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司馬懿驚為天人;蜀人不解其意,29年後漢亡

2021-01-14 網易

2021-01-12 08:13:08 來源: 博覽眾史

舉報

  公元234年,對於蜀漢有著特殊的意義,五丈原上的兩個老人,看似平和的切磋,卻決定著未來數十年的天下大勢。守衛北原的魏將郭淮,多次打退蜀軍進攻,使得司馬懿不住竊喜;北水之畔,蜀軍弓弩手擊退魏軍,也使得諸葛亮不住點頭;有來有回的交鋒間,諸葛亮終究先沉不住氣了,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了,不死心的他做出了最後的嘗試——女裝。當諸葛亮的女裝,使得曹魏眾將怒火衝天時,司馬懿卻笑了:孔明做事多,吃飯少,我倒想看看他還能活多久!

  

  最懂諸葛亮的人,莫過於司馬懿,這是曹魏的幸運,也是蜀漢的悲哀。猜到諸葛亮重病纏身後,司馬懿多次親自統軍進攻,斬首蜀軍500人,迫降蜀軍600人,搶走牲口千餘頭。彌留之際的諸葛亮意識到:必須要交代後事了。其一,司馬懿笑著接受女裝那一刻,就擺明要耗死自己了;其二,自己病倒後,司馬懿親自襲擊後方,魏延、姜維、王平等人雖說不錯,可還是差了一線,終究難以力敵;其三,軍中文官之首楊儀,和武將之首魏延不和,更可能送給司馬懿滅國之機。

  

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孫權

  孫權打仗不行,但看人卻有一套:楊儀、魏延都是有才華的人,諸葛亮用他們對當下有好處,但同樣後患無窮;這兩個人同樣持才傲物,資歷頗深,諸葛亮一死,蜀漢必定發生內亂。司馬懿同樣清楚這一點,諸葛亮死後,他率領魏軍主力窮追不捨。只要一戰殲滅,蜀軍北伐主力,蜀國也就完了。但諸葛亮臨終前,留下的最後一計,徹底折服了司馬懿。

  

  病床上的諸葛亮,得知魏延、姜維、王平主事的蜀軍,多次在司馬懿手上吃虧後。看清了兩個難題:1.怎樣勸退勢不可擋的司馬懿,保全北伐主力,此為攘外;2.怎樣安撫楊儀和魏延,避免蜀漢發生內亂,保存元氣,此為安內。

  面對劉禪的使者,諸葛亮做出了當時最好的安排,這是「臥龍」生平最後一次謀劃:1.不能重用心胸狹隘的楊儀,蔣琬材質超群,性格沉穩,可以凝聚人心。接手政權,穩住魏延,費禕做替補。2.魏延、姜維軍事才能高超,抵擋司馬懿,斷後工作非他們不可。3.魏延要斷後,楊儀就必須支開,在一起非打起來不可。4.姜維年輕有為,又不像魏延一樣狂傲,最終可以接受軍權。一方面,耗倒司馬懿,以待天時;另一方面,拉攏涼州人心,以求人和,是一個潛力股,魏延可以做大將。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窮追不捨,意圖殲滅北伐主力。姜維推出「諸葛亮」雕像,魏延統領大軍折返,司馬懿嚇得急忙撤軍,連呼「吾頭在否」。北伐主力得以全身而退,事後百姓爭相傳誦「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司馬懿得知實情後,自嘲的說道:「我可以預料活著的諸葛亮,卻不能猜到才死去的孔明心意」。諸葛亮臨終的「絕謀」,使得司馬懿錯失了,挫敗北伐主力的良機,也使得仲達對「死對頭」讚嘆不已。在司馬懿看完蜀軍營寨後,更是說道:「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他們活著不能做朋友,天人永隔後,卻終成知音。

  

  但諸葛亮的臨終「絕謀」,勸退了司馬懿,卻在「安內」上卻出了大問題。諸葛亮算漏了一點:楊儀和魏延之所以掐得厲害,是源於對最高權力的渴望,唯一的區別就是——「軍統政」還是「政統軍」。換句話說,楊儀不甘心做蔣琬的副手,魏延也不屑於做姜維將來帥帳下的大將,他們要的是統領軍政大權,就如「相父」諸葛亮一般。

  楊儀、魏延都將對於權力的渴望,放到了蜀漢整體利益之前,而他們又各自有一個精英團隊。他們都不願意妥協,也都失去了人心,成了眾矢之的。姜維、王平、馬岱、蔣琬、費禕,先是聯手幹掉了威脅最大的魏延團隊,然後送走了善於理政的楊儀團隊。楊儀和魏延之間,爭奪權力的內亂,還是發生了。諸葛亮的「絕謀」,徹底粉碎在了這場內鬥之中。

  

  司馬懿是老去了,姜維也獨當一面了,但魏延身死了,王平病死了,馬岱消失了(多半也是病死了),多年等待的「天時」,化為烏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姜維等的是一群最多二流層次的名將;但魏國卻等來了,鄧艾和鍾會兩大一流名將;最終鍾會牽制姜維於劍閣,鄧艾偷渡陰平,亡蜀漢於成都。諸葛亮病逝29年後,蜀漢政權滅亡,「臥龍」最後的「絕謀」,讓司馬懿驚為天人,北伐主力全身而退;卻在「安內」上出了大問題,楊儀、魏延為代表的的蜀人,對於權力的過度渴望,消耗掉了蜀漢所剩不多的元氣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諸葛亮臨終前,留下最後一計,司馬懿窮盡一生也沒有破解!
    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雖然死得早,但司馬懿到死都沒有破解他的最後一計。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博弈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博弈始於蜀漢第一次北伐戰爭,諸葛亮對這場戰爭準備得很充分,提前埋下了很多間諜也準備足夠的軍需物資。趁著曹魏雍涼都督曹真病重之際出兵祁山,派遣馬謖守護街亭要塞,另派大將趙雲攻打隴西。
  • 諸葛亮和司馬懿,臨死前各留下一計,為何後世人認為諸葛亮技高一籌?
    然而很多人認為,諸葛亮的計策更是技高一籌,這究竟是為何?以下依據相關資料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首先分析諸葛亮死前遺言,最後一計。諸葛亮由於連年徵戰,積勞成疾,終於在234年,病逝於五丈原。《新三國》劇照其次分析司馬懿死前最後一計。
  • 諸葛亮生平最後一計,司馬懿窮盡一生都沒辦法破解!
    公元219年,劉備漢中大勝,此時五虎上將之首關羽,冒兵輕進!雖然前期大勝,但後來卻中了曹操與孫權的合謀之計,一代名將關羽最終身死於臨沮!關羽的亡故對於劉備來說,絕對是一個天大的損失!不僅毀掉從水上進攻曹魏的機會,而且連東御孫權的城堡都不覆存在!對於關羽的事,徹底激劉備,劉備於公元221年率領數萬大軍進攻孫權!
  • 都說司馬懿是被死去的諸葛亮設計毒死的,諸葛亮的最後一條毒計
    那麼諸葛亮總是高出司馬懿一籌,最後司馬懿愣是關門不出,拒不和諸葛亮交戰,愣是靠拖,把這麼大的諸葛丞相給靠死在了五丈原,令英雄扼腕嘆息呀。但是你別看諸葛丞相死了,這位司馬懿也沒落好。在中國民間,有這麼一個說法叫「死諸葛毒死活司馬」,死的諸葛亮把活的司馬懿愣給毒死了。說這是怎麼回事兒呢?諸葛亮不死了嗎?死後葬在了定軍山。沒有回成都,而是葬在定軍山了。
  • 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能騙過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其實原因很簡單
    而整部小說中,唯一能夠勉強與他抗衡的,只有一人,即司馬懿。在演義中,司馬懿不但在五丈原耗死了諸葛亮,在此之前還克日擒孟達,粉碎過諸葛亮的詭計,拿下過街亭,等等,被人稱為諸葛亮的勁敵。可是,智計多端的他,為什麼被諸葛亮的空城計,輕易騙過了呢?
  • 大將司馬懿,為什麼叫諸葛亮上演了空城計?
    一、故事背景空城計是《三國演義》裡面描繪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蜀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街亭丟失,諸葛亮西城暴露在魏軍面前。魏軍大將軍司馬懿率大軍15萬攻擊諸葛亮西城,諸葛亮身邊只有5千老弱病殘,城裡軍民人心惶惶。諸葛亮命令手下大開城門,偃旗息鼓,將士兵裝扮成百姓沿街打掃。
  •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看破諸葛亮的空城計?
    今天來說一說空城計,這是魏蜀兩國智者之間的頂級交鋒,當司馬懿大軍壓城,而城中兵力空虛,諸葛亮大開城門,裝作很淡定的樣子在城頭彈琴。司馬懿被諸葛亮這一出給整懵了,以為是諸葛亮是在故布疑陣,在給他下套呢,所以二話不說,直接掉頭就走。 那麼問題來了,身為頂尖智者的司馬懿為什麼這麼輕易的就被諸葛亮騙過了呢?他當時到底有沒有放水的嫌疑?
  • 最精彩的智謀鬥法,諸葛亮與司馬懿,空城計的博弈
    故事大體上是這樣的,在街亭失守後,司馬懿率曹魏大軍進攻,諸葛亮軍中已經無兵可守,索性就打開城門,在城樓上撫琴,司馬懿怕有埋伏就主動撤退了。當然,《三國演義》比這個要精彩,要扣人心弦。也突出了諸葛亮的智慧,司馬懿的奸詐。其實,仔細想想空城計確實漏洞百出,作為大智大慧的諸葛亮怎麼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去賭司馬懿不敢攻城。
  • 三國時期,司馬懿臨終留下一計,千年後竟被老農破解,為何時人笑司馬懿輸給了諸葛亮?
    原來二人死前都留了一計,結果司馬懿的計謀被一個老農無意中破解,而諸葛亮的遺計至今無人能破,所以當時人們笑稱司馬懿又輸給諸葛亮了。司馬懿和諸葛亮死前各留了怎樣的計策?為何司馬懿的計策被一個老農破解了?話說2010年6月某一天,河南偃師市南蔡莊楊老伯(化名)正在首陽山上開荒,一撅頭下去他刨出了五六枚錢幣,老伯知道首陽山上埋葬著許多名人,比如西晉的五位皇帝都葬在這裡,陸陸續續也發掘了一些陵墓,但晉宣帝司馬懿的陵墓一直沒有發現,千百年來始終是個謎。
  • 震驚:司馬懿被諸葛亮空城計嚇退背後的秘密
    諸葛亮自己也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若無其事地慢慢彈起琴來。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
  • 諸葛亮不用擺空城計,因為司馬懿根本就沒來
    真不愧是「智絕「 不過《三國演義》裡描寫的空城計諸葛亮真的用過嗎?諸葛亮的空城計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因為街亭之敗,諸葛亮反應不及,身邊缺兵少將,才被迫「唱」了一出空城計。「(後主建興)六年春,(亮)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
  • 諸葛亮不能死?司馬懿臨死前的一句話,道破「空城計」真相
    最後被用在了「三十六計」中,這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用在己弱敵強的情況下,其意思就是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而在歷史上也確實有著利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就好比張守珪守瓜州、「飛將軍」李廣抵擋匈奴等等。
  • 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什麼可以把司馬懿算計上了?
    諸葛亮的「空城計」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諸葛亮是一位有著很高才華的人,大家都被他的才華所折服。諸葛亮真的能算嗎?他能預測未來嗎?如果你仔細思考,你會發現諸葛亮其實是一位,比普通人更有見識更有學問的人。諸葛亮精於心理戰。
  • 上方谷司馬懿逃命,諸葛亮為什麼不追殺,而是大喊「成事在天」?
    三國演義中有上方谷司馬懿中計這個片段,諸葛亮將其誘入山谷後,用預先埋伏的火藥和山上發伏兵,打了司馬懿一個措手不及,斷了他的歸路。但是在司馬懿即將被燒死的時候,天上下起了大雨,大火被撲滅了,驚魂未定的司馬懿帶領著殘兵敗將殺出一條血路,從上方谷逃走了,一旁的諸葛亮並沒有派兵追殺,而是仰天大喊「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是有意放走了司馬懿還是沒有能力再追殺了呢?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 做事學臥龍,做人學冢虎,為何諸葛亮最後鬥不過司馬懿,這三個原因...
    諸葛亮如此,才華天下間很少有敵手,東吳周瑜雖然精通水上之兵,但他生平最後一戰,仍然輸於諸葛亮。(這裡指,孔明識破周瑜當年的假途滅虢之計。)公元215年,此時司馬懿已經在曹操手底下工作7年之久。此時,曹操早就發現司馬懿並非常人,因此這一年出徵張魯,曹操親自把司馬懿給帶上了,一來是看一看司馬懿是否具有真本事,二來也是想考驗一下司馬懿,對自己的忠誠程度如何?
  •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毛澤東評價司馬懿、諸葛亮
    如果從純功利的角度講,司馬懿的才能是要遠遠大於諸葛亮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可以從當年二人在渭水前線打的一仗看出來。我們都知道,在戰場上沒有什麼公理法則,不管用什麼辦法,只要最終打敗了敵人,就是勝利者,而勝利者是不受責備的。當年諸葛亮伐曹操受到司馬懿的阻擊後,一籌莫展,無計可施,說得難聽一點已經是黔驢技窮了。而反觀司馬懿,卻處之泰然,遊刃有餘。
  • 「空城計」中的司馬懿
    《空城計》 陳泉永草就三國時, 蜀國丞相諸葛亮錯用馬謖,失去街亭後,只有2500軍士駐守在西城縣。
  • 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空城計,卻中了諸葛亮另外一計,魏朝因此滅亡!
    在最近熱播的虎嘯龍吟之中,編劇通過自己獨到的理解,在諸葛亮空城計中添加了一段兩人的神交戲。1、司馬懿其實知道諸葛亮後面是座空城諸葛亮這次撤退保護三郡民眾的動機,已經被司馬懿掌握,而且蜀軍主力的人數和動向也在魏軍的監視之中。去往西城的路上,司馬懿行軍緩慢,探子早已經探明了附近沒有伏兵。所以司馬懿才能從容淡定的對諸葛亮說出,這是做空城。
  • 讓諸葛亮跟司馬懿告訴你,這才是真實的空城計!——《虎嘯龍吟》
    百姓就是人和,蜀國立於不敗的根本就是百姓,為了掩護百姓撤退,諸葛亮只能使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空城計。面對15萬司馬懿大軍,諸葛亮頭腦冷靜,死馬是活馬醫生,進城,唱歌,不,彈鋼琴。人們已經登上了這座城市,西城的大門已經打開。現在諸葛亮膽子太小,不敢進鞘,戲已經開始了,他停不下來。
  • 諸葛亮空城計是假的,為什麼琴弦斷了,司馬懿15萬大軍反而驚慌?
    說《三十六計》之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真假對決《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