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佬正傳》:每個人都是孤獨者,需要包容和愛

2020-07-09 老羅說笑

在香港經典電影中,有一部全明星出演的社會公益影片《癲佬正傳》,呼籲社會各界人士都來關注並幫助精神病患者。這部影片現在很少提及,但現在重看仍然驚心動魄,感人肺腑。

《癲佬正傳》:每個人都是孤獨者,需要包容和愛

先來了解一下劇情:

女記者(葉德嫻 飾)受託跟蹤採訪一個忠實於精神病患者救助事業的社會工作者徐sir(馮淬帆 飾),二十多年來他一直與街頭流浪漢打交道,旨在引導他們走向康復,但他的行得不到人們的響應。女記者親眼目睹了他對垃圾佬(周潤發 飾)、終日遊蕩在菜市場的癲仔阿狗(梁朝偉 飾)與康復的患者(秦沛 飾)的關懷 與他們辛酸的故事。康復患者其實有間歇性發作精神病,受到生活中重重壓迫後,想念兒子的他持刀闖入幼兒園釀成血案。

最後,徐sir心力交瘁,決定辭職,但不幸被發病的癲佬阿狗砍成重傷,終不治而亡。女作家強忍悲痛,繼續投身到這一工作中去。

《癲佬正傳》:每個人都是孤獨者,需要包容和愛

影評:每個人都是孤獨者,需要包容和愛

這部關注精神病患者及相關社會工作者的影片,是一部非常寫實又現實的作品,它摒棄了主旋律影片中慣用的弘揚博愛等雖然正確但又模糊的基調,而是非常切實深入地展現了精神病患者的困境以及相關社會工作者的艱辛。

片中展現了多個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狀況,揭示了這個精神異常的群體,他們遭遇的困境不僅僅是失去健康這麼簡單,他們往往還失去工作及基本的生活保障,甚至失去家人及珍貴的感情寄託,這群本因得到眾多同情的人,卻又由於病情的特殊,往往被社會大眾視為怪物,造成他們在一無所有的情形下,還要被隔離於社會邊緣,對病人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越發造成病情的加重及反覆發作。

片中的阿全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本已恢復不錯的他,在遭遇婚姻破裂,喪失兒子監護權的重大打擊下,已經不堪負荷,還要面對前妻及其新歡的冷言冷語,甚至打罵,造成阿權病情立即復發,隨後鄰居聚眾上門吵鬧和拳腳相加,終於讓阿全的病情全面爆發,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可見,精神病患者不但需要醫護人員的治療,社會工作者的引導,更需要一個對他們充滿善意和溫情的社會環境,如果阿全的前妻及其新歡能夠對阿全多一份理解,不用言語刺激他,如果鄰居之間能對阿全多一份同情,不去上門驅逐他,那麼悲劇不會發生,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孤獨者,自己總認為自己的有些想法和稜角不被社會所兼容。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視他人為另類,也被他人視為另類。因為我們缺少了一種責任感,一種作為公民對其他公民的兼容和尊重。

《癲佬正傳》:每個人都是孤獨者,需要包容和愛

相關焦點

  • 社工電影推薦——《癲佬正傳》
    電影講述了一位社會工作者徐先生引導精神病患者們走向康復,最終自己犧牲在發病的癲佬刀下的故事。徐先生是一位社會工作者,二十多年來一直同街頭流浪漢打交道,引導他們走向康復。他的工作引起了女作家劉小姐的注意,她主動要求和徐先生一起收集有關癲佬的資料。面對癲佬們的病症發作,徐先生深感個人的力量有限。
  • 【社工電影】《癲佬正傳》——該拷問還是該幻想
    《新不了情》、《旺角黑夜》、《新宿事件》是這樣,《癲佬正傳》似乎也是如此——先由癲佬(精神病患者)「阿狗」、「岑醫生」和「三姑婆」搞笑開頭,又有美女、又有火花、還有「笑果」,正當觀眾以為要看完一部喜劇片的時候,接下來卻都猝不及防地被爾冬陞騙了。
  • 社工題材電影《癲佬正傳》觀後感
    大學裡的時候看過爾冬陞導演的很老的一部電影,叫《癲佬正傳》,大致講述了一個忠實於精神病患者救助事業的社會工作者的相關故事。這是我第一次非正式意義的知道社會工作這個概念。這是一部深沉絕望又黑暗的電影,影片裡周潤髮飾演的徐先生就是一名社工。他一個人負責很多案例,每天到處奔走,身心俱疲。多年來,他一直和精神病患者打交道,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引導他們成為健康人。
  • 社工觀影 | 從社工倫理角度看《癲佬正傳》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張夢薇    單位 | 鄭州市馨家苑社區服務中心看完《癲佬正傳電影中的阿全是社工個案中為數不多的一個成功的案例,但是他最後還是復發了,不管是因為和兒子關係得不到緩和,還是小區裡其他居民對他的歧視以及打壓導致他的復發,最終悲劇的事實都無法改變,我們來看一下這其中涉及到的倫理問題。
  • 《癲佬正傳》梁朝偉、周潤發實力演繹精神病患者生存現狀
    01《癲佬正傳》這部電影上映於1986年,是爾冬陞導演的電影處女作。、這部電影所揭示的問題是被社會遺忘的角落——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狀態。故事在社工徐sir、記者劉小姐和三個精神病患者之間展開。他們需要全社會的關愛。但是劉小姐和徐sir作為社會力量的代言人,他們給予癲佬的關注也是發自內心的,又有誰有理由說他們的方式有問題?阿全的悲劇是由劉小姐的一篇紀實報導引起的,或許有人會怪怨劉小姐自以為是,好心辦了壞事,但誰又能否認她初衷的善良?
  • 欣賞經典老港片《癲佬正傳》,感受精神病人的孤獨與無助
    最近一段時間,周星馳和林正英的經典系列電影上了電影熱搜榜,許多網友都在感嘆現在的電影不如老港片經典,我只能說各有各的好。這個感覺就像是吃夠了宴席西餐,又想回到以前的家常小炒一樣。感覺到這屆網友已經開始反思,拋棄虛假的幻想世界,逆求真實的人生百態,那我就安利大家一部關於精神病人的經典港片《顛佬正傳》。這部劇強烈推薦給有深度認知的豆瓣達人,也很適合30歲以上的人,而承受力強、追求真實的年青人也可以觀看。因為故事是非常現實的題材,講述了社工徐先生救助幾位精神病人的過程,人性最殘酷的真實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
  • 社工電影 丨 癲佬正傳
    看完《癲佬正傳》這部電影,心情很沉重,我真的很不想看到徐社工被誤砍死。看完這部電影,我不停的問自己,如果我是那個社工,我能不能像他那樣選擇繼續堅持?如果我不是學這個專業的,會不會有不同的感受,看這部電影會不會更加悲傷? 這部電影讓我最難忘的是阿全舊病復發後,社工準備送他去醫院,但其母親不願意送兒子去醫院,不想讓四十多歲的兒子再回到醫院,還為此求社工和記者。
  • 《一念無明》不過是34年前的《癲佬正傳》的傳承,不過更悲更溫情
    34年前,爾冬陞憑藉一部《癲佬正傳》出圈,最近爾導在《演員請就位2》上面金句頻出,再一次喚起了我們對這部電影的回憶。時間再往後推,2017年,也有一部電影與《癲佬正傳》一脈相承,極具人道主義溫度和社會批判鋒芒,同樣取自精神病患者題材的電影,在資金僅僅200萬,拍攝僅不到16天的情況下,就拿下了金馬獎、金像獎五項大獎——他就是黃進導演的《一念無明》。
  • 看電影《癲佬正傳》有感:看看自己是不是精神病
    剛剛看了一部很老的電影,這個電影跟我差不多年歲,電影的名字叫做《癲佬正傳》,是由爾冬陞執導的第一部影片,反映了社會工作者是如何引導精神病患者走向康復
  • 他是香港文化圈的最大爭議,才子與癲佬在他身上只差一線
    不管錄節目還是接受訪問,他覺無聊便作些小動作撩撩身邊人,動靜多多,娛人娛己,又不至失控,難說是真癲還是假狂。 常言天才白痴一線之差,一個漸被忘記或不屑提起的事實是——目前的「癲佬」林敏驄,也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被稱作「天才」。
  •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即使孤獨也需要陽光的照耀!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不為人知的優雅!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生而平凡,普通的長相、普通的家境、普通的工作、普通的生活、普通的一生!我們長大了,不會再去抱怨沒人理、沒人陪,遇到喜歡的東西時不會再去撲到父母懷裡撒嬌而輕而易舉得到、不會受到委屈時蒙著被子一哭就是半天!我們驚訝於成長的變化,也漸漸適應了一個人生活,而習慣了將其他情緒埋在心裡。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會長賈美香30多年來一直在竭盡全力幫助這些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對中國孤獨症兒童的現狀、康復困境和出路,賈美香有著深刻的體會和見解。中國第一例孤獨症患者時隔多年,賈美香仍然清楚記得她接診第一個孤獨症兒童患者時的情景。那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不大會跟人交流,卻有很多「特異功能」。
  • 《Sense8》:讓你重新理解孤獨和包容
    《Sense8》也不例外,它是適合孤獨者觀看的劇,讓現在的我,重新理解孤獨和包容,讓我學會用一顆更加寬容開放的心,去看待世間的一切紛繁雜擾。在觀劇的過程中,裡爾克的詩《嚴重的時刻》,一直在腦中迴響。每一個人都要面臨各種挫折,然而因為有了族群,他們不再孤獨。他們彼此幫助和陪伴,共同挖掘真相和躲避獵殺。跨越了國界、種族、宗教、語言、階層、性向、經歷的通感,達到心心相印,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求的境界。《sense8》中的8個人,卻實現了這種近乎極限的「不孤獨」。八個人中,我最喜歡的是Riley和Sun,兩人在遭遇人生重創後,依然熱愛這個世界。
  • 《阿飛正傳》:花30塊錢看梁朝偉梳頭兩分鐘 你願意麼?
    其他幾位裡面,梁朝偉已經參演過《癲佬正傳》、《地下情》、《人民英雄》和《悲情城市》一些知名度較高的電影,同樣獲得影帝提名。說了這麼多,好像都在打《阿飛正傳》的擦邊球。電影始終是講故事的手段,演員只是故事的一部分,這是小編一直堅持的觀點,只是因為時代和演員太過突出,不說一下變化總覺得對不起這部電影,現在我們來說說故事。
  •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如何面對現代都市的「機械牢籠」與「水泥叢林」給人帶來的壓抑與孤寂、冷漠與疏離?是現代人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正因如此,都市題材電影總是讓人感同身受。在王家衛的《重慶森林》中,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冰冷堅固的街頭巷尾,每一個心懷熱情的都市人都在渴望被愛中包裹、遮掩自我,陷入了一種「愛」的失語;在呂克·貝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金錢的利誘與欲望的膨脹滋生了都市的罪惡,在冷漠的情感荒野中,殺手與小女孩建立了信任與依戀才顯得格外動人。
  • 社工空間 | 《癲佬正傳》電影觀後感
    這種情況我們任何人都說不準,因為精神病患者本身就不具有可控性;最後要來說說一個讓全場受到最大驚嚇以及印象最為深刻的顛佬阿全。為什麼要著重說他呢,因為他的經歷更能說明了一些社會問題。阿全是個「康復」的精神病患者,他曾經是精神病人,後來因為接受了治療康復了,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聊天控制情緒了。阿全結過婚,還有個兒子,這個家庭背景也是他後面悲劇造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 豆瓣130萬人評分9.5的《阿甘正傳》:真正的愛情,需要靈魂的般配
    這恐怕是人類一直都在尋求答案的一個問題。蟬聯兩次奧斯卡影帝的湯姆·漢克斯在訪談時曾經對妻子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女人,在我瘦的時候愛我,在我胖的時候愛我。她愛我光頭,愛我頭髮。這個女人愛我,我知道。這就是為什麼我是個幸運的人。」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阿甘正傳》中的女主角珍妮就得到了一份這樣的愛情。
  • 《顛佬正傳》:我們該如何看待精神病人,如何與他們相處?
    《癲佬正傳》是香港著名導演《癲佬正傳》由馮淬帆,葉德嫻,秦沛和當時年輕的周潤發梁朝偉飾演三名精神病人,演技炸裂,非常真實。《癲佬正傳》講的是社會工作者老徐引導癲佬康復而犧牲的故事。電影裡沒有如何救助精神病人的答案。從電影裡我們看到的更多的精神病人的困境和作為社會工作者的無奈。
  • 《教授與瘋子》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嗎?
    我想,天才與瘋子的共通點是孤獨。前者超脫於時代獨自前行,已經站在山巔,卻仍舊向更高更廣闊的地方看去,於是站在山腳的芸芸眾生不理解,甚至冷嘲熱諷地打擊。片中的教授是幸運的,妻子善解人意,子女活潑可愛,雖然思想與精神孤獨,但有生活的樂趣常伴,有得以休憩依託的港灣。而後者經歷過超脫心理的打擊,儼然脫離了世界的正軌,他同樣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