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富含鈣鐵磷等微量元素,作為一種比較平價的海鮮深受沿海老百姓的喜愛,在餐桌上的出現頻率相當的高。
蛤蜊的品種有很多,但我們常吃的也就是文蛤和花蛤(粵語亦作花甲),近年隨著網紅花甲粉絲在全國的風靡,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蛤蜊的鮮美滋味,可是想吃到美味可口的蛤蜊也要分季節和選對做法。
進入4月份以後,隨著氣溫的上升,海水的溫度也慢慢回暖,這時候靜止了一冬的蛤蜊也復甦過來,加快了生長的速度。從春夏交接一直到秋季,是蛤蜊最肥美最好吃的時候,這時的蛤蜊肉質緊緻,個大體肥,多汁飽滿。
漁民一般在凌晨捕撈蛤蜊,白天售賣,我們中午或下午買回的蛤蜊都是吐好沙的,這樣製作的時候,只需要放入水盆搓洗一下外殼就行,如果是早市買回的蛤蜊,那就需要先吐沙才能製作,蛤蜊吐沙的方法實際很簡單,把蛤蜊放入裝上海水的盆裡,讓水沒過蛤蜊就行,這樣放置4-5個小時候,蛤蜊殼裡的泥沙基本就吐乾淨了。
如果買的蛤蜊過多,一次吃不完,可以用一個平常的塑膠袋把蛤蜊裝上,一隻手握住袋口,另外一隻手隔著袋子抓住蛤蜊往一個方向像擰衣服那樣轉,轉越緊越好,一直到裡面的蛤蜊緊貼著無法開口,然後把袋子倒放入冰箱冷藏室,讓袋口被蛤蜊壓著無法鬆開即可,這樣保存的蛤蜊能在冰箱裡存活2-3天。
蛤蜊本身味道鮮美,因為是海洋生物,自身有一定的鹹味,所以我們用蛤蜊做菜的時候基本都是以原汁原味為主,少加甚至不加其它調味料。
下面就從炒、蒸、煮三種常見烹飪方式教大家製作味道最純粹的原味蛤蜊。
辣炒蛤蜊
材料:蛤蜊、幹辣椒
製作方法:蛤蜊清洗控水備用,幹辣椒和香菜切小段。鍋內放入少許油,加入辣椒段爆香,倒入控幹水的蛤蜊略微翻炒幾下蓋上鍋蓋大火燜1-2分鐘,看見蛤蜊全部開口後即可起鍋,不用放鹽也不要加水。做這個菜一定要掌握好起鍋時間,時間久了蛤蜊肉就幹縮水了,時間過短蛤蜊又沒開口,最好是透明鍋蓋觀察全開口後就起鍋。
蛤蜊蒸雞蛋羹
材料:蛤蜊、雞蛋、蔥花、生抽
製作方法:鍋內加水燒開後放入蛤蜊,看見燙開口就迅速取出,取出的蛤蜊均勻擺放進深盤備用。雞蛋打散,1:1或1:1.5加入溫水(水量決定蛋羹的嫩滑程度),把蛋液倒入裝蛤蜊的盤裡,用保鮮膜封上,再用牙籤扎幾個小眼。蒸鍋水燒開後放入鍋內大火蒸5-8分鐘關火取出,淋上適量生抽,撒上蔥花即可。
蛤蜊疙瘩湯
材料:蛤蜊、麵粉、雞蛋、木耳、鹽、香菜
製作方法:蛤蜊煮開口後去殼備用,木耳切絲,香菜切段。麵粉放盆裡一邊攪拌一邊摻水,攪拌成麵疙瘩,注意水要慢點加,也別加多了,如果要省事可以調成麵糊,像做涼魚那樣等水燒開用漏勺過濾麵糊滴下去,但那樣沒有直接攪拌成麵疙瘩的有咬勁。鍋內放水加入木耳絲燒開後倒入麵疙瘩攪散,再倒入蛤蜊肉,淋上一個雞蛋液,最後放入適量的鹽攪勻出鍋,再撒上香菜段就行,不喜歡吃香菜也可以換成蔥花。
如果上面幾種做法你都嫌麻煩,那可以直接把洗淨的蛤蜊放入盤中,封上保鮮膜扎眼後放入微波爐高火4分鐘取出即吃,這樣什麼調料都不用加,算是最省事簡單的做法。
現在開始就是一年中蛤蜊最肥美的季節,喜歡吃的朋友可不要錯過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