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專家:方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
書寫專家:吳行(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講解專家:程翔(北京一零一中學特級教師)
今天我們來欣賞《陳情表》,《陳情表》是中國古代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它的作者叫李密,李密字令伯,生於公元224年,卒於287年,犍為武陽人。犍為武陽就是現在的四川彭山縣東。李密原為蜀官,頗有聲名,蜀國滅亡之後,晉武帝司馬炎徵召他做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又常年臥病在床為由,辭不就職,還專門寫了這篇《陳情表》。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篇《陳情表》。
《陳情表》,表是一種文體,是臣子向皇帝進呈的奏章,而這樣的一種文體的特點是什麼呢?古人講表的特點在於表達情,所以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叫做《陳情表》。那麼他要陳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呢?是他和祖母相依為命之情。
開頭作者這樣寫:「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意思就是說我李密命不好,從小就遭遇坎坷。「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意思就是說我剛生下來六個月,我的父親就離我而去了,我長到四歲的時候,我的媽媽就被我舅舅逼迫著改嫁。一上來這幾句就把自己悲苦的身世展示出來。另外,一個人給皇帝寫奏章要辭掉職務,不去赴職,這並非一件小事。字字句句都得要斟酌,去推敲,可能稍不注意就會有殺身之禍。
所以下面他寫到:「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這就把他的祖母劉氏引出來了,沒有了父母的呵護和養育,祖母承擔起了養育李密的重任,這種祖孫之間的情感,它的這種深厚,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何為「九歲不行」?就是我長到了九歲還不能夠走路。「零丁孤苦,至於成立」,這裡的「成立」就是成人、獨立的意思。這樣一個零丁孤苦,非常孤單的孩子成長起來,他的內心裡是包含了多少的苦水。
接下來李密又寫道:「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意思就是說自己家庭衰落,沒有什麼親戚兄弟能夠幫忙,自己非常地孤單,而他自己到了很晚的時候才有了兒子。「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沒有什麼親戚朋友,家裡連一個小童僕也用不起,沒有人能夠照看家庭。「煢煢孑立」就是非常的孤單、孤獨,只有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軀體互相安慰。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表明了他和他祖母的一種特殊的關係。所以接下來李密就寫到:「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到了今天,到了現在,我的祖母年事已高,而且常年臥病在床,我侍奉祖母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就點明了他和祖母的特殊的關係,點明了祖孫二人相依為命,不可分離。
進入到第二段,作者開始寫自己被徵召的過程,作者先這樣寫:「逮奉聖朝,沐浴清化」,這兩句表面上看好像是對晉武帝司馬炎的一種歌頌——我們沐浴在清明的教化之中。我想李密寫這個陳情表,是要講究一點策略,所以這句話表現了他的一種人生的智慧。
接著:「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這裡涉及到一個察舉——古代舉薦人才的制度,就是經過地方官員的考察,若這個人的品行好就可以推薦他去做官。前邊有一個太守名為逵,因為我李密的品行好,推舉我做孝廉,後邊又有一個刺史名為榮,又推舉我秀才。這是先說的推舉他去做官的這個過程。李密卻都因為祖母臥病在床供養無主,辭不就職。
但辭掉之後,皇帝繼續徵召他,所以在這個表裡面李密又這樣寫到:「詔書特下,拜臣郎中」,「拜臣郎中」就是授予他郎中這樣的官職。「尋蒙國恩,除臣洗馬」,「除」跟「拜」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授予官職,又給了他洗馬——太子洗馬,這是一個官職。當時皇帝的「詔書切峻」,就是言辭比較強烈。「責臣逋慢」,皇帝的詔書裡面已經表現出很不滿意的情緒了,即面對皇帝的這種詔書為何如此遲緩?為何辭不就職呢?
他說「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我想要遵奉皇帝的命令去復職,可是我的祖母她的病情是一天比一天嚴重,我怎麼能走得開呢?「欲苟順私情」,我想要能夠滿足我的請求,讓我留下來照顧我的祖母。「則告訴不許」,「告訴」就是申請,我的申請又沒有被批准,所以李密接著就說:「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我是去、是留、是赴任、還是在家照顧我的祖母,我進退維谷、狼狽不堪。這裡的「實為狼狽」就是自己所處的這個境遇十分的尷尬。
這就是文章的第二段,接下來進入到第三段,第三段我認為是最關鍵的一段。它充分地體現了李密的一種人生的智慧,李密這樣寫:「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以孝治天下」,這是晉武帝司馬炎治國的基本國策,司馬炎奪取天下,如果他提倡忠的話,那必然會給自己的臉上打一巴掌,因為他是篡權,所以他就打出了「以孝治天下」這樣的一個國策。而李密恰恰是抓住了這一點,他要去揣摩司馬炎的內心深處在想什麼。司馬炎對於前朝的臣子是有戒心的,而李密在這一點上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接下來這最關鍵的一句話才寫了出來。
李密說:「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我「本圖宦達,不矜名節」,就是想要榮華富貴,就是想要得個一官半職,而不講究什麼清高。這句話才真正地寫到了司馬炎的心坎兒上。接下來李密又寫到:「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像我這樣的一個俘虜,我的身份非常的低賤,而且還承蒙了皇上您的厚恩,哪裡還能有非分之想、怎敢有非分之想。這幾句話司馬炎看了之後內心會很高興,也就徹底地打消了對李密的懷疑。
接下來李密又繞回到祖母上面來,他寫到:「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又繞回到祖母上來,這就是寫文章的高明之處,但是最後有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就是你的祖母年事已高,身體又不好,那麼將來你的祖母去世了,你來不來做官呢?這個問題是一定要解決的。李密非常聰明,他沒有忘記這一點,接下來他這樣寫到:「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他從時間上算了一筆帳,我李密四十四歲,我的祖母九十六歲,我報答皇上的時間還長,我供養我祖母的時間卻不多了,就讓我,或者就允許我、批准我能夠在我祖母有限的晚年盡一點孝道吧,將來我一定會為朝廷效力的。
那麼有的讀者可能急於要知道一個結果:司馬炎同意了沒有呢?據史料記載,司馬炎看了《陳情表》後受到了感動,不僅同意了他的「辭不就職」,還專門派傭人到他家裡面去幫助李密照顧他的祖母,嘉獎他的這種孝心。所以中國是一個孝文化的——自古以來重視孝道這樣的一個國家,今天我們來讀《陳情表》,來學習《陳情表》,來欣賞《陳情表》對於我們弘揚中華文化當中的孝文化也是非常有益的。
來源:微言教育 編輯:方旭 何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