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都會發現,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會有一段時間表現得好像沒有耳朵一樣。總是聽不進家長的話,一件小小的事情也需要家長三番四次的催促。可孩子依舊仿佛聽不見一樣的無動於衷,讓家長非常苦惱。
5歲的小明正處於這樣一個時期,總是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前幾天小明媽媽做好了飯,喊他到餐廳一起吃飯,但是小明坐在電視機前,眼睛直愣愣的盯著動畫片,仿佛根本就聽不見媽媽的話。媽媽喊了好幾遍,小明還是眼睛瞅著電視,一點反應都沒有,最後還是爸爸走上前去把電視機關掉,小明才很不情願跟著父母去餐廳吃飯。
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正在開心玩玩具的小明也完全忘了要洗漱的事情。媽媽又催促了好幾遍,可小明還是拿著手裡的玩具,就像沒有耳朵一樣。小明媽媽實在忍無可忍了,大聲的吼了小明幾句,強迫著孩子立刻去衛生間洗漱準備睡覺。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很多小朋友都和小明一樣仿佛輕易的就能進入自己的個人世界,無論家長在旁邊怎樣催促都有辦法假裝聽不到。很多家長為此非常苦惱,不知道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跟孩子也沒有辦法達成有效的溝通。
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
1,孩子處於專注狀態
孩子聽不見家長的話,通常原因都是由於孩子正處於一個非常專注的狀態。比如正在玩玩具或者看動畫片,精神高度集中,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因此就會忽略父母在旁邊說的話。
而當孩子進入這種狀態之後,家長應該注意不要隨意的打斷孩子,否則很容易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導致孩子容易分心,在今後的學習上也會出現走神的現象,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2,用沉默表達反抗
有些孩子保持沉默,讓自己假裝聽不見家長的話,其實是正在表達內心的反抗。很多時候家長和孩子由於年齡的差距,對事物的看法有著很大的區別,孩子對於家長的管教心中也會有著叛逆和不服氣的想法。但是卻又知道自己無法反抗父母,所以就用沉默的狀態來表達內心的不滿。
大多數孩子對於父母有著天然的畏懼心理,並不敢通過語言和行動來反抗父母,只能用沉默來進行抗議。
3,生活習慣懶散
還有一些孩子生活習慣不太好,從小就非常的懶散,做事情喜歡拖延,缺少行動力和自主性。很多時候都需要家長不斷的催促才願意動一動,家長應該及時的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否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懶散的生活態度將會導致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會降低效率,很難取得良好的成績。
孩子聽不見家長的話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家長無需對此太過擔憂。只要找到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真正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和解決,與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就能夠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
想要跟孩子有效溝通,家長要注意這3點
1,帶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制定相關的規則,比如為孩子規定一下每天看動畫片或者玩耍的時間,以及每天需要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與孩子一起進行日常行為的計劃安排,為孩子灌輸基礎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學會有計劃有規範的做事情。如果孩子表現的好,家長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肯定。如果孩子違反了一起制定的規則,家長也可以按照制定好的規則給孩子一些小小的懲罰。
2,學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需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很多家長總是從成年人的角度去強制性地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去做,但是卻忽略了孩子可能從內心上並不能理解家長的要求。所以家長不妨試著蹲下身子,從孩子的角度去和他進行溝通,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好地了解家長的意圖。
3,注意溝通的態度
另外,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需要注意自己的態度,有些家長總是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出現脾氣暴躁的現象,要麼對孩子大聲吼叫,要麼嚴厲訓斥。這種溝通方式很容易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恐懼的心理,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沉默。家長與孩子保持真誠平等的溝通態度,更容易讓孩子去理解家長想說的話,才能夠達成有效的溝通。
當孩子出現聽不見話的狀態時,家長需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不要過於的緊張。否則反而容易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採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去和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才能夠從根本上去緩解這種孩子聽不進家長話的狀態,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話說,您的孩子有這種聽不進話的現象嗎?您是如何和孩子進行溝通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