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餐無肉,不可食無油」,古希臘飲食中與橄欖油的不解之緣

2020-12-27 漫步史書

在西方飲食文化中,橄欖油可以說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說起來橄欖油並非是我們尋常見到的橄欖壓榨成的,而是盛產於地中海沿岸的油橄欖,我們國家在過去根本就不具備這種油橄欖的生長條件,直到建國以後才有了橄欖油的生產,而在此基礎上西方人早已經有了幾千年的食用橄欖油的歷史了。隨著中西方文化不斷的交流,橄欖油也成為世界著名的餐飲調料之一。

普遍生長於地中海沿岸的油橄欖

不過在平常生活中,我們很少食用橄欖油,因為橄欖油並不符合我們東方人的飲食習慣,雖然我們明知道食用橄欖油有很大的好處,但在西方對橄欖油的推崇卻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地步,甚至有液體黃金之稱,西方人食用橄欖油,最早可以追溯到克裡特文明時期,當時人們就種植油橄欖的習慣,無論是在飲食習慣、宗教文化之中,橄欖都是西方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食物。

橄欖油

但在西方,對橄欖油的應用,實際上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知道荷馬時代過去以後,油橄欖作為一種普遍的植物才逐漸廣泛種植,特別是在古希臘時期,橄欖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一開始只有貴族以及富裕的家庭才能夠享用,直到後來才慢慢的普及到平民,即便價格昂貴,但每家每戶基本上都少不了。

在古希臘餐桌上必須準備的兩種液體液體,其一是葡萄酒,其二就是橄欖油,但要知道在早期的時候,橄欖油可並不是用來吃的

一開始的橄欖油來源,還只是野生橄欖,當時橄欖是專門用來餵養牲畜的,要知道橄欖如果不進行加工的話,是根本沒有辦法使用的,所以在地中海人們是如何發現橄欖有食用價值的,這還是一個謎,所以一開始通過橄欖榨出來的油,還並不是拿來食用,而是用來塗抹在身上用作清潔以及製作成香乳使用的。

通過直接擠壓油橄欖來榨油

關於塗抹在身上這回事兒,實際上參考我們現在健美比賽就能夠看出來,西方文化起源中,似乎特別注重肉體的美感,而塗抹橄欖油以後,對於身體各部分肌肉的展現對比更加強烈,另外也有用於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運動員,據說是為了保障運動員在劇烈運動以後,水分大量蒸發,從而起到保護體溫的重要作用。

橄欖油對身體健康方面具有神奇的效果,實際上在古希臘時候人們就已經感受到,當時的人們都有用橄欖油洗澡的習慣,後來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下來,在古羅馬時代,橄欖油就用來按摩的時候塗抹,古希伯來人也有用橄欖油塗抹的習慣,而且最高級的使用方法是,將橄欖油製作成香乳,香乳的成分中除了橄欖油以外,還有各種花朵。

除了在身體上塗抹外,橄欖油還被使用在照明上,這也是橄欖在古希臘時代大規模種植的原因,因為家家戶戶對於照明的需求非常大,而且在皮革製造中,橄欖油有助於皮革軟化,因而也是必備的材料之一,而這些的使用用途,在橄欖還沒有大規模種植的時候,就已經逐漸的開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橄欖油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古典時代到來以後,橄欖油便被人們擺上了餐桌,至於究竟是如何知道可以食用的,我們現如今已經不得而知

橄欖的吃法有兩種,一種是加工成醃橄欖,還有一種就是榨成油,而此前橄欖油的用法,我們已經講過很多種,這裡單單說他在吃上,基本上在每個古希臘家庭裡面,橄欖都是必備的食物,通常在烹調的時候,加入進食物之中,這樣會使得食物更加的鮮美,但古希臘人厭惡對食物的貪婪,所以他們每餐也不會用得太多。

橄欖油食用

不過要說起來,橄欖油在古希臘時代還算是奢侈品,尤其是古希臘時代早期,因此一般只有貴族或者是富貴人家才會擁有,只是後來隨著大面積的種植,橄欖油的使用才逐漸的普及到古希臘每個家庭,但即便是如此,能夠使用的橄欖油仍然是少數,所以在日常飲食中,使用橄欖油的數量是很少的,除非是宴請客人或者是開大型宴會的時候,才會拿出來食用。

古希臘時代的陶罐一般用來儲存葡萄酒和橄欖油

而且在公元前四世紀左右,古希臘時代著名的醫學家,也是西方醫學界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發現,人們適度的食用橄欖油,實際上對人身體是有好處的。但同時希波克拉底也警告過人們,對於食用這種奢侈品,要採取節制的態度,而且從醫學的角度上來說,對於這種不是主食的奢侈品,應當有節制的使用,才能保障身體的健康。

希臘時代的貿易橄欖油都是非常重要的商品

而且作為古希臘時代重要的經濟作物,橄欖油是非常好的交易貨物,我們都知道局限於地域的關係,古希臘城邦的農耕發展非常緩慢,因此這些城邦都願意用橄欖油來交換小亞細亞、伊比利亞半島等地生產的糧食,這樣一來能夠供平常人們食用就更少了,所以一般而言,在古希臘能夠用得起橄欖油的,通常也代表了自身在社會上具有的地位。

古希臘時代的橄欖文化,也深深的影響了後來歷史的發展,包括古羅馬時期對橄欖油的運用,以及現代歐洲、美洲飲食習俗的形成

古希臘時代雖然消失在歷史當中,但古希臘人對橄欖油的使用習慣,卻極大的影響了後來歐洲飲食文明的形成,古羅馬時期的飲食習慣,基本上和古希臘城邦沒有區別,所以對橄欖油的使用也差不多,平常用來炸制食物,以及涼拌沙拉等,都離不開橄欖油,而且古羅馬人在按摩的時候,也會用到橄欖油。

橄欖油製作抹身體用的香乳

而且到了古羅馬時代以後,利用橄欖油製作香乳的水平直線上升,逐漸形成了穩定的產業,橄欖油的使用範圍更加廣泛,也越來越不僅僅是局限在餐桌上,時至今日位於義大利半島上的油橄欖種植以及對橄欖油的應用,仍然位居歐洲首位,隨著到了中世紀以後,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橄欖油跟隨著船隻漂洋過海,在世界遍地開花。

地理大發現時代,橄欖油隨著商船漂洋過海

據說有食用橄欖油習慣的人,身體素質較一般人要好一些,在克裡特島一些地中海地區生活的人由於具有食用橄欖油的習慣,當地人的壽命也非常的長,食用橄欖油可以預防各種心腦血管疾病,這已經是被現代醫學普遍證實了的事情。相比起來,中國人食用橄欖油的習慣還是沒有普遍建立起來,而且我國種植油橄欖,主要也是在建國以後,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上,都遠不及西方國家的多。

克裡特島如今仍然是重要的橄欖油生產基地

如今世界油橄欖最佳的產地,仍然是在克裡特島,這個地方是古希臘時代重要的油橄欖生產基地,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局限於地中海地區的氣候環境,克裡特島以及地中海等地區生產的油橄欖,雖然數量稀少,但是從種植的質量上來說,仍然位居世界首位,橄欖油作為古希臘飲食文明的代表,對今天世界的影響仍然非常大。

相關焦點

  • 「詠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楊萬裡贊:「凜凜冰霜節,修修玉雪身。」竹子所代表的堅貞不屈、凜凜氣節,讓文人墨客不吝溢美之詞,為它寫下無數詠嘆詩篇。《庭竹》唐·劉禹錫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依。露水洗滌鉛粉骨節,微風搖動青色的玉枝條。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客廳臥室古典中式裝修豪宅臥室,有種如臨自然的優美和雅趣。香蘭木格,素雅軟裝配飾,皆在燈光熹微中變得清雅飄逸。餐廳古典中式裝修餐廳設計,紅木嫣然,博古鎮鎮,於牡丹馨香的吊燈輝映中,一家人推杯問盞,共享久違的天倫。桌上鮮花盛放,團聚相依如舊。
  • 俗語講門前不栽竹,又有老話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該信哪個
    農村流傳著一句叫,門前不栽竹,但也有一句與竹有關的話語,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有人覺得,為何會有這麼矛盾的話在流傳呢?其實兩種意思不同的農村老話,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或者說是陽光白雪與下裡巴人不同的觀點,具體是什麼意思?下面我來給大家講解下。
  • 世上最美的竹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 農村俗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雖然裡面難免有些是封建迷信的東西,但多數都是通過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大部分還是有道理的,所以才能流傳至今。下面筆者繼續給大家分享三句俗語。看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呢?第一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些竹子做盆景真的很美
    導讀竹子,四季常綠,枝條挺拔清秀,具有獨特的風韻,所以是很多文人墨客筆下所讚揚的對象,而且還有著很好的象徵,「高清、氣節、堅貞」所以就有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這樣的說法。花葉唐竹我們在製作竹子盆景時,需要注意這幾個訣竅,種植出來的竹盆景才更富有畫意,盆景竹宜疏植不宜繁栽,宜散栽不宜叢植,寥寥三、五、七枝,高矮有序,栽於淺盆中、旁綴佳石,布上青苔,,加配上陶塑人物等等配飾,則更有觀賞性。
  • 清淡飲食≠無油無鹽、無肉無魚
    近日,市民小林出院,醫生再三叮囑他,回去飲食要清淡。石獅市總醫院臨床營養科郭醫生介紹,醫生口中的「清淡飲食」並非是「無油無鹽、無肉無魚的素食」。 醫生建議,患者在遵醫囑的同時,更應記住以下五點:食物多樣化、保證蛋白質的補充、弄懂食物屬性、少油不等於無油、蔬菜水果少不了。
  • 農村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你了解其中深意嗎?
    俗語在農村生活中是第一個幫助村民們生活的第一個知識,很多家中的老長輩雖然是不識字,但是卻懂很多的俗語。這就足以證明俗語在農村中的重要性。今天則是要給大家講一句有關於農村生活的話,是一個關於農村居住的講究,也是老人時常掛在嘴邊的說的,這一句話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給我們強調了竹子在農村中住房是很重視的程度有一些農村通常是依山而立的,山中自然是由很多樹木了。
  • 周一請吃素 | 2021年星巴克正式加入「周一無肉日」活動,每周一推廣無肉餐!
    為顧客提供2美元的素食早餐以推廣無肉餐選項星巴克加入了「周一無肉」活動,致力於成為一家對地球減少碳排做出貢獻的公司,星巴克希望通過更多專注於植物性食品和飲料來實現這一目標。星巴克發言人告訴媒體:「我們很榮幸能夠為客戶提供滿足其生活方式和口味偏好的產品,包括多種無肉食品和無乳製品植物奶。我們推出的「一月無肉星期一」優惠是我們鼓勵客戶採取另一種生活方式。」
  • 吃在歐羅巴,根在古希臘:一位古希臘廚子的驕傲!
    我的日常工作是為科德魯斯先生及夫人準備一日三餐,雖然古希臘當地多數人還習慣於只吃一日午、晚兩餐,但因為執政官公務繁忙,起得很早,因而我也要給他準備好簡單但營養充足的早餐,執政官特別喜歡吃我製作的煎海蝦,拇指粗的蝦從背部切開一半,露出黃澄澄的蝦肉,每次他都要吃兩隻這樣的蝦,配上奶酪,再喝一杯白葡萄酒,然後就心滿意足地上班去了。
  • 矛盾的蘇東坡:食無肉與居無竹,到底該如何選擇?
    比如,蘇東坡的弟子兼兄弟黃庭堅就是一個追求雅的人,他的態度甚至比蘇東坡更為激進,他說:「餘嘗為少年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把俗看成是無藥可救的疾病!——宋代是把一切都雅化的時代。一個社會的審美態度,與時代有關。
  • 健身飲食誤區,無油無鹽是健身餐的標配?越清淡越低脂就越健康?
    說到健身飲食,你可能常常看到很多健身大佬標配的水煮雞胸肉,水煮西藍花,無油無鹽的概念常常出現在健身餐裡,貌似是越清淡越低脂就越健康一樣,其實並不是這樣,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脂肪和鹽都是身體不可以缺少的元素,如果你一味的遵循各種無油鹽的飲食,恰恰會讓你導致身體代謝紊亂,反而不利於你健身,吃多少,怎麼吃?這些應該是你要考慮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健身鹽和脂肪的攝入!
  •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於潛僧綠筠軒宋 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 張家界倡導外賣餐食「無接觸配送」
    通知要求外賣餐食配送,要嚴格遵守《餐飲服務操作規範》加工製作,確保外賣餐食安全,選擇有效方式對外賣餐食密封盛放或使用「食安封籤」。要確保配送人員安全,配送人員配送時需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每日要對配送人員開展體溫檢測,每派送趟次要洗手消毒。要倡導「無接觸配送」,協商約定將餐食放在指定位置,避免面對面送取餐,儘可能確保安全。
  • 59歲劉德華食餐單曝光,素食既可以減肥,又能「凍齡」?
    劉德華素食餐單曝光,還有哪些藝人茹素?日前劉德華為金雞獎的創投大會擔任評審,期間華仔的餐單流傳於網絡。餐單中的餐食全部是素食。肉食中有齊兩種鐵質,血紅素鐵佔40%,非血紅素鐵佔60%;而植物中的全部鐵質均為100%非血素鐵。雖然血紅素鐵較易被吸收,但只要儘量生食蔬果,在蔬菜中的維他命C協助下,鐵質吸收率可增加到6倍!非血紅素鐵質的淨吸收率反比血紅素鐵質高。
  • 外食是健康的一大陷阱,那麼外食族該如何飲食調養?
    外食是工商社會中一種「不得不」的飲食型態,但外食也是健康的一大陷阱。到便利商店:購買包裝完好、新鮮度高的輕食餐點,也可搭配茶葉蛋。5. 到路邊攤:只選擇設備乾淨、烹調清爽的攤子點餐,並避免點炸煎燻烤食物。
  • 「輕食」只是一個概念?符合這4個條件的飲食,才有助於減肥成功
    其實,「輕食」這個名詞就是從下午茶脫胎而來的,是相對於「正餐」而言的簡餐,和中國人所說的「點心」基本類似。相對來說,「輕食」的分量比較少、加工比較簡單、用餐速度也較快,可以解決 「一時之飢」。簡單來講,「輕食」就是兩餐之間的一次加餐而已。由此看來,「輕食」與減肥餐起初是沒有任何關係的。飲食控制和增加運動一直都是減肥的必由之路。
  •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題圖 / 神坂雪佳點擊看組圖,關注「美好畫片碎碎念」 配樂 / 關大洲-老拙點擊可聽往期朗讀於潛僧綠筠軒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
  • 為何「輕食餐」備受推崇?吃輕食有哪些好處?
    輕食推出市場之後,深受年輕人和健身減脂愛好者的喜愛,輕食餐在白領和健身人群中紅極一時,為何「輕食餐」備受推崇?輕食多為生食或輕加工,健康營養,能最大限度的保留住食材裡的維生素。長期吃輕食的人,會逐漸改善體內的酸鹼環境,減脂無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