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在哪裡》,應該是近期比較有話題的一部劇了。
在這部劇中,秦海璐飾演了一名「崩潰女人」,先後經歷了婆媳矛盾、姑嫂矛盾、原生家庭、夫妻七年之癢等重創,本來人生已經「悽悽慘慘戚戚」,女兒還意外走失。
當一系列問題都集中在一個角色身上的時候,就尤為考量演員的演技。慶幸的是,秦海璐hold住了這個角色。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秦海璐,並不是媒體和網友經常提及的話題女星。她主演的電視劇電影雖然不少,但總是和商業大製作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雖然拿到了許多大獎,甚至還有「國家一級演員」的職稱,但曝光量從出道之日開始,就不及同班同學劉燁、章子怡、袁泉、梅婷等人。
但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低調的秦海璐可能是中國內地唯一一位能和張曼玉競爭影后,並且連贏兩次的女星。
張曼玉作為演技派的代表人物,曾經5次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4次獲得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和1次金馬最佳女配角,更是亞洲第一個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雙料影后的演員。
張曼玉最紅的那些年,和她同臺競技的女星無一不黯然失色。當時的說法是,能打敗張曼玉的只有張曼玉,例如1993年在香港金像獎,張曼玉憑藉《新龍門客棧》《阮玲玉》雙雙入圍,最後阮玲玉擊敗金鑲玉,獲得了最佳女主角。
張曼玉無論從人氣還是資歷上,都碾壓秦海璐,那麼秦海璐是如何出其不意的贏了她,還連贏兩次呢?
2000年,秦海璐大學畢業,當時班上的梅婷、章子怡、劉燁等人都已經成名,而她卻還在等時機。當時香港導演「陳果」正在籌拍《榴槤飄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平凡的內地女孩子,到香港工作的故事。
因為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演員,陳果聯繫了中戲的老師,就這樣陳果接洽上了秦海璐。聽陳果說完《榴槤飄飄》的故事大綱後,秦海璐只花了吃一碗麵的時間,就決定接演該片。
為了體驗生活,秦海璐來到香港和底層女性生活在一起,觀察她們的生活狀態,秦海璐將一個內地女孩初到大城市的那種「貧窮透著純樸,豪放兼具虛榮」的特質,展示的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因為尺度過大、題材敏感,所以並沒有在內地上映,但是當年僅22歲的秦海璐,卻憑藉這部「禁片」在各大電影節綻放華彩。
秦海璐不僅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還斬獲了金馬獎最佳新人及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5項大獎。
在第7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第6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上,秦海璐和張曼玉狹路相逢,當時張曼玉入圍的作品是《花樣年華》,本土作戰的張曼玉拿獎呼聲極高。
但最終這兩項大獎都紛紛爆冷,最佳女主角的桂冠花落來自內地年僅22歲的秦海璐。處女作就有這樣的經歷和收穫,足以證明秦海璐精湛的演技。
《榴槤飄飄》之後,秦海璐又主演了《鋼的琴》《桃姐》《紅高粱》等叫好又叫座的熱門影視劇,並相繼提名了金雞獎、華表獎等,業內地位與日俱增。
如今秦海璐已經轉型導演,在去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她導演的《拂鄉心》入圍了最佳電影,並且將男主角常楓送上了最佳男主角的寶座。
看來,秦海璐著實是一位影視達人,無論當導演和做演員都能有聲有色,最難的是為人還低調,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