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想要跟孩子有效溝通,父母應該注意這3點

2021-01-18 米雪媽咪

許多家長都會發現,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會有一段時間表現得好像沒有耳朵一樣。總是聽不進家長的話,一件小小的事情也需要家長三番四次的催促。可孩子依舊仿佛聽不見一樣的無動於衷,讓家長非常苦惱。

5歲的小明正處於這樣一個時期,總是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前幾天小明媽媽做好了飯,喊他到餐廳一起吃飯,但是小明坐在電視機前,眼睛直愣愣的盯著動畫片,仿佛根本就聽不見媽媽的話。媽媽喊了好幾遍,小明還是眼睛瞅著電視,一點反應都沒有,最後還是爸爸走上前去把電視機關掉,小明才很不情願跟著父母去餐廳吃飯。

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正在開心玩玩具的小明也完全忘了要洗漱的事情。媽媽又催促了好幾遍,可小明還是拿著手裡的玩具,就像沒有耳朵一樣。小明媽媽實在忍無可忍了,大聲的吼了小明幾句,強迫著孩子立刻去衛生間洗漱準備睡覺。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很多小朋友都和小明一樣仿佛輕易的就能進入自己的個人世界,無論家長在旁邊怎樣催促都有辦法假裝聽不到。很多家長為此非常苦惱,不知道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跟孩子也沒有辦法達成有效的溝通。

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

1,孩子處於專注狀態

孩子聽不見家長的話,通常原因都是由於孩子正處於一個非常專注的狀態。比如正在玩玩具或者看動畫片,精神高度集中,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因此就會忽略父母在旁邊說的話。

而當孩子進入這種狀態之後,家長應該注意不要隨意的打斷孩子,否則很容易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導致孩子容易分心,在今後的學習上也會出現走神的現象,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2,用沉默表達反抗

有些孩子保持沉默,讓自己假裝聽不見家長的話,其實是正在表達內心的反抗。很多時候家長和孩子由於年齡的差距,對事物的看法有著很大的區別,孩子對於家長的管教心中也會有著叛逆和不服氣的想法。但是卻又知道自己無法反抗父母,所以就用沉默的狀態來表達內心的不滿。

大多數孩子對於父母有著天然的畏懼心理,並不敢通過語言和行動來反抗父母,只能用沉默來進行抗議。

3,生活習慣懶散

還有一些孩子生活習慣不太好,從小就非常的懶散,做事情喜歡拖延,缺少行動力和自主性。很多時候都需要家長不斷的催促才願意動一動,家長應該及時的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否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懶散的生活態度將會導致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會降低效率,很難取得良好的成績。

孩子聽不見家長的話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家長無需對此太過擔憂。只要找到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真正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和解決,與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就能夠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

想要跟孩子有效溝通,家長要注意這3點

1,帶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制定相關的規則,比如為孩子規定一下每天看動畫片或者玩耍的時間,以及每天需要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與孩子一起進行日常行為的計劃安排,為孩子灌輸基礎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學會有計劃有規範的做事情。如果孩子表現的好,家長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肯定。如果孩子違反了一起制定的規則,家長也可以按照制定好的規則給孩子一些小小的懲罰。

2,學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需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很多家長總是從成年人的角度去強制性地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去做,但是卻忽略了孩子可能從內心上並不能理解家長的要求。所以家長不妨試著蹲下身子,從孩子的角度去和他進行溝通,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好地了解家長的意圖。

3,注意溝通的態度

另外,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需要注意自己的態度,有些家長總是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出現脾氣暴躁的現象,要麼對孩子大聲吼叫,要麼嚴厲訓斥。這種溝通方式很容易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恐懼的心理,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沉默。家長與孩子保持真誠平等的溝通態度,更容易讓孩子去理解家長想說的話,才能夠達成有效的溝通。

當孩子出現聽不見話的狀態時,家長需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不要過於的緊張。否則反而容易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採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去和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才能夠從根本上去緩解這種孩子聽不進家長話的狀態,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話說,您的孩子有這種聽不進話的現象嗎?您是如何和孩子進行溝通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為什麼拒絕溝通?這8點父母要注意!
    其實,我每次考得不理想,或者在學校裡犯了錯,我都能意識到自己做得不對,如果爸爸媽媽可以心平氣和地跟我溝通,我一定會改的,誰會不想自己變得優秀呢?」「為什麼有些事情連爸爸媽媽自己都做不到,卻總要求我一定要做到,我們看到父母犯錯,給他們指出來,還會被誤解為頂嘴,他們總會吼叫著教訓我們,覺得這就是在教育我們。在他們眼裡,好孩子似乎就是什麼都要聽父母的。」
  • 不回應是孩子「假裝」聽不見?孩子並非故意,父母應做這四點引導
    其實大部分的孩子並不是"假裝"聽不見,而是他們真的沒有聽到父母的叫聲,雖然就在身邊,但是注意力卻是全部放在了其他的事情上,對身邊發生的事這總是不能及時注意到。家長並不能立馬責怪孩子,說孩子不尊重是自己,而是要仔細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故意的無意的,總歸是要清楚了原因之後才能做出解決。
  • 跟孩子溝通有障礙,父母懂得「同等交流」,孩子才願意吐露心聲
    現在有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在家長眼中,孩子就是不聽話不懂事,於是就會運用極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也正是因為家長沒有辦法和孩子正確的溝通,才導致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尷尬。餘女士和自己的兒子相處關係就非常尷尬,別人家的父母和孩子相處起來就像是朋友一樣,而餘女士和自己的兒子相處在一起就像是陌生人一樣。
  • 孩子不聽你的話,卻特別聽老師的話,這時候家長怎麼辦?
    孩子上了幼兒園,或者是小學,你會發現他特別習慣於聽老師說的話,拿著老師的話當成「聖旨」,反而是生他養他的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不聽。 家長跟孩子說件事兒,他充耳不聞,該幹嘛還幹嘛,老師跟他說件事兒,他麻溜地去辦,一刻也不會耽擱,這是什麼原因呢?就六個字:原則、榜樣、態度。
  • 李玫瑾:孩子害羞見人愛躲,父母做好這3點,讓孩子不再害羞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膽小的孩子就一點,缺練。孩子在家庭中無疑是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之下,家長們教育孩子,卻也讓孩子生活在了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出門見到人容易害羞,無論家長帶到哪裡孩子話都很少,這也著實讓家長很頭痛,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 到底怎樣說話孩子才願意聽?家長應該學會「非暴力溝通」的方式
    "你能不能認真點,誰像你這樣,漫不經心地做作業"這些話是我樓上的家長經常說的話,我每天只要站在陽臺上,就可以聽到。因為害怕兒子不認真,不能夠及時地完成任務,所以家長不厭其煩地提醒著孩子,但是家長的苦口婆心經常換來的是孩子一句"完成了,完成了,你能不能別一直念了",有時候家長重複的次數多了以後,孩子乾脆不理家長,任憑家長怎麼念,他都無所謂。為什麼家長跟孩子交流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提醒呢?
  • 奇點大學—家長錦囊|孩子青春期不願和父母溝通,如何打開心扉?
    兒子今年上初二了,話卻越來越少,更不願意聽父母說話。有的時候我特別想跟他聊聊,聽聽他的想法,就叫他和我面對面坐下談一談,他雖然也配合但是能看出態度上還是抗拒的,特別敷衍,回答我的話就一個字、兩個字,最多三個字解決。
  • 孩子從不向父母說心事?想要良好溝通,要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
    那為什麼孩子從不願意向父母說心事呢?父母又怎樣做才能走進孩子的心裡呢?01你站得太高,離孩子太遠,怎麼與孩子溝通?有些孩子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趣事、難過事,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交談著;有些孩子一回到家就看電視、玩遊戲、進房間學習,不與父母多說幾句話;有些孩子在外面和同學談天說地、無所不談,回到家變得沉迷寡言,與父母無話可說。
  • 心理學家研究:孩子的性格,跟父母平時說話語氣有關,家長要注意
    有的家長總是埋怨孩子的性格,嫌棄孩子膽小如鼠、嫌棄孩子金口玉言、嫌棄孩子不爭不搶。但是家長只知道埋怨孩子,卻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性格之所以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其實跟家長和孩子平時說話的語氣有很大關係。每次回家之後兒子又少不了要聽曉麗嘮叨,曉麗還對兒子說:「我和你爸爸都這麼愛說話,愛交際,咋生了你這麼一個孩子呢」。其實兒子之前不是這樣,兒子小時候也很願意和別人互動溝通,見到叔叔阿姨也曾主動打招呼。
  • 別對處於壞情緒中的孩子講道理,如何溝通才有效?青春期學生家長必讀()
    講的就是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第一句話該怎麼說,才能引導孩子行為正向發展。千萬別對情緒崩潰中的孩子講道理,不僅無效,還可能激怒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很大,常會因為父母一句話做出過激的行為,因為父母錯誤的溝通方式,孩子一怒離家出走,或跳樓的事件,屢見不鮮。前段時間,也有位家長向我諮詢,為什麼13歲的孩子不願與她溝通,還說跟她說話太費勁,這讓她很苦惱。
  • 孩子跟父母有衝突,頂撞父母怎麼辦?心理學家的建議,家長要看看
    但孩子也同樣有著牢騷,他們認為家長對自己不理解,無論什麼事情都非常武斷或者專制,導致彼此間的關係非常糟糕。這其實就是因為雙方關係處理不當,繼而出現的各種牢騷。如果一直這樣的話,會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讓雙方對彼此都更加有看法。
  • 孩子人生當中3次叛逆期,家長這樣管更有效!
    說到叛逆期,真是讓家長們為之頭疼不已,有的孩子還表現得特別明顯,說少了左耳進右耳出的,說多了嫌棄家長嘮叨,甚至有時候還頂嘴離家出走等等。讓家長們束手無策,這是因為不懂得用正確的方法在合適的時間來管教孩子,這樣就能避免破壞親子關係,輕鬆解決孩子的叛逆期。
  • 3歲孩子被指責說話不清楚,家長需要注意這6種情況
    姨姥最後說小文父母,怎麼不好好教孩子說話,瞧他說話一點也不清楚,聽著都費勁。當時小文的媽媽感到非常委屈,她覺得自己的孩子說話沒有啥大問題,有時候會有點咬字不清楚。至於聽不清楚自己倒是沒有感覺出來。小文媽媽被老人這麼說,心裡很不高興,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問題,是他們聽不懂孩子的語言。
  • 孩子叛逆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我們都知道正確的辦法是和孩子親密的談心,及時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走出叛逆期,但是大多數孩子都是一副拒人千裡之外的模樣,絲毫不給家長機會。我們在考慮孩子的時候,也要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沒有用對方法呢?使得孩子對自己產生隔閡,不信任自己。那麼各位家長在碰到孩子叛逆期的時候,應該如何正確地處理呢?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用親子溝通5大神奇句式,讓親子溝通能更順暢
    不得不承認,現在有些孩子的確是不聽話,不論我們說出怎樣的話,他們都會選擇左耳朵出右耳朵冒,這也讓我們非常無奈。有些父母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溝通,以至於一直處於一些被動的局面當中。小劉作為一個父親,他覺得自己比較尷尬,因為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父親。
  • 別對情緒崩潰中的孩子講道理,如何溝通才有效?
    講的就是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第一句話該怎麼說,才能引導孩子行為正向發展。千萬別對情緒崩潰中的孩子講道理,不僅無效,還可能激怒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很大,常會因為父母一句話做出過激的行為,因為父母錯誤的溝通方式,孩子一怒離家出走,或跳樓的事件,屢見不鮮。前段時間,也有位家長向我諮詢,為什麼13歲的孩子不願與她溝通,還說跟她說話太費勁,這讓她很苦惱。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就單純的溝通來說,很多家長奉行「我說你聽」的模式,導致無論父母怎樣說,孩子就是不願意聽,父母與孩子之間很難順暢的交流溝通,已經成為很多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最大障礙。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好的親子關係都是從溝通開始的。
  • 孩子喜歡「抬槓」?家長可巧用「傾訴溝通」,培養孩子感恩能力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增,很多家長都在反映孩子的叛逆,說孩子越來越會抬槓了,說一句頂十句,都不知怎麼辦才好。朋友慧慧的孩子已經5年級了,最近聊天中,她總是對孩子有諸多抱怨。「7點半就要早讀,6點40還不起床,剛說他一句,他就譁譁譁地就開始反駁,最後怪到我身上來了。」「啊,怎麼會這樣?」
  • 孩子想要養寵物,家長是否該同意?事前最好和孩子溝通這幾件事
    舉個例子,就好比如孩子提議想要養寵物那般,這樣的一個請求並不過分,甚至乎對孩子來說,這不失為一個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的好想法,特別是對於那些獨生子女來說好處有很多。但是家長們對於養寵物這一說其實又感覺十分遲疑,所以往往久久不能做出選擇。
  • 很難耐心管教孩子?家長「關掉鯊魚音樂」,才能跟孩子正確溝通
    同事看到孩子沒回應,頓時火冒三丈,衝孩子大喊了一通,而孩子卻覺得自己很委屈,於是梗著脖子和同事頂了幾句嘴。這讓同事更加失去了和孩子溝通的耐心,於是孩子被同事揍了一頓。同事平時是個很有耐心的人,數據報表都不會讓她煩躁,偏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同事總是沒有耐心。「全天下找不到比我家孩子還不聽話的孩子了!」同事一說起孩子的教育就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