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鴻鸞禧》:盛大的婚禮背後,是女人無盡的孤悽

2020-12-28 山村靜聽

張愛玲生長在顯赫的大家族,卻嘗盡了人情冷暖,她筆下的人物總是尖刻的冷靜,如白流蘇、如佟振保、葛薇龍……他們在無可奈何的形勢下,知道如何克制自己,獲得最後的成功,但事實卻還是人物在強大的人性面前,不得不妥協,後來完全背棄了自己的克制,釋放天性著著實實的瘋狂了一把。

但因為他們都在內心裡有所求,放逐自己後多少是有些不甘的,刺痛不時扎著自己的心。所以葛薇龍淚流滿面地對丈夫喬琪喬說,陪笑女是為生活所迫,而自己卻是主動選擇;所以佟振保荒唐放縱幾年後,她又回歸了正常,而白流蘇最終因為一座城的傾覆成就了她的所求,但她的生活裡不再有愛情,範柳原婚後盡可以把他的那些殷勤、情話投給外面的女人了。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其實就基於女人以結婚為目的的求生欲望,不如說婚姻只是女人的墳墓,而對舊社會的男人而言,愛情在婚姻裡埋藏了,他們大可以去外面找,或收幾個有點愛情感覺的姨太太。

《鴻鸞禧》是張愛玲少有的專門描寫結婚場面的小說,從結婚前新娘與新郎妹妹們一起試禮服,講到婚後親家相聚,新娘以「很好」回答公公「結了婚覺得怎麼樣」的問題時,大家一派喜氣的哄堂大笑。

這看似一齣喜劇,卻實質上一出無可辯駁的悲劇。在這皆大歡喜的背後,不僅僅有家族成員間表面的歲月靜好後的暗潮湧動,更有一個女人對不得不走進墳墓的悲悽。

這讓我想起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由於丈夫一家好吃懶做,打算靠兒子結婚時發點小財,可我只是貧家女,並未能為他們帶去什麼,所以在生了孩子之後,母子被他們棄於房內,不管不問,後來好不容易熬到出了月子被接回娘家,我就計劃著離婚事宜,可我嬸嬸聽說後勸我:「你離了,將來埋到哪裡,你是不能埋回來的喲。」

原來女人結婚只是為了買個墳墓,將來有個埋的地方。雖然現在可以說何處青山不埋骨,但在過去,確實一個女人為了一個牌位是會奮鬥一生的。

而這部《鴻鸞禧》雖然寫的是皆大歡喜的結婚場面,張愛玲卻寫出了墳墓般的鬼魅,我看了,晚上竟有睡不著覺的害怕。

一、對婁家結婚女主角陰風颯颯的鬼魅般描寫,暗示婚姻於舊社會女人的結局

《鴻鸞禧》寫的是婁家大兒子大陸娶凋落大戶出身的邱玉清為妻的事情。一開篇,婁家兩個妹妹二喬和四喜作為女儐相,去指定的祥雲時裝公司試禮服,她們在門店逛的時候,兩人之間就有這樣一番聊天:

四喜:玉清那身子,簡直硬得「擲地作金石聲」,碰一碰,骨頭克察克察響。……也奇怪,說瘦也不瘦,怎一身的骨頭?

二喬:骨頭架子大。

四喜:白倒挺白,就可惜是白骨。

二喬:何至於?……咳,可憐的哥哥,告訴他也沒用,事到如今……

我們雖然說可以不顧及未婚女因渴望婚姻對即將步入婚姻的女人的惡毒,但從二喬「可憐的哥哥,告訴他也沒用,事到如今」欲言又止的神情,就可以想見邱玉清以後的婚姻生活。

如果將來邱玉清被大陸嫌棄、冷落,到底是不值得同情的,因為「可憐的是她們的哥哥」,邱玉清是罪有應得的。

而更重要的是,張愛玲毫不留情,一開篇就點到新娘是「白骨」,不得不讓人覺得毛骨悚然。然而,這還不是最要緊的,張愛玲在結婚典禮的最高潮竟然寫道:

樂隊奏起結婚進行曲,新郎新娘男女儐相的輝煌的行列徐徐進來了。在那一剎那的屏息的期待中有一種善意的、詩意的感覺;粉紅的、淡黃的女儐相像破曉的雲,黑色禮服的男子們像雲霞裡慢慢飛著的燕的黑影,半閉著眼睛的白色的新娘像復活的清晨還沒有醒過來的屍首,有一種收斂的光。

都說吉時吉語,可張愛玲把美麗的新娘說成在「復活的清晨還沒有醒過來的屍首」,這是何等狂言猖語,簡直是大逆不道!

這還沒完,在婚禮行畢,次日兩親家連同新婚夫婦一起吃飯的時候,飯後,他們在一起傳看著新人拍的照片,張愛玲再次不留情面的寫道:

拍的照片已經拿了樣子來,玉清單獨拍的一張,她立在那裡,白禮服平扁漿硬,身子向前傾而不跌倒,向背後撐著紙板的洋娃娃。

和大陸一同拍的那張,她把障紗拉下來罩在臉上,面目模糊,照片上仿佛無意中拍進去一個冤鬼的影子。

這些有意無意的描寫,貫穿婚禮前、婚禮後、婚禮進行中,真是給人一種毛骨悚然的陰冷感覺,這哪是結婚吶,分明是一個鬼魅在陰間裡行走的樣子。

這些對婚姻生活的暗示,都是從作者的立場來寫的,那麼作為當事人的邱玉清又是怎樣的感想呢?在書中,張愛玲對邱玉清走進婚姻墳墓裡的心情作了細緻的描述:

玉清還買了軟緞繡花的睡衣,相配的繡花浴衣,織錦的絲棉浴衣,金織錦拖鞋,金琺瑯粉鏡,有拉鏈的雞皮小粉鏡;她認為一個女人一生就只有這一個任性的時候,不能不儘量使用她的權利,因此看見什麼買什麼,來不及地買,心裡有一種決絕的悲涼的感覺。

女人因為婚姻,不得不和過去說拜拜,不得不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融入到某一個男子的陌生家庭,這種決然勇敢不異於一個男子告別家人去上戰場。但女人的戰場不同於男人的戰場,是流熱血拋頭顱,是痛痛快快地決殺,而是流淚不流血的細水長流,是憋得難受得要死了卻死不了的尷尬。

歸根結底,婚姻於她們不過是一座墳墓,用來理藏自己的青春,用來與過去的生活告別。

玉清還是當時的時尚女青年,與大陸結婚看起來也是通過自由戀愛的,但仍不免有一種決絕的悲涼的悲哀,而大多數尋常家庭裡的普通女子呢?更是不好說了。

二、婁太太三十年婚姻,揭開結婚婦女真正墳墓般的生活

在這個結婚典禮裡,雖然邱玉清才是結婚的主角,可張愛玲寥寥數筆輕輕帶過,而為那個一無是處的婆婆婁太太著墨甚多。

首先因為一雙鞋子引出了這個婆婆。婁太太不會當家主事,兒子結婚頭等大事,作為主家人她裡裡外外該有多少事要料理,可就因為行禮過後預備要換上紅旗袍的新媳婦沒有合適的鞋子配,這個踩不到重點的婆婆卻在一團亂糟糟的忙亂中,正在一處靜靜地為媳婦做花鞋。

大戶人家,在大事上這點小事都不能處理妥當,當然是得不到眾人的看重的,就連她的兒女也是很瞧不起她的,別說慣於應酬的婁先生和家裡一眾見風使舵的姨太太們和下人了。

因為做鞋,被兩個女兒在心裡埋怨,自己的母親是有多上不了臺面,被丈夫像哄小孩似的責怪「百忙裡還有工夫去弄那個,不要去做它好不好」;因為小夫婦買東西超過預算忘了買床,她提議把自己房裡的兩張床搬過去一張,被女兒們反對,被丈夫吼道「去年我看見拍賣行裡有全堂的柚木家具,我說買了給大陸娶媳婦,那時候不聽我的話」;因為意料之外的一個賓客來賀沒寫請帖,被丈夫訓「這些事全要我管!你是幹什麼的?家裡小孩寫個請假條子也得我動手」……

總之,婁太太在這個家裡,說什麼都是錯做什麼都是錯,這讓她在這個家裡不免覺得孤,悽。但轉念一想,婁家一家大小,漂亮的、要強的人都是她在這個世上最心愛的人,他們是她的丈夫、她的孩子,她能發飆嗎?

但凡父子、兒女之間有點不和的苗頭,深恐他們鬧意見,婁太太要出口的話便又咽了回來,還要為了大局攬下責任,承認是自己的錯。這個家就是她的墳墓,有別人來埋她,也有她自己對自己狠心的埋。

婁太太只有在某些安靜的間隙,想起她小時候。所以她在大家的一致反對下去做鞋,只不過想躲到童年的回憶裡去,她會在為親家太太點菸時,恍惚進入兒時看大人們迎親的場景。

多少年過去,三十多的婚姻生活倏而一過,卻從沒有在她的心裡留下些什麼影子,想要一點屬於自己的回憶,只能到童年的夢裡去找尋。

而在她的家裡,在她們現實生活裡,她的丈夫、她的孩子時時刻刻聯了幫的試驗她,一次一次重新發現她的不夠,她也一次又一次愈發認識自己更多的不夠。

被諸多現實的事務纏得紛擾不開的婁太太,很少有顧及到自己的時候。讓她難過的人,那都是她愛的人,讓她難過的事,都是她必須為了她愛的人去做的事,種種難過,都只能引起一陣陣溫柔的牽痛,不能說,不能怒,牽痛過去了,她還是那個為不斷他們付出的人。

婁太太替親家太太點菸的當兒,看見正午的太陽照在玻璃桌面上,那耀眼的光讓她想起了小時候看別人迎親的情景,雖然她自己已經結了婚,而且大兒子也結了婚,但她知道這和她印象中的結婚完全不同。

印象中的結婚是被一排排,一片片廣大的華美和喜悅搖擺著、震撼著,但她卻只有一小點一小點溫柔的牽痛,而且她知道那根本不是所謂的幸福。

張愛玲用婚禮女主角邱玉清寫出了一個女人在婚禮中進入墳墓時幽靈般的模樣,讓我們驚懼、害怕;用婚禮籌辦的女主人婁太太寫出了婚姻裡墳墓般生活,讓我們覺得憋悶、透不過氣來;這讓我們明白表面一派喜氣「鴻鸞禧」是何等的諷刺,它和魯迅的《祝福》一文如出一轍的尖刻。

婁太太和祥林嫂都是受命運擺布的小人物,婁太太受婁先生步步高升的影響,慢慢過起了上流社會的生活,可是她也如祥林嫂一樣悲悽,她不擅長應酬,不懂上流太太們的風雅,不會說俏皮的話,這不僅讓她的丈夫嫌棄,也讓她的兒女瞧不起她,在這個熱鬧的家庭裡,她雖表面上是女主人,但在她的內心卻感到無比的孤獨,如住在一個低矮的墳墓,看不到光亮,吸不到新鮮的空氣。

而祥林嫂,因為丈夫死的死,絕的絕,被迫嫁了兩任丈夫後仍然家破人亡,她再次回到魯鎮做工後,受到了老東家的嫌棄和眾人的嘲弄,也只能在新年萬家團圓的祝福裡孤獨的死去。這種人間的窒息,雖然婁太太與祥林嫂一富一貧,但壓抑和孤獨感卻是相同的。

三、邱玉清的真實樣貌,更顯示出了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平等

然而,結婚女主角邱玉清真的是像小姑說的、愛玲寫的這麼陰森不堪嗎?其實不然。

邱玉清高挑嫻靜,自有一種廣告畫裡「高尚仕女」的味道,她懂一切房間裝飾與個人打扮,與愛聊時政的公公也能聊得來,可見是一位由內到外散發著馥鬱的氣質女孩。

為了不把大陸襯得不太矮,在結婚時邱玉清是放棄高跟鞋穿平底鞋的。而大陸呢,一張甜淨的小臉,長著一對招風耳朵,生得像《白雪公主》裡的啞子卻話很多。

其實就外在條件來講,大陸並不很配得上玉清,但大陸是男子,玉清總歸是要嫁到婁家,靠著大陸才能在婁家有個安身之所,於是總是不免自慚形穢,總是要忍受些小姑小叔的無故刁難。

而在這個個個牙尖嘴利、長袖善舞的家庭裡,唯有一個結婚三十多年的婦女――婁太太,她可是說什麼都是錯、做什麼都是錯的。

婁先生雖是讀書種子,卻是在近年才發跡的暴發戶,他的兒女們淺薄而又虛榮,他的夫人粗俗而又笨拙,但偏偏他這個一家之主長袖善舞,結的這門親在凋落大戶出身的玉清眼裡看來也是體面的。但玉清仍免不了感到悲悽和對未來的惶恐。

舊時的婚姻對女子來說,確是一個牢籠,但也不至於像張愛玲所以為的那樣是一座陰森森的墳墓,沒有絲毫的幸福可言。不過,對於一個女子來說,婚後的生活與婚前的生活確實是兩樣了,玉清那種莫名的期待和難捨的複雜情感也是能讓人理解的。

走進婚姻,融入一個陌生的家庭,對一個女子來說,確實需要勇氣,但又有哪個待字閨中未婚女子,對一段不可預知的婚姻不充滿期待呢?那畢竟是在嚴格的教養下,她們唯一一次自由的冒險。

飛蛾撲火也罷,鳳凰涅槃也罷,是她們自己的選擇也是她們無從選擇的選擇。一個女人的一生,或許可以沒有愛情,或許可以沒有幸福,但終究是需要一場盛大的婚禮吧。就算一切是結束,也該讓它熱烈一點吧。

過去或許女人的一生太過卑微,唯有一場婚禮證明她們曾來過,所以她們緊緊的抓住這一刻盛放,然後在每一個庸常的日子裡把自己深藏。之後便是為了丈夫,為了孩子,為了那個所謂的家,終是沒有了半點自己。

《鴻鸞禧》,一場婚禮,便是一個女人的一生,就算收穫的是詆毀、誹謗、嫉妒,也要挺起胸膛,做出最勇敢的樣子,裝出最幸福的模樣,讓我們成為人們眼中永遠帶有聖光的標記。

相關焦點

  • 《鴻鸞禧》:一場婚禮,折射女人們悲哀的生存現狀
    這裡的每個人大多是女人,或許是身為女人的緣故,張愛玲格外關注那些被困在生活牢籠裡的女人。對她們來說,歡樂與幸福是無望的,只要有表面的快樂就可以了。 像《鴻鸞禧》明明寫結婚,讀起來卻讓人覺得很悲哀。新娘子明明即將開始全新的人生,其一舉一動看起來卻像是走進墳墓。
  • 《鴻鸞禧》:一場婚禮,揭露中國女人的三個婚姻假象
    我當時就想,典型的舊式中國思想,把女人當完生育機器,再當免費苦力啊,當他家兒媳婦可真倒黴。網上常說: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誠以為然。要是嫁到相親節目裡這樣的家庭,女人不死也得脫層皮。而今天要講的小說《鴻鸞禧》,就是這樣由一段婚禮,而引發兩個家庭中新娘,小姑子,公公婆婆,七大姑八大姨,眾生各相不同的反應。在張愛玲的眾多小說中,《鴻鸞禧》不常被人們提起,它只是描述了一場婚禮前前後後的瑣碎日常,但對於即將步入婚姻的女性或已經結婚多年的女性而言,都應該重新翻閱這本書。
  • 張愛玲《鴻鸞禧》「大齡剩女」的一場婚禮,道盡舊時代女性的心酸
    即使是現在,儘量在提倡男女平等的時代,婚姻已然是略有不堪,再倒回到男女更加不平等的舊時代,比如張愛玲的時代去看,更加血淋淋。最近重溫了張愛玲的《鴻鸞禧》,對於舊時代的女性與婚姻,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觸,濃縮成兩個字,就只有——心酸。
  • 張愛玲中篇小說《金鎖記》(二)
    點擊以下藍色文字,收聽張愛玲《金鎖記》1:張愛玲中篇小說《金鎖記》(一)《金鎖記》無疑是張愛玲最重要的作品
  • 張愛玲作品 | 蒼涼寫就的華美
    ——張愛玲《有些人,我們一直在錯過》張愛玲是中國20世紀富有傳奇色彩的女作家,張愛玲小說有著鮮明而獨特的語言風格,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豐富奇特的意象,其小說《色·戒》《金鎖記》《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等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在這些作品中,張愛玲營造了一幅幅華美的影像,展現了人生的孤獨無力,渲染了生命的荒涼與無奈。
  •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今生今世
    家,對於張愛玲,是一片氤氳著憂傷的朦朧風景,外人眼中的奢逸風光,在張愛玲的眼裡卻是無盡的冷漠。父親疏遠,母親決絕,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張愛玲,你又怎能要求她不「寡情」?她本是活潑的,可愛的,天真的,爛漫的,但是這些冷暖經歷卻讓她變成了人世間最最孤寂的那個精靈。即使她從未經歷過戀愛,在如此冷漠的家庭中長大,也足夠她用手中的筆寫出一個悲傷的結局。
  • 張愛玲:這個女人命不好
    張愛玲的相貌雖然生得不俗,但按照中國的相術分析,卻是典型的福薄之相:下巴過尖,顴骨略高,山根太低。這些都影響人生氣數。某年在鄉下,有看相方士走江湖,我將一本書上印刷的張愛玲相片給他看,他甩下一句:「這個女人命不好。」或許真有天數。
  • 上海灘「女流氓」佘愛珍:張愛玲最大情敵,76號魔窟背後的女人!
    上海灘「女流氓」佘愛珍:張愛玲最大情敵,76號魔窟背後的女人! 不管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故事多麼讓後人一唱三嘆,而在家族宗譜裡,佘愛珍才是一大浪子胡蘭成最後一位堂堂正正的妻子,這是中國的社會規則和律法賦予她的承認。
  • 張愛玲《半生緣》:勇敢的女人擁有的是愛情,懦弱的人只有婚姻
    張愛玲的《半生緣》中說道:勇敢的人才配有愛情,懦弱的人只有婚姻。不管是現在的女子,還是以前的古代的女子,愛情永遠都是美好的,勝過了生活中的粗茶淡飯,或者是一生的錦衣玉食,女人,對於愛情,永遠都是渴望的。
  • 刻骨蒼涼,富有才華——張愛玲作品集
    曼楨畢業後在一家公司工作,與來自南京的許世鈞相愛,世鈞深深同情曼楨的處境,決定與之結婚。夏世清,畢業於北大中文系,著名歷史人物研究者,現從事「張愛玲與胡蘭成」研究。本書試圖從二人的人生經歷著手,沿著他們相識、愛戀、分手的軌跡,尋覓他們的今生今世、愛恨情仇,全景展現一代才女張愛玲的魅力與哀愁,胡蘭成的飛揚與落寞。
  • 張愛玲:女人不貪財,只貪愛
    -1-白玉蘭一朵一朵的開了,世人都感嘆它的美好,卻唯獨她,見得唯美,也見得衰敗,敢把枝頭枯黃的白玉蘭比作髒帕子,那便是張愛玲。所以我在每個白玉蘭花開的季節,都忍不住要想起張愛玲。作為民國第一才女,洞悉如此,張愛玲該是活得大徹大悟,可是她輸給了愛情,輸成了一個不會算帳的小女人。張愛玲一生送給胡蘭成金錢無數,甚至在胡蘭成身為漢奸,躲在鄉下,並與其他女人鬼混的時候,張愛玲要與他分手,還把自己一大筆稿費拿出來,確保他生活無憂。愛人愛到這個份上,已然是多麼賠本啊。
  • 張愛玲:女人不貪財,只貪愛.
    -1-白玉蘭一朵一朵的開了,世人都感嘆它的美好,卻唯獨她,見得唯美,也見得衰敗,敢把枝頭枯黃的白玉蘭比作髒帕子,那便是張愛玲。所以我在每個白玉蘭花開的季節,都忍不住要想起張愛玲。她說白玉蘭像髒手帕,還說生活像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作為民國第一才女,洞悉如此,張愛玲該是活得大徹大悟,可是她輸給了愛情,輸成了一個不會算帳的小女人。
  • 自卑中長大的女人!「央視一姐」董卿,完美人設的背後是無盡辛酸
    大家對這個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的女人十分佩服。  很多人都把她當成心目中的女神,認為「美人在骨不在皮」才是對董卿最佳的詮釋。  而忽略了這個完美女人背後所經歷的心酸。  反而還覺得像董卿這樣一個完美的女人,小時候一定沒有經歷過什麼不好的事情。
  • 張愛玲的荒涼背後,都是驚悚
    張愛玲在17歲時寫下了——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自指為袍,天賦為袍。其它一切無法處理的瑣碎,皆為蝨子。這個帳房,因為我能處理,它不是蝨子。因為別人直接無視,它也不是蝨子。真正的蝨子,是逼進人的視野,不得不處理的瑣碎。
  • 《隱秘而偉大》冷知識,丁放原型張愛玲,沈青禾隱藏的家世揭秘
    ,這本書的作者應該是個「張迷」,她把張愛玲的影子融合到了丁放和沈青禾身上,尤其是丁放。很明顯的一點就是丁放住在常德路一處公寓的6摟,而張愛玲1942-1948年在上海的住處是常德公寓6樓。《傳奇》中有一篇短篇小說名為《鴻鸞禧》,名字上如此相似,內容上寫的肯定就是當時上海霓虹之下車水馬龍之間的燈紅酒綠,由此更加確定,丁放是張愛玲的影子,是作者以張愛玲為原型所創作的文壇流行女作家。
  • 張愛玲:她的一生,藏著人性、情慾、瘋狂和無盡的孤獨
    張愛玲說的這句話,形容本周我們要讀的《金鎖記》,倒是最恰當不過了。 我們曾讀過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半生緣》《小團圓》,在她的筆下感知了人性最幽暗的情愫。 而《金鎖記》,讀來卻令人壓抑、唏噓,一刻不得輕鬆,仿佛眼睛上蒙著一團霧氣,任人吹之也無法消散。
  • 「我盛大的希臘婚禮」
    著名美國浪漫喜劇《我盛大的希臘婚禮》(My big fat Greek wedding/Γάμοσ αλά Ελληνικά)講述了位於芝加哥的
  • 張愛玲《傳奇》背後的傳奇
    日間睡過了,夜半難眠,拿起喜愛的張愛玲作品一讀再讀,她的冷峻與浪漫,既象一位深諳世事的遲暮美人,又象一位一往情深的懷春少女,她的《傳奇》一版再版,一時洛陽紙貴。但其實,我更欣賞她背後的一位傳奇女性,她的姑姑——張茂淵。
  • #致敬#張愛玲《琉璃瓦》賞析
    從題目你也可以看出,跟初期作品相比,張愛玲再也不是那個寫著蹩腳的悲情詩的少女,而變得柔滑、亮麗起來。這在文字上體現得更明顯。從此以後,張愛玲的每篇小說第一段幾乎都會有一段俏皮幽默、智慧深刻的話語,發人深思而又統領全文。從《琉璃瓦》開始,一個聰明的張愛玲出現了,讀者不斷被她形象獨特的比喻震撼,被她狡黠的幽默傾倒,被她的婉轉突變的遷延吸引,被她潛藏的宿命寓言擊中。
  • 哈裡王子盛大婚禮背後的算計和「今日頭條」化的民眾
    12時,生於1984年的英國王室第六順位繼承人,人稱「哈裡王子」(Prince Harry)的亨利查爾斯阿爾伯特大衛(Henry Charles Albert David),與生於1981年,曾出演過美劇《金裝律師》(Suit)的美國女演員梅根馬克爾(Meghan Markle)在倫敦市以西約32公裡的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聖喬治禮拜堂(St George’s Chapel)舉行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