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快報第192期:大場景高光譜遙感影像非局部可拓展加權稀疏低秩子空間聚類方法研究

2021-02-25 地理信工學院

大場景高光譜遙感影像非局部可拓展加權稀疏低秩子空間聚類方法研究

Nonlocal Means Regularized Sketched Reweighted Sparse and Low-Rank Subspace Clustering for Large Hyperspectral Images

大場景高光譜遙感影像稀疏聚類方法研究

Sparsity-Based Clustering for Large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H. Zhai, H. Zhang*, L. Zhang, P. Li (2020). Nonlocal Means Regularized Sketched Reweighted Sparse and Low-Rank Subspace Clustering for Large Hyperspectral Images.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DOI: 10.1109/TGRS.2020.3023418. (SCI, IF: 5.855, 地大T2, JCR Q1, 中科院大類1區,Top期刊)論文下載連結:

http://ieeexplore-ieee-org-s.webvpn.cug.edu.cn:8118/document/9205649

H. Zhai, H. Zhang*, L. Zhang, P. Li (2020). Sparsity-Based Clustering for Large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DOI:10.1109/TGRS.2020.3032427. (SCI, IF: 5.855, 地大T2, JCR Q1, 中科院大類1區,Top期刊)論文下載連結:http://ieeexplore-ieee-org-s.webvpn.cug.edu.cn:8118/document/9257589

翟晗,博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遙感圖像處理、遙感信息提取與應用等方向的科學研究工作。聯繫方式:zhaihan@cug.edu.cn (H. Zhai)

張洪豔*(通訊作者),博士,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青年長江。主要從事影像質量改善、高光譜信息處理與農業遙感等方向的科學研究工作。聯繫方式:zhanghongyan@whu.edu.cn (H. Zhang)

張良培,博士,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IEEE Fellow。主要從事測繪、遙感圖像處理、人工智慧、模式識別等方向的科學研究工作。

李平湘,博士,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攝影測量與雷達影像處理等方向的科學研究工作。

高光譜遙感能夠捕獲地物納米級的連續光譜曲線,以較高的光譜診斷能力對地物目標進行精細化分類與識別,高光譜數據已成為眾多行業領域的重要數據源。然而,高光譜影像是典型的高維數據,地物信息提取通常需要數目較大的訓練樣本。但在實際遙感應用中,訓練樣本的採集通常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在某些邊遠無人區,勘測人員很難到達,先驗信息根本無法獲取,極大地制約了高光譜遙感的行業應用能力和水平。因此,如何擺脫訓練樣本的限制,實現無先驗信息條件下高光譜遙感地物信息的精細化提取,提升高光譜數據的應用潛力,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高光譜聚類是一種常用的非監督信息提取技術,其能夠不依賴於任何訓練樣本,僅通過挖掘數據潛在的本徵結構,實現像素點集的自然劃分。然而,受複雜成像環境的影響,高光譜數據具有十分複雜的內部結構、地物光譜時空多變,使得高光譜聚類成為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傳統聚類方法由於未能準確建模高光譜影像的複雜結構和光譜變化,通常難以取得理想的聚類結果。近年來,子空間聚類方法在高光譜遙感領域得到了成功應用,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然而,由於大規模圖優化及圖割問題,該類方法通常受到計算複雜度的困擾,時間成本極高,對計算資源的依賴很大,可拓展性十分有限,難以適應實際大場景應用需求。有鑑於此,在子空間聚類模型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兩種新型大場景高光譜遙感影像聚類方法,分別為非局部可拓展加權稀疏低秩子空間聚類方法(Nonlocal means regularized sketched reweighted sparse and low-rank subspace clustering NL-SSLR)和稀疏聚類方法(Sparsity-based clustering)。首先介紹第一種方法,非局部可拓展加權稀疏低秩子空間聚類(NL-SSLR)。為有效降低子空間聚類模型的計算複雜度,我們引入可拓展子空間聚類模型(Sketched subspace clustering model),利用隨機投影快速構建具有同等刻畫能力的壓縮字典,如圖1所示,用於像素自表達學習,從而高效挖掘高光譜影像數據結構。在此基礎上,構建加權稀疏低秩表達模型,同時挖掘高光譜影像像素點集潛在的局部結構信息和全局結構信息,從而更加準確的學習高光譜像素之間潛在的鄰接關係;另一方面,構建非局部均值正則化約束,探究影像的自相似性,耦合影像非局部空間信息在表達域一體化建模,充分挖掘影像空-譜特徵在表達域的高判別性,同時促進係數矩陣的平滑性,以保障聚類結果的空間一致性。

提出的NL-SSLR算法模型可以構建如下,其工作機制如圖2所示:

其中,Y為高光譜數據二維矩陣,B為構建的壓縮字典,A為係數矩陣,為非局部均值係數矩陣,W為權值矩陣,、和為正則化參數。對於上述優化問題,利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可進行有效求解。

圖2 非局部可拓展加權稀疏低秩子空間聚類方法工作機制

以廣泛使用的AVIRIS傳感器獲取的美國薩利納斯農場數據(Salinas)為例,驗證該算法的有效性。該數據大小為,具有224個光譜波段,3.7m空間解析度,共16種典型地物,其中包含較多的植物亞類,光譜相似度較高,如圖3所示,給聚類分析帶來較大挑戰。

圖 3 Salinas實驗:(a) 假彩色圖像,(b) ground truth, (c) 16類地物平均光譜

我們選取8種典型的聚類方法作為對比算法,其結果如圖4和表1所示。從圖4和表1中可以看出,我們提出的NL-SSLR算法在有效降低子空間聚類模型計算複雜度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模型的聚類性能,在子空間聚類方法因內存原因無法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在該場景影像上取得了最優的聚類結果,且相較於其他方法,其聚類精度有大幅提高。

圖 4 Salinas實驗聚類結果:(a) Ground truth, (b) FCM, (c) FCM-S1, (d) SSC (OM means out of memory), (e) L2-SSC (OM means out of memory), (f) Scalable-SC, (g) SGCNR, (h) FSCAG, (i) Sketched-SSC, and (j) NL-SSLR.

接下來,介紹第二種方法,稀疏聚類方法(Sparsity-based clustering)。相比於子空間聚類方法,我們借鑑高光譜分類思想,將大規模像素點集的圖優化問題轉化為逐像素優化求解問題,從而大幅降低了模型的計算複雜度和時間成本。同時,我們沿用子空間思想,將每個目標像素僅由其同子空間中原子進行稀疏重構,以準確建模高光譜數據的內部結構和光譜變化。在稀疏表達的理論框架下,我們提出兩種具體的稀疏聚類模型,分別為稀疏編碼聚類模型(sparse coding-based clustering SCC)和聯合稀疏編碼聚類模型(joint sparse coding-based clustering JSCC)。首先,在沒有任何訓練樣本和先驗知識的條件下,充分挖掘聚類中心的類別指示性,利用k-means對影像進行預聚類,結合 K最近鄰方法,依次選擇離各聚類中心最近的k個像素,構建結構化字典,用於像素稀疏編碼,如圖5所示。其次,藉助結構化字典,構建稀疏編碼模型,求解每個目標像素的稀疏編碼係數,通過挖掘編碼係數潛在的結構模式,根據最小殘差準則,實現像素的類別劃分。最後,考慮到稀疏編碼模型僅利用影像光譜信息,判別能力有限,通過引入超像素鄰域,構建聯合稀疏編碼模型,自適應探究鄰域像素稀疏表達的共性特徵,促進鄰域像素共享相同的稀疏基及係數稀疏模式,同時耦合影像空間信息輔助光譜分析,從而進一步提高聚類精度。

提出的稀疏編碼模型(SCC)和聯合稀疏編碼模型(JSCC)可以構建如下,其工作機制如圖6和圖7中所示:

其中,A為結構化字典,和分別為編碼係數與鄰域編碼稀疏矩陣,和分別為目標像素與超像素鄰域,s為稀疏度。

同樣以美國薩利納斯農場數據Salinas為例,驗證該算法的有效性。選取7種典型的聚類方法作為對比算法,其聚類結果如圖8和表2所示。從圖8和表2中可以看出,提出的兩種稀疏聚類方法在該場景中分別取得了最優及次優的聚類結果,相比於其他聚類方法,聚類精度有明顯提高。此外,可以發現,兩種稀疏聚類方法均較為高效,時間成本較低,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圖 8 Salinas實驗聚類結果:(a) ground truth, (b) FCM, (c) FCM-S1, (d) SSC-S, (e) L2-SSC, (f) LRSC, (g) SGCNR, (h) FSCAG, (i) SCC, and (j) JSCC.

研究表明,我們提出的兩種新型高光譜聚類方法,非局部可拓展加權稀疏低秩子空間聚類方法和稀疏聚類方法,均能夠在有效降低子空間聚類模型計算複雜度、提高模型可拓展性的同時,大幅提高聚類精度。兩種方法各具特點,非局部可拓展加權稀疏低秩子空間聚類方法考慮因素更加全面,通常可以得到更高的聚類精度;稀疏聚類方法具有更小的計算複雜度和更低的時間成本,實用性更強。綜上所述,兩種聚類方法能夠較好地適用於實際大場景應用分析,進一步提升了高光譜遙感的應用潛力,為無先驗信息條件下大場景高光譜影像地物信息精細化提取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關焦點

  • 高光譜遙感就是「火眼金睛」
    但是在今天,這種偽裝就一點用也沒有了,高光譜遙感技術能將一個個地雷精確地找到。1.光譜:物體獨一的身份證  遙感可以概括為藉助光、熱、無線電波等電磁能量來探測地物特性的科學。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人類對地球和宇宙的觀測還主要以可見光為主。
  • 遙感應用中的本徵光譜感知簡介
    遙感應用中的光譜感知,就像是給無人機、衛星等遙感平臺裝上了一雙具有光譜探測功能的眼睛。高光譜遙感的核心思想是每種物質均有自己獨特的「光譜指紋」。早在19世紀初,人們在研究太陽光譜時,發現太陽內部發出的強光經過溫度比較低的太陽大氣層時,部分特定波長的電磁波會被大氣吸收。通過對太陽光的光譜進行分析,科研人員估算出太陽大氣層中含有氫、氦、氮等幾十種元素。
  • 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集匯總,測繪內業必備!
    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集高光譜遙感是將成像技術和光譜技術相結合的多維信息獲取技術,可以同時獲取目標的二維空間信息與第三維的光譜信息,得到高光譜解析度的連續、窄波段圖像數據。高光譜圖像與高解析度圖像、多光譜圖像相比的優勢在於,它的光譜解析度高,波段眾多,能夠獲取地物幾乎連續的光譜特徵曲線,並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或提取特定波段來突出目標特徵;定量化的連續光譜曲線數據為地物光譜機理模型引入圖像分類提供了條件;它包含豐富的輻射、空間和光譜信息,是多種信息的綜合載體。高光譜圖像在地物製圖、資源勘探等領域得到了廣泛使用。接下來,我們總結了現有15個高光譜數據的基本情況。
  • 高光譜遙感技術與應用 專業委員會在通成立
    本報訊 (記者吳霄雲)27日,中國遙感應用協會高光譜遙感技術與應用專業委員會在南通創新區成立,並召開第一次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來自中科院、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30多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院士、專家齊聚一堂
  • 南京大學杜培軍教授:遙感多分類器集成方法與應用PPT
    然後,從集成學習、多分類器系統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出發,提出遙感多分類器集成的實現策略,系統探討樣本層和特徵層集成學習算法,包括Boosting、Bagging、隨機森林等在遙感影像分類中的應用,並將最新的集成學習方法旋轉森林應用於遙感影像分類,進行系統的改進和優化。同時,研究異質多分類器集成在遙感影像分類中的應用,重點對分類器選擇、組合策略、動態分類器組成等進行探討。
  • 高光譜技術高在哪?
    中科院遙感地球所高光譜遙感研究室主任張立福介紹說,高光譜遙感的特點是能在可見光到短波紅外的光譜區間連續成像,傳統的彩色相機只能記錄紅綠藍三個通道的影像,且每個通道的帶寬很寬,而高光譜成像所記錄的通道數量可以達到數百個,且光譜通道很窄,解析度很高,其光譜探測範圍遠遠超過了人類肉眼的感知範圍,能夠探測人眼無法看到的大量信息,提高人們對自然和物質的認識。
  • 基於深度學習的去噪方法簡介
    隨著將深度學習方法引入到圖像去噪的研究不斷地發展,有學者開始提出應用於高光譜影像去噪的深度學習方法。如空間光譜深度卷積神經網絡(HSID-CNN),較早地使用了深度學習方法去除高光譜圖像的高斯噪聲。該方法通過HSID-CNN的不同網絡層,有效提取了高光譜影像中的各類特徵,對於去除不同水平的高斯噪聲都取得了當時最好的效果。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2月2日,我國首個遙感人工智慧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在重慶成立。該研究中心將以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等新興技術,促進地理信息、城市規劃等業務技術升級拓展,用產學研合力推進遙感數據智能化。 遙感技術集中了空間、電子、光學、計算機通信和地學等學科的最新成就,是當代高新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用遙感技術助力林草行業高質量發展
    繼承老一輩研究精神遙感技術在林業領域已有40年的應用歷史,我國林業遙感技術研究走過3個重要階段,從局部應用研究,到基礎高新技術研究,再到大範圍應用。「每個階段都有一群科研工作者埋頭苦幹、不斷積累。」在和老一輩遙感專家一起工作過程中,李增元深深感受到了林業遙感科研事業的高起點和高定位。
  • 「大師風範」李德仁:秀出遙感技術的力量
    在長期的科研生涯中,牽頭開展頂層設計與「卡脖子」難題攻關,實現國產遙感衛星全球1:5萬無地面控制高精度測圖,推動國家設立全球測圖專項;創立誤差可區分性理論與粗差探測方法,解決測量學中的百年難題;研製我國天-空-地3S集成的測繪遙感系統,引領傳統測繪到信息化測繪的變革;建立自主可控的國產地理信息技術體系,推動我國地理信息產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帶領團隊攻克遙感衛星影像處理系列瓶頸問題,為實現我國測繪遙感大國向測繪遙感強國轉變做出了傑出貢獻
  • 85個,你必須知道的常用遙感名詞彙總
    領域平均法屬於空間域處理方法,其思想是利用圖像點(x,y)即其領域若干像素的灰度平均值來代替點(x,y)的灰度值,結果是對亮點產生了「平滑」的效果。用濾波方法將頻率域中一定範圍的高頻成分濾掉,而保留其低頻成分,以達到平滑圖像的目的。銳化是指增強圖像中高頻成分,突出圖像邊緣信息,提高圖像細節反差,也稱邊緣增強,其結果與平滑相反。
  • 遙感地球脈動—新聞—科學網
    2013年,「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作為中科院空天院(原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一三五」規劃中的一項重大突破項目全面啟動。 在以往,開展資源環境研究主要依賴科研人員的地面調查,效率低下,耗時漫長,這導致研究不能在大的區域範圍內開展。「而衛星遙感是沒有國界限制的。」
  • 「上帝視角」看地球 高分多模衛星首批影像成果發布
    國家航天局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29日電 (郭超凱 楊璐)中國國家航天局29日發布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以下簡稱「高分多模衛星」)首批20餘幅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包括北京、蘭州、嘉峪關、葛洲壩等區域地標圖像。這批影像產品是「十三五」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發科研衛星標準產品,也是中國民用科研衛星最高解析度影像。
  • 基於多遙感產品和地面觀測的北極苔原春季返青期特徵研究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鄭江珊等人基於北極苔原區29個地面臺站的長期連續觀測數據,對2000~2018年遙感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歸一化水分指數(NDWI)和歸一化雪指數(NDSI)採用多種擬合方法進行平滑降噪,並提取返青期日期(SOS)。
  • 飛燕遙感承接的溧陽市正射影像圖製作項目通過驗收
    近日,溧陽市自然資源局在溧陽市組織專家對飛燕遙感和江蘇金沙聯合承接的「溧陽市正射影像圖製作」項目成果進行驗收。會上,飛燕遙感項目技術負責人對項目執行情況、項目技術路線與方法、項目難點及處理方法、相關技術延展應用研究和成果展示等方面進行了匯報。
  • 飛燕遙感揭秘雷射雷達LiDAR給文化遺產保護帶來哪些便捷?
    隨著考古研究工作的擴展和研究區域的擴大,考古學家們需要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歷史文化,認識古代文明,追溯歷史進程,與傳統的考古方法相比,遙感具有實時獲取大範圍的數據、成本低、對監測對象無破壞等特點,為考古學家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
  • 創新遙感監測技術,助力海洋生態修復|第八期參會通道開啟|2020年...
    「抗擊疫情、助力發展」線上研討會(第八期)iOceans Talk中國海洋學會2020年海洋裝備產業抗擊疫情助力發展在線視頻研討會(以下簡稱中國海洋學會線上研討會)分別於3-8月連續舉辦七期。會議開播以來,共計1萬餘名來自於中國海洋學會會員單位、涉海高等院校和高新企業的專業科研人員與企業管理人員參加會議。海洋牧場建設論壇在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期間廣受好評,由於防控需要,諸多觀眾未能前往現場觀看,受網友要求,本次直播將播放此次會議內容,同時嘉賓在線與留言板觀眾進行實時交流互動。
  • 遼寧省地礦集團建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遼寧海洋資源環境研究...
    近日,遼寧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正式批覆地礦集團地研院公司建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遼寧海洋資源環境研究應用中心」,該中心是目前遼寧省唯一一家涉及海洋資源領域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中心,為遼寧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科研成果彙編
    通過5年的建設積澱和潛心攻關,研究院引育人才獨成氣候,擁有國際學術大師、海外傑出中青年骨幹、博士後、研究生等200餘位研究人員和近十個研究組;已建成亞洲規模最大的高端科研型影像研究平臺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和全維度多模態腦科學數據平臺張江國際腦庫兩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承擔縱向項目56項,國家級項目32項,科研經費在高位持續增長;科研成果持續湧現,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單位累計在JAMA Psychia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