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新人導演直面真實的電影市場,中國青年導演聯盟啟動

2021-01-14 烹小鮮娛樂7132

作者 | 申敏

去年暑期檔上映的《我不是藥神》和今年初上映的《過春天》,分別斬獲了31億票房與豆瓣7.8的高分。兩部口碑佳作把幕後的掌鏡者——文牧野、白雪推到了臺前。儘管這兩部影片的題材類型不同,但兩位導演都有一個共同的標籤——新人導演。

隨著越來越多青年導演在電影圈嶄露頭角,這個充滿朝氣的創作群體也越來越受到產業鏈各方的重視。

6月18日上午,一場名為「矚未來-從創作到市場,持續為新導演賦能」的主題論壇於上海展覽中心隆重舉行。該活動由上海國際電影節主辦,中國電影導演協會蔥計劃、中國、烹鮮聯盟、導演幫聯合承辦,聚焦新人導演的生存現狀和創作環境,從投融資、製作、宣發、影節、策展等電影產業鏈各環節全面介入,探討他們的健康成長方式及如何為其賦能。活動分為主題演講、圓桌沙,中國年導演聯盟啟動儀式三大環節。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青蔥計劃理事長王紅衛、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傅若清、阿里影業財務長、阿里影業執行董事孟鈞、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大地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繆德飈、著名導演郭帆、著名策展人、金馬獎評委吳覺人、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青年導演白雪、百思傳媒董事長、烹小鮮聯盟創始人嶽雲飛、烹小鮮聯盟合伙人、總編輯李麗——來自電影產業鏈上中下遊的多位代表嘉賓共同蒞臨論壇,就議題各抒己見。

同時,論壇還啟動了「為中國青年導演賦能」的行業高端人脈和價值共享平臺——中國青年導演聯盟(以下簡稱:青盟)。作為青蔥計劃的承接與延續,青盟將為更多青年導演藝術事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扶持。

打破「理想化」閉環,

讓青年導演直面真實的電影市場

在主題演講環節,烹小鮮聯盟合伙人、總編輯李麗做了幾組數據分享——2018 年 6 月到 2019 年 5 月,有 302 位新人導演參與了 232 部院線電影, 其中票房破 10 億的作品有 5 部,破 1 億的有 19 部。體現了青年導演這股電影界的新鮮血液具有的巨大發展潛力和日漸強大的生命力。

另外,中國的80後觀影人群佔比達到89%,80後導演作為青年一代,根據他們審美口味拍出來的作品與當下主流觀眾群體最為匹配。而且隨著女性青年導演佔比的逐漸攀升,折射出她們在當下擁有了更多的獨立且相對自由的表達權。

如今,中國青年導演不僅在國內銀幕展露鋒芒,他們的藝術觸角還伸向了海外領域。屢次帶著作品現身亞洲和歐洲等主流電影節,在影展上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遞給世界各地的觀眾。

令人欣喜的「新生力量」崛起的背後,中國電影產業也正經歷著大浪淘沙的優勝劣汰,如何在驚濤駭浪中平穩行駛,成為同坐在一艘船上的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在主題演講環節,蔥計劃理事王紅衛一針見血指出了目前關於青年導演培養的一些問題。

「現在扶持計劃太多,青年導演不夠用,就連導師都不夠用了。這些跡象是否意味著青年導演的培養開始出現了某種程度的虛火。現在也許到了一個不是需要數量、而是需要提高質量的節點。我們對青年導演不能太寵溺,否則不能用正確的方式引領他們。」

王紅衛進一步闡述,青年導演的機會越來越多,處女作和頭一兩部作品有可能被放入閉環,即:從徵集比賽創投培訓評獎,全都放在一個業內人關注的封閉的小圈子裡,這對面向觀眾的更大的市場是不利的。青蔥計劃就是想打破這個閉環,讓青年導演直面真實的電影世界。

據統計,目前市面上針對青年導演的各類培養計劃高達 30 個左右,投入資本近 20 億。 發起者包括BAT網際網路平臺、各類影展創投、影視公司、政府扶持基金等等,足以印證業內人士對青年導演的重視程度。

在隨後的圓桌沙龍環節,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李少紅強調了青蔥計劃的特殊性——針對全產業鏈對青年導演進行培養,讓他們的作品接受觀眾的檢閱,而非局限於圈內的小眾閉環。

「青蔥計劃從第一屆到第四屆注重的是青年導演怎麼拍,怎樣把劇本拍成電影的環節。經過這幾年摸索,現在看到了一些成果。青蔥計劃今年大概開拍四五部新片,四屆累計20位學員得到了電影局的資助。」李少紅說到。

電影產業鏈上中下遊,對青年導演如何扶持?

如今一部電影面世的渠道不僅有傳統院線,也有網際網路平臺。儘管線上線下的宣發模式不同,但好作品卻是青年導演叩開市場大門的同一法寶。

本次論壇的圓桌沙龍環節,除了邀請導協會長李少紅、著名導演郭帆等內容創作者,還有華夏電影、愛奇藝影業、阿里影業、大地院線等傳統和網際網路影業的多位大佬,以及知名策展人。大家從各自的製作、宣發、投融資、影節、策展等角度,分別闡述了對青年導演扶持的思考。

早在去年4月,華夏電影就已聯合安樂、萬誘引力、完美威秀、貓眼等四家電影公司共同宣布推出「A.R.T.文藝片計劃」,各方將聯合投入1億流動資金,運作3至5年時間,製作10-15部文藝片作品,以全產業鏈的資源扶持有才華的青年導演,攜手打造國產文藝片的新浪潮。

華夏電影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傅若清表示,華夏是從小眾文藝片的角度來對青年導演進行扶持。充分發揮產業鏈下遊的發行優勢,將影片的票房收益直接放入資金池、持續推動「A.R.T.文藝片計劃」的實施。如果資金全部用完,他們會繼續投入。今年即將上映的電影《送我上青雲》就是青年導演的作品。「我們會對類型片、文藝片、青年導演方面給予更多幫助,因為推動繁榮國產電影是我們的使命和職責。」

作為網際網路平臺方的代表,阿席財務官、阿影業執董事孟鈞表示,青年導演往往過於注重追求作品的藝術性,忽略了電影作為文化產品的商業屬性,希望青年導演能面向主流市場,找到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的平衡點,多孵化一些商業類型片。

去年與青年導演合作過《流浪地球》《西虹市首富》等影片的阿里影業,於今年4月發起了幫助青年電影人才的「薪火計劃」,這是阿里系2009年的「青年導演扶植計劃」、「早鳥計劃」和2015年的「A計劃」的融合。秉持普惠理念的「薪火計劃」,旨在為中國電影下一個十年儲備產業中堅力量。

孟鈞表示,「薪火計劃對青年導演的扶持主要有三個層面:一是不僅在資金和創投上,跟青年導演有一個合作的機制,我們更希望能夠讓青年導演跟我們一起走,就是我們提供一個途徑,讓他們深度參與;二是我們可以開放一些頭部資源給已經有作品成績的青年導演;三是我們是平臺型『選手』,非常願意用宣發資金為作品助力。另外,我們也會提供創投資金支持。」

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則說道,「愛奇藝在過往與青年導演的合作中,湧現了《八月》《桃源》等優質作品,青年導演有很好的思想和鮮活的主題表達方式。上個月我們啟動的『愛奇藝原創電影』計劃希望通過資金扶持、團隊搭建與青年導演一起打造優質電影內容。」

作為電影直面觀眾的第一出口,院線的排片量有時幾乎可以決定一部影片的票房走勢和最終落點。對經驗欠缺的青年導演,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院線的助力,無疑會加持信心。那麼青年導演和院線,兩者應如何打好這場「配合戰」?

地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繆德飈坦言,青年導演的作品進入院線確實有一定困難。「 我們秉持支持原創電影和青年導演的宗旨,接下來會更多利用我們線下一千多家影院的陣地優勢,在青年導演影片的宣發,包括排片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另外,我們作為影院排片的指導方,也會在內容送達和受眾畫像及興趣點方面,提出一些建議給青年導演,讓他們的創作更貼近大眾。」

通常來說,年輕的新人導演圈內人脈資源有限,參加創投會是結識志同道合的夥伴、拓展人脈的最佳途徑。對於沒有經驗的新人而言,「懂得藏拙」是知名策展人吳覺人給出的建議。

「年輕導演更能把握時代性的東西,所以在創作方面,他們可能需要的其實是一個明確的定位,比如文藝片或者類型片、商業片。因為在融資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周圍因素的影響,使得項目變得模糊。所以通過創投跟圈內各位前輩聊的時候,要更加明確你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把不擅長的地方遮掩過去,這是創投過程中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曾經從新人走過來、如今取得不錯成績的郭帆和白雪,也發表了自己的感悟。郭帆坦言,「我經歷了三個階段,看到電影市場從機會少,到爆發期、穩定期,一步步發展。現在青年導演有很多機會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白雪則說,題材選擇對青年導演非常重要。

參與論壇的多位嘉賓也用自己豐富的經驗,為迷茫中的青年導演指點了迷津。李少紅希望青年導演不要刻意追求完美,要加強實操性。孟鈞、傅若清表示希望青年導演多拍反映「小正大」主題的作品。繆德飈則希望青年導演多拍一些具有票房潛力的商業片。吳覺人認為,想清楚自己要表達的東西才最重要。

盟啟動,構建「為中國青年導演賦能」的平臺

作為本次論壇的另一個重頭戲——「中國青年導演聯盟」(以下簡稱「青盟」)的正式啟動,預示著針對青年導演培養的又一次升級拉開了帷幕。

青盟是由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青蔥計劃主辦、為推動更多青年導演電影創作技術提升,和促進更多青年導演藝術事業持續發展而成立的扶持機構。作為青蔥計劃的承接與延續,青盟致力於構建「為中國青年導演賦能」的行業高端人脈和價值共享平臺。通過與青蔥計劃接駁,吸納更多有潛力的青年導演人才,使他們能更早地接觸到專業的培訓指導。

同時,青盟秉持為青年導演賦能的宗旨,聚攏行業優質資源,為其提供優越的創作環境和順暢的輸送渠道,幫助他們克服創作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並從創作、創投、宣發等全產業鏈環節進行幫扶,鋪平青年導演的發展之路。

作為青蔥計劃的延續,青盟承擔著重要的使命。除了挖掘具有導演潛能的優秀青年人才,將佼佼者輸送至青蔥計劃,成為具有領航意義的新人導演起點平臺;青盟還將輔助青蔥計劃,構建電影領域信息、人才、知識、資源等公共服務平臺,讓青蔥計劃更多的報名學員進一步得到提升、為其保駕護航,同時持續給業內公司造血,實現行業資源轉化價值最大化。

結 語

對電影行業,人才是最關鍵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或決定產業的發展進程。而電影作為導演的藝術,這一工種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

任何一個行業,年輕人都如同一輪冉冉升起的朝陽,他們用一身的才華光彩奪目,用澎湃激情衝破桎梏進行革新。不論是今年上映的《過春天》,還是在國際影壇獲獎的《武林孤兒》《番薯澆米》,以及在路上的新作品,青年導演正用噴薄而出的才華在中國的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電影產業鏈上的參與者們,也都在用心呵護著這些「好苗子」,期待他們有朝一日長成參天大樹。

相關焦點

  • 新人導演搶灘大銀幕 如何成為中國電影的中堅力量
    原標題:導演新人如何成為中國電影的中堅力量 近期,導演新人集中湧現,帶著風格各異的作品搶灘大銀幕:張嘉佳執導的《擺渡人》和王寶強執導的《大鬧天竺》票房成績不差,卻因邏輯混亂等問題遭到吐槽;攝影師宋曉飛和錄音師董旭首次擔綱導演拍攝的《情聖》用黑色幽默探討婚戀和人生
  • 新人導演如何「擠」進 [ FIRST創投 ]並拿到獎?
    新人導演如何「擠」進 [ FIRST創投 ]並拿到獎?後疫情時代,這場特殊且難得的電影人聚會,終將給創作者們留下不同尋常的記憶。 8月1日,第14屆FIRST電影市場頒獎禮落下帷幕。廈門短片周創投單元、第五屆「NEW ERA青年電影季」創投會、 FIRST 2020年度入圍電影計劃項目。
  • 「CFDG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在京盛大啟動
    「青蔥計劃」全產業鏈扶持前所未有「CFDG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劃」(下面簡稱「青蔥計劃」)暨中國電影青年一代向中國電影誕生110周年致敬特別紀念活動,是針對優秀青年電影導演進行挖掘、孵化、選拔和培養的大型人才扶持平臺。
  • 「CFDG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全面啟動全產業生態鏈「眾月捧星」
    「CFDG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劃」(下面簡稱「青蔥計劃」),暨中國電影青年一代向中國電影誕生110周年致敬特別紀念活動,是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起並主辦,對優秀青年電影導演進行挖掘、孵化、選拔和培養的大型人才扶持平臺。最終五位入圍者,將獲得導演協會五位知名導演的零距離扶持,以監製的身份幫助其完成大電影,其中馮小剛導演已經確認會擔任第一屆「青蔥計劃」主席一職。
  • 挖掘培養青年導演「青蔥計劃」在廈啟動
    本報訊(文/圖 記者 龔小莞)昨日下午,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導演論壇在廈舉行。論壇以「青年世代與文化自信」為主題,多位知名導演到場,暢談各自電影創作中寶貴的「第一次」,以及扶持新人的體會與收穫。中國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畢文宇出席論壇並致辭。 論壇上,第六屆CFDG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劃(即「青蔥計劃」)啟動。本屆「青蔥計劃」的主席是導演管虎。
  • 新人導演會是國產電影「救星」嗎
    2019年剛剛過去,回首過去一年的電影市場,從春節檔《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到暑期檔《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再到近期《被光抓走的人》的導演董潤年、《誤殺》的導演柯汶利……其中不少票房爆款和口碑佳作都出自新人導演之手。
  • 北影節創投挖掘的青年導演,未來將反哺市場
    北影節創投不斷為中國電影輸送新鮮血液,已經成為青年影人的夢想源與孵化所,甚至有些青年導演在北影節的扶持後,不斷歷練,未來將反哺市場,逐漸成為中國電影的中流砥柱。扶持:北影節創投是青年導演的試金石9年來,像《喊·山》《滾蛋吧,腫瘤君!》
  •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聚焦青年導演 新人前輩薪火相傳
    論導演之道 前輩中堅傾囊相授繼前一天就電影創作與市場、重回電影本體等大的話題展開討論之後,兩岸三地的導演們10日主要就導演事業的傳承發展等具體問題,有針對性地圍繞青年導演的創作和成長展開討論。香港陳國新導演提到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的「青蔥計劃」,他特別高興擁有大量社會資源的導演協會能夠大力培養新人導演,也希望把更多經驗分享給他們。陳國新還表示,除了扶持年輕導演在市場上打拼以外,「也希望能夠挖掘更多年輕人加入到我的團隊中來」。「青蔥計劃」是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對優秀青年電影導演進行挖掘、選拔、孵化培養的大型人才扶持平臺,今年是第二屆。
  • 培育中國電影後備力量 「青年導演培養計劃」發布
    「青年導演培養計劃」發布現場合影  「青年導演培養計劃」聚焦現實,關注社會,早在去年已啟動。  一站式保駕護航,資源、創作、人才全鏈條支持  導演是創意與作品實現的關鍵因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年導演憑藉優質和多元類型的作品嶄露頭角,讓行業看到了中國電影未來的更多可能。而在當前環境下,優秀的青年導演需要更多扶持和助力,來釋放潛力、不斷成長,為觀眾呈現更多的佳作。
  • 青蔥論壇攻略Get | 如何更好的發掘和培養青年導演
    青蔥計劃論壇嘉賓合影青蔥計劃論壇上,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饒曙光上臺致辭。他特別感謝大家對金雞百花電影節的支持和關注,他在致辭中說到,今天的論壇主題是發掘、培養、傳承新人,這是中國電影家協會的根本職責之一,和青蔥計劃一樣,協會會不斷重視對青年導演人才的培養。
  • 《心迷宮·三生路》,與海平面背後的青年導演孵化邏輯
    新作《三生路》同樣講著一個非常中國的故事,而與前不同的是,這個故事遍布社會之中,也因此,講不好就會流於庸常,導演牛博宥用了亦夢亦幻真假難辨的設計,在江南的氤氳氣息中將這份尋常改造得詭異驚心。 當然,「心迷宮」並不是他們下半年的唯一期待,任江洲和他的海平面影業團隊,正在蓄力將已完成的幾部新片,以及新創作計劃推向市場。
  • 黃建新:「青年導演不要糾結拍市場電影.」
    我有一個外號——「不賠錢的第五代導演」,如果沒有這些人支持你,兩部你就死了,無法面對市場,你只能找一條(理由)平衡自己的心境:我就拍作家電影,我就是自己。等於回到了一個作者電影的邏輯裡,這就跟投資沒法談了,跟電影工業也沒關係,那是獨立電影的一套系統,你可以賣房子拍,誰也不能譴責你,還會佩服你,那是另一套東西。
  • 《龍在哪裡》導演:這部電影讓我直面了中國市場的殘酷
    劇照10月23日,籌備9年的動畫電影《龍在哪裡?》在中國上映。「如果早幾天來採訪,可能我的狀態和對未來電影的期待會完全不同。但是現在,我真的不知道說什麼。」這是《龍在哪裡?》上映一天之後,旅美馬來西亞籍華裔導演胡陞忠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時吐露的心聲。《龍在哪裡?》
  • 她們的電影——關於那些新人女導演們
    如果說近期有什麼國產電影是必看的話,我一定會推薦《過春天》。一部不一樣的青春片,題材很特別,講述了一個穿梭在香港與深圳兩地的十六歲少女的故事,劇情豐滿,情緒乾淨。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新人導演的處女作。導演白雪是新人,本碩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同時也是第二屆CFDG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劃(暨「青蔥計劃」)的前五強。
  • 之江電影新導演計劃啟動    同時發布浙江影視景庫計劃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葛學斌出席啟動儀式。省級有關單位負責人、各市委宣傳部分管領導和處室負責人,影視界知名企業代表、影視浙軍新力量發展聯盟成員單位、省文化產業促進會理事單位,國內知名投融資機構約300人參會。近年來,浙江的電影市場不斷再創佳績。從2017年開始,浙江電影產量超百部,《前任3》《芳華》《妖貓傳》《七十七天〉等多部片子獲得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
  • 《中國銀幕》年度導演 郭帆餃子等青年導演上榜
    郭帆攜中國科幻橫空出世、餃子打破動畫片票房天花板、曾國祥交出青春片完美答卷、騰叢叢帶女性題材引發廣泛關注……青年導演鬥志昂揚、朝氣蓬勃引領中國電影邁向新時代,開啟新徵程。,在中國夢、電影夢的共同感召下,由陳凱歌掌舵,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集結在一起,組成中國電影導演夢之隊。
  • 四位青年導演跟你掏心窩——如何拿到進入電影市場的入場券?
    然而當這些青年導演雙腳踏進影視行業後,又不得不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中國的短片市場太小了。儘管如今已經有了像HiShorts!廈門短片周這樣的影展為從事短片行業的創作者們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但由於短片的體量以及強烈的個人色彩,導致其一直無法與大眾產生直接關係。
  • 導演協會啟動青蔥計劃 馮小剛任主席扶植新導演
    導演協會啟動青蔥計劃 馮小剛任主席扶植新導演 時間:2015.12.2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李超 分享到:
  • 《鋌而走險》遇冷,如何看待青年導演「同質化」的問題?
    原創: 楊小沒 悅幕中國電影觀察沒有「代際」的導演,有了「代際」的毛病文/楊小沒 代際劃分。 在第六代導演之後,中國電影市場就不再以代際劃分導演。畢竟隨著電影市場的不斷擴大,年輕導演已經變得越來越多元,市場很難再通過一種籠統的概念去定義這些新生代導演。 其實近年來,電影市場越來越重視青年導演。 在出現了許多青年導演的培養計劃後,青年導演獲得了更多的機會,市場上也出現了忻鈺坤、文牧野、董越等一批優秀的青年導演。
  • 中國電影文學創作基金在京啟動
    由北京國際和平文化發展基金會、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ZHHZ文創藝術影視機構聯盟、中國電影文學學會等多家單位發起的中國電影文學創作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