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熱播讓孫儷飾演的女主角周瑩引發無數熱議。歷史上,周瑩是確有其人。
周瑩 17 歲嫁入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婚後僅一年,公公遇難,丈夫病逝。她臨危受命掌家。面對掌柜們侵吞資產以及家族內部的明爭暗鬥,她以過人的智慧成功地化解了家族商業危機,將一個行將倒塌的商業大廈建設成為商業帝國,創造了一部盪氣迴腸的秦商神話。
為商三硬:人硬、貨硬、脾氣硬
臨危受命,執掌家業
秦商也稱陝商,被認為是中國按地域親緣關係最早出現的商幫。歷史上「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走西口」這些家喻戶曉的詞都是因秦商而來,可以說秦商是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的一塊「活化石」。
周瑩就是一代秦商中的傳奇女子。她出生於 1869 年,時局的動亂,也帶來了思想的變革,以前「重農抑商」的傳統受到挑戰,商人成為社會上活躍的群體。
周瑩的父親名為周海潮,周家在當地也是富商之家。17 歲時,周瑩嫁給涇陽縣首富吳蔚文的獨生子吳聘,二人可謂是門當戶對。吳蔚文既在朝為官,也是著名鹽商,承辦江蘇、安徽、江西的鹽業專賣,是與胡雪巖同代的紅頂商人。
誰知命運喜歡捉弄人,婚後的幸福很快就被打破。不久後,公公遇難,丈夫遭受打擊病逝,吳家也逐漸家道中落。因吳家無男丁子嗣,周瑩成為吳家唯一繼承人。
當時吳家仍有不少商號、店鋪和資本。有原始資本做支撐,她身邊圍繞著幾十個能人謀事,其中尤以揚州總管羅天增與楊茂亭、王子緒、王幼農等人著稱,他們個個多謀善斷,經營有方。
她臨危掌家後,為了維持吳氏家族的商號、店鋪、土地、房產等商業資本的運作,她展現了驚人的商業天賦,她的闊斧改革可謂前無古人,很多商業規律至今仍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
成為秦商的領跑者
她成為掌門人的那一年,才18歲。接手吳氏生意後,她首先開始在全國去巡視自家的商業版圖。
當時支撐吳氏商業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貨藥材店「川花總號」主管和揚州「裕隆全」鹽務總號主管想趁老東家去世將商號據為己有,她知道後,對此暗中展開調查,掌握了大量證據,在與兩位總管交鋒的過程中,如山的鐵證和對仁義禮智信的義正詞嚴讓兩位主管敗北。
周瑩深諳管人的方法。為了穩定人心,她實行「陽俸陰俸」,提高夥計薪酬兩成,增加年終獎。當「裕隆全」全體店員薪俸提高了兩成後,他們的薪酬高出揚州商界最低年薪三成,加上每年分紅,「裕隆全」的員工薪俸在江南同行中算是超群。
這一決定將員工收入與商店利益掛鈎,如今大部分企業白領的收入分配也與之很相似。這種近於現代企業經營中的股權激勵制度極大調動了店員的積極性,這樣一來,「裕隆全」的生意沒有因掌柜易主而受損,反而蒸蒸日上。
周瑩因個性重情重義,所以身邊願意追隨她的能人不少,這也是她能集思廣益,迅速掌握市場運作的前提。她把他們視為兄弟姐妹,把管事夥計們視為手足,對跟隨她始終的丫環書童,更是知恩以報,不但為他們成家立業,而且為他們教育子女。
如今不少企業重視員工關係,而周瑩無疑是建設員工關係的先行者。
土地問題一直是中國「三農」問題的關鍵,也是農村經濟的核心。周瑩深刻地認識到土地對於農民的重要性後,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還田於佃,減免租金,自負盈虧,20 年不變。她將屬於自己管理的土地分給佃農幾乎無償耕種,因為當時農業經濟只能養家餬口,更有前途的是商業經濟。從此她贏得了鄉親的擁戴。
讓她真正成為首富的秘訣,是對市場經濟的規律的應用。在市場經濟的理念還沒有出現在中國時,她便知道要按市場規律出牌。當時吳氏家族的產業涉及棉花、油坊、燒酒坊、糧店、米店、布匹……很多產品的價格會根據市場的規律上下浮動,一年秋天,棉花喜獲豐收。但是關中的棉花行想趁機殺價,引起棉農不滿,有的棉農乾脆不賣。
她提出「以豐補歉」,並用高於市場價收購棉花,結果壟斷了棉花行業。西安棉花業的龍頭老大因無法向客戶供貨不得不求助於周瑩,只能高價從周瑩手中買棉花。第二年,棉花歉收,因上一年棉花庫存,周瑩又戰勝了其他人。7 年時間裡,她由每年進出 3000 來擔棉花到一年購進 11 萬多擔棉花,由小打小鬧成為關中地區棉花買賣大戶。
她的身上有太多商人不具備的優點:重誠信、善用人、善於審時度勢、求新求變、甚至跨國意識。她通過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購買更先進的機械設備與國內沒有的紡織布料。之後還通過一艘艘郵輪遠銷歐美,吳家的商業版圖在她的運營下延伸至海外!
作為晚清時期的女商人,能夠在動蕩混亂的時局中找到一次次商機,足以讓她成為秦商領跑者!
為商人贏得尊重
在周瑩的一生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她與慈禧的關係。
1900 年,慈禧在西安避難時,周瑩向慈禧提供了 10 萬兩白銀,慈禧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並收她為義女。《辛丑條約》籤訂後,她又向清政府進貢白銀,同赴國難,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慈禧和她一見如故不僅是因為她捐了錢,也是因為她們同是寡婦,卻同樣在男人權力圈中立足。
其實向當時的政府交銀子,家裡是有不同意見的,但周瑩的家國觀很樸素:「這個朝廷不在了,國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在離世之前,她將掙來的財產分完後,還留了些日後重修鄭白渠所用資金。只是,後來漫長的戰爭歲月和荒誕的政治鬥爭,重修鄭白渠成了她的未竟之願,那些用於修渠的金銀財寶也隨著她的死不知所終。
周瑩從 18 歲守寡到 42 歲去世,24 個春秋的短暫時光裡,成功地扭轉了吳家商業衰落的趨勢,贏得了世人的尊重,為自己贏得了舉世無雙的名聲。
百姓因為她做的好事,如建文廟、辦義學、開倉放糧、施粥賑災、捐銀打井、引水修渠,善舉不斷,將她稱為「活菩薩」。
當她走完坎坷而傳奇的一生時,不禁讓後人肅然起敬。
「誠信無詐,自律自戒。以智取材,以商事國,以豐補歉,月初一、十五與下人共食……」每一條對於公司管理者都是很大的啟示。
「椎埋去就,與時俯仰,變化有概」。她的成功不只是將一個行將倒閉的商業大廈建成商業帝國,生意遍及全國,更是她在商人趨利的傳統概念裡,以自己的商業智慧為自己也為商人群體贏得了無與倫比的尊重。
厲害了,了不起的涇陽
因為這部劇
大家認識了涇陽縣安吳堡
這裡離咱們西安僅有半小時的車程!
還有新晉世界遺產級景區
鄭國渠旅遊風景區將要和大家見面了!
【圖:涇陽縣人民政府網】
國家級新區「西鹹新區」的戰略重地
【圖:涇陽縣人民政府網 王建剛攝影】
西安半小時交通圈
【圖:涇陽縣人民政府網 馮元朝攝影】
「醫林故邑」【圖:涇陽縣人民政府網 馮元朝攝影】
在涇陽
有一段歷史叫 鄭國廣場
鄭國廣場位於縣城涇幹大街東段
主體雕塑為鄭國雕像
書寫著鄭國開渠那一段歷史
說到鄭國渠
不得不提涇陽的另外一個地方
那就是第一渠——鄭國渠首遺址
2016年鄭國渠申遺成功
成為陝西省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鄭國渠是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
是我國秦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鄭國渠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條灌溉渠道
涇河從陝西北部群山中衝出
流至禮泉進入關中平原
奔騰東西數百裡
在涇陽
有座古塔叫 崇文塔
| 圖:涇陽縣人民政府網 |
作為全國古磚塔第一高的崇文塔
位於涇陽縣崇文鎮
該塔為倡導涇陽、三原、高陵
三縣學童努力向學而建的
至今已有800餘年屬樓閣式磚塔
根據八卦懸頂的古建築原理設計
從塔下至塔頂全部用青磚修建
最高層為城堡式塔垛
以銅葫蘆收頂
1979年在塔頂部發現8尊銅佛像、菩薩像和天王像等
造型逼真生動,為明代珍品
在涇陽
有座革命聖地
第一班—— 安吳青訓班
這個地方還有個更古老的名字
叫吳氏莊園
也就是《那年花開月正圓》裡面的吳家
作為一個大家族
建築也是非常非常的漂亮
還有一座塵封一段往事的迎祥宮
傳說當年慈禧避難西安
安吳大富商吳周氏為迎聖旨捐銀十萬錢
復修、擴建該宮
在涇陽
有一種安詳叫 漢景帝陽陵
圖/POCO@┓Wc┏
漢陽陵是西漢景帝劉啟和王皇后合葬的陵園
這是西漢十一代皇帝陵保存最好的一座
圖/POCO@┓Wc┏
漢陽陵出土的漢俑十分引人注意
他們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
約60釐米高,赤身裸體且沒有雙臂
圖/POCO@┓Wc┏
歷經千載
陵園仍在
卻被中外頻繁往來的車輛
打破了靜謐
圖/POCO@┓Wc┏
在涇陽
有座博物館的 文廟
是陝西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
一館藏文物座以明、清文廟建築群
告訴你們一個秘密
這個地方雖然是曾經被毀
而後來修建也是吳周氏出的錢
在涇陽
有個風景區叫 張家山
張家山自然風景區是涇陽三大風景區之一
說是涇陽最美麗的地方也不為過
每年吸引不計其數的市民與遊客
前來觀光、休閒
在涇陽
有個鮮為人知的地方叫 文涇水電站
沿路可以看到涇河大峽谷
不過這個地方沒有很好的開發
所以如果去玩的話潮妹其實不建議的
但是你一定要去
就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涇陽
有座紀念館叫 李儀祉紀念館
李儀祉紀念館是
為紀念我國近現代水利先驅李儀祉先生、
展示水利文化、促進文物保護
而修建的一座綜合性水利紀念館
李儀祉先生是陝西蒲城人
畢生以治水為志
創辦了包括我國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學府
被譽為「中國現代水利先驅」
和「亞洲近代水利科技先驅」
圖/PConline@cstytd
在涇陽
有座古寺廟叫 太壼(kun)寺
太壼寺位於涇陽縣城二條街
據史書記載,為前秦苻堅(357—384)所建之行宮
曾與西安青龍寺齊名
在涇陽
有座美麗的山叫 嵯峨山
唐崇陵在嵯峨山的山腳處
掩映在蔥鬱的綠樹叢中
登頂嵯峨山南眺,涇渭分明
關中平原盡收眼底
山上有一悟空禪師塔
雖然名氣不大
卻歷經一千多年時光
在涇陽
有一個點叫 大地原點
大地原點,亦稱大地基準點
是國家地理坐標——經緯度的起算點和基準點
在涇陽
有條見證涇陽歷史的巷叫 駱駝巷
在涇陽
有個渡口叫 修石渡
在涇陽
有當代關中重要的佛教寺廟 大(dai)安寺
在涇陽
有個西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叫 雲陽蔬菜批發市場
在涇陽
有曾經的關中第一大集叫 永樂店
在涇陽
有一種良辰美景叫 涇陽公園
在涇陽
有一種古風叫 茯茶鎮
【圖:涇陽縣人民政府網 韋偉攝影作品】
涇陽茯磚茶屬黑茶類,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興於宋,盛於明清和民國時期,數百年來與糧、奶、肉一起,成為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生活的必需品。涇陽茯磚茶在歷史上遠銷西北乃至更遙遠的中西亞各國,絲綢之路神秘之茶——涇陽茯磚茶的歷史地位由此鑑定。
在涇陽
有中國首個歡樂主題生態度假區叫 樂華城
在涇陽
有一種 夜色 讓人心醉
【圖:涇陽縣人民政府網 賈宏斌攝影作品】
涇陽縣每一樣美食都有一個故事
這裡的美食
每一道都讓人大淌口水!
在涇陽,千萬不要錯過這些.
油潑麵全省都會做
但全部用涇陽菠菜、涇陽豆芽
再配上涇陽的蒜、涇陽的鮮蔥
涇陽的特色紅辣子面
涇陽的醋及醬油、涇陽的油
最重要是要求薄、光、筋
兩指寬,一拃長
再配上涇陽的撇沿子碗
還有衍生出的油潑搓搓、油潑綠面、油潑扯麵
在涇陽縣城有一道菜傳承了五代人
這就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火腿腸
老黃家的——穰餄
穰為製作這道名吃的工藝
餄為多種食材在一起
也有叫讓餄的
說意思是軟活
可惜的是
至今這道菜的名字只為音譯
沒個正名!
在涇陽做這道菜的人很多
百姓家逢年過節也都會製作一些
下酒,零吃,主食都可以
在陝西,很多人只知道岐山臊子麵
其實涇陽的也很可口
涇陽臊子麵主要配菜黃花菜、肉丁、木耳、
胡蘿蔔、洋芋、豆腐等等
面下出來,把個燴好的臊子一澆,美滴很!
甑糕是涇陽地區特有的小吃
因蒸製的炊具叫「甑」
因此叫甑糕
現在涇陽的甑糕
還是用這種古老的鐵製甑蒸製的
食用時最好趁熱
撒上白糖,米棗交融
色澤鮮豔,綿軟粘甜,棗香濃鬱
實為一種滋補養身食品
紙卷,又叫滋卷、子卷
似乎三者都對
因為在陝西方言裡紙、子、滋的讀音全部相同
做卷子的時候面要擀得非常薄
就像一張紙一樣
韭菜和雞蛋的經典搭配味道已經非常不俗
再來上一碗酸辣香濃的蘸汁
那真叫一個美啊!
圖/華商論壇@大大波波
涇陽肉夾饃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地方是
它選用一年生長期一上的黑豬肉
這點極端重要
臘汁肉不能剁成沫
而是切成薄若蟬翼的膏廋相間的片
冷肉冷饃夾入
而後用清水蓮菜的荷葉包好
再入紅泥小火爐烤培
夾背子是涇北塬區農家婦女獨創的一種麵食
烙夾背子時
先將和好的面揪成小孩拳頭大小的麵團
反覆揉搓,然後擀成一尺大小的麵餅
放入受熱均勻的大鍋中烙制
待麵餅上了焦化之後
反過來再烙另一面
同時將另一張新擀的麵餅背壓上去
每翻一次,背壓一張
如此反覆十餘層,稱為一合
這大概就是夾背子名稱的由來吧
剛出鍋的夾背子
會散發出一種特別的饃香味
無須過多的蔬菜
只要有一碟放有辣椒的蒜泥相佐即可蘸著入口
只覺得綿軟筋道,嘴角留香
圖/華商論壇@大大波波
茯茶是涇陽的招牌
而這一招牌又和吳周氏有關
現在涇陽已經出現很多以茯茶衍伸出的特色美食
這個茯茶雞就是其中一種
圖/吃在西安
油茶的醇香裡添加幾顆甜甜的杏仁
外加一小碟爽口的辣鹹菜
每天清晨來一碗油茶麻花
這個清晨才算圓滿
圖/吃在西安
圖/吃在西安
老任家是近百年歷史的油糕店
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金黃的酥脆表面一口咬下去
包裹在裡面的糖漿緩緩流出
蜂蜜涼粽子是關中和陝南一帶
特有的流行夏令食品
它形似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
吃時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
筋軟涼甜,芳香可口,沁人肺腑,別有風味
千年以前,藥樹一帶有名的釀醋作坊就有數十家
釀造的香醋色、香味俱為上乘
這裡的醋由於香氣濃鬱、口味醇正
且在三伏天久存不壞
已在人民群眾中享有盛譽
蒸碗的構成主要有扣肉、黃燜雞、
小酥肉四喜丸子等多種花樣
一般都是先將各色菜餚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
吃飯時再蒸熟
涇陽不僅有旖旎的風光
還有這麼多美味
【圖:涇陽縣人民政府網 孟畢峰攝影作品】
涇陽的美在深度
一旦接觸,就再也離不開
涇陽人,同不同意!
資料來源:馮侖風馬牛、西安潮生活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文章來源長安範兒編輯,歡迎分享,轉載請先獲取授權!
- END -
長安範兒
有態度的生活方式
最有範兒的生活服務型平臺
入夥:範兒家QQ5群4156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