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排行榜TOP10#
在孩子眼中,每天都在遇見美妙的事情,
在大海上,和燈塔、小信天翁相遇;
在河流裡,和古老的歷史相遇;
在糖果店裡,和美味的糖球相遇;
在遊樂場,和新朋友相遇,締結童年友誼;
在幸福裡,和爸爸媽媽相遇;
……
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裡,讓我們與孩子一起攜手走進奇妙的圖畫書世界,相遇,相知,相愛,用心見證成長,童年也因此有了數不清的樂趣。
《父母必讀》雜誌編輯部的辦公室裡常年堆積著成山的圖畫書,有時候,我們會感嘆:怎麼能有這麼多好看的圖畫書!有的讓人不自覺地傻笑,有的能瞬間戳中淚點,讓人淚滿面。在一本本優質的圖畫書中,我們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同時引起我們強烈的好奇心,想知道這些圖畫書創作者是怎樣創作出有各種可能性的圖畫書的?為此我們訪談了6位圖畫書作者……
彭懿:人生有無數種可能性
彭懿作為中國研究圖畫書較早的人,不斷在為小朋友們製造出驚喜,出版了《我用32個屁打敗了睡魔怪》,《馴鹿人的孩子》等多部優質圖畫書。
是什麼因素,能讓彭懿的圖畫書創作不斷地呈現出新的可能性。接下來的答案會讓我們更加了解彭懿這個人,其實也能幫父母去了解,一本優秀的圖畫書是怎麼創作出來的。
01「我是一個專業研究和創作故事的人」
其實彭懿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寫童話故事,在日本接觸了幻想文學之後,他開始創作兒童幻想小說,一共寫了26本幻想小說,另外還出版了《世界兒童文學閱讀與經典》《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等19本文學研究及圖畫書研究的理論專著。
彭懿認為,能持續創作出優秀的圖畫書,不斷挑戰創作可能性的秘訣,不是靈感,也不能只靠情懷,而是要有專業能力。他說自己在創作圖畫書時,並不是把自己變回小孩,或者是要和孩子泡在一起才有靈感,而是能從一位專業給兒童寫故事的作者的角度出發,使用專業能力去創作故事,包括構建和把握整個故事的框架——選取什麼樣的故事場景,使用什麼樣的語言,怎樣開場能讓孩子迅速「入戲」,如何設置層層驚喜和意外情節等。
02「我是一個進取心強但又耐得住寂寞的人」
積極進取的態度和耐得住寂寞,聽起來似乎這二者之間有些矛盾,但其恰恰也是圖畫書創作者專業度的體現。比如為了創作《馴鹿人的孩子》這本圖畫書,彭懿曾毫不猶豫地動身去蒙古國北疆尋找這個部落,連回程票都沒買,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他自己找到嚮導,坐車穿過數百公裡的茫茫草原,又自己組建馬隊。
這本圖畫書果然不負眾望,獲獎無數,很多孩子都為這本圖畫書著迷,他們「一頭扎進」書裡,和託克尋一起躺在馴鹿的身邊、騎在馴鹿的身上,也和他進行著心靈對話,感受著這個民族與生俱來的頑強生命力與自然靈性。
03「我是一個好玩的人」
「我是一個好玩的人」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彭懿在他創作的每本圖畫書中都用了不一樣的自我介紹。而且,他也很少在圖畫書中放「導讀手冊」,而是喜歡放自己的創作手記。因為他覺得圖畫書一旦被別人定義、解讀,就不好玩了,讓小讀者們各自找到自己喜歡的部分,各自做出解讀,那才好玩。
04「我是父親」
作為父親,彭懿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給孩子展現了「世界真的很大」「人生真的有很多種可能性」;作為圖畫書創作者,他其實也把這份感悟放在了自己創作的一部部作品中,希望更多的年輕父母通過親子共讀的方式來告訴孩子。
《父母必讀》雜誌是中國第一本家庭教育期刊,已深刻影響中國兩代父母的育兒生活,40年品質保證,萬千中國家庭的安心之選。
強哥和小秋:圖畫書創作不設限
生活在京杭大運河起點——杭州拱宸橋畔的強哥和小秋是典型的「90後」,分別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動畫系與書法系,同時也是《喂喂,我告訴你哦……》這本圖畫書的作者,這本書在2020年「父母必讀&紅泥巴優秀童書排行榜TOP10」的原創榜單中,位居第二。
這本圖畫書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喂喂,我告訴你哦……」小男孩聽到了什麼,他吃驚地瞪大了眼睛。
「喂喂,我告訴你哦……」小蝸牛聽到了什麼,它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喂喂,我告訴你哦……」小老鼠、小貓咪、大牛和長頸鹿全都嚇了一跳——什麼事情讓動
物們這麼緊張?
圖畫書中出場的「人物」們的表情越來越緊張,圖畫書外的孩子心裡的疑惑也越來越重——
到底要發生什麼大事?!
(劇透一下——這本圖畫書不讀到完全「合上」,很難猜到答案。)
這本圖畫書的創意是怎麼來的呢?
強哥說——我喜歡和小秋聊天,小秋喜歡和她媽媽聊天,她媽媽喜歡和朋友們聊天……小秋會把自己覺得有趣的內容告訴她媽媽,她媽媽又會告訴朋友們,朋友們又會說給他們的朋友們聽。
這對「90後」說:因為你不知道生活中的什麼事會變成圖畫書的素材,也不知道下一本圖畫書會創作成什麼樣,所以,在我們眼裡,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很值得思考和玩味,都是故事,在創作的方式和材料使用上,我們也不會給自己設限。只要不設限,圖畫書創作就會有無限的可能性。對孩子讀圖畫書這件事,強哥和小秋也認為「不設限」才會讓圖畫書發揮出最大的可能性。
孩子們長大後,總有遭遇迷茫、困惑、挫折的時候,相信這些孩提時代的作品,將來會帶領他們看到自己曾經的樣子,給予他們能量,這也許是父母要鼓勵孩子畫畫,也要正確對待孩子畫畫這件事,才會出現的一種成長可能性。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父母必讀》雜誌2020年12期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