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京劇梨園的規矩最講究一個「和」

2021-02-19 生活Vision

談到京劇,除了想到生旦淨醜不同行當、畫眉抹彩的妝容與餘音繞梁的唱腔,我們還會想到「王珮瑜」這個名字。

作為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不但唱出「當代孟小冬」的名氣,還擔當起京劇藝術傳承與創新的責任。在現代娛樂工業風生水起的當下,她與團隊以「和而不同」的心態努力將傳統藝術與流行文化融合,力求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喜愛京劇,推動京劇藝術的傳播與發展,希望能迎來京劇的黃金時代。

本期《毛鋪·和文化錄》邀請到了王珮瑜瑜老闆,她與相識多年的知名媒體人楊瀾相聚演播間,聊起學戲的經歷與過往,並一同深入探討了京劇「獨秀」與「共榮」之和,京劇與時代之和。

過去的一年頗為艱難,而艱難也會帶來新機遇。對於王珮瑜來說,雖然2020年很長的時間不能「走出去」上臺表演,但她不斷思考,發現其實京劇不僅是大眾普遍認為的「純舞臺藝術」,它其實是一個可高可低、可進可退、可上可下的藝術,它完全可以走下臺來,變成各種各樣類型和方式來傳播與推廣。

儘管有這樣的想法,但一個創意要落地,從策劃、溝通到找平臺合作都是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慶幸的是在這期間有一部和京劇有關的電視劇推出,王珮瑜決定借力打力,趁劇迷關注的熱度做一場京劇綜藝,補充劇以外的京劇內涵,融入梨園行的行規和唱腔,她還特地分享了年輕觀眾更愛聽的當年京劇流量擔當、角兒們的私房行頭等有趣掌故,將京劇的樂趣推廣到更多年輕人中去,讓人看完以後意猶未盡,還想再看。

王珮瑜將京劇藝術與現代娛樂結合,在傳統藝術推廣在當下娛樂工業規則的碰撞中找到平衡,以梨園講究的「和」為核心,推動京劇在當代能迎來黃金時代所做出的努力。這與堅守並踐行「和而不同」的勁牌毛鋪酒品牌不謀而合。勁牌毛鋪紫蕎酒也如這般堅持守正與創新,在守護品質初心的同時,開創性地融合了濃、清、醬三香原酒及多種草本內涵,形成口感豐富、回味悠長的蕎香型白酒,以「一口喝三香,更有草本漿」的獨特風味,開闢出一個和而不同的白酒時代。

說到傳統藝術的純粹與現代多元化的融合,王珮瑜表示京劇才是跨界鼻祖。

她說京劇也是當年的通俗文化,並且流行得一塌糊塗。當年無論是達官顯要還是平頭百姓,大家都喜歡去看演出、追這些角兒,和現代人追偶像是一個意思。只是經歷時間沉澱,京劇逐漸演變成小眾文化,在大眾看來很高雅,但也未曾湊近了去了解它。

她認為京劇從起源、發展、高潮,到幾個角兒幾齣戲,經歷大浪淘沙演變成國粹、國劇,再到出現斷層、如今成為「小眾文化」,這整個過程完成了它的生命周期;而京劇本身就是一種跨界融合——它是徽漢、崑曲、京腔破圈跨界的產物,可能一出京劇裡有很多劇種的元素存在,在當下流行跨界之前,京劇就已經通過融合與創新發展傳承下來。

如今不論國家還是民間,大家都希望把京劇國粹發揚光大,為此加上了很多新的科技手段,有LED大屏支持、更好的音響設備與更高級的燈光輔助;但也有人認為在科技改良下,「傳統的純粹」走了味。可王珮瑜卻並不認同,她覺得純粹藝術可以與新形式新科技融合,但重要的是,當把這些現代舞臺科技元素撤下,京劇表演必須依然成立,才不會失去本身的特質。

「和」文化,自始至終都是京劇傳承與發展的核心。從過去流行文化到如今集大成的國粹,京劇就是不斷在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下融合發展。而勁牌毛鋪傳承的「和」文化也在京劇藝術方面印證了價值。勁牌毛鋪踐行的「和而不同」,同樣蘊含的創新理念:既能保持白酒的品質初心,也沒有讓濃、清、醬三香的純粹走味,而是形成更加獨到的口感與香氣,在三香合一、草本內涵的多元融合中,探尋更多可能。

相關焦點

  • 京劇演員王珮瑜打造首檔京劇脫口秀《瑜你臺上見》
    新京報訊 由京劇名家王珮瑜擔任策劃人之一的首檔京劇脫口秀《瑜你臺上見》,將自3月27日起,每周五、周日中午12點在愛奇藝播出。節目海報。圖片來自網絡在節目中,王珮瑜將把京劇的歷史、故事、流派、表演等門道娓娓道來。為京劇做一檔屬於自己的綜藝節目,讓更多人看到京劇、感知京劇,是京劇演員王珮瑜一直以來的想法。在當代傳播京劇,需要打破各種壁壘,讓年輕人對它不再陌生,才會願意親近,故而,這檔節目將以「脫口秀+表演」的節目形式呈現。
  • 京劇演員王珮瑜:京劇是一門太美的藝術,傳承越來越難
    「京劇是一門太美太美的藝術,但傳承卻越來越難。」王珮瑜說。「我想當京劇的一扇窗,讓人們打開這扇窗,願意走到京劇的殿堂裡,也願意一輩子做下去。」找到屬於自己的京劇觀眾,成為了王珮瑜的堅持。無恩師,無珮瑜王珮瑜第一次了解京劇,是因為舅舅和外公。
  • 王珮瑜:一個「不務正業」的著名京劇演員
    據說曾經有個臺灣的攝影師叫凌峰的拍過她,很多年以後,凌峰仍然忘不了她,還在電視上通過電話尋人找她,很多人打電話過來提供信息,最後有個女士打電話過來說不認識唱評彈的王珮瑜,但是聽說過一個唱京劇的王珮瑜,還是唱老生的,不知道是不是那位先生要找的。誰能在這麼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魅力?王珮瑜就是那種天賦爆棚的少年。
  • 中國和力 | 王珮瑜:看到年輕人愛上京劇 所有的質疑和委屈都是值得的
    談及2020年,她用「一言難盡」來形容,因為疫情,京劇線下演出受到極大影響。「在那個時候,我就想,我們可以不唱戲,可以不出去,但是不可以停止思考。」很快,王珮瑜和團隊策劃啟動了節目《瑜你臺上見》,以「脫口秀+表演」的節目形式,將京劇的歷史、故事、流派、表演等門道娓娓道來。這是這些年來王珮瑜用各種新方式傳播京劇的一個縮影。
  • 王珮瑜:打破京劇「次元壁」
    在另一檔網絡熱播綜藝節目中,王珮瑜身著一襲紅扣黑底長衫,身形清瘦,在傳統劇目《斷密澗》的背景音樂中迤迤然上場,自報家門:「我是來自上海的京劇演員王珮瑜。」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王珮瑜的節目和視頻成了他們和國粹的第一次深度接觸。
  • 王珮瑜:年輕人覺得京劇不潮,我不甘心
    在《吐槽大會》上,甚至有人調侃她是「不聽京劇的人最喜歡的京劇演員」。「出圈」後的王珮瑜,也收穫了大量的年輕粉絲,其中一些是衝著她的「顏值」來的。她的一位老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在接近大眾的過程中,乾旦坤生(也就是京劇中的男演員演花旦,女演員演老生)是一種天然的賣點,也符合當下年輕人對中性美的追求。
  • 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帶不火京劇,郭德綱:相聲和京劇的表演不一樣
    德雲社崛起的歷程是艱難的,郭德綱能從一個小劇場相聲演員成為近400百人的班主更是不易。目前德雲社早已經和成立之初不一樣,當年缺少演員恨不得一人當八人使,現在有嶽雲鵬、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張九齡、尚九熙等知名相聲也能用,目前早已是人才濟濟,人才輩出。
  • 2017王珮瑜京劇巡迴展石家莊站即將啟動
    京劇越來越小眾,但幸好有王佩瑜。   在京劇界,王珮瑜絕對是個響噹噹的人物,票友們常叫她「瑜老闆」。她15歲就獲得了梅葆玖的讚許,20歲前,將各類京劇大賽大獎悉數拿下,25歲成為了上海京劇院一團的副團長。頭頂餘(叔巖)派第四代傳人、「梨園小冬皇」、「當今坤生(女老生)第一人」等多重光環。
  • 「京劇偶像」王珮瑜 : 我來凡間走一遭
    王珮瑜明白自己在這個市場上的稀缺性。綜藝咖和明星在晚會上唱流行歌,正常得很,倘若換成一位京劇女老生身著長衫儒雅地唱,唱腔中再加點湖廣音中州韻念白,立馬產生不一樣的效果。「讓公眾看到京劇演員的多面性,這個也是今天市場上的一個要求,我覺得有一些才藝還是挺有意思的。」王珮瑜說。這是一個市場需要「跨界」的時代,對王珮瑜來說亦是一個好時代。
  • 說相聲的京劇票友郭德綱,京劇演員王珮瑜同時開唱,誰會拔得頭籌
    郭德綱在訪談中也多次說過,他自己最喜歡的是唱戲,最拿手的是評書,不過最賺錢的卻是相聲。說來也是有點諷刺,郭德綱補拜京劇大家趙麟童之後對京劇的演出更多了,不過很多網友也一直在批評郭德綱的京劇水平也就是一個票友,一直在糟蹋京劇,這樣的說法讓人挺無語的。
  • 「老生常談」王珮瑜京劇清音會:有彈幕的京劇你見過嗎?| 文末有福利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喜歡京劇,另一種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王珮瑜文|胖虎10月21日,你若是走在新街口的街頭,你會發現,原本快速而無律的人流正向著一個方向奔走。有年長到六旬的老爺爺、還有年幼到未及冠的00後,到底是什麼,可以把這些看起來截然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
  • 與王珮瑜一起:臺上看戲,臺下觀文
    ——(清)王驥德《曲律》念白的字句長短、聲調平仄,雖然不像唱詞一樣有明確的格律規範,也沒有嚴整的節拍、固定的調門和旋律,但同樣要講究語音的美感和音韻的和諧,做到「美聽」。在京劇裡,這種以湖廣音、中州韻為基礎的念白方式,叫做「韻白」。
  • 王珮瑜:打造京劇藝術新生態
    在京劇的發展歷史中,老生是一個佔據十分重要地位的行當,而我所宗的是譚餘一脈,被稱為正統老生。」講座現場,王珮瑜將演講與唱念相結合,將京劇的歷史淵源娓娓道來。京劇老生主要流派,從余三勝到譚鑫培,從餘叔巖到孟小冬,也成為她講述的重點。從念白到唱腔,闡釋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演繹「有聲必歌、無動不舞」的京劇表演內涵,這些深入淺出的講解,體現的是王珮瑜多年在舞臺上的錘鍊與積澱。
  • 【梨園風·人物】王珮瑜在抖音——打破戲曲「次元壁」的人和事
    這段15秒的視頻在男女老少中傳播,2000萬人由此進入一個京劇世界。在另一檔網絡熱播綜藝節目中,王珮瑜身著一襲紅扣黑底長衫,身形清瘦,在傳統劇目《斷密澗》的背景音樂中迤迤然上場,自報家門:「我是來自上海的京劇演員王珮瑜。」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王珮瑜的節目和視頻成了他們和國粹的第一次深度接觸。
  • 王珮瑜:如珮如瑜 如琢如磨
    華彩少年》中,京劇演員王珮瑜和娛樂圈裡的頂流楊冪、易烊千璽一起出現在節目中。而就在幾個月前,國內首檔京劇脫口秀《瑜你臺上見》在愛奇藝播出,王珮瑜為觀眾講述京劇臺前幕後的故事、規矩、知識,引來預期中的一片叫好聲。  早已成為不少青年人眼裡京劇「代言人」的王珮瑜有句名言:「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
  • 陳少雲、史依弘、王珮瑜齊聚上海大劇院,三派名角唱響梨園經典
    王珮瑜在謝幕時說道:「很久沒有登臺了,百感交集」。臺下雖然坐滿了,但觀眾還是隔座而坐,以前出場引子念完就有一個叫好……但這不是觀眾的問題。"這是繼上海六大戲曲院團青年演員「大練兵」為滬上梨園提振士氣、吸睛市場之後,大劇院再度迎來名家好戲,此次和上海京劇院合作始於劇場告別「冰封期」伊始,戲碼則經過雙方的審慎考慮。
  • 王珮瑜:最帥的女演員
    王珮瑜試圖將京劇傳播給大眾已有很多年。2010年,她和好友、電視導演馬千說,想找一種類似演唱會的形式傳播京劇,馬千想到了「清音桌」的概念,這是他在整理《北洋畫報》時發現的:在清末民初的梨園文化中,京劇演員和票友舉行小型沙龍式的活動,清唱、不扮戲、依現場情況定製戲碼。馬千將其改名為「清音會」。這種形式免去了舞美、化妝、服裝等環節,親切又較易實行。
  • 「京劇偶像」王珮瑜: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生活
    1994年春天,上海戲校接到了一個文化部京劇基金會的出訪任務,由京津滬三地戲校的二年級學生,成立 「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 去香港訪問演出。高聳入雲的大樓,行色匆匆的行人,只在TVB裡出現過的港腔,一切都顯得新奇。可最讓她感到激動的卻是幾位特別的「觀眾」——蔡國蘅先生(孟小冬弟子)夫婦,餘慧清先生(餘叔巖次女)的女兒一家。
  • 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我再不出來推廣京劇,我就得靠撿瓶子為生
    文/假聊相聲在每個圈子裡都有出名或者是人們所知道的代表人物,就像現在的相聲圈最知名的是德雲社的郭德綱和曲協的姜昆,而和相聲緊挨著不遠的京劇圈子內近年來也有一位紅人王珮瑜,她是一位致力於推廣京劇的專業演員。
  • 王珮瑜:我不可能嬌滴滴的
    這段京劇的Encore,和歌星演唱會後面的Encore是一個意思。演唱會結束了,觀眾一直叫好、不讓下臺,那演員就非得加唱一段不可。Encore表演的曲目,都要是最能激起觀眾熱情、最熱鬧、最膾炙人口的才行。而「坐宮」的這段「我和你好夫妻恩德不淺」,就是京劇裡最受歡迎的一段了。全段皆是「西皮快板」,速度極快,又是二人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