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先鋒——三號突擊炮

2020-12-23 打醉拳的貓

在一戰時,德軍奪取一個據點往往會犧牲大量的人力,戰爭結束後,德國軍方便吸取教訓,開始研究起配合步兵的裝甲火炮,但其真正意義上的研發是從1935年開始的,最終在1937年,一種無炮塔,使用三號坦克底盤和短管75毫米火炮的新式武器(自行火炮)被克虜伯公司研發成功,這就是三號突擊炮的原型。

圖為:三號坦克。

等二戰爆發,納粹德國閃擊波蘭之後,德國指揮官們越發覺得步兵缺少火炮支援,尤其是在攻打碉堡和據點時,還要靠傳統火炮或者抽調坦克進行支援,所以在1940年,為了配合步兵進行戰鬥,第一批三號突擊炮被量產,並在進攻法國的戰役中使用。 圖為:三號突擊炮A型

在戰勝法國後,三號突擊炮又進行了升級,換裝了發動機和履帶等等的動力裝置,變為了B型,後面又換裝炮手觀察鏡,升級為了C型和D型,最後改變裝甲角度,多加裝了無線電的為E型。 圖為:三號突擊炮D型

不過頗受好評的三號突擊炮在蘇聯遭遇了「寒冬」,因無法擊穿T-34和KV-1的裝甲,三號突擊炮馬上改變生產計劃,等長管75毫米火炮研製成功後,它便立馬換裝到了三號突擊炮上,就此F型誕生,而靠著強大的火力和低矮的車身,三號突擊炮讓敵軍吃盡了苦頭。 圖為:三號突擊炮F型

在經過多次戰鬥的實踐後,三號突擊炮又加裝了一系列副武器,而G型保留這一設定,並增加了裝甲傾斜度和側裙裝甲板。圖為:三號突擊炮G型。

圖為:東線戰場的三號突擊炮G型。

在西線戰場,盟軍只有少部分坦克能對三號突擊炮造成較大威脅,而在東線,蘇軍的T-34與其勢均力敵,但史達林系列的重型坦克基本上成為了三號突擊炮的剋星。(坦克殲擊車都能對三號突擊炮造成嚴重威脅) 圖為:三號突擊炮G型集群

在整個二戰中,三號突擊炮約生產了一萬輛,其中九成為G型,而據戰後統計,三號突擊炮大概在戰場上共擊毀了超過兩萬輛的坦克和火炮,為納粹德國曆下了赫赫戰功(卻沾滿了其他國家的鮮血)

相關焦點

  • 德軍三號突擊炮的「裝甲彈藥手」:Sdkfz 252型裝甲彈藥運輸車
    而一戰的經驗表明,步兵在突破堅固的築壘地域時,同樣需要裝甲車輛的直接支援,而幾乎沒有防護力的牽引式炮兵在執行這一任務很容易遭到嚴重損失,而且難以跟上步兵進攻的步伐。當時的德軍的高級將領幾乎都是炮兵出身,因此他們非常支持炮兵也擁有自己的裝甲戰鬥車輛以便和步兵協同作戰。在這樣的戰術思想下,三號突擊炮被研製出來,德軍組建了專門支援步兵作戰的突擊炮營。
  • 二戰德國裝甲洪流的支柱之一三號突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204期
    二戰德國裝甲洪流的支柱之一三號突擊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204期今天的主角是三號突擊炮F型。這是德軍在蘇德戰爭期間的主要裝備,也是蘇軍的戰利品之一。三號突擊炮是德軍二戰中生產數量最大的裝甲戰鬥車輛,共生產了高達1萬500輛,超過了4號坦克的8800輛。三號突擊炮是德軍裝甲理念的很好體現。
  • 德軍的多用途利器,三號坦克改裝的三號突擊炮,性能與表現如何?
    而時任德國陸軍第八步兵師師長的曼施坦因則對此有了一個解決方案,曼施坦因提出了一種新穎的裝甲載具。這種裝甲載具是基於德國的三號中型坦克發展而來,在去掉了炮塔後採用封閉固定戰鬥室之後,並且裝入了一門75毫米步兵炮。曼施坦因將其稱之為三號突擊炮,顧名思義就是伴隨步兵進行突擊的大炮。
  • 二戰德國不止三號突擊炮,還有Sd.kfz.251突擊炮,硬著頭皮上戰場
    Sd.kfz.251半履帶車是二戰德國重要的裝甲載具,其各種型號總產量高達1.6萬輛,幾乎參與了二戰所有德軍大的行動。除了基本的裝甲運兵型,它還有一種突擊炮的變形,作用和早期三號突擊炮一樣。,這種可以伴隨步兵作戰的裝甲武器深受士兵喜愛,能給作戰士兵極大的信心,在激烈的交戰中,三號突擊炮的車長甚至需要專門和步兵連基層指揮官建立通信,告訴他們突擊炮撤離戰區只是為了補充彈藥。
  • 三號突擊炮考證專輯2
    綜合一下來說,1940年6月到8月,沒有使用三號突擊炮專用底盤,而是使用三號坦克G型的底盤生產了一批,數量不超過20輛,主要特徵為:1、等距排列的託帶輪;2、寬輪緣負重輪;3、底盤首下鉚接固定20毫米附加裝甲;4、沿用底盤側面逃生艙門;5、駕駛員觀察窗前的那塊跳彈擋板,由於三號坦克G型的變速箱檢修艙門是前後開的原因(三號突擊炮底盤為左右開)被取消;6、由於使用的是三號坦克G型的底盤,因此沿用剎車裝置通氣口蓋
  • 三號突擊炮的遠房表弟,匈牙利茲裡尼突擊炮,二戰小國的悲哀
    雖然匈牙利在二戰初期就和德軍一條戰線,但是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國一樣,並沒有做好迎接世界大戰的準備,尤其是裝甲部隊缺少可靠的裝甲車輛,而後方兵工廠又缺乏研發生產的後勁。茲裡尼2突擊炮蘇德戰爭爆發初期,匈牙利從盟友德軍那裡獲得了一些三號突擊炮早期型號,這些突擊炮在實戰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匈牙利渴望得到更多,但是德軍自身的裝備都緊巴巴的,難以及時大量的分出配額支援友軍
  • 三號突擊炮考證專輯1
    由於個人喜好,這次做一個三號突擊炮的專輯,讓大家對三號突擊炮的各個型號有個大致的了解,解說不到之處,歡迎群內討(撕)論(B)。▲ 這是一輛身世曲折的三號突擊炮,根據底盤側面的逃生艙門、可翻折的前擋泥板可以判斷並非三號突擊炮量產型底盤,而是使用戰損的三號坦克J/L型改造的。
  • 芬蘭吊打蘇聯坦克的神器:納粹德國三號突擊炮
    但是,還有一款非常經典的裝甲車輛,生產數目超過9400輛,性能均衡,成為沙場上的中流砥柱。這就是二戰德國陸軍的三號突擊炮!  早在1936年,德國軍方高層便萌發了研製一款新型裝甲車輛的想法。  三號突擊炮的初始型號,基於三號F型坦克的底盤改裝而來,不過將正面裝甲加厚到了50MM,而不是原有的30MM。
  • 不是坦克,而是三號突擊炮
    首批生產的三號突擊炮A型以三號坦克F型底盤和零件為基礎,被稱為三號突擊炮,於1940年一月投入生產。就結構而言75毫米火炮裝在前部傾斜上層結構的中部。上部結構由裝甲板組成並焊接在底盤上。在車體鼻板、炮盾和上層構造正面裝甲厚度為50毫米,這樣的裝甲厚度能夠抵禦當時的反坦克炮。在上層建築左側有一塊炮手觀察鏡,上面的扇形保護面可以保護炮手被子彈或碎片攻擊。
  • 三號突擊炮的自白:我很醜但我很兇猛
    模型男們,你們都喜歡高富帥的虎、豹坦克,不把我這種矮屌醜的三號突擊炮放在眼裡。我被軍隊歸在了炮的家族裡,被定義為什麼「自己會走的炮」,連個坦克的名分也沒有。特別是盟軍坦克鋪天蓋地湧過來的時候,高富帥照樣被打成一坨狗屎,所以德國工廠就開始大量生產我,裝甲部隊也把我當坦克使。1944年起,德軍的裝甲營中,用我代替了三號坦克,四號坦克甚至還代替了小鮮肉黑豹坦克。雖然我脖子不好使,但我人矮不招風,隱蔽性好,打個冷炮就跑,這叫個刺激啊。
  • 沉睡的高地守護者,被遺忘在戈蘭高地的三號突擊炮
    二戰結束後,敘利亞通過捷克斯洛伐克、法國、西班牙等國獲得了大量武器裝備,其中就包括許多德國武器,其中就包括三號突擊炮、四號坦克等,這些武器後來和蘇制武器一起服役在敘利亞軍隊,並參加了第三次中東戰爭,敘利亞將其作為固定火力點安置在戈蘭高地上。
  • 二戰三號突擊炮的孿生兄弟,蘇軍用繳獲三號坦克自產的SU-76i
    三號突擊炮作為二戰德軍使用最廣的裝甲武器之一,它的作戰能力經受住了實戰的考驗,交戰雙方都對這種造型低矮的武器有著較高的評價。不僅德軍自己大量使用,三號突擊炮也被用於援助給德國的盟友,當然在戰爭中也有一些會被繳獲,蘇軍就在戰爭中繳獲了一些,並且還用繳獲的三號坦克有模有樣的生產了一批蘇軍版本的三號突擊炮--SU-76i。
  • 二戰初期德國已經有發射榴彈的四號坦克,為何還設計三號突擊炮?
    有了四號坦克之後,德軍為何還設計三號突擊炮?這個就涉及到了德軍的作戰編制問題,德軍的裝甲戰術強調對坦克的集中使用,絕大部分的坦克都編入裝甲師或者摩託化師執行主要的突擊或者防禦任務,只有成立了少數幾個坦克營,即便是這些坦克營也是作為一支完整的裝甲單位投入作戰的,一般的步兵單位是得不到坦克的支援的,德軍從原則上是禁止將坦克分散開來去支援步兵單位的。而三號突擊炮則是專門為步兵單位提供火力支援的,隸屬於德軍炮兵單位,而不是裝甲兵。
  • 二戰德軍東線的坦克殺手三號突擊炮王牌弗裡茨·阿姆林軍士
    二戰初期德軍三號A型和B型突擊炮在波蘭戰役中,發揮出色,讓德軍看到三號坦克底盤二次改造的優點之處,德軍把75毫米24倍徑炮安裝在三號坦克底盤上面,既能掩護前線步兵的進攻,又能提供強大又高效的火力支援,於是在波蘭戰役結束後,德國開始正式成立多個獨立的突擊炮營,作為戰線上獨立單位,起初德軍軍工部門並沒有料想到
  • 三號突擊炮的繼承者:二戰德軍Sdkfz 251/9型半履帶突擊炮車
    二戰初期,無論是四號坦克還是三號突擊炮都安裝的是24倍徑的75毫米短管火炮,主要用於支援步兵作戰,為步兵提供火力掩護。可是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德軍在東線面臨著空前的反坦克壓力,德軍不得不將所有可改裝的裝甲戰鬥車輛都投入到反坦克作戰中,四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相繼都更換為長身管的75毫米火炮,更多地擔負起反坦克作戰任務,支援步兵作戰被置於次要的位置。
  • 師德長技以制德,效仿三號突擊炮而生,蘇聯SU-122自行火炮
    最先採用此方法的是德國,由德國名將曼施坦因倡導,將三號中型坦克的炮塔拆除,加裝一門75毫米短倍徑榴彈炮,並在正面加強其裝甲厚度,從而製造出一種用於支援步兵作戰的,"能夠伴隨步兵進行作戰"的三號突擊炮。一、師德長技以制德事實上,三號突擊炮的作用對於陸軍的步兵而言非常重要,儘管當時德國已經開發了支援坦克,也就是四號中型坦克,但因為其歸屬於裝甲部隊,因此廣大步兵師往往是不能得到裝甲部隊支援的,這在突破敵方築壘地帶時就會變得非常麻煩。
  • 曼納海姆元帥的外國玩具,二戰芬蘭軍隊中的德國三號突擊炮
    在芬蘭電影《血戰1944》(《Tali-Ihantala 1944》 )中,曾有芬蘭裝甲部隊攻擊蘇軍的畫面,其中芬蘭軍隊裝備了許多三號突擊炮G型。三號突擊炮作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量最多的裝甲戰鬥車輛,自然出售給了德國的友好或中立國家,包括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西班牙、匈牙利、義大利以及芬蘭,其中芬蘭獲得數量排名第二。
  • 四號突擊炮和四號殲擊車有什麼區別?德軍為何要裝備這兩款武器?
    四號突擊炮和四號坦克殲擊車是二戰德軍同時裝備的裝甲武器,它們都是以四號坦克底盤為基礎,安裝一門前向火炮製成,兩者形制和性能都差不多,為何德軍要不嫌麻煩的安裝這兩款裝備呢?三號突擊炮的作戰效率高於四號坦克,為此元首決定將中型坦克的重擔交給五號黑豹中型坦克,而現有的四號坦克生產線則改成四號突擊炮,用以彌補三號突擊炮數量上的不足。
  • 開創自行突擊炮新紀元,德國III號突擊炮成為致命的王牌
    但是今天兵哥要講的是另外一種德國大量的裝備突擊火炮,也是相當的有名,這款火炮不僅結構簡單便於使用,造價低,而且機動性能較好,在戰場上擁有出色的生存實力,是相當優秀的自行突擊炮,即德國III號突擊炮。說起這叱吒風雲的德國三號突擊炮,最早提出一理論的還是當時的德國將軍曼施坦因,他不僅是戰略大師,而且對德國裝甲兵發展具有前瞻的眼光。
  • 德系突擊炮中,比較好用的是「黃鼠狼」和「三號突擊炮」
    從內測開始,到現在,三國坦克都有接觸,目前以德係為主,德系中坦路線、重坦路線、火炮路線(內測時體驗過德系突擊炮路線),美系有火炮路線和重坦路線,車位不夠就賣了火炮,只開美系重坦。聽很多人說T54很牛,就選了蘇系中坦路線,體驗下。下面說說三國各車體驗感覺。一、德系突擊炮。內測是,為了體驗狙擊炮的感覺,特意升級到德系突擊炮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