢?關鍵要看是誰。對我來說曾軼可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圍繞著她的那些爭議也是我最終選擇和她合作的理由,因為和我的作品有契合的部分。」陳天灼說,「第一次的見面比較無聊,但是在幾次的交流之後,我們就成為了朋友。在她的酒吧中,我們也順利進入到了創作的狀態。」讓藝術家和娛樂明星合作其實並不容易,兩個人的氣質以及創作的過程都要磨合,陳天灼也覺得兩個人的融合很重要,遷就對方也成為了合作的一部分。「既然『明天的派對』這個主題要表達的就是要打破明星、藝術家的身份概念,給大家一個超出想像的結果,那麼最終我和曾軼可合作的作品一定會讓大家顛覆對我和她的之前印象。」
另一位參加此次展覽的葉甫娜是當代藝術家葉永青的女兒,她的參展作品要在展廳中搭建一個美甲店,這也是她之前的「指甲計劃」的一部分。自稱是和娛樂界一起長大的葉甫娜小時候就非常愛看《超級女聲》,更是李宇春的粉絲。因此對於這次展覽的主題,她也有著自己的看法。「明天的派對其實就是一群人想做一個好玩的事情,這件事可以發生在藝術之外,也可以是藝術的一種,重要的是受眾更廣,也有可能是未來的一種趨勢。」葉甫娜說,她的參展作品並沒有和哪位天娛的藝人有特別的合作,但是所有的天娛藝人卻都囊括在了這次的作品之中。「我的展覽中有一個名為『我指我後宮』部分,所有的觀眾都可以把自己心目中的『男神』『女神』頭像塗抹在指甲上,而觀眾在展廳中遊走的過程中,也就完成了作品的展示。」至於展覽將取得什麼樣的效果,所有的藝術家都覺得「好玩、夠high就行」,這正是龍丹妮最初做娛樂節目的信條—high點至上!
採訪、文 / 本刊記者 楊列
編輯 / 張鶴
圖片提供 / 天娛品牌部
攝影 / 姜南
花絮攝影 / 張英傑、月寒
小藝君說:
1、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參與第二輪「測AQ贏大獎」活動啦,回復關鍵詞」AQ「,查看第一輪獲獎名單和精彩好禮!
2、通過藝術商業微信號還可直通「藝商社區」,藝君誠邀您:藝術科普嘮、鑑賞常識嘮、法律諮詢and日常嘮,把你想說的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