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現象凸顯出的職場焦慮,你有嗎?

2020-12-28 騰訊網

在工作場所,許多人稱「 35歲」為尷尬年齡。在當前的許多招聘中,求職者的年齡都有限制:不超過35歲。即使是工作場所中的某些人,一旦達到35歲的門檻,也將開始擔心自己的未來職業,「 35歲的焦慮」也將隨之而來。

2020年11月,「延遲退休」成為熱門話題,但是許多網民討論了「 35歲的現象」。一些行業分析師甚至認為,在實行逐步延遲退休之前,有必要取消35歲年齡限制。

此前,在《人民日報》在線論壇上發表的題為「為什麼在工作場所存在「 35歲」現象的報告」指出,一些學者對上海和成都的招聘進行了調查(300,000),發現其中80%以上上海的工作崗位中有35歲以下是應聘者,而成都的這一比例接近70%。全國公務員的年齡上限一般為35歲。僅黑龍江等少數省份將這一上限放寬至40歲。據報導,35歲已成為職業選擇中不可逾越的年齡障礙。

除了招聘之外,「 35歲的現象」在工作中也很明顯:35歲的專業人員面臨著多種職業瓶頸,例如晉升困難,薪資增長困難和換工作困難。一方面,35歲的專業人員通常已婚並育有子女。他們必須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包括抵押和汽車貸款,而且他們的生活壓力更大。另一方面,在35歲以後,人們的生理功能開始逐漸下降。在一個知識和技能需要快速更新的時代,如果您不能繼續提高,您的職業很容易陷入尷尬境地,尤其是在網際網路行業中,其核心競爭力是不斷不斷的更新和持續發展,如果您不要在中年升職,您將隨時面臨被解僱的風險。因此,有人認為緩解35歲職場危機的關鍵在於擁有與年齡相稱的能力和實力。

此外,女性在工作場所的「 35歲現象」更體現在如何平衡分娩與職業發展之間的衝突上。此前,張桂梅總統對「專職妻子」的評論引起了網際網路上的熱烈討論。爭議不僅包括個人選擇問題,而且更多的討論集中在全職母親和在職母親所面臨的困境,這也反映了這一點。當前的中年婦女在工作場所和家庭之間面臨艱難的選擇。

女演員姚晨在演講中還提到,有人問她「如何平衡職業和家庭」,但沒人問她的丈夫。她直言不諱地說:「家庭和職業無法平衡。」

在這方面,學慧職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高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現代社會提供了更便捷的學習方法,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更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學習能力,您可以實現從「專職母親」到職業女性的無縫連接。當然,這將非常困難,特別是對於女性而言。在職業發展中,他們需要依靠外部力量來贏得家庭成員的理解與支持。」

相關焦點

  • 職場 | 35歲,工作經驗長達10年,憑什麼被歧視?
    「前浪」們對年齡增長的焦慮在職場中日益明顯,甚至變成了年齡歧視。‍據智聯招聘《2019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顯示,今年有41.7%的白領就曾感受到,自己遭遇了職場歧視。其中在學歷和年齡方面較為集中,46.4%的白領表示在「學歷」上受到過偏見,44.1%的白領則是在「年齡」上。
  • 職場殘酷,如是你已「35歲了」,職場危機你怎麼看?
    回想職場,你會發現確實存在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當你的年齡已經35歲了,你的職位和成就怎麼樣呢?這,也就道破了你職業路上最大的一道坎——職場「35歲現象」。第一部分 你都35歲了!在找工作的時候,可能就死在第一道坎——簡歷篩選!
  • 我35歲了,就活該被「拋棄」嗎?
    但對程式設計師這個群體來說,35歲的危機感似乎格外重一些。「因為程式設計師的工資普遍高於其他行業,一旦這個行業不要你了,(薪資)可能會面臨斷崖式下跌,所以才會有危機」,資深程式設計師趙可(化名)說。35歲是一道界限分明的職場分水嶺,最尷尬莫過於「高不成、低不就」。
  • 35歲,我們在慌什麼?
    近年來,一個年齡現象困惑了很多用人單位和求職者:「35歲現象」。在一些公司,員工一旦邁進35歲門檻,就不禁擔心自己的未來職場生涯,「35歲焦慮症」也隨之而來。35歲為什麼能成為一種年齡現象?面對「35歲焦慮症」,我們需要抱有何種心態?
  • 夜讀 | 你有沒有一種危機感:35歲後你還能幹嘛?
    正在聆聽的你,今天過得好嗎?這裡是南方日報夜讀,我是今天的主播Kim,今晚跟你分享的文章是《你有沒有一種危機感:35歲後你還能幹嘛?》。幾個月前,關於某大公司裁掉一大批34歲以上員工的傳聞成了坊間熱議的話題,有朋友問我:「曾經以為的那麼美好的年齡,為什麼如今卻變得如此蒼白又無力?」我說,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年齡階段,所感受到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這主要取決於35歲之前他們所做的努力。其實,只要認真觀察,你會發現那些35歲後依舊絢爛奪目的人,都具備這3個特質。
  • 知乎熱榜:找工作時普遍要求35歲以下,網友吐槽:35歲招誰惹誰了
    直接把原本自信滿滿的 HR 當場問懵……無數網友紛紛吐槽:35歲招誰惹誰了要被這樣對待,誰不都得經歷這個年齡嗎?不禁想起朋友分享給我的一張叫「網際網路普適性職業生涯」的圖:看似是一種調侃,卻也讓一些職場人感到焦慮~於是很多職場人都在思考,怎麼繞過被社會默認的」35歲「年齡生死線,以及未來的出路又在哪裡?
  • 職場人,越來越累的你,是被「內卷」了嗎?
    01 殘酷的職場「內卷」 任何能夠引起社會熱議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都體現了當下人們普遍的一種心理。 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正處在日新月異的營銷行業中的人來說,這種焦慮感更加嚴重。不光是市場競爭激烈,職場競爭更加殘酷。
  • 職場女性「太難」,焦慮令人「頭禿」
    工作、家庭、社交,甚至網絡都在成為當代人的焦慮源泉,「我太難了」和「令人頭禿」的哀嚎在辦公室此起彼伏。而身處其中的職場女性,工作、家庭「一肩挑」,身心亞健康已成為常見病。有調查顯示,隨著年齡層的下降,職場女性焦慮或抑鬱狀態比例明顯上升,年輕職場女性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 如何邁過職場「35歲門檻」:回家考編成許多人的選擇
    職場焦慮,如何邁過「35歲門檻」閱讀提示在一些公司,員工一旦邁進35歲門檻,就不禁擔心自己的未來職場生涯,「35歲焦慮症」也隨之而來。事實上,與其說是35歲門檻,不如說是試錯和適應的窗口縮短了。如何化解職場焦慮,順利邁過這道坎兒?自從過完34歲生日,在北京一家文化創意公司工作的許瑤就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在一年內失去現有的職位,「公司基本沒有35歲以上的人。」許瑤的擔心,也是不少企業職工的擔心,因為公司對外的招聘公告往往是「35歲以下」,公司內又鮮見35歲以上非管理層員工。
  • 《親愛的自己》袁慧中出局揭示35歲女性的職場困境
    但35歲黯然離場的袁慧中未嘗不是展現給我們一種當代社會裡中年女性職場困境——為了事業犧牲家庭孩子和自己的健康十幾年,卻被公司認為價值感減弱;培養出優秀的後輩,卻成為自己的最強競爭者;想要直面競爭,卻發現機會已經不在自己這邊。困境中的袁慧中只剩焦慮。那小編來幫她分析下袁慧中困境何時開始,又該怎麼破局。
  • 80%由年齡帶來的職場焦慮,都可以通過這3點得到解決
    職業對於年齡焦慮來說就像催化劑,前幾天在微博看到有個話題叫「35歲定律」 說的是,從前可能會有很多行業根據行業年限,為你的工作經驗買單,比如工作5年了,即使你的能力和應屆生差不多,但是你依然可以多拿至少一倍的收入。
  • 3個步驟讓你告別職場發展焦慮
    「我已經35歲了,今年經濟環境不好,很多公司都在裁員,我好焦慮。」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是的,我們身在職場,他們朝九晚五勤奮工作,但是每天仍然生活中對未來職業發展的焦慮中。更麻煩的是,當你帶著焦慮的情緒工作時,你就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影響你的工作表現,而這一點你的老闆也能感覺到。
  • 「馬上35歲了,我該怎麼辦?」
    你是否有過疑問?「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幹什麼去了?」有人把35歲+的職場人大致分成三類:第一類最焦慮,兢兢業業卻收入微薄,他們害怕改變和離開,堅持一天是一天,卻時刻擔心被年輕人取代。
  • 記得王俊凱楊超越出道時多少歲嗎?25歲的你要「變老焦慮」了
    網際網路時代,「出名要趁早」2005年,國產大熱電視劇《半路夫妻》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演員孫紅雷扮演的38歲男子,在人生經歷波折後重新開始,找工作卻屢屢碰壁。有一次他問「面試官」:「我這個年紀不是正值壯年嗎?怎麼都說我『超齡』?」年輕的「面試官」面無表情又老練地回答:「我26。」
  • 如果你已經35歲以上,還沒有和領導混在一起,你不是急於辭職,而是...
    看到這個標題的人,一定很焦慮,尤其是已邁入或即將邁入35歲坎的人。為何職場中35歲的焦慮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且像鬼魂一樣揮之不去。讓我想到了近段時間知乎上很火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感覺中國人月薪過萬很普遍了?」。其中有一個觀點,我非常的認同:圖片來源於網絡其一,人口基數。
  • 「越努力卻越焦慮」,或許你屬於職場A型性格
    職場上有一類人永遠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事事追求完美,寧願加班加點也要把工作做好,可以說一年365天裡,360天都在工作,而其他5天也不是在放鬆娛樂,而是躺在病房謹遵醫囑。這樣的人,可謂是將工作融進了生活,吃飯睡覺都想著工作,雖然上進心強,但還是常伴隨「越努力卻越焦慮」的現象,很容易焦慮和抑鬱,失眠更是常事。
  • 程式設計師開工第一天,消除這3種職場焦慮,為新年開個好頭!
    以軟體測試工程師為例,高薪招聘的求賢現象尤其在一二線城市愈發明顯——以高新科技為發展引擎,各地對於IT程式設計師的重視及對應的薪資福利待遇無不水漲船高。所以,想要徹底打消自己新春節後的莫名焦慮感,還需積極行動起來,儘早調整好心態、明確新年奮鬥目標!
  • 三十而已的三個人,誰能順利衝過35歲職場生死線?顧佳只排第二
    超過30歲,未婚女人會被認作剩女。再不結婚,會有人催婚、催生一起催。 事實上,職場最大的坎,是35歲,不論男女。 那麼,這裡就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根據這部戲的大結局,5年後,也就是三個女生都已經35歲的時候,有誰能夠順利衝過35歲的職場生死線呢?
  • 如何適應職場環境?如何突破35歲限制?——王虹老師諮詢感言
    為啥非得整出那麼多天災人禍的? 瘟疫到來,給人們帶來思考,到底我們要走向哪裡,我們在自然界,在宇宙中如何處理與萬物的關係呢? 如何突破35歲限制? 一個37歲的客戶,問我是怎麼突破35歲的限制的,大膽創造的。
  • 《想見你》:高中生、大學生、職場人……,35歲柯佳嬿毫無違和感
    因為《想見你》,我認識了柯佳嬿。在柯佳嬿履歷上顯示,她曾是一名幼兒園教師,難怪她看上去如此有親和力,而已經35歲的她,依然可以用「明媚」兩個字形容,是不是有種逆齡女神之感!在《想見你》中,高中生、大學生、職場人……,35歲柯佳嬿都信手拈來、毫無違和感!在《想見你》開篇,柯佳嬿飾演的黃雨萱,是一名職場女性,她的oa服飾算不上精緻,但卻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一個輕熟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