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疲憊一天,晚上躺在床上睡個好覺是最放鬆的事了,可是如果連覺都不能好好睡,總被噩夢纏身,那真的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了。有人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也有人說夢和現實是相反的,做噩夢意味著現實中有好事發生。那麼,夢境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它和我們的健康又有著什麼關係呢?
一般夢境和人白天的生活行為有關係,一般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其實這是有科學道理的。尤其是有些人,如果思想負擔非常的嚴重,情緒比較緊張,對工作要求又非常高,心理壓力比較大,這一類的人在夜間容易出現做夢。而且這種夢境和白天的工作以及白天的日常生活習聞是有關係的。
一般在夢境之中的時候,是處於快動眼睡眠期。睡眠期分為淺睡眠,深睡眠和快動眼睡眠。淺睡眠期的時候,機體還沒有得到完全的恢復。進入了深睡眠,機體的精力就可能會得到恢復,而夢境可以儲存記憶。如果情緒不穩定、壓力比較大的患者,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做夢。
經常做噩夢,一般來說與患者的情緒的關係非常的大,尤其是有一些患者如果受到了精神的打擊,或者有這種外界的刺激性的因素,尤其是有悲傷、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患者情緒比較激動,精神比較緊張,比較焦慮,而且整個心理素質又不是很好,患者心理壓力大,思想負擔重,那麼這些患者可能在夜間就容易經常做噩夢。
除了情緒上面的問題,還必須要排除有一些是因為存在器質性的病變,下面這5種疾病會增加做噩夢的頻率。
帕金森氏症:大多數帕金森病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包括失眠、易醒、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等,有些患者常常會在做噩夢時大喊大叫,亂踢亂打,傷及自己和身邊睡覺的家人。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部分或全部症狀,臨床症候群表現為噩夢、創傷事件的閃回、面對威脅時的無助感和焦慮感。
偏頭痛:以複雜的視覺表象為特徵的反覆夢境,經常是可怕的噩夢,可作為偏頭痛先兆症狀出現,這些夢往往包含了讓你身臨其境的恐懼和痛苦情緒。
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睡眠呼吸暫停的人比起睡覺打呼嚕的那群人,更容易產生情緒上的噩夢。
抑鬱症:經常做噩夢與抑鬱症患者的自殺傾向有關。
隨著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都會被噩夢纏繞,只要噩夢沒有影響到你的生活質量,大可輕鬆待之,畢竟,它只不過是你現實生活的「過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