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離世後,為何要穿著壽衣下葬?原來有科學依據,還真不是防屍變

2021-01-07 沫史思今

在浩瀚的宇宙中,生命的存在顯得極其微小和短暫。在我們人類文明開始,人類就開始思考生死。千百年來,生老病死是人們必須遵循的自然規律,無人能夠避免。在幾千年的文明中,人們關於生死有了不同的看法。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習俗。

喪葬制度的發展和演變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在自然界,生命的存在是很短暫的。任何生命都無法擺脫生死,這也是自然法則。從我國古代文明開始,人類就開始研究生命。在思考生死問題的同時,人們也希望找到讓生命延續的方法。但是,不管人們怎樣努力,都無法打破自然規律。因此,人們的思想開始發生轉變,認為萬物皆有靈。即使人失去了生命,但人的靈魂還存在,是不死不滅的。我們知道,古代的科技不發達,很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他們就將這些現象認為是神靈的存在。而靈魂的存在就是人們生命的延續。為了能夠讓死者繼續享用生前的生活,人們便開始用不同的形式來祭奠,這也逐漸的形成了喪葬文化。

嚴格來說,從生命開始,死亡也會隨之而存在。"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在古代,人們對於死後生命延續的說法深信不疑。在歷朝歷代的更替中,逐漸地形成了具有鮮明特點的喪葬禮儀文化。從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到普通的勞動群眾,喪葬制度逐漸的完善,並具有一定的規模。受到不同的文化影響,我國的喪葬文化表現形式多樣。不管是哪種喪葬形式,最終都體現了生命回歸自然,靈魂不死的觀念。

喪葬文化的起源與人類靈魂不死的觀念緊密聯繫,也正是這樣的觀念讓我們的喪葬文化不斷的完善。人們對神靈十分的敬畏,在喪葬中也表現出恭敬和敬畏的心理。因此,喪葬儀式有很多的要求。在舉辦喪葬儀式時也一定要嚴格遵循禮制。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喪葬禮儀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我國的喪葬文化也隨之發生變化。古代的喪葬禮儀繁瑣,在新的文化衝擊下,人們開始摒棄一些繁瑣禮制。相比之下,現代的喪葬禮儀比較簡潔。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儘管喪葬禮儀形式發生變化,但都體現了我國人民對禮儀文化的重視。

喪葬服飾的由來

我們國家對於禮儀文化十分重視,禮儀文化表現在方方面面。其中,喪葬文化就是比較獨特而重要的一種表現形式。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人們都很講究身後事。在人生命最後的時刻,家人都會為其換上新衣。我們通常稱這種服裝為壽衣。這也是喪葬中不可少的物品。在書中曾經記載過,關於壽衣的由來。在封建制度的統治下,由於朝代的更替,人們的文化在不斷的演變。漢人受到不同民族的統治,不僅要遵循他們的禮制,還要脫下漢服。在長期的反抗中,大批的漢人被殺戮。對於漢人來說,生前不能穿漢服,只能寄希望於死後。所以,在去世後,人們就為死者穿上漢服。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地形成了一種風俗。

雖然朝代不同,但是穿壽衣已經成為喪葬文化的重要習俗。在不同時代,喪葬服飾雖然有差異,但基本樣式還基本相似。在喪葬習俗中,壽衣的穿著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不能隨便穿。我們傳統文化中,受到陰陽文化的影響。在人去世後,穿衣服要和活人區分。所以,人死後穿的衣服都是奇數。而且,根據死者年齡上的差異,穿衣服的數量也是有講究的。年齡越大穿衣服的數量越多,也表示有福有壽。在壽衣的選擇上,一般不穿皮毛和綢緞。人們認為穿皮毛服裝下葬,在今後會投胎轉世為獸類。綢緞服裝則會導致子孫斷絕,寓意不好。儘管人們的說法各異,但穿壽衣下葬,是對死者的尊敬,也是對喪葬文化的一種延續。

穿壽衣下葬的真實原因

古代受到封建文化的約束和影響,人們對一些科學現象無法理解。人們認為死者的靈魂永生不滅,對於人死後的喪葬禮儀非常的重視。在人去世後,不僅要遵守各種繁文縟節,還希望通過死者來達到庇佑。古人認為,給逝去的死者穿壽衣不僅是對死者的尊敬,還要防止屍體發生屍變。那麼,為死者穿壽衣究竟是為何?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在古代,受到科學技術的影響,很多自然現象無法用科學技術來解釋。在古人眼中,這些現象的發生都是神靈所為。

從古代喪葬文化來看,我國古人的喪葬形式大多以土葬為主。在死者去世後,通常會停屍三天。有的地方因為風俗的不同,死者長達數十天不能下葬。在此期間,死者的身體會發生腐爛現象。為了防止屍體腐爛流出的液體,人們會在棺木中放置大量的草木灰、草紙以及一些吸水的東西。而死者身上穿的壽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吸收水分的作用。所以,死者穿壽衣並不是為了防止屍體屍變。

結語

從古至今,人們對生與死持有不同的態度。雖然人們對生和死的理解和看法各異,但是都對生死存有敬畏之心。正是有了對生命的研究,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文化的價值和意義。茫茫宇宙中,生命在不斷的消亡,也在不斷的延續。我們人類的文明更是在誕生和死亡之間不斷的延續和發展。生與死是我們人生必經的過程,我們無法跨越和改變。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充滿了生機和力量。

參考資料:

《荀子禮論》《送應氏二首》

相關焦點

  • 人死之後,穿壽衣下葬是有科學依據的,可不是為了防止「屍變」
    人的一生是要經歷生老病死,悲傷離合。人去世以後,在世的親人會為其舉辦一場隆重的下葬儀式,他們相信這會讓死去的親人靈魂得到安息,這也慢慢形成了喪葬文化。在舉辦喪葬的時候禮節有很多種,但是經過時間的洗禮,古代的繁瑣的下葬儀式也慢慢變得簡潔,但是穿壽衣下葬,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著,有人說穿壽衣下葬是為了防止屍變?這種說法完全就是無稽之談,畢竟穿壽衣就能防屍變,那就不會有那麼多道士了。壽衣有很多種,寓意其實是健康長壽,款式也很多,要是不小心整錯了,那就可能要鬧笑話了。
  • 人死後為啥非得穿壽衣?別聽別人瞎說,其實很有科學道理
    以目前的水平來看,永生還是暫時無法實現的,因此人們普遍都很重視人的後事,如果說有人過世了,其家人再怎麼悲痛,都要讓其風光厚葬。中國有著豐富的喪葬文化,看似是簡單的葬禮,其實這裡面有很多的學問,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有很多的規矩都逐漸的消失,而且現在都是火葬,大多數規矩都只適用於土葬,消失也很正常。
  • 為何人死後不能馬上下葬?需停屍三天呢?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儘管我們已經不再是那個封建落後的國家了,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先進,但是仍舊有些地方有些人的思想仍舊是無法跟上這個不斷向前發展的時代。比如,如今在我們國家的一些農村地區,仍舊保留著古老的一些習俗習慣,這些習俗習慣有的是封建迷信的,但有些卻不是表面看的那麼簡單。
  • 人死後為何要口含一物下葬?並非迷信,有相關科學依據
    在農村長大的人,或者參加過葬禮、見過不少世面的人,應該對民間的一種喪葬習俗有所了解:人死後,家人收拾遺體、擇時下葬時,大多會讓死者含上一件物品,用這種方式送到入土為安。其實,這種習俗並不都是迷信,也有相關的科學依據。
  • 古代妃子下葬時,為何要堵住七竅?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
    普通人對喪葬習俗的要求就很高,希望已經逝去的人,能夠體體面面的。中國人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另外一個世界,只是希望自己的親人不論去了哪裡,都能過得好。普通人既如此,皇室更是如此,並且要求會更多。所以在古代,妃子遺體下葬的時候,都會進行相應的處理,她們不僅要正衣冠,還要淨身。古時候不像現在,人死之後會進行火化,是沒有遺體的,古人講究遺體完整,所以不允許有損傷。
  • 人死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然而這並非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與此同時,我們發現人死之後,要停屍三天,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並非是因為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人人都想長生不老,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非常的渺小,我們就像是螻蟻一樣,即便能夠做很多事情,但在世間萬物面前,卻是一粒塵埃。古往今來,人們從未停止追求長生不老藥,希望自己能延年益壽。
  •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並非封建迷信,有科學依據!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 並非封建迷信,有科學依據!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人類的死亡是幾十年故事的消逝,死者去世後,一般要在靈堂裡停靈三天才能下葬。這3天裡,死者家屬會為其舉辦盛大的追悼會,人死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
  • 殭屍為何都穿清朝官服?並不是胡說,這幾個原因你可能不知道
    其實喜歡看殭屍片的朋友應該會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飾演的殭屍片都是殭屍穿著清朝服裝呢?難道殭屍在清朝真的出現過?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為什麼電影裡的殭屍不是身穿唐、宋、元、明……的衣服呢。統一都是清朝服裝的殭屍到底有哪些原因?下面就隨我一探究竟。
  • 殯儀館為何不放鏡子?並不是因為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殯儀館為何不放鏡子?並不是因為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說到殯儀館,很多人不寒而慄,雖然現在是一個講究科學的社會,但有些事情科學真的不能解釋,所以人怕「妖魔鬼怪」。很多人覺得殯儀館是一個陰氣特別重的地方,就算是一個無神論者的人,都對一些方面的講究就特別多,不過大多數規則,也是建立在對逝者的尊重為前提上面的。殯儀館為何不放鏡子?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這是真的,不並不是因為封建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不過這些科學依據也是防止心理戰術「人嚇人」的事情發生。殯儀館放的一般是剛剛去世沒多久的人,為了防止「假死」情況的發生,大多派工作人員和家屬晚上在殯儀館看守。
  • 棺材在下葬的途中,為什麼不能落地?除了迷信,其實還有科學依據
    民間喪葬習俗中,有棺材在下葬途中不能落地的說法,大多數人都認為是迷信,但專家卻說其中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第一、古代喪禮習俗,「事死如事生」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就佔了一半。新生兒出生之時全家人都皆大歡喜,這是對生命的敬畏和祝福。家中有老人過世時,全家人則愁容滿面、涕淚連連,哀痛之情已無法用語言去形容。
  • 人過世後為何要停屍3天才葬?原來不是迷信,有科學道理
    其中有一些早已經根深於人們的生活之中,最典型一種的就是人死後的葬禮習俗,在中國向來是以「死者為大」。「落葉歸根、入土為安」,可是在中國的傳統葬禮上卻又有一種不成文的特殊規定就是死者要停屍三天。史料記載,扁鵲年輕時曾周遊列國。到了虢國時,發現所有臣民都沉浸在一種悲傷的氛圍中。他好奇地問當地民眾發生了何事。有人就告訴扁鵲,是當朝太子死了,大家都在悼念他。
  • 「人死後要停屍三天」,並不全是封建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我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文明歷史的古國,我國現在歷史中有很多文化沉澱。我們老祖宗流傳至今的許多說法,至今仍然能夠應用。根據老祖宗說,「人死後要停屍三天」,並不全是封建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所以我們要仔細了解一下,才能明白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一些話語所蘊含的意義。
  • 為何人在去世以後要用白布蓋住,不能隨意掀開?原來有科學依據!
    ,古時候,主要留下的各種講究是因為古代思想封建所導致的,而現在,我們可以利用科學,讓人們死後喪事變得不再紛繁,不過,有的習俗確是古時候一直流傳至今也沒有更改過的,同時它還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從古至今都沒有更變過無論是在各種影視劇或者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已故的人們都會在面上蓋一面白布,無論是古時候還是現代,依舊如此,也很少有人會去掀開白布,那麼這是為何呢?為何白布蓋死人從古至今都沒有更變過呢?
  • 看完才明白,原來是有科學依據的
    而在前段時間,有很多專家都表示:狗狗死後千萬不能埋掉。這讓很多人感到特別不解,為什麼會這樣說呢?現在我才明白,原來這些都是有科學依據的,根據村裡的老人說:狗狗在剛剛出生的時候,就將自己所有的東西全部都奉獻給了主人,所以就算是它們死了,也不願意離開自己的主人。
  • 西北民間傳說中比屍變、殭屍還要恐怖的「犯喪事件」
    在我國的很多民間文化史料中,不難看到關於」屍變「的記載,清代文豪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就講述過一個關於屍變的故事,通篇讀完能讓人全身起一層雞皮疙瘩。  所謂屍變,其實就是指死屍在特定的條件下,受到了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肉身突然復活的現象。這復活的屍身能行走傷人,但是不通人言,毫無人性,十分嗜血兇殘。
  • 農村喪葬習俗:人離世後為何要停放3天,並非迷信而是古人的智慧
    儒家經典啟蒙書籍《弟子規》中曾有云:「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所以人死之後要遵照喪禮,按部就班的為其舉行莊嚴、肅穆的葬禮,以表達生者對死者的敬愛之情。 農村有一項喪葬習俗,人離世後要停放3天,並非迷信其實有一定的道理,是古人的智慧之談。
  • 為什麼人死後不能讓貓靠近屍體?並非是迷信,有真實科學依據
    貓在我們中國是一種具有神秘色彩的動物,特別是黑貓,很多地方在人死之後都會有停屍幾天的風俗。但是不知道有沒有人聽說過在停屍的時候,貓這種生物是絕對不允許靠近屍體的,否則可能會有出現詐屍的情況,甚至還有貓臉老太太的傳說。那麼這是真的嗎?
  • 古代人死之後為何要燒紙錢?原來並非迷信,是有歷史依據的
    古人去世之後為何要燒紙錢?原來並非迷信,是有歷史依據的 引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眾所周知,從古至今人類都無法擺脫生老病死的宿命,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許多求仙問藥的故事,例如,秦始皇嬴政一生都在追求的長生不老之術,甚至為了求藥大費周章出遊
  • 95後「壽衣女模」給自己想好了壽衣:走紅後「懵圈」,已停止直播
    三年從業經歷,25歲的任賽男從害怕壽衣到坦然試穿再到想好了自己心儀的壽衣,她認為生老病死實屬正常,沒必要避諱。「我願意一直幫大家體面告別人生。」「走紅」以後,很多人問她對死亡的看法,她自認比她有智慧的人太多了,不想去教育別人,自己只想陪有緣人有一段,就夠了。95後「壽衣女模」走紅之後,停了直播婉拒採訪 心態平和12月30日,河南鄭州。
  • 為什麼要讓家人在他死後剪下壽衣一角?
    除此之外,胡雪巖還錯在他作為一個商人,卻與官場交往過密。 和左宗棠交往固然可以給他的生意帶來官場後臺保障,卻也使左宗棠的政敵成為了自己的敵人,政治上甚至出現了「倒左必先倒胡」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