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過坦克世界的人一定對於德軍科技線的三號突擊炮不陌生,這種由三號中型坦克發展而成的,有著封閉固定戰鬥室和低矮車身的裝甲載具,是遊戲裡典型的坦克殺手。而在現實裡,它也是德國陸軍追捧的對象,很多德國將軍表示,相比於一個裝甲師,更希望得到一個突擊炮營。在德軍的一線部隊裡,也有'兩輛突擊炮勝過十輛坦克'的說法。那麼這種與坦克截然不同的裝甲載具,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陸軍,將他們的閃電戰理論視為他們的基本戰術。在這個戰術思想的指導下,德國裝甲部隊只負責打開突破口,而負責佔領和擴大突破口的任務則是交給了步兵部隊來完成。可這樣的問題是步兵用什麼去擴大突破口?畢竟對方的防線上可能遍布工事,步兵們用血肉之軀肯定是沒法擴大突破口的。而在這樣高速的作戰模式下,步兵們顯然也來不及等到後面的牽引式重炮趕來。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愁壞了戰前的德國將軍們,因為步兵們如果不能擴大突破口的話,那麼整個閃電戰理論都可能崩盤。而時任德國陸軍第八步兵師師長的曼施坦因則對此有了一個解決方案,曼施坦因提出了一種新穎的裝甲載具。這種裝甲載具是基於德國的三號中型坦克發展而來,在去掉了炮塔後採用封閉固定戰鬥室之後,並且裝入了一門75毫米步兵炮。曼施坦因將其稱之為三號突擊炮,顧名思義就是伴隨步兵進行突擊的大炮。
按照曼施坦因的想法,每個步兵師應該裝備十八輛突擊炮,或者裝備更多一些,總之要組成一個突擊炮營,隨時為步兵部隊提供支援。當然了,這個建議當場就被古德裡安為首的一票裝甲部隊指揮官抵制了,他們認為坦克也能做到同樣的事情,哪裡需要什麼三號突擊炮?更別提這個東西還要佔據三號中型坦克的產能,那就更不能接受了。好在曼施坦因的人際關係夠硬,在獲得了德國陸軍高層的支持後,三號突擊炮成功進入的試生產階段。
首批生產的三號突擊炮A型是以三號坦克F型底盤和零件為基礎,就結構而言75毫米火炮裝在前部傾斜上層結構的中部,上部結構由裝甲板組成並焊接在底盤上。因為沒有了炮塔的存在,所以它的裝甲厚度可以進一步增強到50毫米厚。其車體正面左側有一塊炮手觀察鏡,上面的扇形保護面可以保護炮手被子彈或碎片攻擊。從1940年1月到1940年5月,共有30輛三號突擊炮被生產出來,其中24輛參加了法國戰役。
三號突擊炮在法國戰役裡被編成了4個突擊炮連,分屬於不同的部隊之中。而法國戰役本身也證明了曼施坦因的理論,因為坦克都去進行穿插合圍,所以步兵們無法得到坦克的支援。而三號突擊炮的存在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尤其是在面對法國的魏剛將軍組建的'魏剛防線'時,三號突擊炮頂著法軍的火力衝上前去,把這些火力點和工事通通拔出了。可以說,三號突擊炮在經過法國戰役之後,徹底得到了德國陸軍的認可,開始進入高速量產階段。
在法國戰役之後,三號突擊炮經過了多次修改,但基本都是修改一些邊角,沒有本質上的變化。這種狀態直到蘇德戰爭爆發後才得到改觀,原因是當時德軍遭遇了嚴重的坦克危機,蘇聯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實力強大,德國陸軍現有的坦克難以與之對抗,三號突擊炮也不例外。有鑑於此,德國陸軍開始對自己的裝甲力量進行升級,而三號突擊炮被升級為了G型。
三號突擊炮G型與前幾個型號不同,它的重心不再是支援步兵,而是側重於反坦克作戰。三號突擊炮G型被安裝了一門75MM/L48倍徑的反坦克炮,這種長倍徑反坦克炮的目標是反坦克,在發射被帽穿甲彈或是鎢芯穿甲彈時,可以在一千米距離上消滅蘇聯的T-34中型坦克,通過隱蔽伏擊的方式,也可以在五百米距離上從側面摧毀KV系列重型坦克。三號突擊炮G型的裝甲也被提升到了正面80毫米,再加上自身低矮的造型,理論上的防護水平並不低。
此時的三號突擊炮性能有了一個飛躍性的提升,是一種全能的前線火力平臺,尤其是在反坦克方面,它幾乎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三號突擊炮的反對者有很多理由反對它的存在,尤其是它佔據了坦克生產線這一點。但是必須指出的是,三號突擊炮低矮的外形確保了它在戰場上不易被人發現,而且也變相減少了它的中彈概率。同時在德國裝甲部隊將坦克集中之後,步兵們能獲得的裝甲支援也就僅剩下三號突擊炮了。
另外,抨擊三號突擊炮不適合突破作戰和進攻作戰這一點,本質上也是對這種武器的性能的本末倒置。作為一款封閉固定戰鬥室的裝甲載具,它其實就是用於有限的支援作戰,更多的則是用於防禦作戰。尤其是在升級到三號突擊炮G型之後,這種防禦傾向就日漸增加了。通過將低矮的車身藏於掩體或是灌木叢之後,三號突擊炮可以出其不意的攻擊那些蘇聯坦克,並且不用太過擔心被對方發現。
這種情況在三號突擊炮G型大量出現在戰場上之後就更是如此,面對正在前進中的蘇軍坦克隊列,往往只需要兩三輛三號突擊炮進行攻擊,就可以將這一整個坦克隊列遲滯在原地。而混亂的蘇軍坦克兵們只能從坦克裡彈出頭,慌亂的尋找隱藏起來的三號突擊炮,但結果往往都是無功而返。甚至於有些時候,這種原地索敵的方式還會造成反效果,因為他們自身此時就是絕佳的標靶,埋伏起來的三號突擊炮根本不會放過他們。
而三號突擊炮的戰果也是巨大的,比如說1942年的史達林格勒戰役裡,德軍軍士長庫特·普弗瑞德指揮的三號突擊炮就在二十分鐘裡消滅過九輛蘇聯坦克。1943年德軍和蘇軍在德米揚斯克地區的交戰裡,德軍三號突擊炮車長霍斯特·紐曼,也在戰鬥裡一鼓作氣的消滅了十二輛蘇聯坦克。事實上,三號突擊炮的戰果十分驚人,總在整個戰爭期間消滅各式坦克21000輛,其餘作戰車輛更是不計其數,完全證明了三號突擊炮的優秀性能。
結語
可需要指出的是,三號突擊炮本質上就是一個坦克殲擊車,無炮塔結構的裝甲載具先天不適合進攻作戰這一點是難以避免的。雖然三號突擊炮的車組裡不乏優秀的車組,但投入到進攻作戰裡仍舊是個災難。1944年末的突出部戰役就是個例子,德軍就曾把三號突擊炮用於進攻作戰,結果造成了三號突擊炮的巨大損失。當然了,這依舊不能抹消三號突擊炮的功績,它仍舊是二戰裡最優秀的武器之一。
參考文獻:《坦克與裝甲戰車》
《二戰德國坦克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