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12月26日下午,劉川鄂《張愛玲傳》首發分享會,在鵝社書店舉行。《張愛玲傳》的作者、湖北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川鄂,與作家、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修文,一同談論「何以是張愛玲」。分享活動進行了全程直播,與網上的「張迷」互動。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道。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寫道。
「世鈞,我們回不去了。」張愛玲在《半生緣》中寫道。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張愛玲在《天才夢》中寫道。
張愛玲是20世紀中國文學的傳奇,她的作品被無數男男女女的讀者所喜愛。曾經有數字顯示,全球有3000萬「張迷」。有網友也表示:不知道這個數字是如何統計出來的,張愛玲的粉絲數可能遠遠不止於此。
湖北大學教授劉川鄂研究張愛玲40年,寫就45萬字《張愛玲傳》,他說:「沒有一位作家像張愛玲這樣,同時把男人和女人都寫得這麼透徹。」「張愛玲所寫的仍是每一個男人女人所面臨的困境」。他在直播中,與網友分享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男主振保感受的一段話:「不止一個母親,一個世界到處是他的老母,淚眼汪汪的,睜眼只看見他一個人。」「寫得入木三分!」
劉川鄂梳理張愛玲走紅主要有四個階段:一是20世紀40年代,社會動蕩,新文學沒有中心,思想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張愛玲筆下雅俗共賞的文字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喜愛;二是20世紀60年代,夏志清教授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專章討論張愛玲,將她譽為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張愛玲從此進入現代中國文學史;三是改革開放之後,對張愛玲、沈從文、錢鍾書等作家的文學熱又興起;四是新世紀之後,價值多元化,張愛玲的粉絲進一步壯大。
劉川鄂說,張愛玲是一位女性自覺意識極強的作家。魯迅的《傷逝》中子君說:「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幹涉我的權利。」張愛玲說:「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不要讓女性全身都是母親。」張愛玲本人也十分有個性,喜歡奇裝異服,還格外守時,別人來早了,她說「張愛玲小姐不在家」,來晚了,她說「張愛玲小姐出門了」。他推薦,除了張愛玲為大眾所熟知的小說作品外,張愛玲的散文也非常值得一讀,裡面有許多精闢的觀點,到今天仍然十分深刻。
在分享直播中,李修文說,張愛玲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作家,她一直在處理她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問題。她在破壞了文學的傳統之後,通過自己的美學構建達到了一種新的平衡,通過她的寫作「進化」了文學的傳統。
有讀者問,多大年齡開始讀張愛玲為好?李修文說,讀張愛玲,沒有什麼明顯刻意的年齡限制。「我們讀文學,讀無用之書,當我們今後人生路上遇到痛苦時,就可以告訴自己,這一切都不新鮮,曾經有人承受了比這更為遼闊深沉的痛苦,以此來安慰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