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香港兩個版本的《棋王》

2021-01-10 老KK影

香港電影在涉及到政治部分時,尤其是涉及到大陸的政治部分時就感覺編導演集體短路了,比如2014年陳果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比如那部《十年》,再比如這部老K剛看過的港版《棋王》,不是說政治內容不可涉及,而是從電影原本的創作角度和技巧看,香港的這類電影往往是技巧幼稚、手法粗糙,但香港的電影人卻一直不懈的在努力製作著這樣的電影。

麥當雄的省港旗兵系列,還有表姐你好系列,甚至是周星馳的港版007,也都是力圖表現一些聲音和意見,但實際的觀影結果卻是以牢騷、譏諷大陸為表,販賣暴力、軟色情、無釐頭搞笑為實。

那港版《棋王》又是怎樣的呢?

電影《棋王》有兩個版本,早一點1988年滕文驥的大陸版,和1990年眾多港臺名人合力製作的香港版。

資料來自豆瓣

滕文驥的《棋王》很忠實於原著,謝園的表演也是中規中矩,滕文驥版唯一略顯不「規矩」的地方也許就是結尾這個略長的,一個持續了45秒的固定鏡頭了,在之後的演員表部分還在持續,並一直到演員表結束。

《棋王》1988,中國大陸

《棋王》1988,中國大陸

另外滕文驥大陸版中的倪斌,選的演員是一個真的大高個兒,不像港版金士傑的個頭兒那麼模糊,這個身高影響到片中不太重要但可以用來比較的一個細節,就是不諳運動的倪斌被陰差陽錯的放到籃球比賽裡去了,港版是紅衛兵女將由於洩私憤而強行把倪斌給分到籃球比賽了。

大陸版並沒有像港版那樣更多的對這一細節描扇面,由於大陸版演員很自然的鶴立雞群的身高,令觀眾不難猜想到:嗯,也許就是由於他那顯眼的大高個兒才被胡亂的分到了籃球隊吧,這一細節要比港版的為了凸顯文革的混亂而強行節外生枝要自然合理一些。

原著小說也有兩本,大陸作家鍾阿城的小說《棋王》與臺灣作家張系國的科幻小說《棋王》。

港版電影《棋王》是把這兩本小說雜糅在了一起,試圖通過兩條並行故事線的各自描述來對比大陸與香港。參與製作的都是大咖,策劃是侯孝賢,監製是徐克,背景歌曲是羅大佑的《愛人同志》,導演是嚴浩,對於嚴浩有印象的除了這部《棋王》就是他的《滾滾紅塵》和《庭院中的女人》了,這後兩部感覺也一般。

也有說法這部電影嚴浩只是掛名導演,實際操刀的是侯孝賢和徐克,他倆一人導一段,不過不管是誰導的,也改變不了港版《棋王》很一般的實際效果。

港版《棋王》以雙線式敘事的生硬對比,兼以少見的文革紀錄片為穿插,講訴了一個主題:

文革的大陸是人間地獄,而同時進行時的港臺則是活生生的現實人類世界,現實儘管殘酷,儘管也有醜陋,但畢竟比令人髮指的人間地獄要好,繼而在97之前暗含著提出了一個疑問:

大英帝國的香港97後落到曾經文革過的大陸手裡,那將如何是好啊?

港版《棋王》不僅在歷史發展觀上有局限性與缺陷性,其表現出來的電影技巧也是捉襟見肘,上面那個籃球隊的細節之生硬處理在港版《棋王》裡比比皆是,所以老K就感覺下面網友的這句評論很到位:

「兩段時空不同的故事以平行交錯手法推展,效果尚算自然流暢,不過大陸部分拍的嚴謹動人,臺灣部分則鬆散浮誇,風格並不統一」

這位說的效果尚算自然流暢已經很客氣很含蓄了,在老K看根本就是不流暢!這裡挺港版的要發言了:

那是暗喻,是諷刺,懂伐?

撞槍眼上了,老K最討厭的電影手法之一就是低劣的暗喻,不是討厭暗喻,而是討厭低劣的暗喻,因為精彩的暗喻實在是鳳毛麟角,那部粉絲很多的老外電影《V字仇殺隊》就是老K最討厭的所謂暗喻電影,死板、僵硬、教條、說教是這些低劣暗喻電影的特徵,比起那些喜聞樂見的其他的電影藝術形式,低劣的暗喻更像是一種精神蒙汗藥!

這樣說並非是反對那暗喻所訴求的觀點,而僅僅是對於那樣低劣的表明觀點的手法厭惡。

港版《棋王》也是一樣,拙劣的把兩個風格、內涵完全不同的原著小說強行捏吧到一起,令老K持續的、彆扭的在兩部完全不同的影片之間暈逼的來回跳躍,而這樣粗暴的做法就為了表達一下香港人的那點聲音。

表達觀點沒錯,即使是政治觀點,但大腕們集體合作的腦殘嚎叫就不應該了。而且為了配合這一嚎叫效果,梁家輝採用了一種近似精神崩潰臨界點的表演,唬唬菜鳥可以,想過老K這一關,難於上青天。

其實也並非完全否定因為這部電影而加冕史上最年輕影帝的梁家輝,而是他這樣的辛苦用力,完全耗費在了一部比較遠的脫離了藝術審美基本品位的電影之上,可惜啊。

看電影要從整體來評價,不是有話題了,個別演員演的好了,整部電影就OK了,那樣的話電影豈不是太好賺了。更何況這片港版整體還不是一般的差,一部整體支離破碎的電影,一部處處牢騷+符號式說教的電影,加上個那樣的結尾就增加沉重感了? 太想當然了也。

港版《棋王》就有一點好,那副烏木古董象棋真不錯啊!

《棋王》1991,中國香港

相關焦點

  • 徐克導演的棋王其實有兩個版本,一個大陸版,一個港版,區別在這
    大陸、香港兩個版本的《棋王》香港電影在涉及到政治部分時,尤其是涉及到大陸的政治部分時就感覺編導演集體短路了,比如電影《棋王》有兩個版本,早一點1988年滕文驥的大陸版,和1990年眾多港臺名人合力製作的香港版。
  • 【一部大陸和一部臺灣同名小說,合拍成一部香港電影《棋王》】
    電影主要在臺灣拍攝,而導演嚴浩除了導演還參與編劇,並且在片中飾演一個成分不太好的大陸知青角色,名叫就叫阿城。梁家輝飾演的男主角是大陸棋王王一生,同時他還參與編劇,這是他職業生涯有紀錄的第一次編劇工作,這算是第二奇。【梁家輝也憑藉《棋王》提名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最後是輸給了自己的《92黑玫瑰對黑玫瑰》。】
  • 國產電影《棋王》,與你平時看到的國外大片,就是感覺不一樣
    昨日本號推出王朔:要是全國下令追星,我就追他,有朋友對阿城表達了強烈的興趣,今天就特別推薦根據阿城同名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棋王》。
  • 《棋王》除了王一生棋藝高超,還有他對食物的虔誠,對活著的渴望
    《棋王》是鍾阿城先生的代表作,已經被拍成了電影搬上大銀幕。其中分為港版和大陸版兩個不同的版本。個人覺得拍的都挺好。大陸版更忠實於原著。港版則帶有明顯的港式詼諧風。《棋王》中可能更多的人只關注到了棋,關注到了王一生高超的技藝,以及他的棋路來。
  • 兩個版本的《門徒》,飆演技的經典之作,你怎麼看?
    小編在此有禮了,今天帶給大家的是一部很經典香港電影《門徒》。相信很多人看完這部劇都深有體會,香港拍電影真的是豁出去了,無論是明星還是場地,完全和內地拍電影是兩個版本。這次小編就帶你進去網友評分高達10.1分的香港經典影片!
  • iPhone12文案中文翻譯,大陸香港臺灣你最喜歡哪一版本?
    而對於iPhone 12的介紹文字,大陸、香港、臺灣三地對此作了不一樣的中文翻譯。大家覺得哪個版本的翻譯是最符合你理想值呢?1. Blast past fast.大陸:升維大提速。香港:速度,突破另一層次。
  • 《萬裡長城永不倒》兩個版本,葉振棠和徐小明哪個更合適
    1983年,電視劇《大俠霍元甲》由香港引入內地,成為第一批引進內地的香港電視劇。電視劇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一時萬人空巷。電視劇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也隨著霍元甲的迷蹤拳紅遍了大江南北,霍元甲、陳真的名字也隨著慷慨激昂的主題曲旋律成為無數人的英雄偶像。
  • 阿城《棋王》:信念之火不滅,理想自在心間
    梁家輝演技封神之作,《棋王》他演活了一位內地知青,用手米飯香港有兩個家輝,一個家輝年少成名早已碩果纍纍,演技也早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另一個家輝大器晚成,近兩年在各大獎項裡稱王稱霸,而今天皮哥要講是便是前者那個家輝,梁家輝說起梁家輝最經典的形象,很多人會說是《東成西就
  • 《棋王》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英譯研究——以杜博妮 2010 年修訂本...
    本文擬以澳大利亞漢學家杜博妮 2010 年修訂的《棋王》英譯版本為例,考察譯者對其蘊含的道家的「道」和儒家的「仁愛」思想的傳遞和再現, 深入分析譯者在翻譯中國傳統儒道文化時所採用的策略,發現無論是音譯、直譯、文化補償, 還是譯者主體性的體現,譯文都始終遵循與原文形式上儘可能嚴格對照,內容上則忠實傳達。
  • 這部電影周星馳拍了兩個版本,另一個版本的女主不是鞏俐
    而如夢和如仙的扮演者,也是有兩個版本。 至於為何一部電影要同時拍攝兩個版本,主要當時
  • 劍網3指尖對弈棋王爭霸賽落幕 新版本即將上線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
    《劍網3指尖對弈》首屆棋王爭霸賽於2020年12月16日火爆開賽,在這5天的激烈對弈中,各位大唐棋聖向我們展示了他們對於演武棋的獨特見解,其精彩的運營技巧、精妙無比的變陣思路以及面對僵局時的解決方法讓我們印象深刻。經過重重激戰,最終,棋王【天希爾】從32名大唐棋聖中脫穎而出奪得冠軍,一人獨攬【20,000元現金豪禮】!
  • 尋根文學扛鼎之作——《棋王》
    1985年前後,文壇上出現了「尋根文學」思潮,阿城的《棋王》正是「扛鼎之作」。《棋王》主要講述了文革時期痴迷象棋且棋藝精湛的知青王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表現了禪道傳統文化等精神食糧對身處困苦中的人的巨大支撐作用。
  • 棋王的棋,王一生的王
    因為一個鏡頭,我入坑了《棋王》。
  • 棋王謝俠遜不忘周總理救命之恩
    1950年10月中旬, 棋王謝俠遜在自己一幅肖像照上親筆題詞:「 慕川吾婿留念, 時有北京之遊。1950.10.18,麗水。」如此認真,題上時間、地點和內容,在我整理經手過的棋王數百張照片中實為少見,這預示其中有一重要卻不宜公開的隱情。多年來,我一直追蹤整理這位平陽老鄉的生平,為了消除疑惑,經多方查證,我挖掘出一段棋王與周恩來總理的珍貴往事,現將它公之於眾。
  • 《棋王樹王孩子王》
    之所以買《阿城文集》,是因為前幾天看完了他的《棋王、樹王、孩子王》,分別是三個短篇小說,寫得真的好啊:山中溼氣蔓延開,漸漸升高成為雲霧。太陽白白地現出一個圓圈,在霧中走著。林中的露水在葉上聚合,滴落下來,星星點點,多了,如在下雨。這是《孩子王》的一段,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簡直看醉了,寫得太美好,富有意境。
  • 多少人知道周星馳《賭俠2之上海灘賭聖》有兩個版本?
    在香港電影中,由王晶執演周潤發主演的《賭神》取得成功後,引起賭片跟風,劉鎮偉找到周星馳拍了《賭聖》,加入特異功能元素使得影片大賣,而周星馳也一舉成名
  • 阿城《棋王》一個棋痴的傳奇故事:好的小說,可以反覆閱讀
    書呢,就是阿城先生的成名作《棋王》。《棋王》裡寫了痴迷象棋的下鄉知青王一生的故事,頗為傳奇。《棋王》出版2年後,也就是1986年,新書《棋王、樹王、孩子王》。集合了三個中篇,以後的各版本似乎都為三篇的合集。
  • 漫畫封面對比 | 日本、大陸、臺灣、香港版本的區別(62-65)
    ‍‍‍‍‍‍在四個柯南漫畫主要版本(日本原版、中國大陸版、中國臺灣版、中國香港版)的封面中,雖然它們大致相仿,但是在細節上總有所不同
  • 新加坡棋王吳宗翰力擒菲律賓棋王莊宏明
    新加坡A隊在新加坡棋王吳宗翰的帶領下,表現出色,本輪7比1戰勝了由菲律賓棋王莊宏明領銜的馬尼拉A隊。吳宗翰在車炮兵對車馬殘棋中巧勝馬尼拉隊高手陳培進,吳宗翰個人四戰全勝。
  • 新加坡棋王吳宗翰苦戰深圳張彬
    新加坡A隊中,除了新加坡棋王吳宗翰之外,還有朱永吉、劉億豪、林子衝,都是經常參加亞洲賽、世界賽的好手,均有不俗的表現。本場對決,只見開戰之後,兩支隊伍四盤棋都同時陷入了廝殺,其中新加坡高手林子衝執先手與深圳隊主帥柳大華的對戰,對攻的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