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談歷史上最大火炮的裝甲怪獸 納粹的突擊虎

2021-01-18 騰訊網

作者:薩沙

1944年8月1日,波蘭首都華沙發生了起義。在上百萬華沙民眾支持下,5萬波蘭遊擊隊和德軍展開激烈巷戰。華沙是一座有千年歷史的名城,城內建築物多是石制,非常堅固且龐大,普通的反坦克炮和榴彈炮都無法徹底摧毀。波蘭人以這些建築物為據點,依靠輕武器和小口徑火炮苦苦戰鬥了2個月之久。此時蘇軍已經近在咫尺,惱怒的希特勒命令立即將華沙從地球上抹去,於是德軍使用了各種重武器!9月底,駐守市中心最堅固大樓的波蘭軍,突然發現了一輛奇怪的德軍坦克。這輛坦克四四方方,行動極為緩慢,最奇怪的是裝備了一門碩大無比的粗短巨炮。

就在波蘭人發愣的時候,這輛坦克突然開火。一道閃電一樣的東西,在天空劃了一個優美的弧線,落在了建築物上。只聽見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這座高達六層的大樓瞬間垮臺,裡面60多名波蘭戰士只有3人倖存(其中1人重傷)。他們不知道的是,攻擊他們的奇怪坦克,就是有史以來火炮口徑最大的突擊虎自行火炮。

巷戰利器?

突擊虎的誕生,完全是被逼出來的。1942年的史達林格勒戰爭中,德軍第一次吃了大虧。德軍從9月殺入史達林格勒市區開始巷戰,一直到殺到11月末,付出巨大傷亡,始終沒有佔領這個城市。在之前的野戰中,德軍沒費多大力氣就獲得克裡米亞和哈爾科夫會戰勝利。1、2個月內,德軍俘虜的蘇軍就有35萬之眾,向前推進數百公裡。

而在史達林格勒巷戰中,每天推進的距離只能用米來計算。蘇軍死守每一棟建築,利用各種武器猛烈掃射。史達林格勒也是一座歷史名城,沙俄時期建築都是堅固石頭製造,普通的火炮對他們無效。德軍無奈,只能一座屋子一座屋子的掃蕩。在這種近距離作戰中,德軍火力和經驗的優勢無法發揮,和數量優勢的蘇軍陷入一場可怕的混戰。德第6集團軍的一位叫漢斯·德爾的軍官在《進軍史達林格勒》一書中寫到:敵我雙方為爭奪每一座房屋、車間、水塔、鐵路路基,甚至為爭奪一堵牆、一個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德軍始終不能徹底佔領史達林格勒,反而被蘇軍反攻包圍殲滅70多萬,遭受了東線第一次毀滅性的失敗。

此戰之後,德軍士兵抱怨,認為他們缺乏強有力的巷戰坦克。

德軍士兵說:我們最強大的4型坦克,只有75毫米炮。這種炮的威力不夠,連續炮擊幾十次也不能摧毀一棟大型建築物。口徑較大的野炮,又不能抵近炮擊,不能給予及時支援。靠步兵上去挨屋激戰,每次都會傷亡幾十人。史達林格勒有上萬個堅固建築,你可以想像步兵付出了多大的犧牲。

聽到士兵們的意見以後,元首希特勒很震怒,他命令軍方立即進行強大自行火炮的研究。希特勒認為,這種自行火炮的正面裝甲要足夠厚,可以抵抗大口徑反坦克炮的攻擊,以便靠近建築物進行巷戰。同時,它需要裝備超大口徑火炮,可以一發炮彈就擊毀堅固建築物。

有意思的是,德國軍方對此卻置若罔聞。

德國軍方認為,目前希特勒的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也沒有必要實現。

軍方高層的眼光不會比希特勒要差,早在1942年初,他們就考慮生產一種強力的突擊炮,搭載大口徑榴彈炮,必要時候可以用於巷戰。

這個思維的第一個產物,就是野蜂式自行火炮。

野蜂式自行火炮裝備一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使用了3號中型坦克的底盤。只是3號坦克自身裝備的火炮為37毫米,很難承受150毫米巨炮炮塔,最終野蜂式自行火炮沒有採用封閉炮塔,而完全開放,僅有10毫米鋼板保護成員。

實戰中證明,野蜂式自行火炮是優秀的自行火炮,可以在跟隨坦克行軍,隨時提供重火力支援。不過,這種火炮沒有炮塔,防禦能力非常弱,根本不能抵近炮擊,也不具備巷戰能力。如果強行巷戰,恐怕兩邊建築物裡面隨便丟下的一個手榴彈,就能把所有成員炸死。

總之,野蜂式自行火炮不符合希特勒的需要。

野蜂自行榴彈炮是非常實用的。這種150毫米火炮威力驚人,精度極高,缺點是射程稍近,但也算不錯。至於下下圖灰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突擊炮,可以用於巷戰。

野蜂和灰熊

野蜂式自行火炮被排除以後,軍方在1942年2月,提供另外一個方案,這就是灰熊自行火炮,或者說灰熊突擊炮。所謂突擊炮是一種用於進攻時為步兵提供短距離炮火火力支援的裝甲戰鬥車輛,是著名的埃裡希-馮-曼施坦因早在1935年提出的概念。原則上來說,突擊炮是自行火炮的一種。灰熊突擊炮才是真正意義的突擊炮。

它使用較大的4號坦克底盤,性能上優越的多。灰熊突擊炮有一個完全封閉的炮塔(但不能轉動),正面裝甲厚達100毫米,也裝備1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

1942年10月14日,該車的原型車向元首做了展示。

希特勒對灰熊突擊炮大體滿意,不過認為不符合他之前的要求。

灰熊突擊炮的150毫米重炮,威力很大,但在較遠距離,仍不足以1炮就擊毀1棟老式堅固工事。其實150毫米重型榴彈炮也是德國陸軍師的制式裝備!如果這些步兵師的制式炮就能對付巷戰,那還要突擊炮幹什麼?

對付這些堅固建築,德國只有210毫米榴彈炮才能做到一炮一個。

於是,希特勒要求給灰熊加裝希特勒210毫米或220毫米重炮,但軍方認為不可能辦到。此時灰熊突擊炮底盤已經被150毫米榴彈炮壓垮,不堪重負,引擎功率不夠,耗油量極大,機械故障很多,再加裝210毫米重炮是絕對不可能的。

於是,軍方尤其是裝甲總監古德裡安本人,忽悠希特勒就要研究新式的突擊炮,可以滿足元首的要求,實際上則絲毫不熱心。

古德裡安認為:元首需要的突擊炮只能用於城市攻堅的特種作戰,壓根沒什麼用。現在德軍嚴重缺乏的是虎式坦克這類實用的重型坦克,沒有精心去造這些廢物突擊炮。現有的灰熊突擊炮,已經能滿足大部分需要了。

這樣拖到1943年8月5日,在希特勒一再堅持甚至怒罵下,古德裡安才被迫決定以虎式坦克底盤為基礎,研發新式突擊炮。此時,灰熊突擊炮已經參加了庫爾斯克會戰,隨後又參加了義大利的山地戰。

灰熊是一種沒有炮塔的自行火炮,加上它的150毫米火炮炮管很短,射程有限,不適合用於野外進攻作戰。

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少數參戰的灰熊表現平平。事實證明,灰熊雖火炮威力大,正面裝甲厚,但仍然不能和蘇軍T34之類坦克正面遭遇;它的反應太慢,難以和蘇軍坦克近距離周旋;灰熊的正面裝甲很強,但側面裝甲不過50毫米,可以輕易被蘇軍坦克打穿。

灰熊突擊炮適合在己方坦克佔有優勢的戰場,作為火力支援使用,尤其擅長攻擊敵人堅固工事。

除了這個領域以外,灰熊就不太擅長了。

在義大利安琪奧之類的山地作戰中,灰熊倒是表現很好。它先隱蔽自己,然後發動炮火突襲。由於正面裝甲厚達100毫米,可以有效抵抗盟軍火炮正面攻擊。山地戰雙方距離都不遠,灰熊的短炮威力很大,精度很高。

灰熊在大展神威時,突擊虎卻還在艱難製造中。

---突擊虎可怕的巨炮!

可怕的突擊虎

直到10月10日,第一輛突擊虎的原型車才生產出來。它的外形和灰熊很相似,但裝甲更為厚重,正面裝甲高達150毫米!!!由於採用虎式重型坦克的底盤,它的機動性好了很多。

最令人生畏的,是它的火炮。

突擊虎根據希特勒的要求,使用了一門380毫米重型臼炮。

這門臼炮身管長度僅為5.4倍口徑,看起來非常粗短,這是突擊虎外形最大的特點。這門360毫米臼炮,威力極其驚人。它的炮彈重達330公斤,採用火箭助推發射,可以打出6000米遠,發射尾焰通過導管向前方排出。不過,它的炮彈不是一般的低拋物線,而是一個較高的拋物線,精確度一般,不能在遠距離打中坦克大小的目標,主要用於遠距離攻擊大建築物和近距離打擊中小工事。

這種臼炮是從海軍用380毫米 RW61 反潛臼炮(火箭助推)改造而來,威力非常驚人。

這種炮本來是用於海岸要塞,發射射程很遠的火箭彈,對付攻擊要塞的敵人軍艦或者潛艇。對於它的要求是,只要一發就可以將敵人潛艇和軍艦摧毀。

在實驗中,這種炮彈只要一炮命中,就可以徹底擊毀一棟高大的堅固建築。

希特勒親自於1943年10月20日去阿萊斯操練場,看了突擊虎的展示。突擊虎只有底盤和一個臨時製作的軟鋼炮塔,希特勒卻對它非常滿意。

實驗中,突擊虎在1公裡外發射了一枚火箭彈,攻擊並排放在一起的3輛美軍M4謝爾曼坦克。但炮手並沒有打準,火箭彈落在3輛坦克中間。

在炮手汗顏的時候,希特勒卻從觀禮臺上突然站起熱烈鼓掌,他身後所有將軍也跟著鼓掌。

為什麼呢?雖沒有擊中,這枚火箭彈將3輛M4謝爾曼坦克全部震翻。也就是說,它一炮幹掉了3輛中型坦克。

希特勒興奮之餘,要求軍方半年內至少生產出12輛突擊虎來!

被大獨裁者讚揚並沒有改變突擊虎的命運,它卻又被古德裡安打入冷宮。

此時已經是1944年中旬,盟軍已經在諾曼第登陸,德軍已經陷入絕對的防禦戰。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的古德裡安認為,突擊虎這種攻堅的巷戰突擊炮已經無用了,現在需要的是防禦性武器。

灰熊突擊炮目前也停止了生產,現有的130輛分別編入3個重型突擊炮營,分別在東線和西線作戰。

希特勒非常固執,反覆要求生產突擊虎,認為它會在城市防禦戰中顯神威。古德裡安陽奉陰違,能拖就拖,為此希特勒多次拍了桌子。

直到1944年8月虎式坦克停產,轉而生產更強大的虎王坦克,古德裡安才下令用多餘的部分虎式底盤生產突擊虎。

此刻德國國內各大兵工廠都被盟軍轟炸,工廠拼命趕工還是只造出7門380毫米火炮,拖到1944年9月15日才勉強完成第一輛突擊虎。

隨後,每天1輛的速度終於在9月21日完成了7輛。到戰爭結束,一共生產了18輛。

希特勒對突擊虎非常看好,希望它們能夠馬上出戰,為此特批每月供應300枚炮彈。

剛剛生產出4輛時,希特勒就命令其中3輛開往前線助戰。遺憾的是,突擊虎的問題很多!

首先是突擊虎的反應很慢,它火炮左右轉動僅為10度。由於沒有炮塔,瞄準時候只能轉動整個車體,速度非常慢。加上它又是發射曲射的火箭彈,不太適合攻擊移動目標,只適合攻擊敵人固定目標,諸如建築物、工事和停著不動的敵人坦克群。

由於安裝380毫米巨炮,突擊虎的重量高達65噸,比虎式坦克還重了十噸。如此巨大的重量,使得突擊虎只能以40公裡時速緩慢行動。

突擊虎採用的動力裝置為V型12缸水冷汽油機,最大功率700馬力。變速箱有8個前進擋和4個倒檔!行動裝置為傳統的交替排列式負重輪,4個在外側,4個在內側。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這種結構形式的負重輪優點是行駛時候非常平穩性,缺點是維護維修非常不方便。

笨重的突擊虎行程為120公裡,這還算勉強合格。但它無法通過大部分橋梁,也無法越過稍微複雜點的地形。所以,突擊虎一般用鐵路運到前線,然後在有良好公路的戰場作戰。一旦參加野戰,突擊虎就很容易陷入泥濘中完蛋,需要兩輛魏修車才能拖得動它。

另外,380毫米的炮彈體積太大,全車只能放14發彈藥。在激戰中,一輛坦克每天發射20到30發炮彈是尋常事,突擊虎彈藥太少,無法較長時間作戰。

更可怕的是,這種炮彈300多公斤,靠士兵根本無法搬動,必須依靠吊車吊入車內。彈藥補給的時候,往往只有卡車,找不到吊車,根本就無法補充彈藥。無奈之下,工程師在突擊虎的尾部裝上了一個小型吊車,這也是突擊虎另一個外形特徵。

炮彈重到只能用吊車裝填!

實戰能力平平

3輛突擊虎趕到了波蘭前線,還沒來得及和蘇軍作戰,波蘭華沙就爆發了起義。

希特勒見華沙的作戰久拖不決,而蘇軍百萬大軍又近在咫尺,下令出動重型突擊炮參戰。

於是,前線的灰熊突擊炮緊急拼湊了第218連級特遣隊,開入了華沙,參加了巷戰。

3門突擊虎,也被編入一個第1000突擊臼炮連,向華沙開進。路上1輛因為發動機出現故障無法行動,最終只有2輛開到華沙城內。

此時華沙的百分之八十五,已經被德軍摧毀。華沙軍隊傷亡近二分之一,平民因支持波蘭軍隊被德軍打死25萬之多。

剩餘波蘭軍的重要據點只剩幾個,其中之一就是那個市中心堅固大樓。2輛突擊虎蹣跚的開到大樓附近,巨大的外形讓它很快就被發現!波蘭人立即朝它們開槍,還使用37毫米反坦克炮就行炮擊。子彈和炮彈打在突擊虎上,就如同用石子砸銅柱,完全無效。大樓裡面的波蘭軍人非常驚恐,不知道這是什麼怪物。

開入幾百米內,兩輛突擊虎先後開炮。二道火焰一樣的炮彈,都擊中了目標。其中一枚380毫米炮彈沒有爆炸,另外一枚則展現了它的極大威力。就這一發火箭彈,就將這座大樓完全摧毀。

整個大樓坍塌,成為一片瓦礫。之後突擊虎沒有機會再發揮它的威力,因為波蘭軍很快宣布投降。

突擊虎隨後開往城外,奉命追擊逃走的波蘭軍。很爛的機動性讓它寸步難行,沒多久2輛突擊虎都出現機械故障,毫無戰果!

其中有1輛因機械故障非常嚴重,被迫送回國內修理。

1944年9月,萊茵河戰役爆發,6輛突擊虎披掛上陣守衛帝國最後的防線,可惜戰果幾乎沒有。

它的火炮射程雖高達6000米,卻不適合這種防禦作戰。它的炮擊精度不高,不能用於遠距離精確反坦克作戰,只適合在近距離用一用,或者作為面打擊工具殺傷步兵。用380毫米重炮去殺傷幾個步兵,是大材小用,得不償失,絕對不可能的。

突擊虎本來是巷戰攻堅的產品,並不是用來防禦。如果防禦,也只能在巷戰中防禦。在野外防禦,很容易被敵人坦克衝入近距離,從側面和後面擊毀。雖正面裝甲高達150毫米,但側面和後面不過80毫米到50毫米,被T34坦克一炮就能擊穿。最關鍵的是,它沒有炮塔,反應很慢,一旦被敵人圍攻根本無法招架,連逃跑都很困難,死路一條。突擊虎必須依靠己方坦克的掩護,才能作戰。

突擊虎多少還是有一些戰果。

一輛突擊虎發射的一枚380毫米炮彈,將一座橋梁炸毀,橋上的兩輛卡車和大量盟軍士兵墜入山谷,死傷數十人。只是,盟軍攻擊機立即飛來,將突擊虎擊傷。

剩餘的突擊虎,在萊茵河堅守到1945年3月。由於外形很明顯,這6輛突擊虎受到盟軍空軍重點轟炸,2輛先後被炸傷無法修復,另外4輛則奉命撤退!

撤退期間,他們被盟軍坦克包圍在一個小村子裡。突擊虎只有14發炮彈,由於彈藥供給不足,此刻每車只有2到3枚。打光了炮彈以後,坦克兵用炸藥炸毀了突擊虎,然後向盟軍投降。

戰後,盟軍和蘇軍一共發現了7輛突擊虎的成品,基本都被破壞。

現今尚存2輛完整的突擊虎,它們分別在德國的車輛與工藝博物館和俄羅斯的庫賓卡戰車博物館。

可以說,突擊虎並非一種常規武器,它是特種武器,只適合在城市攻堅戰中使用。

就像古德裡安說的那樣,這種局限性太強的武器,在現實中用處不大。突擊虎雖有強大的炮火和正面防禦,卻因失去了自己傳統作戰區域而變得非常脆弱,基本沒有什麼戰果。

-現存的突擊虎不多了!這是德國博物館的突擊虎!

不過,事實證明,突擊虎確實是城市攻堅戰的利器,這一點無人能及。

如果在史達林格勒會戰之前,德軍就有一大群突擊虎,也許就能扭轉戰局,甚至可以獲得蘇德戰爭的勝利。

只是,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如果這兩個字!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末日的瘋狂,難以扭轉敗局的「突擊虎」自行火炮
    在被驗證可行後,德軍在虎式坦克的底盤上安裝了Raketenwerfer-61 380mm重型火箭炮,這種威力巨大的短管火炮配合兩種不同作用的炸彈,可以讓「突擊虎」打巷戰跟拆遷一樣簡單。1944年9月,歷史上僅有的十八輛「突擊虎」全部裝備部隊,之所以只生產了這幾輛,是因為最後一輛「突擊虎」剛出廠,盟軍的飛機就將負責生產這種戰車的Alcatel工廠炸成了平地。再加上彼時的德軍在戰場上已經是山河日下,這款威力巨大的戰車因為其緩慢的生產速度和僅能在巷戰中發揮巨大作用的單一特點顯然不足以成為德軍仰仗的「神器」。
  • 二戰德國裝甲洪流的支柱之一三號突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204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二戰德國裝甲洪流的支柱之一三號突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204期今天的主角是三號突擊炮F型。
  • 史達林格勒使德軍製造「突擊虎」,但因其致命缺陷,再無用武之地
    二、「突擊虎」式的超強攻擊力對於這次火炮的升級,德軍延續著以坦克底盤為基礎的改裝思路,這次選擇的底盤則是「虎式」坦克的底盤。火炮的車體底盤已經選好,接下來就是要考慮什麼樣的火炮才能滿足可以輕而易舉轟破史達林格勒那樣堅固的牆壁。
  • 一次擊毀6輛虎式坦克的蘇軍ISU-152突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62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而突擊炮不需要炮塔,可以裝備更大更強的火炮。蘇軍推出了諸如SU-76,SU-85之類的突擊炮,效果非常好。不過,早在1942年,蘇軍就發覺德軍的坦克越來越強,需要更強有力的突擊炮,這就是ISU-152重型突擊炮。
  • 德國「突擊虎」戰車:裝好這發炮彈 就教你們做人!
    進行陸基發射試驗的「61型火箭發射器」,該發射器後來被移植到了「突擊虎」上  這種火箭炮於是被移植到了「突擊虎」上。從結構上看,它實際是一種短管火炮,炮身長度僅為口徑的5.4倍。裝彈中的「突擊虎」乘員結構  與虎式坦克相比,突擊虎的另一個變化在於上層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它的設計都受到了一種蘇聯自行火炮——SU-122的影響。
  • 裝甲先鋒——三號突擊炮
    在一戰時,德軍奪取一個據點往往會犧牲大量的人力,戰爭結束後,德國軍方便吸取教訓,開始研究起配合步兵的裝甲火炮,但其真正意義上的研發是從1935年開始的,最終在1937年,一種無炮塔,使用三號坦克底盤和短管75毫米火炮的新式武器(自行火炮)被克虜伯公司研發成功,這就是三號突擊炮的原型。
  • 來自突擊虎車長的咆哮
    而在所有的德軍武器中,外觀最為奇特的不是虎王、獵虎或獵豹,一款炮管可以塞人的武器——「突擊虎」才是最為奇特的存在。早在1942年期間,德軍受困於史達林格勒的慘烈巷戰中時,希特勒和德國軍工人員就有一種想法,既製造一種攜帶大口徑火炮的武器,用以在巷戰中提供支援。
  • 二戰德軍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摩託化師的區別
    ,當時德軍的裝甲師標準是配備四個坦克營,德軍的坦克部隊組建是以營為單位,每個營下轄四個坦克連,每個連有坦克21輛,除此之外,一般裝甲師還會配備一個坦克教導連,也算作是作戰力量,所以在1939年到1940年這段時間,德軍一個裝甲師配備的坦克數量都在300輛以上,除此之外,一個裝甲師還會配備摩託化步兵團、火炮營、防空連等作戰單元,配合裝甲部隊突擊作戰,當時的德軍一個裝甲師除了300多輛坦克之外,還有配備上千輛摩託車
  • 坦克世界新模式「突擊虎」又回來了!鐵桿德粉翻身只在今朝!
    「突擊虎」的誕生源自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經驗教訓。當時,蘇聯人將整個城市改造成了堅固的防線,為摧毀它們,德軍甚至投入了重型火炮,但後者在混凝土建築前依舊無能為力。面對連續不斷的炮擊,蘇聯守軍堅持了超過兩個月,並讓德軍付出了重大損失。在遭遇慘敗之後,德國人意識到,他們需要一種大威力的巷戰武器。
  • 拆樓能手突擊虎,承受324公斤炮彈的後坐力,為何成為雞肋裝備?
    突擊虎是二戰德軍裝備的一種特殊武器,它的作用是利用自身巨大的炮彈拆除建築物,其任務類似於加強版的三號突擊炮,它那324公斤重的炮彈幾乎可以摧毀戰場上所有的建築物,不過突擊虎的整體表現並不突出,在德軍中甚至有點雞肋。
  • 三號突擊炮中的最強型號 G型殲擊車 何以成為盟軍坦克的噩夢
    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為了滿足戰場需要,在三號突擊炮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和完善, 製造出來了三號突擊炮G型,也就是最後一款的三號突擊炮。三號突擊炮G型是在1942年12月開始生產,一直持續到1945年的3月,可以說是德國生產時間最長,產量最大的一款突擊炮,也是納粹唯一的產量過萬的裝甲戰車。三號突擊炮G型換裝了更長的48倍徑火炮。改裝了豬頭型火炮防盾,側面安裝了大塊外掛裝甲,在防護力增加的同時,火力也得以大大增強。
  • 「突擊虎」的超大口徑,從炮管裡上下坦克不成問題,車長緊急制止
    為此,「突擊虎」車長多次咆哮著警告手下,不允許從炮管裡上下坦克。 當時的戰場一片廢墟,基本就沒有完好的建築物,守軍是可以在房屋殘骸中找好位置據守,但這也阻擋了火炮武器發揮原本的威力。
  • 芬蘭吊打蘇聯坦克的神器:納粹德國三號突擊炮
    說起二戰納粹德國裝備的知名坦克,人們不禁會聯想到「虎」式、「虎王」、「豹」式等強大先進的重型坦克。但是,還有一款非常經典的裝甲車輛,生產數目超過9400輛,性能均衡,成為沙場上的中流砥柱。這就是二戰德國陸軍的三號突擊炮!  早在1936年,德國軍方高層便萌發了研製一款新型裝甲車輛的想法。
  • 德軍曾計劃造2500噸超重自行火炮,配800毫米巨炮250毫米裝甲
    根據德國人的一貫嚴謹風格,在設計出一款坦克的同時會跟進考慮其後續的變形車,"巨鼠"也不例外,它的自行火炮方案被德國軍備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命名為"怪獸"(Monster)。 P1500"怪獸"是一種預研階段的超重型自行火炮,其要旨是將克虜伯800毫米K(E)"古斯塔夫"(Gustav)列車炮安裝到一個機動平臺上,換句話說,一個機動化的巨炮。"
  • 第四次中東戰爭的裝甲霸主:揚威戈蘭高地的肖特卡爾坦克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薩沙帶大家看一看。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35期庫賓卡坦克博物館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附近,是一座以各國各時期的裝甲車為主要展出對象的軍事博物館。博物館位於俄羅斯庫賓卡坦克訓練基地。它是俄國最大的坦克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坦克博物館。
  • 尚存於世的老虎一族,第二部分,虎王、獵虎和突擊虎
    當時213號和221號虎王與15輛美國第三裝甲師的坦克交戰,但沒能搶先擊毀對手。美軍坦克回擊的一炮把213的火炮炸掉了三分之一,221號也被重創,兩輛坦克的乘員組遂棄車而逃。45年7月,美軍將拉格萊茲附近的鋼鐵垃圾統統拖走的時候,當地客棧老闆娘用一瓶幹邑白蘭地買下了213號。此車遂成為鎮民的財產可傳子孫,後來該車被拖到鎮子中心廣場作為博物館的標誌。
  • 換裝120火炮就能對抗99式?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臺軍方面有輕視陸軍的傳統,這自然有一定道理。不過,面對解放軍裝甲部隊的強大,臺軍方面也不能完全坐視不理。這1年開始,傳出臺軍升級主力坦克M60A3的消息。聽薩沙說一說吧。去年10月,臺灣方面傳出正式進行M60A3的研發改造方案。
  • 火力開全,11式輪式裝甲突擊車發射美圖來襲
    這兩場實彈射擊訓練中的ZTL11式輪式裝甲突擊車,是我軍近年來換裝的新一代輪式裝甲突擊車,採用的是發動機後置布局,炮塔明顯靠前;無論是炮塔還是車體,全身都安裝了裝甲塊,這個從密布的鉚釘就能看出來,這說明整體的防護等級更高,據悉,基本裝甲能防12.7毫米穿甲燃燒彈,加裝附加裝甲後具有防禦25毫米彈藥的能力。
  • 二戰蘇聯SU-152毫米自行火炮號稱動物園殺手據說能打穿費迪南
    ,那就是蘇聯在1943年服役的SU-152毫米戰場自行突擊火炮。該型自行火炮具備兩個功能,一種是曲射射擊負責戰場火力覆蓋支援。另外一種就是直射火力,具備對德軍防禦工事的定點清除,其裝備的 ML-20s型火炮,其2000米距離內,使用重型穿甲彈情況下,能夠擊穿110毫米勻質裝甲。而整車的正面專裝甲厚達75毫米左右,能夠抵禦一定炮火覆蓋攻擊。
  • 一炮一個蘑菇雲毀天滅地的突擊虎
    今天我們來聊聊突擊虎。這個突擊虎是一種針對城市戰鬥環境的步兵支援武器,誕生於一九四四年。先來說說其的誕生背景。這東線大草原上的德軍,本來是一路的勢如破竹,但不想卻是接連遇到加固到如同堡壘一般的城市,於城市巷戰中吃了不少的虧。而到了這個時間點,原有的三突子在火力上已經不夠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