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張愛玲的小說,需要有一點生活閱歷。如果沒感受過生活裡的無奈,那不會對她的作品有較深的感觸。她寫的事,鋪墊的場景看起來都還不錯,至少屬於中上層的,但往細裡一品,就覺得怎麼這麼悲涼啊,每個人都面臨著無奈又別無選擇的困境。這裡的每個人大多是女人,或許是身為女人的緣故,張愛玲格外關注那些被困在生活牢籠裡的女人。對她們來說,歡樂與幸福是無望的,只要有表面的快樂就可以了。
像《鴻鸞禧》明明寫結婚,讀起來卻讓人覺得很悲哀。
新娘子明明即將開始全新的人生,其一舉一動看起來卻像是走進墳墓。因為將娘家給的錢都用來給自己買東西,新娘子玉清被兩個小姑子挑剔,與夫家的矛盾在此時已經顯露出來,被小姑子說買的東西不好時趕忙爭辯說自己這是特殊的。都說結婚是女人一生中少有的高光時刻,新娘子自己也覺得一生中只有這個時候可以任意揮霍下,所以儘量使用自己的權利。但對結婚新娘應該明顯是不滿意的,不然婚紗照裡的她怎麼像個冤鬼的影子。
小姑子仗著自己是男方家的人,背後對新娘挑三揀四,只想著趁著婚禮讓自己出盡風頭。新娘子的妹妹們急不可耐地想借著婚禮尋個如意郎君,因為她們也都年齡不小了,更可怕的是自己也非常著急,這便既要表現得不那麼熱烈又都要讓別人注意到自己,便顯得非常可笑了。她們不顧天氣冷特意穿了新旗袍,還故意倚著柱子站著,好在人群中引人注目;一會兒想著早點走,給人留個驚鴻一瞥的印象,好讓別人去打聽;一會兒又擔心新郎家的人記不住他們,還特意去打招呼。
新娘面對婚姻所表現出來的悲哀的態度,在於她或許意識到了自己的未來將如她的婆婆婁太太一樣,一邊要面對日常生活中無數瑣碎的事情,一邊不斷地被丈夫嫌棄。她的婚姻並非是幸福的港灣,而將是走不出的困境,可面對這一切她別無選擇。還沒有結婚的小姑子和妹妹們,自然是嚮往婚姻的。因為她們被教育,婚姻是女孩子最終的出路,嫁不出去是要被人指點的。她們所希望的是尋找到一個家境不錯,同時也愛自己的如意郎君。
反觀小說裡已在婚姻裡生活多年的婁太太,她的處境更讓人覺得悲哀。因為籌備婚禮,婁太太與婁先生吵架。婁太太總是被丈夫挑毛病,便惡語相向說丈夫外邊有人。真正遇到請誰當證婚人這類的大問題,夫妻倆還是得商量著辦。為什麼要這樣?因為婁太太早已捨不得眼前已習慣的華麗的生活,所以便心甘情願地一輩子為難著自己了。
小說裡說「繁榮,氣惱,為難,這是婁太太的生命」,其實這又何嘗不是張愛玲筆下每一個困在婚姻圍城裡的女人的生命。為了生存,張愛玲筆下的女人們都將婚姻視為自己唯一的出路,像婁太太,像《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像《金鎖記》裡的曹七巧。這樣得來的婚姻註定是不幸福的,可是她們又有什麼辦法?那個年代女性的生存空間是相當狹隘的,除了嫁人,並沒有好的出路。為了生存,為了維持生活裡的繁榮,她們便委屈著自己了。
《鴻鸞禧》寫一場婚禮的籌備過程,展現了即將出嫁的新娘、年輕女孩小姑子與妹妹、身處婚姻生活多年的婁太太這三類女人的生活現狀,揭示了她們內心深處被壓抑的欲望。年輕女孩渴望得到走進婚姻,新娘已麻木,婁太太已心甘情願地被嫌棄。這便是女人們悲哀的生活現狀。
再看這句「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蝨子」,便覺得真是說到了生活裡的痛處。張愛玲一定是看到了生活外表下的各種無奈,瑣碎,庸俗,才有了這番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