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春刀》褪去俠氣精神的武俠電影,江湖世界的重新塑造

2020-07-04 浮生掠影ln
《繡春刀》褪去俠氣精神的武俠電影,江湖世界的重新塑造

閹黨將覆,王朝殘年,內憂外患,天下大亂。積弊病重的帝國,倦怠地迎接著一陣陣激蕩和洗白。一把繡春刀,一身飛魚服,錦衣衛的江湖透著一股子快和狠的氣勢,在財富和權勢撥弄下,依舊在底層不斷掙扎的小人物,揮舞的刀尖滴著血,滲透了握刀人諸多的無奈。《繡春刀》的江湖中,不是我們想像的江湖,沒有快意恩仇,沒有大忠大義,在波雲詭譎的變換中,江湖中的人,早已將俠氣掩去了其鋒芒。

2014年,《繡春刀》上映後,有人說這是一部缺少了一些「俠氣」的傳統武俠片,也有人說這是一部打破了常規的「新武俠片」,導演路陽卻說:「繡春刀既沒有探討以前武俠電影裡廣義上的江湖,也沒有刻畫武俠電影中貫有的俠客形象,更像是接近於日常的普通人。沒有那麼強大,也沒有那種可以碾壓對手的能力,必須步步為營、小心謹慎。會前思後想、顧慮很多,也會恐懼、軟弱和茫然,就像是我們。

這部電影,不論是故事,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可以看作是沉寂了很久的武俠片的一種新的發展,繼2010年《劍雨》之後,後現代武俠片才終於再一次迎來佳作。武俠片中傳統的練功報仇、國難家恨、民族大義乃至師門恩怨在被逐漸被一種新的內核所替代,那就是拋去任何政治口號和忠奸大義後,映射出現今社會中的小人物細碎情感和灰色地帶的掙扎。

曾幾何時,後現代武俠片被戲稱為無釐頭惡搞,而《劍雨》和《繡春刀》的出現,則指出了真正「後現代武俠」的精髓,就是對細節的專注。對無論銀幕上還是銀幕下的都市男女來說,一個細節的精彩,遠比一句口號更能帶來安全感。

一 逐漸沒落的武俠電影

《繡春刀》褪去俠氣精神的武俠電影,江湖世界的重新塑造

武俠電影的誕生,將文人筆下的江湖再一次以鏡頭和戲劇化的形式去勾勒和展現。1927年上映的《兒女英雄》算是中國武俠電影真正意義上的一次完整呈現。國際上對中國的認識,也是以武俠電影為媒介,1975年榮獲坎城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的《俠女》,是中國最早一部打入國際電影圈的武俠電影。

早在80年代內地的武俠電影亦興盛過一段時間,這與當年的國術熱潮密不可分,加上武俠文學和武術連環畫的風靡,更帶動了武俠電影的發展,當時上映的《少林寺》《神秘的大佛》《武林志》等經典電影更是一票難求。可隨著國術浪潮的褪去,國內院線在90年代也隨著武俠電影皆不可避免走向衰退。到了90年代初,隨著香港武俠片引入大陸,武俠電影又拓開了一條新的道路,然而這份熱度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武俠電影隨即又走向了衰退。

到了新世紀,張藝謀、馮小剛還有李安也相繼拍出武俠電影,不論是在奧斯卡大放光彩的《臥虎藏龍》還是美輪美奐的《英雄》,似乎更多的是為了迎合西方世界對中國文化的眼光,這其中,特效將人之間的打鬥拉入了一個更加炫彩的階段,沒有節制的濫用,就導致了動作的失真和浮誇。所以,支撐起一部影片的魂,也就是故事,都已經被電影中的光影聲和特技所弱化。

在我看來,這是武俠電影逐漸不被大眾所接受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沒有了故事作為支撐,也沒有了靈魂人物鮮明的個性塑造,武俠電影就失去了本該有的思想和內涵。流於表面的故事情節和浮誇的動作處理,沒有了最早武俠電影中所帶感的拳拳到肉的感覺。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武俠小說的斷層,這也是導致武俠電影逐漸被大眾淡化的一個原因。由金庸、梁羽生、古龍撐起的近代武俠小說的一片天,溫瑞安早期作品,依稀還能算得上是武俠小說,隨著他的異變之後,武俠小說的創作,出現了後繼無人的局面。留存的武俠小說著作,能夠被翻拍的也基本被翻拍了很多次,作為影迷,早已經出現了審美疲勞,再加上奇幻小說的問世,武俠世界裡的江湖,一腳踏入凡塵一腳踏入仙境的世界,就也完全被遺忘的取代。

求變是武俠電影繼續去發展的一條路。直到《劍雨》之後,再到《繡春刀》,武俠電影的世界,又一次綻放出新的光彩。

二 不雷而完整的故事

講好故事,成了現今電影導演最應該卻最難以完成的一件事兒。《繡春刀》算是低開高走,低迷的排片量和影評們高分的評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電影,算是給武俠電影注入了新的力量和不一樣的內容。

面對一群只談票房不談電影的記者,路陽也只能好脾氣地說:這真的是一部不雷且完整的電影。影評人magasa也曾指出,國產電影就分兩種,能看的,和完全不能看的,而《繡春刀》屬於「相當能看的」:劇作紮實,挺進年度前幾不難。

《繡春刀》褪去俠氣精神的武俠電影,江湖世界的重新塑造

《繡春刀》的創作起源來自一部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衝田總司之戀》。背負政治使命的邊緣劍客愛上了普通人家的女兒,求而不得,身陷道德與情感的困境。路陽說:「邊緣人的普通情感總是打動我。」到了他自己的筆下,故事的核心逐漸變化為邊緣武者對操弄自己的命運的抵抗。愛情仍然是重要的,但卻不是核心了。

《繡春刀》的故事,完成且合邏輯,紮實的劇本撐起這部武俠片。錦衣衛三兄弟奉命去殺魏忠賢,魏許諾放了他可得黃金,張震飾演的沈煉想起青樓裡自己鍾愛的姑娘,以及為她贖身的費用,還有大哥一直不能升職窘況,三弟一再被師哥勒索錢財的無奈。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缺錢。於是,他動搖了,他真的放跑了魏忠賢,拿了錢。從此他們的命運變得可怖。

魏忠賢一事之後,三兄弟陷入更大的陰謀中,魏忠賢一派和朝廷一派都在試圖將這三兄弟置於死地,為的就是讓這三人擔責。當初選擇他們三個的原因,正如趙靖忠說的那樣:看你們三個混的這幅德性,一準不是閹黨。

三兄弟身上,皆帶著小人物的執著,這種執著促使他們亦正亦邪,在這個江湖裡,早已沒有了是非曲直的對錯,只有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的掙扎。

三 豐滿的角色塑造

《繡春刀》除了其故事的完整性之外,在對三兄弟的性格塑造上,也很出色。這三兄弟各有各的困局,大哥執著於求官,二弟執念於求情,三弟只為了求安。同時,二弟沈煉作為電影中的靈魂人物,他串起了整個故事的脈絡,大哥的長兄如父的形象,三弟溫潤謙和的性格,都被合理地刻畫出來。

《繡春刀》褪去俠氣精神的武俠電影,江湖世界的重新塑造

1)大哥盧劍星的豪俠

電影的歷史背景是明朝時期的錦衣衛,官職順序大致如下:指揮使一人,正三品;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指揮僉事二人,正四品;鎮撫使二人,從四品;十四所千戶十四人,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正六品;試百戶,從六品;總旗,正七品;小旗,從七品。

大哥盧劍星出現的第一個鏡頭,就展現了其沉穩的性格,大哥的心願就是圓了父母的期盼,升為百戶,所以,他將功勞都讓給了自己的上司,盧劍星徹夜守在衙門口,壓低身子卑微地祈求著上司。沒錢也沒勢的小人物,被上司冷嘲熱諷,一再羞辱。

所以,盧劍星攔下了二弟即將釋放信號彈的手,他說:「咱們沒銀子沒路子,靠的就是機會,機會來了,接住了,就能翻身。」此時的盧劍星,眼睛裡散發的是亡命徒般狠冽的目光,電影裡雨聲與戰鬥前三兄弟地靜默交融在一起,一靜一動,凸顯出盧劍星內心對升官狂熱的執念。

魏忠賢一事暴露,終於升為百戶的盧劍星還坦然的轉過頭,對著兩位兄弟說道:「誰都不用死,我們去過好日子。」此刻,費盡心機苦苦追求的東西,為了兩位兄弟卻淡然拋棄,原以為這是盧劍星身上的俠氣。可是,下一個鏡頭,兩個弟弟在忙著出城做準備時,盧劍星卻只是身著新晉的官服靜靜的坐在父母牌位前,直到夕陽下山。他深知,魏忠賢一事,總得有個人出面頂下罪名。盧劍星看透了這官場的權謀與陰謀,小人物的命運從來就由不得自己。所以崇禎才會說出那句話:「再查下去,恐怕就沒人替朕辦事了,這件事到此為止,盧劍星,必須死」。於是,盧劍星沉默著走上了斷頭臺,為自己的兄弟爭取了一條活路。

原來,盧劍星的俠氣不僅僅是捨棄那一身的官服,更是能為了兄弟捨棄性命的人。他擔起了整部影片中最具有俠義精神的角色,王千源狹面窄眼,寬鼻硬顎,生活中的愁苦似乎是印刻在五官中,眉眼間有隱隱帶著長兄為父的擔當。他將小人物的無奈,大哥的責任表演得栩栩如生,尤其是最後斷頭臺上,他將柔和的目光投向二弟,弟弟們活著,便是他最後的心願。

《繡春刀》褪去俠氣精神的武俠電影,江湖世界的重新塑造

2)二弟沈煉的清醒和痴魔

沈煉在歷史中是真實存在的,嘉靖17年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官授七品,後貶錦衣衛,最終因直言規諫命喪嚴嵩父子之手,其人如《明史·沈煉傳》記載:「為人剛直,嫉惡如仇,然頗疏狂。」

但《繡春刀》中的沈煉,卻完全剝去了沈煉的剛直和疏狂,在他身上被賦予電影內容起承轉合的作用時,他的個性勢必是起伏波動最大的一個。 艾克薩羅斯說:這樣的人,我曾經見過很多,他們堅韌而又脆弱,簡單而又危險;他們孤僻卻又極度渴望被承認……最有價值的是,他們雖然充滿了反抗精神卻又極易掌控。這種人還有個共同點——註定早逝。」

沈煉很像艾克薩斯定義的這種人,他聰明且懂得審時度勢。他不覬覦,也不僭越。封存於飛魚服、繡春刀之下的隱忍,猶如一抹暗火:澆透了他清醒理智的內心。所以他放過魏忠賢,殺了嚴峻斌,脅迫張英,贖出周妙彤,在權謀的一再利用下,沈煉在隨著風波轉動,沒有迷了心智。

而沈煉對周妙彤的痴情已經到了入魔的地步,為了贖身,他不惜欺騙自己的兄弟,甚至將自己的兄弟置於危險的境地,也為了。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此清醒理智的人,卻依然沒能跳出情字。

沈煉很像古龍筆下的江湖人,一顆心決定了所有事,這世間之大,恩怨之多,惟有不能辜負了自己的心。正因為如此,他也就註定了是孤獨的。這或許就是路陽所要想表達的江湖兒女,沒有俠肝義膽,沒有呢愛恨情仇,只有過不去的痴魔和數不盡的愁苦。

所以,什麼是江湖,我刀飲血,踏過荒骨,哪裡是江湖,背起行囊上路,朝著天涯奔赴,對岸久別的故土,已經習慣於孤獨,誰又把酒,熱了兩壺,蒼茫之間灑落何處。

《繡春刀》褪去俠氣精神的武俠電影,江湖世界的重新塑造

3)三弟的純真和善良

電影上映後,由李東學飾演的三弟靳一川成了年輕觀眾最愛的那一個。有位影評人說,這部影片中每個角色都各有自己的困局,但靳一川卻是最坦蕩最真誠的一個,或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他絕對是最心無旁騖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俠者。

三弟曾是流寇,殺了錦衣衛的人,頂替這人的職位才算過上安穩日子。師哥丁修時不時出現以此勒索錢財,樂此不疲。

就算是這樣,三弟卻依然有著清澈的眼睛,純真的笑臉。雖然身在錦衣衛,身上卻不見刀光劍影的戾氣,或許就是因為這種天真,才會使師哥嫉妒,師父偏愛。也難怪三弟的角色會被很多媒體稱讚為是戲裡最亮點的角色,「最有『情』味的角色,不談為國為民,不談俠之大義,但一舉一動都出於率真本心,無論是打戲還是感情戲,都漂亮利落,不拖沓糾結,難得一個乾淨剔透的俠客。」

導演最終還是讓這份世間少有的乾淨隕落了,為了救下師哥,他身中兩槍,死在了雪地中。正是因為如此,這個角色才會讓人心心念念。

《繡春刀》褪去俠氣精神的武俠電影,江湖世界的重新塑造

結語:

《笑傲江湖》中有這麼一句話: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路陽將武俠電影中的江湖世界重新塑造,將人們固化下的俠氣做了改變,褪去了流俗的俠氣定義,俠氣已經沒有了國讎家恨,俠肝義膽。只有大環境中的小人物在不斷沉浮的掙扎。路陽本人也認為《繡春刀》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其實就是小人物的生存。在一個大的時代環境中,他們本身可能什麼都不是,需要依靠彼此才能度過難關。」

同樣的,路陽還是希望故事的結尾是有希望的,是帶著暖意的。所以,沈煉和丁修在廣袤的草原花海中策馬奔騰,江湖中有殺戮和死亡,卻仍然帶著希望。江湖沒有消失,江湖裡的人經歷了生死,活著的人裹挾著追憶的風,繼續前行。

相關焦點

  • 《繡春刀》褪去俠氣精神的武俠電影,江湖世界的重新塑造
    一把繡春刀,一身飛魚服,錦衣衛的江湖透著一股子快和狠的氣勢,在財富和權勢撥弄下,依舊在底層不斷掙扎的小人物,揮舞的刀尖滴著血,滲透了握刀人諸多的無奈。《繡春刀》的江湖中,不是我們想像的江湖,沒有快意恩仇,沒有大忠大義,在波雲詭譎的變換中,江湖中的人,早已將俠氣掩去了其鋒芒。
  • 尿醒的武俠夢,美中不足的《繡春刀》
    還把前些年較為火爆的《繡春刀》系列拿出來撐臺面,試圖填補遺失的武俠精神。他應該算是兩部電影裡最具有江湖氣息的角色了,是超脫規則之外的人物,痞氣與俠氣並舉,有趣,也帥。因此,《繡春刀》的劇情中並沒有牽扯到任何的「江湖氣息」,它講述的只是一群會武功的小人物在官場上的苦苦掙扎的故事。
  • 從張震楊冪的繡春刀看武俠片: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一方面是《繡春刀》本身電影質量過硬,另一方面,武俠電影作為中國獨有的類型片,一直還是有較大的群眾基礎。今天就來給大家聊一聊武俠電影的過往,以及各個導演不同的風格。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正是香港電影如火如荼的時期;在當時,邵氏公司無疑是香港電影行業的龍頭。
  • 武俠電影《繡春刀》前傳即將上映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白瀛)2014年暑期上映的武俠電影《繡春刀》,成為當年國產片一匹黑馬;3年後,該電影前傳《繡春刀·修羅戰場》將於7月19日起在全國上映。   導演路陽16日在京介紹,《繡春刀·修羅戰場》講述了明天啟七年,北鎮撫司錦衣衛沈煉在追查案件中身陷陰謀,為了證明清白,與少女北齋、同僚裴綸協力查明真相的故事。   路陽說,「修羅」作為半人半神的護法,是矛盾的善惡結合體,修羅存在的江湖才是血性真實的江湖,善惡的界限也會很模糊;《繡春刀·修羅戰場》故事發生在上一部之前,風格上除整體延續前作外,還加入了懸疑色彩。
  • 十年一覺江湖夢,武俠電影盡在《天下無敵》
    想一想上一次,你坐下來好好看完一部武俠電影是什麼時候?武俠電影本質上帶給我們的,是中國人靈魂中嚮往的俠氣。武俠世界的存在,正彌補了現實世界的某種缺失。「重然諾,輕生死」,捨己為人、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讓一代代俠客們將個人存在的意義全然交付給天下,生榮死貴,令人敬仰。
  • 懷念武俠劇:沒有了俠氣武俠劇還能稱之為武俠嗎?
    武俠文化其蘊含浪漫主義色彩和人文主義精神,而現在多地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劇。或許那動蕩的年代已經過去,人民生活水平趨於滿足且穩定,不再寄託和嚮往浪漫主義和人文主義。市場小,收益小,牽一髮而動全身,投資減少甚至投資人減少。二浮躁。優秀的武俠劇不止對導演、編劇有較高要求,對動作的設計、造型的打造和音樂都有一定的要求。
  • 淺談《繡春刀》系列:人物塑造與歷史背景
    《繡春刀》系列:脫穎而出2010年之後,由於受眾、商業以及技術的各種變化,國產電影市場逐漸走向了一個「類型片」的時代。各種類型如:懸疑、愛情、武俠、歷史等電影層出不窮,百花齊放。而在此其中,有一個系列電影引起了網友和觀眾的廣泛關注和巨大反響。
  • 柳巖吳樾主演《張三丰》殺青,江湖俠侶東方新武俠世界
    (了解更多影視投資、資訊關注微信公眾號:細析影訊)影片的背景是南宋末年,江湖各種力量陷入內憂外患它展現了一個充滿熱血和健康精神的新東方武俠世界。  8月29日,由吳樾、柳巖領銜主演的新武俠電影《張三丰》在橫店殺青,該片憑藉豪華的演員陣容、實力的幕後班底和觀眾熟知的題材,在拍攝期間便引發了關注和討論。
  • 《劍雨》.繡春刀成為了品牌,但也別忘了這部武俠電影
    這句話出自武俠懸疑電影《劍雨》,這是去年的文章,因為《繡春刀2》上映,又想起了這部古裝片遺珠。如果《繡春刀》按照嚴格劃分,歸為古裝動作片。那麼《劍雨》就可以說是2002年《英雄》之後最好的武俠片。但同時,作為一部電影,《劍雨》的敘事其實也很遵循類型電影的框架。女殺手細雨受和尚路竹點化,脫離組織黑石,隱居民間,嫁作人婦,多年後依舊被黑石找到。這是武俠故事中金盆難洗手的慣常情節。羅摩遺體的下落引出了江湖奪寶的線索,男女主人公之間各自隱藏身份的家常結下了兒女情仇的線索,兩者都是武俠電影的傳統要素。但《劍雨》用了懸疑電影的手法將它們結合敘述,就有了新的觀感。
  • 《繡春刀2》探討武俠電影中「卑微的人性」,你感興趣嗎?
    在傳統的武俠電影中,主角往往具有浩然正氣,歷經劫難,最終戰勝了大反派,比如電影導演塑造了幾百次的黃飛鴻,他在每一部電影中都是正義的化身,設定目標並成功實現。在《繡春刀2》中,每個角色都沒有明確的信仰,每個人都在為"生存"而掙扎。
  • 武俠電影武俠夢的誕生地
    我相信很多人小時候可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做一個武俠,帶著劍環遊世界,俠義正派,逍遙法外。有這樣夢想的人應該看過武俠電影或武俠小說,武俠電影是中國電影的一種獨特類型,源於春秋時期中國的俠義精神。小編第一次接觸武俠電影時,看到《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主演李連杰、林青霞,這就是我武俠夢想誕生的地方。我推薦幾部近年來我看過的最好的武俠片,他們一定都是武術愛好者!
  • 影片 《繡春刀》劉詩詩的浪漫武俠電影
    由著名製片人張家振監製,內地優秀青年導演路陽執導,張震、劉詩詩、王千源、李東學、聶遠、朱丹、周一圍、金士傑、葉青、趙立新主演的暑期檔唯一一部浪漫武俠巨製《繡春刀》將於8月7日全國公映。該片講述了明末崇禎年間,錦衣衛三兄弟奉命追殺魏忠賢,最後卻捲入到一場宮廷陰謀當中的故事。該片不管是劇情內容,還是主創陣容都堪稱暑期檔最大製作的浪漫武俠電影。看點一:最強陣容 電影《繡春刀》集結了眾多明星,文藝男神張震、東京影帝王千源、新生代明星李東學三人組成「錦衣天團」,帥氣逼人。
  • 電影分析:獨家《繡春刀II修羅戰場》
    電影《繡春刀II》代表了一種新式武俠電影風格,在保留「武」與「俠」的基礎上將故事和畫面以及好萊塢傳統敘事方式更好的融入進這種中國特有的類型片中,正是因為這些風格元素堆積在一起,從而在整體上形成了屬於這個影片自己的質感。硝煙,戰馬,屍橫遍野,死魂遮日,預告一開場就定下了蒼茫的視覺基調,正應了片名「修羅戰場」的殘酷與悲涼。
  • 屬於每個人的俠客夢 《我的俠客》讓江湖俠氣恣意揮灑
    ,武俠的風潮在信息愈加發達,娛樂愈加多樣的時代背景下漸漸遠離了人們的視線。隨著電影電視和遊戲產業更加追求感官體驗,原本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武俠題材成為了一小撮人的狂歡。  從2D到3D,從武俠到仙俠,高魔世界神仙打架的戲碼出現在了無數打著武俠旗號的遊戲當中。  究其原因,武俠韻味本身就是寫意的,在那個技術並不發達的年代,讀者通過文字,腦補出了一幕幕高手過招,生死相搏的畫面。而如今,技術的突飛猛進讓遊戲的表現更加絢麗,無數存在於幻想中的場景通過引擎和工具就能輕鬆達成,技術與想像力相輔相成,就造成了遊戲中的表現越來越偏離武俠範疇的現象。
  • 中國武俠電影「變形記」
    在《新獨臂刀》裡邊,觀眾們藉以世俗風雲的視角,見證江湖快意恩仇的理想。在《刺馬》裡邊,觀眾們藉以歷史的視角,見證江湖背後的家國情懷。在張徹的武俠電影,總是在江湖理想的風雲傳奇又或者是各類風花雪月的背後,蘊藏著悲劇的價值。
  • 近年來螢屏上久違的「江湖」——《繡春刀•修羅戰場》 | 「俠世界」專欄之境界的地平線
    俠世界微信公眾號,中國最好武俠自媒體「俠世界」專欄之境界的地平線《今古傳奇·武俠版》郵局訂閱代號:38-370近年來螢屏上久違的「江湖」——《繡春刀·修羅戰場》再者,人物武功設置也不重複,除了主打的繡春刀,還有噴火小流星錘(不知道該叫什麼好),狼牙棒,長刀,短棍。雖然戚家刀法一刀斷了主角繡春刀會讓人想到《浪客劍心》,但是因為武功招式的不重複,讓人沒有厭倦的感覺,層出不窮的武器完全是一個武俠電影該有的樣子。沒有浮誇的特效,而是一刀一拳有血有肉,隔著屏幕都能感到凌厲的氣勢。從這方面看,這個故事是武俠的。
  • 兩年磨一刀:真武俠電影《繡春刀》
    鏡頭避開人物轉到這裡的時候,你隱約知道一座城即一個武林,城郭內外,水流水的,雨下雨的,風吹風的,各人活各人的。掃街,叫賣,幹農活,有那麼多人不用去拿著武器對決,沒有大責任和自我使命感。此時,岸上正有人在交手,刀力勁猛,招式絕斷。    這就是武俠在我眼中所應有的魅力和特色,《繡春刀》的確做到如此。
  • 《笑傲江湖》之後,江湖再無「武俠」電影
    當年黃沾創作出《滄海一聲笑》之後,徐克看到這首歌不但歌詞大氣,而且旋律也十分激情,當即決定用在電影《笑傲江湖》裡。徐克新武俠電影當中的表現形式,至今在武俠電影領域處於霸主地位,無人能超越其右。在香港武俠電影史上,多次出現過新派武俠電影,從三十年代的拍《火燒紅蓮寺》以後,一直延續到五十年代,不過拍攝手法比較單一比較粗糙,還停留在只為展現功夫的局限範圍呢。
  • 繡春刀II:修羅戰場 | 亂世之上的另類武俠
    三年前,一部講述明末錦衣衛故事的電影《繡春刀》口碑爆棚,奪得當年5項金馬獎提名。
  • 這部「快武俠」電影,讓我覺得中國武俠片風骨猶存
    17年的《繡春刀》? 15年的《刺客聶隱娘》?還是更早?不管你承不承認,出現在觀眾視線裡的武俠電影的確越來越少了。從早期享譽世界的李小龍,到90年代的徐克、王家衛,再到新千年的李安、張藝謀。武俠電影從不乏可鐫書帛的傳奇,每一個類型都誕生了難以超越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