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到了,又可以開開心心做模型了,我帶著三號突擊炮專輯2回來了,這次專輯2是對專輯1的的補全。我這只能算是個科普,欲(強)求(調)不(考)滿(證)的朋友們,推薦你們去看微信公眾號 尼伯龍根工廠,不要難為我。
▲ 上次把E型給漏了,這次補上[鬼笑]。說到E型的改進,不得不說一下,漢斯之所以在裝備處於相對劣勢的閃電戰中戰無不勝,跟不同部隊間的密切協同作戰是密不可分的。能夠做到緊密配合的原因,除了部隊自身訓練素質以外,無線電的溝通聯絡也是重要環節,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沒有及時的指揮部署,再優秀的指揮官也得吃敗仗。E型的外形和C/D型的差別就在於戰鬥室左右對稱設置的長方形的裝甲盒子,裡面裝的是升級的電臺。
▲ 有網友在專輯1中留言要看的照片,三號突擊炮C/D型75mm L/48主炮123號車,BRONCO CB35116還原的那輛。另一張左側照片(《兵器》2001年增刊)相信很多同好都看過,如果要問,這兩張照片是不是同一輛車,我個人認為是同一輛,首先仔細看圖片在引擎蓋板上方那一小截殘垣斷壁和左側照片那張在拍攝背景上能夠對應上,其次是右側擋泥板損毀是在兩張照片上都能確認到的,再次這種應急改造的車輛數量本就不多,配發給兩支部隊,都漆上123無線電呼叫號這麼巧合的事,概率實在太低。最後來說說用BRONCO CB35116來製作該車要注意的一些細節吧,左側照片已經確認擋泥板至戰鬥室部分的翼子板全損,主動輪因為照片像素不高的問題,個人傾向於Cb3和Cb5都可用,託帶輪是掛膠老款Ca11;右側翼子板幾乎全損,主動輪個人傾向於沒有輪轂蓋的款式Cb3,託帶輪為全鋼無加強筋的ALKETT廠後期款,BRONCO套件裡沒有,得從其他套件殺肉比如DRAGON的老紅盒,全鑄造豬鼻式炮盾是沒有同軸機槍射擊孔的Dd2。
▲ 三號突擊炮G型105榴彈炮型。此車又是一個不同時期特徵雜糅的代表,首先可以判定是ALKETT廠生產型,因為這顯眼的華夫餅乾防磁。主動輪是1943年12月啟用的沒有輪轂蓋的款式;1944年3月因為導入了由裝填手在車內遙控射擊的車頂機槍,因此裝填手艙門從前後打開改為左右打開,但遙控射擊裝置生產進度延誤,很多車輛未配備所以只能用圓形蓋板把開孔焊死,照片上能確認改進後的裝填手艙門但未見機槍;託帶輪依然是掛膠的舊款沒有使用1943年11月開始導入的全鋼輪;1943年11月起開始啟用的ALKETT廠標誌性的全鑄造豬鼻式炮盾也未見,使用的還是焊接炮盾;戰鬥室正面兩側使用了水泥來加固窩彈區;裙板掛架被拆除應該不是維修需要,裙板雖然是個保命的好東西,但是在野外機動時,經常由於樹枝籬笆等剮蹭,阻礙車輛行駛,所以包括三突、四號和黑豹在內很多車組平時都會拆掉不用;注意被拆下的裙板內側細節,能確認到保護戰鬥室側面那多加的半塊哦。
▲ 這張圖真的是為了做這次的專輯2找了很久才找到的,這是能夠確認MIAG廠三號突擊炮G型重要特徵的一張照片,圖中總共三輛,遠的不看看近的,左一這輛,首先看1943年11月開始啟用的全鋼託帶輪,有減重孔有加強筋的是ALKETT廠(1944年1月改為只有減重孔無加強筋),有加強筋沒有減重孔的是MIAG廠,照片上能確認到有加強筋無減重孔。另外的,兩廠的區別還有:一是MIAG廠一直都使用焊接炮盾,從來沒使用過全鑄造豬鼻式炮盾(圖上看不見炮盾);二是不同於ALKETT廠的大塊華夫餅乾的防磁款式,MIAG廠的防磁是小方格的款式(照片左下角能看到一點)。三是MIAG廠在1943年3月開始,在翼子板的固定架上採用三角加強筋(圖上可以確認),ALKETT廠沒有。
▲ 三號突擊炮C/D型。專輯1中放了張罕見的看不見車頭的非洲軍C/D型,這次換一張能把主要外部特徵都看到的。根據前線部隊的反饋,A/B型的炮手瞄準孔沒有保護,過於暴露,極易成為敵軍狙擊手射擊的目標,由此C/D型對戰鬥室外形進行了重新設計,把炮手瞄準鏡開孔從戰鬥室正面移到戰鬥室頂部,炮手也增加了可以方便出入的大艙門,圖上可見帶著船帽的就是炮手,他身後的是車長,另一個只露了個腦袋的是裝填手。但是改進後的戰鬥室依然存在缺陷,比如正面主炮左右兩側的窩彈區,F型和F/8型的很多照片上就能確認到有用水泥填平窩彈區的案例,直到G型才做出修改,可是G型依然有對窩彈區不放心的部隊用水泥加固的案例存在[哭笑]。
▲ 看圖片猜型號第三題,有知道的朋友嗎?不同的資料說法不一,有的說是A型臨時生產型有的說是B型極初期型,有的說總共12輛,有的說總共20輛。綜合一下來說,1940年6月到8月,沒有使用三號突擊炮專用底盤,而是使用三號坦克G型的底盤生產了一批,數量不超過20輛,主要特徵為:1、等距排列的託帶輪;2、寬輪緣負重輪;3、底盤首下鉚接固定20毫米附加裝甲;4、沿用底盤側面逃生艙門;5、駕駛員觀察窗前的那塊跳彈擋板,由於三號坦克G型的變速箱檢修艙門是前後開的原因(三號突擊炮底盤為左右開)被取消;6、由於使用的是三號坦克G型的底盤,因此沿用剎車裝置通氣口蓋(兩大燈內側)。因為炮手艙門那裡的配置和B型一致,我個人偏向於歸類為B型極初期型。據考證,國防軍最勇猛的667突擊炮旅,在最初組建連級部隊的時候就領取了6輛這個批次的,參加了巴巴羅薩行動,從此走上精英部隊之路。
▲ 專輯1介紹了三號突擊炮B型初期型,剛才介紹了B型極初期型,B型中期型的照片特別多,歷史照片彩色集錦5第一張就是,這張是B型後期生產型。B型各型號之間外觀上區別不大,但是說起來特別囉嗦:B型初期是舊款8孔主動輪+舊款誘導輪+360/380毫米履帶+無裝甲保護的車尾煙霧彈發射裝置,B型中期是新款6孔主動輪+舊款誘導輪+380/400毫米履帶+部分車輛安裝帶裝甲保護的車尾煙霧彈發射裝置,B型後期是新款6孔主動輪+新款誘導輪+400毫米履帶+安裝帶裝甲保護的車尾煙霧彈發射裝置。模型製作方面,DRAGON 6008/9132年代久遠,都可以做成B型中期型;TAMIYA 35281是比較新的套件,B型中期型/後期型二合一,但是有朋友在比對後,發現戰鬥室尺寸有問題[哭笑]。
▲ 這張照片是不是又很眼熟了?相信DRAGON 6644的封繪一定是參考了這張畫出來的。專輯1說到了F/8初期型,這次來說一說F/8後期型。之所以命名有/8,是因為使用了三號坦克第8生產批次的底盤也就是J型的底盤,總共就250輛還分前期焊接裝甲和圖上這後期的鉚接裝甲(底盤首下,首上,戰鬥室正面主炮兩邊),同時期的四號坦克也是用鉚接附加裝甲替代了焊接附加裝甲,據說是前線部隊反映焊接的不耐打,整體焊接牢固度不高。注意該車首上裝甲左側畫有有部隊章,如果我沒記錯的話,DRAGON 6644裡有同款水貼紙,也有註明是哪支部隊。
▲ 這是一輛1943年3月MIAG廠生產型。識別特徵一是駕駛員觀察窗上方的30毫米鉚接裝甲,仔細看是不是有點不對勁?怎麼只有4個鉚釘?這是因為從2月起廢除了駕駛員的潛望鏡,所以焊上一塊同樣30毫米厚的鋼板堵住原來的兩個孔作為補救措施;二是翼子板固定架上的三角加強筋,這是1943年3月MIAG廠開始啟用的,雖然在某些後期ALKETT廠的車輛上也能確認到這個特徵,但在這個時期可以肯定這輛是MIAG廠生產的。注意下履帶,並不是Magic Tracks的款式,與之對應的是AFV 35179或沃雅35014表現的款式。
這輛突擊炮還在底盤首上裝甲右側畫有部隊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查是哪支部隊的,我偏不告訴你們。
▲ 1943年11月,希臘.派往羅德斯島的羅德斯突擊營裝備的三號突擊炮G型指揮型。新紀元社三號突擊炮F-G型53頁、55頁有這輛車的介紹:熱帶地區雙色迷彩塗裝(RAL8020、RAL7027),車輛無線電呼叫號為黑色空心100,車體首上裝甲畫有有突擊炮部隊戰術標識和部隊章,該車為三號坦克M型底盤製造,變速箱檢修艙門為三號坦克M型款式,戰鬥室兩側翼子板上均放置備用負重輪,左側發動機進氣口旁安裝有長條形儲物箱。注意履帶是AFV 35179或沃雅35014表現的款式, Magic Tracks沒有這種款式,並不是所有的三號/四號模型都用Magic Tracks的那兩款400毫米的三號/四號系列,做模型的朋友要注意了。
▲ 三號突擊炮F型105榴彈炮型。屬於試製的車輛,數量不多,在1942/1943年冬天裝備185突擊炮營試用,因為發射榴彈壓制效果很好,所以後來每個突擊炮排中都會裝備一輛105炮型。這張圖片可以看到明顯的F型後期型特徵:大型牽引鉤基座、30毫米焊接裝甲、從左側翼子板移至車體首上焊接裝甲正中位置的NOTEK管制車燈、可翻轉的前擋泥板。跟普通F型不同的戰鬥室頂部抽菸裝置圖片上看不到,但是有其他圖片可以確定比F型普通型更高。接下來就是吐槽DRAGON 6834的時候了,可以說DRAGON出這盒模型的時候是沒有太多誠意的,雖然更加高大的戰鬥室頂部抽菸裝置是開出來了,但是非常坑的跟戰鬥室頂部裝甲開在一起,套件給的戰鬥室頂部裝甲是E型的不是F型,這是個嚴重的錯誤,所有試製的105突擊炮都是F型底盤改造的,沒有E型。
▲ 這張圖片的拍攝時期應該是在1943年春天,側裙空間裝甲(schurzen)開始成為裝甲戰鬥車輛(三號、四號、三突)標準配備之後,這是輛安裝了側裙換裝了75mm L/48炮的三突F型後期型,跟在後面的三輛都是短管型,圖片左一左二為A/B型,左三為C/D型。新紀元社三號突擊炮F-G型16頁、18頁有這輛車的介紹:噴塗黃綠雙色蛇形迷彩(RAL7028、RAL6003)、全車除車尾十字徽章外無任何標識、S型牽引鉤移至右側翼子板後部、履帶工具箱移至右側翼子板前端(圖上可見)、側裙追加兩塊裝甲版提供戰鬥室側面額外防護(圖上可見)、枕木移至左側翼子板前端(圖上可見)、牽引鋼纜放置在引擎蓋板上、兩側引擎進氣口外側加裝空氣濾清器(DRAGON 6851初版和BRONCO CB35117都有這個零件)。
完結撒花,祝各位靜態模型愛好者網站的鐵桿粉們國慶中秋雙節快樂!
※ 本文原作者為桂小六,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