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 對多數女人而言,愛的意思就是被愛

2021-03-01 楚塵文化

點擊關注星標楚塵文化,不再錯過好書

張愛玲的靈動才氣至今也少有人能超越,如香港作家李碧華所說:「張愛玲三個字,當中紛紅駭綠,影響了大半個世紀。她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盡情來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再怎麼淘,都超越不了。」

西方人稱陰險刻薄的女人為「貓」。新近看到一本專門罵女人的英文小冊子叫《貓》,內容並非是完全未經人道的,但是與女人有關的雋語散見各處,搜集起來頗不容易,不像這裡集其大成。摘譯一部份,讀者看過之後總有幾句話說,有的嗔,有的笑,有的覺得痛快,也有自命為公允的男子作「平心之論」,或是說「過激了一點,」或是說「對是對的,只適用於少數的女人,不過無論如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等等。總之,我從來沒見過在這題目上無話可說的人。我自己當然也不外此例。我們先看了原文再討論罷。

《貓》的作者無名氏在序文裡預先鄭重聲明:「這裡的話,並非說的是你,親愛的讀者——假使你是個男子,也並非說的是你的妻子,姊妹,女兒,祖母或嶽母。」

他再三辯白他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吃了女人的虧藉以出氣,但是他後來又承認是有點出氣的作用,因為:「一個剛和太太吵過嘴的男子,上床之前讀這本書,可以得到安慰。」

他道:「女人物質方面的構造實在太合理化了,精神方面未免稍差,那也是意想中的事,不能苛求。」


一個男子真正動了感情的時候,他的愛較女人的愛偉大得多。可是從另一方面觀看,女人恨起一個人來,倒比男人持久得多。


女人與狗唯一的分別就是:狗不像女人一般地被寵壞了,它們不戴珠寶,而且——謝天謝地!——它們不會說話!


算到頭來,每一個男子的錢總是花在某一個女人的身上。

《天地》月刊上的張愛玲照片

男人可以跟最下等的酒吧間女侍調情而不失身分——上流女人向郵差遙遙擲一個飛吻都不行!我們由此推斷:男人不比女人,彎腰彎得再低些也不打緊,因為他不難重新直起腰來。


一般的說來,女性的生活不像男性的生活那麼需要多種的興奮劑,所以如果一個男子公餘之暇,做點越軌的事來調劑他的疲乏,煩惱,未完成的壯志,他應該被原恕。


對於大多數的女人,『愛』的意思就是『被愛』。


男子喜歡愛女人,但是有時候他也喜歡她愛他。


如果你答應幫一個女人的忙,隨便什麼事她都肯替你做;但是如果你已經幫了她一個忙了,她就不忙著幫你的忙了。所以你應當時時刻刻答應幫不同的女人的忙,那麼你多少能夠得到一點酬報,一點好處——因為女人的報恩只有一種:預先的報恩。

由男子看來,也許這女人的衣服是美妙悅目的——但是由另一個女人看來,它不過是『一先令三辨士一碼』的貨色,所以就談不上美。


時間即是金錢,所以女人多花時間在鏡子前面,就得多花錢在時裝店裡。
如果你不調戲女人,她說你不是一個男人;如果你調戲她,她說你不是一個上等人。


男子誇耀他的勝利——女子誇耀她的退避。可是敵方之所以進攻,往往全是她自己招惹出來的。


女人不喜歡善良的男子,可是她們拿自己當做神速的感化院,一嫁了人之後,就以為丈夫立刻會變成聖人。


唯獨男子有開口求婚的權利——只要這制度一天存在,婚姻就一天不能夠成為公平交易;女人動不動便抬出來說當初她『允許了他的要求,』因而在爭吵中佔優勢。為了這緣故,女人堅持應由男子求婚。


多數的女人非得『做下不對的事,』方才快樂。婚姻仿佛不夠『不對』的。


女人往往忘記這一點:她們全部的教育無非是教她們意志堅強,抵抗外界的誘惑——但是她們耗費畢生的精力去挑撥外界的誘惑。


現代婚姻是一種保險,由女人發明的。若是女人信口編了故事之後就可以抽版稅,所有的女人全都發財了。


你向女人猛然提出一個問句,她的第一個回答大約是正史,第二個就是小說了。


女人往往和丈夫苦苦辯論,務必駁倒他,然而向第三者她又引用他的話,當做至理名言。可憐的丈夫……


男人做錯事,但是女人遠兜遠轉地計畫怎樣做錯事。


多數的女人說話之前從來不想一想。男人想一想——就不說了!

《雜誌》月刊上的張愛玲照片

若是她看書從來不看第二遍因為她『知道裡面的情節』了,這樣的女人絕不會成為一個好妻子。如果她只圖新鮮,全然不顧及風格及韻致,那麼過了些時,她摸清楚了丈夫的個性,他的弱點與怪癖處,她就嫌他沉悶無味,不復愛他了。


你的女人建造空中樓閣——如果它們不存在,那全得怪你!


叫一個女人說『我錯了』,比男人說全套的急口令還要難些。


你疑心你的妻子,她就欺騙你。你不疑心你的妻子,她就疑心你。

凡是說「女人怎樣怎樣」的話,因為是俏皮話,單圖俏皮,意義的正確上不免要打個折扣,因為各人有各人的脾氣,如何能夠一概而論?但是比較上女人是可以一概而論的,因為天下人風俗習慣職業環境各不相同,而女人大半總是在戶內持家看孩子,傳統的生活典型既然只有一種,個人的習性雖不同也有限。因此,籠統地說「女人怎樣怎樣」,比說「男人怎樣怎樣」要有把握些。

記得我們學校裡有過一個非正式的辯論會,一經涉及男女問題,大家全都忘了原先的題目是什麼,單單集中在這一點上,七嘴八舌,嬉笑怒罵,空氣異常熱烈。有一位女士以老新黨的口吻侃侃談到男子如何不公平,如何欺凌女子——這柔脆的,感情豐富的動物,利用她的情感來拘禁她,逼迫她作玩物,在生存競爭上女子之所以佔下風全是因為機會不均等……在男女的論戰中,女人永遠是來這麼一套。當時我忍不住要駁她,倒不是因為我專門喜歡做偏鋒文章,實在是聽厭了這一切。一九三〇年間女學生們人手一冊的《玲瓏》雜誌就是一面傳授影星美容秘訣,一面教導「美」了「容」的女子怎樣嚴密防範男子的進攻,因為男子都是「心存不良」的,談戀愛固然危險,便結婚也危險,因為結婚是戀愛的墳墓……

《雜誌》上刊載的《茉莉香片》

女人這些話我們耳熟能詳,男人的話我們也聽得太多了,無非罵女子十惡不赦,罄竹難書,惟為民族生存計,不能趕盡殺絕。

兩方面各執一詞,表面上看來未嘗不是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女人的確是小性兒,矯情,作偽,眼光如豆,狐媚子。(正經女人雖然痛恨蕩婦,其實若有機會扮個妖婦的角色的話,沒有一個不躍躍欲試的。)聰明的女人對於這些批評並不加辯護,可是返本歸原,歸罪於男子。在上古時代,女人因為體力不濟,屈服在男子的拳頭下,幾千年來始終受支配,因為適應環境,養成了所謂妾婦之道。女子的劣根性是男子一手造成的,男子還抱怨些什麼呢?女人的缺點全是環境所致,然則近代和男子一般受了高等教育的女人何以常常使人失望,像她的祖母一樣地多心,鬧彆扭呢?當然,幾千年的積習,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掉的,只消假以時日……

可是把一切都怪在男子身上,也不是徹底的答覆,似乎有不負責任的嫌疑。「不負責」也是男子久慣加在女人身上的一個形容詞。《貓》的作者說:

「有一位名高望重的教授曾經告訴我一打的理由,為什麼我不應當把女人看得太嚴重。這一直使我煩惱著,因為她們總把自己看得很嚴重,最恨人家把她們當做甜蜜的,不負責任的小東西。假如像這位教授說的,不應當把她們看得太嚴重,而她們自己又不甘心做『甜蜜的,不負責任的小東西』,那到底該怎樣呢?

她們要人家把她們看得很嚴重,但是她們做下點嚴重的錯事的時候,她們又希望你說『她不過是個不負責任的小東西。」

女人當初之所以被徵服,成為父系宗法社會的奴隸,是因為體力比不上男子。但是男子的體力也比不上豺狼虎豹,何以在物競天擇的過程中不曾為禽獸所屈伏呢?可見得單怪別人是不行的。

名小說家愛爾德斯·郝胥黎在《針鋒相對》一書中說:「是何等樣人,就會遇見何等樣事。」《針鋒相對》裡面寫一個年輕女子瑪格麗,她是一個討打的,天生的可憐人。她丈夫本是一個相當馴良的丈夫,然而到底不得不辜負了她,和一個交際花發生了關係。瑪格麗終於成為呼天搶地的傷心人了。

誠然,社會的進展是大得不可思議的,非個人所能控制,身當其衝者根本不知其所以然。但是追溯到某一階段,總免不了有些主動的成分在內。像目前世界大局,人類逐步進化到競爭劇烈的機械化商業文明,造成了非打不可的局面,雖然奔走呼號鬧著「不要打,打不得,」也還是惶惑地一個個被牽進去了。的確是沒有法子,但也不能說是不怪人類自己。

有人說,男子統治世界,成績很糟,不如讓位給女人,準可以一新耳目。這話乍聽很像是病急亂投醫。如果是君主政治,武則天是個英主,唐太宗也是個英主,碰上個把好皇帝,不拘男女,一樣天下太平。君主政治的毛病就在好皇帝太難得。若是民主政治呢,大多數的女人的自治能力水準較男子更低。而且國際間鬧是非,本來就有點像老媽子吵架,再換了貨真價實的女人,更是不堪設想。

叫女子來治國平天下,雖然是「做戲無法,請個菩薩,」這荒唐的建議卻也有它的科學上的根據曾經有人預言,這一次世界大戰如果摧毀我們的文明到不能恢復原狀的地步,下一期的新生的文化將要著落在黑種人身上,因為黃白種人在過去已經各有建樹,惟有黑種人天真未鑿,精力未耗,未來的大時代裡恐怕要輪到他們來做主角。說這樣話的,並非故作驚人之論。高度的文明,高度的訓練與壓抑,的確足以斫傷元氣。女人常常被斥為野蠻,原始性。人類馴服了飛禽走獸,獨獨不能徹底馴服女人。幾千年來女人始終處於教化之外,焉知她們不在那裡培養元氣,徐圖大舉?

女權社會有一樣好處——女人比男人較富於擇偶的常識,這一點雖然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卻與人類前途的休戚大大有關。男子挑選妻房,純粹以貌取人。面貌體格在優生學上也是不可不講究的。女人擇夫,何嘗不留心到相貌,只是不似男子那麼偏頗,同時也注意到智慧健康談吐風度自給的力量等項,相貌倒列在次要。有人說現今社會的癥結全在男子之不會挑揀老婆,以至於兒女沒有家教,子孫每況愈下。那是過甚其詞,可是這一點我們得承認,非得要所有的婚姻全由女子主動,我們才有希望產生一種超人的民族。

張愛玲九歲時的第一封投稿信

「超人」這名詞,自經尼採提出,常常有人引用,在尼採之前,古代寓言中也可以發現同類的理想。說也奇怪,我們想像中的超人永遠是個男人。為什麼呢?大約是因為超人的文明是較我們的文明更進一步的造就,而我們的文明是男子的文明。還有一層:超人是純粹理想的結晶,而「超等女人」則不難於實際中求得。在任何文化階段中,女人還是女人。男子偏於某一方面的發展,而女人是最普遍的,基本的,代表四季循環,土地,生老病死,飲食繁殖。女人把人類飛越太空的靈智拴在踏實的根樁上。

即在此時此地我們也可以找到完美的女人。完美的男人就稀有,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怎樣的男子可以算做完美。功利主義者有他們的理想,老莊的信徒有他們的理想,國社黨員也有他們的理想。似乎他們各有各的不足處——那是我們對於「完美的男子」期望過深的緣故。

女人的活動範圍有限,所以完美的女人比完美的男人更完美。同時,一個壞女人往往比一個壞男人壞得更徹底。事實是如此。有些生意人完全不顧商業道德而私生活無懈可擊。反之,對女人沒良心的人盡有在他方面認真盡職的。而一個惡毒的女人就惡得無孔不入。

超人是男性的,神卻帶有女性的成分,超人與神不同。超人是進取的,是一種生存的目標。神是廣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像大部份所謂智識份子一樣。我也是很願意相信宗教而不能夠相信,如果有這麼一天我獲得了信仰,大約信的就是奧涅爾《大神勃朗》一劇中的地母娘娘。

《大神勃朗》是我所知道的感人最深的一齣戲。讀了又讀,讀到第三四遍還使人心酸淚落。奧涅爾以印象派筆法勾出的「地母」是一個妓女。「一個強壯,安靜,肉感,黃頭髮的女人,二十歲左右,皮膚鮮潔健康,乳房豐滿,胯骨寬大。她的動作遲慢,踏實,懶洋洋地像一頭獸。她的大眼睛像做夢一般反映出深沉的天性的騷動。她嚼著口香糖,像一條神聖的牛,忘卻了時間,有它自身的永生的目的。」

《傾城之戀》白流蘇

她說話的口吻粗鄙而熱誠:「我替你們難過,你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狗娘養的——我簡直想光著身子跑到街上去,愛你們這一大堆人,愛死你們,仿佛我給你們帶了一種新的麻醉劑來,使你們永遠忘記了所有的一切。(歪扭地微笑著)但是他們看不見我,就像他們看不見彼此一樣。而且沒有我的幫助他們也繼續地往前走,繼續地死去。」

人死了,葬在地裡。地母安慰垂死者:「你睡著了之後,我來替你蓋被。」

為人在世,總得戴個假面具,她替垂死者除下面具來,說:「你不能戴著它上床。要睡覺,非得獨自去。」

這裡且摘譯一段對白:

地母 (安慰地,雙目直視如同一個偶像)噓!噓!(叫他不要做聲)睡覺罷。勃朗 出來審判活人與死人!(恐懼)我不要公平的審判。我要愛。

人死了,地母向自己說:「生孩子有什麼用?有什麼用,生出死亡來?」

她又說:

春天總是回來了,帶著生命!總是回來了!總是,總是,永遠又來了!——又是春天!——又是生命!——夏天,秋天,死亡,又是和平!(痛切的憂傷)可總是,總是,總又是戀愛與懷胎與生產的痛苦——又是春天帶著不能忍受的生命之杯(換了痛切的歡欣),帶著那光榮燃燒的生命的皇冠!(她站著,像大地的偶像,眼睛凝視著莽莽乾坤。)

這才是女神。「翩若驚鴻,宛若遊龍」的洛神不過是個古裝美女,世俗所供的觀音不過是古裝美女赤了腳,半裸的高大肥碩的希臘石像不過是女運動家,金髮的聖母不過是個俏奶媽,當眾餵了一千餘年的奶。

再往下說,要牽入宗教論爭的危險的漩渦了,和男女論爭一樣的激烈,但比較無味。還是趁早打住。

女人縱有千般不是,女人的精神裡面卻有一點「地母」的根芽。可愛的女人實在是真可愛。在某種範圍內,可愛的人品與風韻是可以用人工培養出來的,世界各國不同樣的淑女教育全是以此為目標,雖然每每歪曲了原意,造成像《貓》這本書裡的太太小姐,也還是可原恕。女人取悅於人的方法有很多種。單單看中她的身體的人,失去許多可珍貴的生活情趣。

以美好的身體取悅於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也是極普遍的婦女職業,為了謀生而結婚的女人全可以歸在這一項下。這也無庸諱言——有美的身體,以身體悅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悅人,其實也沒有多大分別。

文字張愛玲,原題為《論女人》,初載於一九四四年三月《天地》第六期,收入《流言》,更多好書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選購

插圖來源於網絡

編輯 | 阿喬

本書收錄張愛玲於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創作的中短篇小說,包括《第一爐香》《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心經》等。《紅玫瑰與白玫瑰》收錄了張愛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說作品。「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這句話成了膾炙人口的名言,《紅玫瑰與白玫瑰》也因此家喻戶曉。
本書收錄張愛玲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講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的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初載一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一日《亦報》,題《十八春》,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上海亦報社出版單行本;經張愛玲改寫後,以《惘然記》為題連載於一九六七年二月至七月《皇冠》月刊,一九六九年七月皇冠出版社出版單行本,改名《半生緣》。《流言》收錄《私語》《燼餘錄》等頗具張愛玲自傳性的散文,《童言無忌》《姑姑語錄》《公寓生活記趣》等有助於了解張愛玲家人、生活的散文,以及《自己的文章》《關於傾城之戀的老實話》等能更好地理解張愛玲創作的文章等。本書據張愛玲手稿整理出版。原稿共六二八頁,一九七六年完成後,張愛玲寄給香港的好友宋淇鄺文美夫婦,後因各方原因未能發表;二○○九年二月,經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授權,皇冠出版社首次出版單行本。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

累的人就堂堂正正地累吧 | 佐野洋子

 我將成為明月的椅子 | 外外

 痛苦並不比幸福擁有更多意義 | 加繆首先做一個真實的人 | 尼採歡迎加入楚塵讀者群(加讀書君微信 ccreaders,備註「讀書群」招聘 | 加入楚塵的線上實習吧!


👇點擊【閱讀原文】選購更多好書

相關焦點

  • 張愛玲《愛》: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
    張愛玲的《愛》這篇短文,全篇只有寥寥兩三百字,通篇沒有提及愛情,但卻讓無數讀者為文中女人的那份愛感到動容。有時候,愛情就是這樣奇妙的東西,你無法預言會在什麼時候遇到相伴一生的人,你也無法預測你們下次相遇會在什麼時候。即使兩個人真心相愛,但在錯誤的時間相遇,也許結局並不會美好,如果能夠重來,我相信那個女孩一定會選擇和他好好的多說幾句話吧。
  • 張愛玲 愛
    ——張愛玲《愛》賞析周 茜「愛」這一永恆的主題,古往今來述說不盡的主題,張愛玲僅以三百四十餘字的袖珍篇幅,看似輕鬆地淡淡道來。語言洗盡鉛華,單純乾淨,全然沒有她慣有的華麗絢爛。那剛要開始就已經結束的了無痕跡的「愛」,是何等的虛無又是何等的強大!一個女人的不幸的一生,一個女人可以憑藉那虛無縹緲的愛去承受一切苦難的一生啊。也許那年輕人的一聲問候並沒有什麼深意,而她卻賦予了它無比巨大的想像和希望,那一刻,那一晚竟化為了生命中的永恆,成為無情歲月裡、悲涼人生中可以時時懷想的一段閃亮時光。這就是張愛玲的愛——那樣的悽美絕美又那樣的無助無奈。
  • 林徽因和張愛玲:愛就是要問值不值得
    所以,人們總是被張愛玲在塵埃裡開出的花打動,少有人讚頌林徽因那一剪光的輝煌。可是,愛情也好,人生也罷,你若低到塵埃裡,就算是開出了花,就算獲得了片刻極致的幸福。這幸福,又有幾分生命力?倒是努力點亮自我的驕傲的女人,能獲得恆久的愛和幸福。張愛玲那塵埃裡的花,也是迅速地凋謝了。
  • 《白色月光》與張愛玲的玫瑰譬喻:如何把心愛之人變成一生所愛?
    網劇《白色月光》熱播的時候,很多人說這部電視劇,其實是把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意思融入其中了,每個男人心中或許都有一片不為人知的柔軟角落,沉澱著心中最美的白月光。「也許每一個男人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 張愛玲:不愛是一生的遺憾,愛是一生的磨難
    愛,讓內心豐盈的人更加豐盈,讓無力承受的人迅速枯萎。「不愛是一生的遺憾,愛是一生的磨難。」這句話,是張愛玲一生的寫照。很多人看不懂張愛玲,但仔細想想,對她來說,人生就像一葉浮萍,歷盡風雨和蒼涼。親情又是如此涼薄和脆弱。她唯一可以抓住的,就是亂世中的一個知心人。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 張愛玲定情之作《封鎖》:男人徹底懂得一個女人後,是不會愛她的
    而後,胡蘭成輾轉打聽到張愛玲的信息,當他知道張愛玲是個女人時,他欣喜萬分,激動得想要立刻登門拜訪。胡蘭成第一次登門拜訪吃了個閉門羹,張愛玲拒不見客。胡蘭成只好留下電話悻悻而歸。第二天,胡蘭成卻意外接到了張愛玲的電話,說要上門拜訪。23歲的張愛玲走進胡蘭成的客廳,兩人一談就是五小時,直到天色漸晚,不得不離去。
  • 晚年悽涼孤獨的張愛玲,愛錯了人,不幸的信仰
    胡蘭成文弱書生,比張愛玲年長了十四歲,而且風流成性,走到哪就在哪裡找一個女人,在跟張愛玲婚期存續期間,花招張愛玲的稿費,卻跟著不同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婚姻的不忠誠讓張愛玲無法忍受,最終張愛玲的一封分手信,兩人離婚。兩人離婚後,張愛玲認識美國人賴雅,跟著賴雅去美國生活,在賴雅病逝後,張愛玲獨自生活,孤零零直至去世。就是這樣一個感情不忠的胡蘭成,卻讓張愛玲愛到塵埃裡,然後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 張愛玲:不愛是一生的遺憾,愛是一生的磨難,這句話想要說啥?
    這一句「不愛是一生的遺憾 ,愛是一生的磨難」表述出了她的內心 的對白,不愛是遺憾,而愛卻成了她自己的磨難。這也正是她和胡蘭成婚姻的寫照。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張愛玲的世界。張愛玲是一位非常獨立自主的女性。張愛玲在幼年時親眼見證了封建社會中女子地位的低下,看到自己母親在家操持家務,生兒育女,而父親在外花天酒地。
  • 離婚對馬伊琍和文章而言,就是放愛一條生路
    為啥說婚姻是需要兩個人來經營的,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論最後維繫婚姻的是哪一種感情。夫妻倆所要用心去經營的,是讓這婚姻裡,一定還多少保有著愛情。男人也好女人也罷,在婚姻裡,沒有愛或感受不到愛了,心自然就不在對方身上了。就算是出於對家庭、對孩子的責任,出於道德觀上對婚姻的責任,可兩個沒有愛的人硬湊在一起,這本質上和綁架有何區別。
  • 張愛玲:這個女人命不好
    買了她兩本厚厚的小說集,翻來覆去,不能入味,即便讀完了也不知所云,真是奇怪。近二十年閱讀體驗中,從來沒有哪個作家像張愛玲這樣讓我吃力,直到今天,雖然斷斷續續讀了她不少作品,談不上喜歡,也不能說討厭。對我而言,張愛玲就是張愛玲,張愛玲不過張愛玲。張愛玲小說我讀了感覺隔,她的照片看了卻喜歡,有舊時代風情。張愛玲算不得十分好看,但透過照片中依稀可尋的舊風情足夠迷人。
  • 名媛與時尚 | 讓張愛玲又愛又惱的松子糖
    天津的松子糖在女作家張愛玲心中,是又愛又惱的回憶。在散文《私語》中,她談及小時候在天津的家中時常擺放著的松子糖:「松子糖裝在金耳的小花瓷罐裡,旁邊有黃紅的蟠桃式瓷缸,裡面是痱子粉。」張愛玲在天津的家位於法租界三十二號路61號。張愛玲提到過父親張志沂買了一本蕭伯納的書,叫《心碎的屋》,扉頁空白處留有英文題識:「天津,華北。一九二六。三十二號路六十一號。提摩太·C·張。」
  • 愛 張愛玲
    愛作者/張愛玲攝影/蟈蟈小姐等這是真的,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作品賞析一直很喜歡張愛玲的散文,但卻不敢多讀,因為她的散文幾乎都帶著淡淡的憂愁,讀一兩篇可以寧神靜氣,讀多了卻覺得整個世界都充滿荒蕪,深深地觸及生活,只剩透心的悲傷。她的這篇《愛》是我最喜歡的一篇,簡簡單單的300多字,卻字字珠璣。
  • 張愛玲經典名言20句:人生很短,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張愛玲,近代才女之一,一生中創作過許多作品,以小說、散文見長。
  • 張愛玲為什麼會愛上胡蘭成?
    而胡蘭成卻把張愛玲情竇初開的心看得一清二楚,於是他說:「女子一旦愛上了男子,是會有這種委屈的。」如果說張愛玲的小說是把男人看透了,那麼情場高手胡蘭成也算是把各色女人的心理摸透了。因此張愛玲愛上胡蘭成,迷戀他自然是正常的。
  • 【人文素養】張愛玲散文《愛》賞析
    張愛玲在這篇小散文中寫了一個小故事,儘管只有一個梗概,但也有了它的悽美之感。一開頭,張愛玲就寫道:「這是真的。」確實是真的,據胡蘭成《今生今世》所言,故事的主人公為胡蘭成髮妻玉鳳的庶母,她的經歷與《愛》中的女孩幾乎一樣,想來張愛玲是從胡蘭成口中聽來的這個故事。 又是胡蘭成。胡蘭成寫到張愛玲時有許多謊言,但說這小故事似乎沒有必要說謊。
  • 張愛玲:內心缺愛的女人,有這3個明顯表現,及時看清及早通透
    張愛玲在《第一爐香》中,描繪一個頗具才情又頗有姿色的年輕女人薇龍如何將本該贏得的人生蹉跎成一團亂麻,原因是內心缺愛而犯了自欺欺人的錯誤,具體有這3個表現:01太聰明張愛玲在《第一爐香》中描寫的薇龍實在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她太懂得什麼時候說什麼話,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
  • 張愛玲:我愛你,關你什麼事?
    一個女人,倘若得不到異性的愛,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這點賤。你疑心你的妻子,她就欺騙你。你不疑心你的妻子,她就疑心你。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日是民國女作家張愛玲誕辰一百周年,咪咕中信書店獻上【張愛玲誕辰100周年書單】,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傳奇女作家,感受她的文字和愛情,讀出屬於自己的張愛玲!
  • 張愛玲|她看透了男人的一切套路,可還是對愛認輸了
    這一輩子她煮字為生,年輕時就在書裡面寫盡了男人的一切套路,卻還是在生活中對愛認輸了,把自己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張愛玲曾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愛情又何嘗不是。今天是張愛玲的百年誕辰,分享一篇與她有關的文字,一起回顧張愛玲的青春,她的愛與恨。文|豔麗25年前的九月,加州韋斯特伍德市一所半舊的公寓中,張愛玲被發現已病逝一周。
  • 張愛玲《第一爐香》: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第一爐香》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上個世紀的香港,張愛玲筆下的葛薇龍自上海隨家人到香港避難。身為學生的她,有著未入社會的純真,父母的積蓄不能維持一家人在香港的生計,所以決定一家搬回上海。喬琪喬是風流場所有名的浪蕩公子,他流連於各式各樣的有錢女人身邊,薇龍知道他的壞,但喬琪喬也從不隱瞞他的壞。愛情就是如此矛盾,情竇初開的少女,哪裡能看到他的缺點。
  • 一生所愛張愛玲
    100年前的今天,一個女人出生了。我不知道她當時抬筆寫第一個字的時候,是否會想到,這些文字將持續影響到她的百年誕辰(並當然將繼續影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