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0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些耳熟能詳的優美詩詞,都是出自《詩經》、唐詩和宋詞,如果以繪畫的形式來演繹這些經典名句,將是怎樣一番韻味?
陳佩秋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昨天上午,「畫說經典」展覽在雲間糧倉雲間藝術館開幕,共展出了陳佩秋、林曦明、陳家泠、戴敦邦等39位知名藝術家歷時8年創作的300餘幅畫作,以繪畫的形式重新演繹《詩經》、唐詩、宋詞中的名篇,堪稱一場精彩雲集的藝術大展。
戳視頻搶先「雲逛展」↓↓↓
作為疫情緩解後雲間糧倉的首個藝術大展,此次展覽吸引不少書畫名家和愛好者前來觀賞切磋。此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8日,免費對公眾開放。
展覽現場名家雲集,展出的作品也是風格多樣、各有千秋,藝術家們的創作雖然使用的還是最傳統的筆墨紙硯,但作品的格局和眼光卻完全是現代的,體現了各自對於傳統文學作品不同的理解。加上雲間糧倉特有的藝術氛圍,徜徉其間欣賞精緻典雅的畫作,還有點「穿越」的意味。
參展藝術家車鵬飛介紹 ,用繪畫詮釋經典詩詞有一定的難度,既要切題,理解詩詞本身包含的意境,又要用藝術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類似於「命題作文」,參與的畫家都花了不少心思,反覆推敲,將詩詞意象做視覺化演繹和詮釋,使得詩詞與繪畫之間的關係相得益彰。
此次展覽的布置也是別具用心,按照參展藝術家的年齡排列,年長者最先,如同一作者展出多幅作品,則按照《詩經》、唐詩和宋詞的順序排列,依次欣賞下去,頗有傳承的意味。
林曦明 題破山寺後禪院
陳家泠 崧高
戴敦邦 關雎
據介紹,此次展覽的作品歷時8年時間創作完成。2012年,上海中國畫院陳佩秋先生等18位畫師,以《唐詩三百首》為底本,創作了108幅繪畫作品,《畫說唐詩》率先問世,一時聲譽鵲起,好評如潮;2015年和2018年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蘇四地的30餘位著名畫師,以《宋詞三百首》和《詩經》為藍本創作《畫說宋詞》和《畫說詩經》,3次創作集結最終形成了如今完整的「畫說經典」系列。
在展覽現場可以看到,一詩一畫旁邊都還有對應的詩歌翻譯,而翻譯者是「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北京大學許淵衝教授,此舉旨在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做出有益嘗試。目前,同名書籍《畫說經典》已正式面世,被列為了孔子學院總部的推薦讀物。
雲間糧倉
「雲間糧倉作為人文松江的新地標,必須有人文元素的注入,而詩詞與繪畫無疑是人文中的經典」,據云間糧倉相關負責人介紹,詩經、唐詩、宋詞是中國傳統文學的精髓,千百年來流傳世界,影響至今,以圖解方式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有助於理解詩詞的魅力,感悟中國傳統文化。
如何抵達雲間糧倉
園區開放時間:
9:00 - 17:00
(雲間藝術館:9:30 - 16:30,周一休展)
園區地址:
上海市松江區松金公路10053號
交通方式:
地鐵9號線、公交松江2路、33路(松匯東路松金公路站)
溫馨提示:進場請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員指引,避免聚集
文字:牛立超
短視頻:韓海峰
原標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場大展詩意了五月的松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