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聽Beyond的時候就有人在討論Beyond是搖滾樂隊嗎?他們的音樂作品算搖滾嗎?有人認為是,有人說不是,是偽搖滾,二十年過去了,沒有誰給出一個確切答案,現在依然在爭論,也依然有人在問Beyond算搖滾嗎?
得到的答案依然是有人回答是,有人回答不是,是偽搖滾。和二十年的答案一模一樣,都說時間能改變一切,看吧,這個問題二十多年了都沒有改變。
搖滾這種音樂風格從出現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沒有去說明這個是搖滾音樂,那個不是搖滾音樂。
有人會說搖滾是一種風格,也就是吉他加貝斯加鼓演奏出來的一種節奏強烈的音樂形式。
也有人說搖滾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更多的是一種批判性的、比較犀利的態度。
好吧,這種形上學的東西本來就沒有確定的概念,藝術上的東西總是沒有確切概念,它不像金錢一樣十元就是十元,百元就是百元,而是像水一樣加一定配料,他可能是酒,是醋、是飲料、是糖水、是藥……
搖滾發展到現在他包涵的範圍很廣,同時延伸出不同的搖滾風格,如鄉村搖滾、藝術搖滾、古典搖滾、前衛搖滾、迷幻搖滾、硬搖滾、重金屬、另類金屬、獨立搖滾、工業金屬 、後車庫、前衛金屬、黑色金屬、哥特金屬、藍調搖滾、英倫搖滾、凱爾特搖滾、復興朋克、山地搖滾、迷幻搖滾、東方搖滾、說唱金屬、硬金屬、流行金屬、武俠搖滾、華麗搖滾和朋克搖滾等等,各種分支之間互有界限有時也模糊,搖滾從來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它在數十年發展過程中也是不斷變化著的,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來定義搖滾。
音樂本身就是互通的,相同的音符打造不同的音樂盛宴,各種風格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怎麼去斷定Beyond的風格,只是取決與你心中對搖滾的概念,玩重金屬的認為朋克不是搖滾,玩朋克的認為玩流行搖滾的不是搖滾……搖滾圈也是有鄙視鏈的,只有自己玩的才是正宗搖滾。
聽眾也是一樣,一個樂隊不是你心中認為的搖滾風格,那就不是搖滾了,對於Beyond是否是搖滾的認知也存在其中。
Beyond的音樂作品以寫實為主,其內容大多反映出社會的時弊以及他們的所見所感以及心中感慨,作品有時會引來社會的反思,人心的觸動。
樂隊注重原創,一直堅持著由各成員負責創作所有作品的旋律和編曲部分,因此能真實地表達樂隊對某一主題的意見及情感。
總體來說他們屬於搖滾樂隊,不過在不同時期由於外界因素導致作品曲風風格具有向其他音樂形式的傾向性。
80年代前期,BEYOND早期受歐美搖滾流行曲風的影響,創作的歌曲多半走藝術搖滾玩法和朋克重金屬玩法,以及英倫搖滾的模樣。
80年代中期,BEYOND開始走自己的商業路線,考慮唱片賣座等商業化因素,推出了主打流行曲風為主,搖滾曲風為輔的流行搖滾,開拓了中國搖滾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商業化道路。
在華語搖滾市場,Beyond應該是最早商業化的一個搖滾樂隊,他們後期一直被質疑偽搖滾,流行樂隊的緣由也大多集中在這個時期,這個時候的Beyond為溶入市場,不斷的試探流行商業與搖滾結合。
80後期至90前期,BEYOND的路線就不太確定了,有純流行,也有純搖滾,搖滾中有JAZZ、英倫、華麗搖滾,這個時候是Beyond風格動蕩的一個時期,理想與現實,商業和堅守,我們從當年黃家駒和Beyond的一系列動態中也可發現,他們在探索一條新的出路,只是黃家駒英年早逝。
搖滾樂從來都不是主流音樂,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是,國內國外都一樣。這就是黃家駒痛苦的根源,因為不論他怎麼變換風格,融合其他的音樂,他和他的樂隊根源裡還是一支搖滾樂隊。
他認為搖滾樂在香港是很小眾的,生存起來也頗有難度,如果想玩搖滾也要儘量香港化。當他到達日本後發現,搖滾依然是生存很困難的,無法改變市場只能改變自己。
但是Beyond樂隊的搖滾精神就從未熄滅過,這種內核決定了他們對音樂的態度。
現在很多人認為的不算搖滾的Beyond的作品,雖然從曲調風格上偏流行,但是搖滾的內核依然存在,就是那種搖滾精神,敢言、敢做,為大眾帶來衝擊,讓人得到希望和力量。他們堅持信念、熱愛和平、關心社會,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打不死的精神,這其實也是家駒音樂生涯的悲愴之歌,妥協與不甘。
但是這也造就了Beyond獨創的一些極富東方特色的搖滾作品。
Beyond是一直具有搖滾內核的樂隊,其成功的把商業性與搖滾精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華語樂壇具有代表性的樂隊之一。
注:對Beyond是否搖滾存在質疑其實可以聽聽他們不同階段的作品,Beyond初建樂隊時候的作品,家駒離世之後三子組隊時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