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快到了,今天跟大家侃一侃時下最火的美食—大閘蟹。
俗話說「西風響蟹腳癢」,每年的中秋都是吃蟹的好時節。我們中國人中秋吃的蟹主要指大閘蟹,我們老家稱之為「毛腳蟹」。一般九月吃雌蟹,十月吃雄蟹。我個人更偏好雄蟹,膏香肉嫩,讓人直流口水(mouthwatering),食指大動(finger-licking good)。
現在大閘蟹高檔食品,中秋期間關係一般般的送月餅,關係很好的都送大閘蟹。吃大閘蟹也是門學問,要把藏匿在殼中的肉一點點剔出來不容易,一般人手剝牙咬,而講究一點的人都要用「蟹八件」來吃蟹。
「蟹八件」
現在因為各種廣告營銷,把大閘蟹炒成一種昂貴食品。其實早年間大閘蟹不稀奇,住在河邊的人家,豬肉和大米吃不起,反倒吃的起大閘蟹。
就像波士頓大龍蝦,以前在美國緬因州都是窮人吃的,當地監獄的犯人甚至發生暴動,要求一周不能提供超過三次以上的龍蝦餐。
下面這張圖是1945年美國海軍在上海拍攝的市井照片:
有英文基礎的朋友都知道「螃蟹」的英文叫 crab。
crab 在西方人的印象中一般是海蟹,像什麼「帝王蟹」(king crab)、「青蟹」(mud crab)、「麵包蟹」(brown crab)、「梭子蟹」(swimming crab)、「珍寶蟹」(Dungeness crab)。這些海蟹的體積相對比較大,肉質也比較粗。
順便提一句,其實西方人不怎麼愛吃蟹。像美國,雖然有長長的海岸線,螃蟹產量不小,但很多手粗嘴笨的美國人吃不來蟹。他們更愛吃的是操作傻瓜的大龍蝦,因為剝開龍蝦殼裡面就是大坨的肉。
所以,為了照顧這些「懶人」,美國的商家通常是把蟹肉剔出,專門做成蟹餅(crab cake)放在超市裡賣。
美國超市貨架上的「炸蟹肉餅」
「大閘蟹」的學名叫「中華絨螯蟹」,從名字中可以看出這是中國特有的物種。但某些國家和地區也出現了這種大閘蟹,是因為中國的大閘蟹混進貨輪的水箱而進入世界各地。
由於國外沒人敢食用,而且這種大閘蟹其實蠻兇悍的,天敵較少,所以導致泛濫。英國廣播公司(BBC)還將中國大閘蟹評為世界百大危險侵略物種,呼籲大家一定要把這種外來生物趕盡殺絕。
為了消滅這種大閘蟹,美國人還把它們作為通緝犯一樣掛在網上,並要求美國人一旦在野外發現這種螃蟹,一定要及時報告給有關部門。
美版大閘蟹「通緝令」
從上面這張「通緝令」裡,我們可以看到「中華絨螯蟹」(大閘蟹)的英文說法是 Chinese Mitten Crab,上面還有一行字叫 invasive species(入侵物種)。
我們來看看 Chinese Mitten Crab 中間這個單詞--mitten,牛津詞典的解釋如下:
mitten 指的是一種手套。這種手套由兩部分構成,一個部分把四個手指覆蓋,另一個部分單獨覆蓋拇指。
詞典還提供了三種手套的圖片。「手套」總稱為 glove,三種類型分別為 fingerless glove,mitten 和 glove,長啥樣一目了然:
「大閘蟹」蟹鉗上的絨毛確實有點像「手套」(mitten),mitten crab 這種說法十分形象生動。老外管它們叫「手套蟹」,有沒有被戳中萌點啊?
最後,我再把一些跟大閘蟹有關的英語表達為大家梳理一下:
1. 大閘蟹:mitten crab(或 hairy crab)
2. 雌/雄蟹:female/male crab
3. 蟹鉗:crab claw(或 pincer)
4. 蟹黃:crab roe
5. 蟹肉:crab meat
6. 蟹券:crab voucher
7.「蟹八件」:eight-piece dining set(或 crab-eating tool kit)
預祝大家中秋快樂!我後續會寫跟中秋有關的英語科普類文章,希望大家多多點讚、多多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