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正在給孩子看「兒童不宜」的圖畫書

2020-12-24 新京報

近期,一張圖畫書內頁在各社交平臺上被瘋傳,讓成年人都大呼恐怖。

在這本圖畫書裡,小雞跟大家一起來給小熊過生日,吃蛋糕的時候,小熊發現有一位朋友不見了,此時的餐桌上卻赫然擺著的一盤雞肉……這樣的暗示讓人細思極恐。

更多類似的圖畫書被網友們貼出來,比如下面這本「寶寶情商培育啟蒙繪本」,故事講述的是一隻耗子、小鳥和香腸分別負責挑水生火、拾柴和做飯,當小鳥覺得自己的活太累而讓大家重新分工後,耗子、小鳥、香腸居然都紛紛由於分工不合理集體慘死。

實際上,這個故事文本來源於經典的格林童話,只是,有時代局限性的這些兩百年前的西方民間傳說和故事,是否全都適合現在的孩子繼續去讀呢?

此外,也有閱讀推廣人貼出國內老一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的圖畫書作品,故事講述了一頭小毛驢一開始被各種動物欺負,直到後來不再忍讓,反過來欺負這些動物,最終大家再也不敢欺負它。故事得出的結論是,「勇敢者無敵。勝利,靠自己。」這難道不是在宣揚一種「以暴制暴」的拳頭思想?

那麼,家長們專挑國際獲獎的圖畫書總沒問題吧?也不一定。下面這本圖畫書曾獲英國凱特·格林納威獎在內的多項國際童書大獎,並被譯成36種語言,全球銷售超過2000多萬冊。故事講述了一個樂於分享就會獲得幸福的故事,但它的表達卻讓人覺得不太舒服:

一條深海裡的彩虹魚擁有繽紛多彩閃閃發光的鱗片,大家要求把她美麗的鱗片分享出來,拒絕了分享的她漸漸被大家孤立了。直到彩虹魚開始把自己的魚鱗拔下來一片片送出去,大家才又開始跟她做朋友了。這本書的畫面很美,作者也拿獎無數,但這裡面的邏輯難道不是錯把一種討好當成了分享?這樣的友情,是真正的友情嗎?

我們到底應該給孩子看什麼樣的圖畫書?這給出版社和家長們都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開卷的書業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少兒繪本網店暢銷TOP100裡,有24%的書,主題都關於幼兒的情緒、情商、習慣、性格養成以及行為管理等等,年銷售十萬冊起步,排名靠前的更是累計銷售百萬冊以上。很顯然,主打功能性教育的圖畫書的市場需求非常之大,而上述提到的這些圖畫書大都打著情商教育啟蒙的旗號,當然並非所有相關主題的圖畫書都存在上述問題,但家長們不妨在購買之前確認內容是否適合兒童。

在圖畫書越來越被重視的今天,如何為孩子帶去真正值得閱讀的圖畫書,成了這個社會上每個大人的責任,在此,我們為家長與出版社獻上一些可以參考的建議:

一、家長的責任:

(一)如何認識圖畫書

1.圖畫書是兒童教育理念的載體。想要更好認識圖畫書,先要樹立良好的兒童觀,利用好工具理論書,關注國內外兒童教育家和兒童閱讀推廣領域專家們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來指導實踐。國外的兒童教育家比如提倡自然教育理論的法國的盧梭,主張「兒童中心主義」的德國的福祿貝爾,注重教育方法結合生活實踐的美國的杜威,強調環境感官教育挖掘兒童潛能的義大利幼兒園改革家蒙臺梭利;中國的兒童教育家如陳伯吹、陳鶴琴等,中國當代的著名兒童文學理論家,如劉緒源、朱自強等,還有引領和推動中國兒童閱讀發展的名家,如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獲得首屆「IBBY-iRead愛閱人物獎」的朱永新等。其實,尊重兒童天性,符合「兒童本位論」的圖畫書基本不會差。

2.圖畫書是文學與藝術結合的美好讀物,並非教科書和工具書。巨大的生活壓力和繁忙的工作,確實讓人到中年的家長們在面對各種小毛病層出不窮的孩子時,失去耐心,急於用一些功能性強的圖畫書來解決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還有些家長傾向選擇涵蓋知識點多的圖畫書,或者認為圖畫書是識字的工具書,常常以一本圖畫書的文字量多寡來衡量其價值大小,這都是一種誤區。其實大人和孩子的閱讀方式不一樣,大人在看圖畫書時習慣先讀字甚至只讀字,而孩子首先被圖畫吸引,並不是那麼在意文字的內容。圖畫裡的信息之豐富,往往被大人忽視和錯過。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裡提出的觀點很有參考意義,「專家一致公認:日本戰後教育的成功完全歸功於圖畫書。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著名童書出版人郝廣才也同樣表示,「閱讀是一種遊戲,一種娛樂。它的最大目的是要讓孩子快樂、感動,不見得要有什麼道理。」幼兒最早接觸到的書就是圖畫書,如果不能從中感受到樂趣,對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也就無從談起,若因此讓孩子失去了未來自主閱讀的可能,或許是孩子一生的遺憾。

《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日] 松居直 著,劉滌昭 譯,明天出版社,2007年11月。

3.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為兒童創作的圖畫書,不必抱著要給孩子接近完美世界觀的想法去挑選圖畫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閱讀體驗,家長需要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去尊重。家長們不需過度警惕,只給孩子看積極正能量的圖畫書,可以合理質疑,但也不必過度解讀圖畫書,甚至上綱上線,放大圖畫書中的一切,將可能只是合理的幽默反諷以及受限於時代的表達方式大加批判。

松居直曾為此特地勸慰家長們,「如果一直從批判或知識的角度去閱讀,就可能產生不當的理解,或心不甘情不願,失去應有的樂趣。」著名導演賈樟柯亦曾說過,「滿腔的正義感需要警惕,因為正義感本身也會產生極大的暴力性。」

4.圖畫書需要分級閱讀,家長們需要結合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情感個性需求,為孩子選擇年齡和語言能力相適應範圍內的圖畫書。名家名作、口碑銷量俱佳的圖畫書並不適合每個孩子。比如6個月以後的嬰兒的視力還比較模糊,注意力很短,適合接觸一些色彩鮮豔的圖畫布書和紙板書;2歲以前的嬰幼兒就很難理解故事情節相對複雜的圖畫書,硬要讓他們讀超出認知空間的經典圖畫書,結果很可能是適得其反;也有很多家長和老師發現,那些邏輯簡單、節奏簡潔、不斷重複、能貼合孩子實際生活又充滿想像力的書,最受3歲以前的兒童喜愛; 5歲以後的孩子抽象思維開始萌芽,已經可以逐步進行自主閱讀。

家長們在觀察和了解孩子的前提下,可以參考一些較有權威的書單榜單。比如從2001年起,親近母語研究院每年發布一次的中國小學生分級閱讀書目,由國內眾多專家、學者、作家、推廣人等篩選,從每年入圍的幾千冊圖書中精選出適合小學一到六年級的學生閱讀的圖畫書書目。

5.判斷優秀圖畫書的標準。可以參考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朱自強提出的好童書的五大標準:「首先是有真摯的情感,成人作家必須能夠體會孩子的心靈世界,如果他沒有這種體會,就不可能真摯。其次是要有端正的價值觀,兒童文學中會流露出作者對人生的看法,但我反對教訓性、說大道理的童書。其三是要有幽默感,兒童身上有天然的幽默感,兒童文學不但要召喚出這種幽默感,更要讓孩子笑過之後,有些觸動。其四就是想像力,我們中國兒童文學還需進一步張揚想像力,讓孩子體會到想像力馳騁的樂趣。最後,童書還必須具有創意,尤其是繪本類圖書,無論是故事、繪畫還是文圖結合,都需要給孩子帶來創意的驚喜。」

(二)如何買圖畫書:

1.拒絕盜版:如何辨別圖畫書是否正版?首先看價格,目前市場上一本圖畫書的定價35元起步,如果開本大,有特殊工藝採用了特種紙,價格自然更高。出版社的書籍利潤微薄,遇上電商平臺大促銷滿減折扣高的情況下,一本圖畫書也基本不會低於15元,大部分圖畫書的折扣不會低於四五折。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曾委託清華大學環境質量檢測中心對盜版書做了一次檢測,報告顯示,部分盜版書比同類正版書的鉛含量高出100倍,並普遍檢測出六價鉻。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0.6%的疾病是由鉛接觸造成的,每年由於鉛接觸所導致的新增智力殘疾兒童約為60萬。而正版圖畫書使用經過ISO體系認證的油墨,安全環保。

盜版圖畫書常常為了把不同開本的圖畫書統一印刷到一樣大小的紙張上來節省成本,導致圖畫失真,錯字,漏印等等,失去了其寶貴的藝術審美價值。

此外,「盜版」意味著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複製、發行其作品,傷害了作者創作作品交由出版社出版的良性產業鏈,家長的正確消費選擇不僅僅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廣大創作者和出版社的重要支持。

2.挑選參考:據國家圖書館典藏閱覽部主任、少年兒童館館長王志庚預估,全世界目前有超過20萬種的圖畫書,中國已引進了大約4萬種。面對如此龐大的數量,如何更快更好地選擇?

首先,看出版社和童書品牌,大的出版社大家都比較耳熟能詳,比如榮獲「博洛尼亞2020年度最佳童書出版社大獎」的接力出版社。在此也列舉一些國內優秀的童書品牌,比如常跟21世紀出版社和連環畫出版社合作的蒲蒲蘭繪本館,與河北教育出版社和北京聯合出版社合作的啟發童書館,和新星出版社以及南海出版社合作為主的愛心樹童書,主要跟江蘇鳳凰少兒出版社和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合作的耕林童書館,與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和湖北少兒出版社合作為主的海豚繪本花園,明天出版社的信誼圖畫書,主要跟海豚出版社以及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合作的奇想國,主要與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及晨光出版社合作的禹田文化傳媒,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魔法象童書館,主要跟新星出版社合作的讀小庫,後浪出版公司的浪花朵朵童書,中信出版社的小中信,多跟貴州人民出版社和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合作的未小讀,由麥克米倫出版集團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共同打造的麥克米倫世紀童書,新經典文化與日本講談社合資打造的颶風社等等。

第二,優先選擇國際獲獎的圖畫書作品,結合一些知名的有豐富經驗的兒童閱讀推廣人的書單進行篩選。比如代表著全球兒童文學界最高榮譽、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國際安徒生獎,有繪本界「奧斯卡」獎之稱的美國凱迪克獎,英國的凱特·格林納威大獎,布拉提斯拉瓦國際插畫雙年展大獎,德國青少年文學獎中的德國繪本大獎,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暨插畫展最佳童書獎和插畫獎等等。

此外,目前國內引進繪本居多,在挑選時也要注重進一步篩選名家名譯版本,翻譯的水準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本圖畫書的質量。

3.購買渠道:各大出版社和優秀的童書品牌基本上在噹噹、京東、天貓都有旗艦店,這些電商平臺的自營圖書也大多由出版社直接供貨,正品質量有保障。家長們可以合理利用在地教育資源,多帶孩子在節假日走進圖書館、書店、繪本館,多看後買。家長們應當觀察和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意願,給孩子自主選書買書的選擇權。當然,孩子喜歡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如果遇到明顯存在暴力血腥、性別不平等、種族歧視等觀念扭曲來迎合誘導小讀者的圖畫書,家長再出面幹預也不遲。

(三)如何讀圖畫書

1.親子共讀圖畫書:在孩子0-6歲階段,是寶貴的親子共讀時期,6歲以上的孩子慢慢進入自主閱讀的階段。王志庚館長一直強調親子共讀的重要性,並呼籲更多父親參與到親子共讀中來。他表示,「早期閱讀對兒童的全面發展非常重要,有助於他的語言、思維、想像力發展,以及習慣養成、社會化發展、情緒發展等。通過親子共讀,還可以儘早發現超常兒童和生理方面有障礙的兒童,這是一項很容易在家庭中展開的活動。」

2.大人為自己讀圖畫書:許多家長都是在跟孩子一起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打破了對圖畫書只是兒童讀物的固有認知,開始為自己讀圖畫書。經歷過中年喪子之痛而從圖畫書中獲得治癒力量的日本紀實文學作家柳田邦男,多年來在日本推廣「大人也要讀圖畫書」,促進社區、工廠、養老院甚至醫院將圖畫書作為成年人的精神藥方。十分鐘就可以讀完的圖畫書就像一杯讓人提神又放鬆的咖啡,在緊張的高壓生活中,讓成年人能在圖畫書中與內在的自己對話,紓解焦慮與壓力,享受閱讀的幸福感。紅泥巴創始人阿甲和王志庚館長都認為,中國也到了推動成年人讀圖畫書的時間節點。

「大人也要讀圖畫書」三部曲,[日] 柳田邦男 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8月。

二、出版社的責任

國內的出版社在過去十餘年間,不遺餘力地引進了世界各國的經典兒童文學、圖畫書作品,中國的孩子們幾乎可以同步讀到絕大部分獲得國際認可的大獎童書。與此同時,像開篇提到的一些質量令人存疑的圖畫書也被大量生產出來。

出版社在選題審查上,仍然有許多不足,一些跟書商合作的出版社,可能只做了簡單的把關就把書號賣出去了。針對引進和原創選題,應當有所側重,這也對出版社的圖畫書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引進的選題應當注重世界文化多元性,社會學家費孝通曾於1990年提出的關於世界文化觀的總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各國的圖畫書作品也是一樣,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在欣賞和尊重各國的和而不同的同時,也要結合時代背景和文化宗教背景去剔除不適合現代中國兒童的糟粕。

近年來國家號召大力扶持原創,但大部分的原創作品質量參差不齊,存在的問題諸如故事文本假大空,畫面內容過於追求可愛而喪失鮮活,圖文不符合邏輯,角色刻畫浮於表面的真善美,更有部分作品帶有強烈的宣傳色彩,難以成為真正能跨時代的走出國門的優秀圖畫書。可喜的是,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優秀作者開始在原創發力,期待我們的出版社,有朝一日能在空間維度上引領世界,在時間維度上引領未來。

朱永新教授認為,未來社會,幸福永遠比成功更重要。未來學生的學習方式、對於學生的評價方式,也會發生變化,將會是一個課程為王的時代,文憑將不再重要。未來的教師不再局限在學校內進行教學,而是可以通過教育平臺進行教授。未來的父母會有更多時間進行親子陪伴,成為孩子的家庭教師。對於父母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去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而是掌握教育理念,了解正確的教育途徑和方向。未來肯定有很多變數,但從孔子時代到今天,到未來,到永遠,「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種追求是不變的,這就是教育應該做的事情。

圖畫書正是那顆幸福的種子,它會讓孩子愛上閱讀,培養起良好的自主閱讀學習習慣,在跟父母進行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留下一生的幸福回憶,而作為幸福的橋梁,出版社和創作者任重道遠。

撰文丨向野

編輯丨何安安 董牧孜 張進

校對丨陳荻雁

相關焦點

  • 【童書擷貝】從圖畫書認識兒童心理
    這本書可以激發兒童的想像力,猜猜誰是不同腳踏車的主人。曹俊彥提出:「『想像力』最好的發揮,就是發展出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設想的能力。也就是體貼的心。」 因此這本書可透過不同的想像力,培養兒童為他人設身處地的能力。  綜合以上圖畫書可知關於想像的圖畫書數量很多,但主要類型分成三種:一是內容符合兒童想像特性的圖畫書。
  • 研討|伯寧罕圖畫書中成人與兒童之間的真實距離
    摘要:伯寧罕的創作風格和興趣自圖畫書《和甘伯伯去遊河》(1970年)一書開始發生了大膽、革新式的變化,他將表現成人與兒童之間的存在關係引入到圖畫書的創作當中,借用各種琳琅的混合媒材和簡約線條,插畫出了一個個飽含幽默而又不乏嘲諷的故事。
  • 阿甲老師談孩子第一本圖畫書【搶鮮當讀】
    那是松居直的《我的圖畫書論》,書中提到松居直大概在1960年代到荷蘭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這套書(最初的幾本)。書香童年:米菲誕生於1955年。1960年的時候,書還不多。阿甲:這讓他非常欣喜,於是帶回日本,作為「孩子的第一本書」的範例。
  • 齊童巍//兒童圖畫書圖像空間類型論析
    《阿莫的生病日》(菲利普·斯蒂德)、《野獸出沒的地方》(莫裡斯·桑達克)、《猜猜我有多愛你》(山姆·麥克布雷尼、安妮塔·婕朗)等圖畫書也包含了不少由平行的「各種平面層次」組成的縱深的圖像空間。儘管背景不再是空白或純色,圖畫書角色的動作和目光常常平行於圖像底線,與背景的互動仍比較弱,相反,與處於同一個平面的角色關係則更密切。
  • 站在孩子一邊的圖畫書作家——伯寧罕創作賞析
    伯寧罕曾經說過:「我自己關於兒童閱讀的印象是,當你閱讀時會獲得絕對的樂趣,而當你試圖從閱讀回到現實時,書中的人物會自己活過來。」所以他在進行圖畫創作之前會畫大量草圖,來描繪書中人物的樣子,因為「在我開始創作之前必需要完全了解他們。」
  • 怎樣用圖畫書把孩子養大
    最近聽了幾場特別合胃口的講座,其中一個就是敖德的「怎麼用圖畫書把孩子養大」,感觸頗深!  初見敖德,小小吃驚,原來以為是個魁梧的內蒙漢子,結果還是個文弱書生的模樣。敖德老師性格爽朗大氣,但他真是個細膩的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同我比只多不少。  敖德說他有兩個孩子,一個是兒子,一個是耕林(出版社)。對這兩個「孩子」,他傾注了無數心血。
  • 猜猜看,《信誼世界精選圖畫書》有多少本?
    我在很多繪本上都看到印有《信誼世界精選圖畫書》的字樣,在書店也頻頻看到「信誼圖畫書獎」獲獎作品,這引起了我的好奇。— 信誼是出版社嗎?那為何《信誼世界精選圖畫書》並不由信誼出版社發行?— 什麼樣的書可以被收錄到《信誼世界精選圖畫書》中?《信誼世界精選圖畫書》與「信誼圖畫書獎」有什麼關係?— 《信誼世界精選圖畫書》究竟包含了多少冊繪本?
  • "兒童不宜"的童書是怎樣出籠的
    原標題:「兒童不宜」的童書是怎樣出籠的 一本名為《小熊過生日》的兒童繪本,近日在網絡上引起熱議。該繪本中,許多朋友參加小熊的生日會,吃蛋糕時卻有一位朋友不見了,餐桌上則多了只烤雞。故事暗示朋友「上」了餐桌。網友紛紛表示,這樣的內容難以理喻,這樣的奇葩童書令人難以接受。
  • 紅樓圖畫書研討課之《蟬》: 看文十七年,從不把文章看完
    李銘源認為《蟬》適合兒童閱讀,一是孩子對於受欺凌能感同身受;二是孩子痴迷飛翔;三是蟬飛回森林的一頁空白之後跳出絢爛森林帶給孩子的心理衝擊更大,他們可能會更驚喜。劉逸爍認為《蟬》裡面一些的欺凌、暴力不適合太小的孩子看,但《蟬》適合給年齡稍微大一點,對一些抽象概念有所了解的兒童看。常立老師認為兒童可以讀《蟬》,關鍵在於怎麼讀。
  • 童書咋成了「兒童不宜」
    張立美還兒童閱讀一片精神淨土,讓兒童閱讀開卷有益,必須淨化童書市場,將「兒童不宜」的童書驅逐出童書市場。一本名為《小熊過生日》的兒童繪本,近日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很顯然,這類童書違反兒童成長規律,不但不能開卷有益,反而會帶來消極影響,對孩子產生誤導,不利於兒童形成健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甚至將他們引向歧途。這種低俗化、成人化童書,屬於名副其實的「兒童不宜」圖書,兒童讀物成了兒童「毒物」。更嚴重的是,這種「兒童不宜」圖書、兒童「毒物」還不少,儼然處於一種泛濫態勢。
  • 讓中國經典圖畫書一代代傳下去
    王志庚向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提議打造一套《百年百部中國兒童圖畫書經典書系》,他也成為本書系編選委員會成員之一。    據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姚磊介紹,這套圖書精選我國百年間已出版的百餘部經典兒童圖畫書作品,內容涉及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寓言、無字書等多種題材,系統展示我國兒童圖畫書的文學成就和藝術魅力。
  • 李西西:讓圖畫書的價值回歸高位
    我們對圖畫書有哪些誤解?圖畫書的發展方向在哪裡?以下為李西西老師的演講全文。作為一個研究者,我對圖畫一直懷有非常深的敬意。我曾經看過一本蒲公英的繪本《野獸國》,每次看這本繪本,我都有新的發現,新的感受。
  • 1~2歲單本圖畫書(繪本)推薦
    除了套裝書之外,給孩子準備一些單本的圖畫書也十分必要! 經典的低幼圖畫書,很多是單本繪本,這些繪本深受孩子喜歡,給孩子各種各樣的閱讀體驗。 這些經典圖畫書,可以反覆閱讀!不僅僅是在低齡段會反覆閱讀,而且長大後,還可能再去看這些曾經看過很多遍的書。
  • 一起來讀本圖畫書
    他說自己在創作圖畫書時,並不是把自己變回小孩,或者是要和孩子泡在一起才有靈感,而是能從一位專業給兒童寫故事的作者的角度出發,使用專業能力去創作故事,包括構建和把握整個故事的框架——選取什麼樣的故事場景,使用什麼樣的語言,怎樣開場能讓孩子迅速「入戲」,如何設置層層驚喜和意外情節等。
  • 如何理解圖畫書中的兒童觀?從童似走向童年
    ▇離開幼稚,做到童似,走向童年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有兩個很重要的字,叫「兒童」。你寫一個人,了解童年,便會做出好書,好書能成為孩子的知音。講到兒童的知音,我有一位學生,他家2歲7個月的小女孩,每天請媽媽為她朗讀她最喜歡的這套書。
  • ——第五屆信誼圖畫書獎圖畫書創作組入圍作品欣賞
    第五屆「信誼圖畫書獎」組委會自6月1日收件開始,圖畫書創作組共收到參賽作品100件。
  • 2020年度英國兒童圖畫書的最高榮譽——凱特·格林納威榜單
    今天這份書單來頭可不小哦,那就是2020年英國凱特·格林納威獎(The CILIP Kate Greenaway Medal),這是英國兒童圖畫書的最高榮譽
  • 國際安徒生大獎,安東尼布朗《我喜歡書》,圖畫引導閱讀興趣
    而經常人與人的區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讀過多少書?閱讀,從娃娃抓起!現在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早期閱讀的重要性,時代已經進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電子媒體、諮詢極為豐富,孩子要麼看手機,要麼看書?所以,讓孩子儘早學習會閱讀,這種需求很是迫切!
  • 書評《感動大人的圖畫書》——大人也要讀圖畫書,理由有三
    為了把「大人也要讀圖畫書」這個理念推廣得更遠,柳田邦男寫了三本書——《在荒漠中遇見一本圖畫書》、《感動大人的圖畫書》、《圖畫書的力量》。目前已看完《感動大人的圖畫書》和《在荒漠中遇見一本圖畫書》這兩本。
  • 孩子不愛看書,錯,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教你如何實現親子共讀
    但是,購書只是閱讀的開始,父母必須認識到:圖畫書,不是讓孩子自己閱讀的書籍,而是父母陪伴孩子讀的書。如何給孩子讀圖畫書01閱讀的前提①跟孩子說話心理學認為0-5歲是兒童的語言敏感期,其中0—1歲為前語期,1—5歲為語言期。身邊經常有孕媽分享跟胎寶寶說話的經歷,我自己懷孕的時候並不知道跟孩子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