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大膽黑政府的災難片,我們還拍不出

2021-02-21 獨立魚電影

自從開放分級制度以來,韓國在類型電影方面取得了十足的突破。

其中,韓國的災難片甚至達到了可以比肩好萊塢的製作水準。

剛剛過去的2016年,竟然有三部災難片成功殺入韓國票房榜的TOP 10。

《釜山行》一舉拿下年度票房榜的冠軍。

《隧道》憑藉712萬票房排在第五位。

而第三部入圍TOP10的災難片,正是魚叔今天要介紹的——

潘多拉

판도라

這部電影在12月上映,第一周就拿下了票房周冠。

雖然豆瓣上評分只有7.4;


但是韓國的電影評分網站NAVER上卻給出了8.81的高分。


甚至比《釜山行》還高出0.2。


本片導演是曾經執導過《鐵線蟲入侵》樸正宇。



拍完《鐵線蟲入侵》後,他用了整整4年時間,來完成這部作品。

為了增加真實感,導演按照1:1的比例還原了核電站。

光是這項土木工程就耗時4個月。


劇組一共動用了6280名演員和504名工作人員參與拍攝。


不僅如此,劇組請來了《老手》的攝影指導、《釜山行》的視覺特效指導以及《辯護人》的音樂指導。

豪華的製作團隊,為這部電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電影的靈感,源於2011年日本福島的核洩漏。

韓國是世界上核電站密集度最高的國家。

去年9月12日,韓國發生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地震。

地震促使核電站的危險係數大大增加,這讓韓國人感到十分不安

《潘多拉》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展開的。

故事發生在一個海邊小鎮上。

小鎮上的大部分人,都在核電站工作。

男主姜在赫也是其中之一。

他的父親和哥哥,多年前因為核事故去世,這對姜在赫來說,一直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因此他渴望離開小鎮,去首爾打拼。

當他下定這個決心後,一場地震發生了。

地震導致核電站冷卻系統出現裂縫,造成了小規模的核洩漏。

如果不及時處理,壓力過大會導致原子爐的爆炸。

後果不堪設想。

這時政府不得不面對一個兩難的抉擇。

一是不顧核電站附近還沒轉移的居民,把原子爐中帶有汙染的氣體排到空氣中;

二是擔負著爆炸的風險,等待居民轉移到安全地帶。

然而還沒等上級做出決定,原子爐已經發生了爆炸。

剎那間濃煙滾滾,一片人間煉獄的景象。

為了防止引起國民恐慌,政府極力掩蓋真相。

但是爆炸引起的輻射不斷擴散,政府已然掩蓋不住真相。

整個國家陷入了一片混亂當中。

嚴重的核災難,對於國土面積狹小的韓國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唯一拯救的方法就是海水澆灌,徹底廢止這個核電站。

然而冷卻系統的水槽仍然有裂縫在不斷漏水。

如果不進行防水處理,將會引發更大的災難。



必須及時修復裂痕。

可是現場的核輻射濃度極高,進去就意味著送死。

要以死為代價的修復,是違反人權的。

總統無奈之下只能發表電視講話,徵集願意去做防水的「死士」。



此時,已經吸入大量輻射、並且熟悉核電站環境的工人們,相對來說是最適合的人選了。

包括男主在內,留在醫院中的幾十人,自願組成了志願者小隊。


他們構成了守護核電站的最後一道防線。

這不禁讓魚叔想起守護福島核電站的50「死士」。


進入現場後,他們發現,只有犧牲一個可以安裝炸藥的人,才能阻止接下來的爆炸。


這個會安裝炸藥的人,正是男主。

最終,男主犧牲了自己,拯救了自己的家人,也替政府完成了救贖。


韓國的災難片中,對政府的諷刺十分常見。

當災難降臨時,政府總會第一時間掩蓋住真相。

而這部電影也對政府部門的荒唐和無能,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一個國家的總統,竟然是一個什麼都不了解、什麼都決定不了的「傻白甜」。


所有的事情,他都被總理蒙在鼓裡。

而作為反派角色的總理,一心只想著經濟發展和維穩。


如果早一點下令用海水進行澆灌,男主或許就不用犧牲了。

但是一旦用海水澆灌,反應堆將會徹底報廢。

這對國家的經濟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直到災難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總統才幡然醒悟,開始指揮救災工作。


除了對於政府的嘲弄,這部電影中最成功的是對人性的描繪。

如果這是一部國產主旋律電影;

最後關頭,男主臉上應該會寫滿「大無畏」三個字。

如果這是一部好萊塢電影;

男主應該會在炸藥爆炸前逃離生天,成為眾人眼中的英雄。


然而,姜在赫卻在生死關頭流露出最軟弱的一面。

他不僅希望通過電視直播來和家人告別,甚至還因為怕死而淚流滿面。


但這才是人性中最真實、最柔軟的部分。

也是這部災難片的點睛之筆。

《釜山行》中,孔侑扮演的男主被喪屍咬了,他決定在變異之前犧牲自己;

臨死前,腦袋中閃回的全是生活中曾經的美好。

這樣的處理雖然催淚,卻神化了男主的形象,脫離了人性。

而《潘多拉》中對人性的描述更寫實。

當他們決定成為修補防水的死士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客觀條件:

他們已經吸入了很多的輻射,就算離開危險區,也難以倖存


這樣的條件使得他們的行為動機充滿了合理性。

當巨大的痛苦降臨在他們身上時,他們想的並不是拯救國家。

因為這本來是國家該做的事情,不需要他們承擔。


但是為了家人能有一線生機,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面對死亡。

支撐他們的勇氣,是源於他們對家人的愛。



愛的力量,在平時瑣碎的生活中我們可能感受不到。

就像男主平時對待家人時,嬉笑謾罵毫不在意;

但是真的生死離別,才發現自己有多不舍。

《潘多拉》比之以往的韓國災難片,更具現實意義。

《釜山行》、《海雲臺》、《漢江怪物》這樣的災難不會發生,但作為核電站密度最高的韓國來說,福島核電事故的發生已經是一種警示。

可是韓國政府並沒有吸取這樣的教訓。

樸正宇用潘多拉作為電影片名,不言而喻

潘多拉打開盒子,將所有的災難、瘟疫和禍害都放了出來,唯獨「希望」還沒來得及飛出,就把盒子關上了。

細思極恐。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相關焦點

  • 這部韓國災難片真敢拍
    韓國在動作片、犯罪片、懸疑片、恐怖片等各種類型片中,都屢出佳作,當然,災難片同樣是韓國電影的強項之一。無論火爆整個亞洲的喪屍片《釜山行》,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海嘯片《海雲臺》,還是視效與人情並重的《摩天樓》,都收穫觀眾不少好評。災難片中,還有一類不容忽視,即病毒類災難片。
  • 重量級韓國災難片,靠「黑」他人自娛!
    2019年底的韓國災難片《白頭山》,光看演員陣容,就很難讓人不點開,黑道反派專業戶李秉憲,資深實力派河正宇,肌肉猛男馬東錫,加上全慧珍和裴秀智中青兩代氣質女星。其實《白頭山》的故事很簡單,一個特種部隊為了拯救城市,而前往危險重重的未知地帶。
  • 這樣的韓式災難片,請再多一點
    最近,小十君發現有一部韓國災難片出資源了。 這裡必須先心疼一下韓國人民,為什麼呢? 其實韓國國土狹小,原本不適合拍災難片。畢竟你看看人好萊塢,動不動水淹一個州。或者隕石普降大地,好像災難片和這種視覺效果看起來才是完美搭檔耶。
  • 災難or人性,韓國災難片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今天給大家推薦六部韓國災難電影。如果文藝片代表一個國家電影藝術的水準,那麼災難片就代表一個國家電影工業的水準,絕對的硬指標,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在這個水準上,韓國電影領先亞洲。 《恐怖直播》豆瓣8.8
  • 這8部末日災難片,把我震撼到說不出話!
    與《2012》裡製造諾亞方舟讓少數人存活的套路不同,《流浪地球》不但腦洞大開開啟了新的末日自救模式,而且還頗為難得的,彰顯出了中國的大國責任感。 以這種絕望感出發,敦促人類做出反思:如果地球命運未卜,我們該何以為家? 3.《2012》
  • 尹鴻:我們為什麼愛看災難片
    為什麼人們愛看災難片大家對很多災難電影比較熟悉,比如《2012》《後天》《我是傳奇》《傳染病》等等,這些電影都以表現災難為題材,一般把它們叫作「災難片」。災難片有3個顯著的特點:第一,不可抗拒的巨大破壞力量。這種力量可能來自自然界或是外太空,也可能來自人為。第二,巨大的破壞性導致巨大的傷害。
  • 垃圾災難片《白頭山》
    看到很冒火的一部災難片。果然是爛番茄片!導演和編劇的智商和邏輯思維,政治態度都表現得如同一個豆腐渣工程一般!投資商也是腦殼被門夾了!吐槽點那些沒有邏輯的點:1.中國和朝鮮的交界處,火山爆發,需要一個小韓國去拯救?2.地震都震到首爾了,埋在朝鮮的核武器還沒有洩露?3.用核武器就可以阻止火山爆發?4.那核武器釋放出來的核輻射,是不是二次災難?
  • 《白頭山》一場平民自救的政治災難片
    2、朝鮮:電影一開始,朝鮮已經交出核武器,這部電影導演想講的,朝鮮從本質上還是想和韓國和平解決問題,朝鮮半島一體化;電影裡面的朝鮮在這種災難面前,毫無自救能力,這也是韓國拍朝鮮的電影的特色-一直黑,朝鮮只有靠韓國,韓國才能拯救朝鮮,這是電影想講的。3、中國:電影裡面從我們的角度看,是把中國黑化了。
  • 災難片《全球風暴》怎麼會有票房慘敗的結局呢?
    大製作災難片也是如此,憑藉過硬的實力,票房幾乎橫掃整個世界。可是現在怎麼不靈了呢?我們看《全球風暴》的口碑,豆瓣僅僅6.3分,也就剛剛及格而已。什麼意思呢?不叫好。我們再看票房,北美肯定是撲街了,內地上映至今,也就4億出頭。什麼意思呢?不叫座。
  • 韓國災難片哪些電影 韓國災難片排行榜前十名
    《釜山行》的大熱讓我們對韓國災難片更關注了,韓國向來拍攝災難片不僅有恢弘的大場面和驚悚劇情,還承載著更多人性的探討,表面雖說是災難片也有一些嚇人的鏡頭,在驚恐之餘也為人物人性的弘揚充滿感動,今天讓我們看看有哪些經典的韓國災難片吧。1、摩天樓
  • 最經典的韓國十大災難片,你看過幾部呢?
    文 三木歐美災難片靠的是特技渲染效果,營造的是一種感官刺激氛圍,而韓國災難片都是實實在在的,它靠的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及豐富的劇情,來體現在災難面前人性的善與惡,或是對韓國政府的批判。影片講述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往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殭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列車於傾刻間陷入災難的故事。影評:這是一部以喪屍為主題的驚悚類電影,但很多人觀看完卻並不覺得恐怖,是電影拍得太差沒有營造出恐怖的感覺嗎?不是。當我觀看完這部影片,心中留存更多的,是感動。
  • 我們愛看災難片 是因為想超越對災難的恐懼
    尹鴻老師表示,在災難面前,人類不是世界的上帝,甚至也不是自己的上帝,必須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災難片給了我們一種用恐懼的經歷,去超越恐懼的美學方式和藝術方式以表現災難為題材的電影,通常都被稱為災難片,尹鴻老師分析說,災難片有三個顯著的特點:第一,不可抗拒的巨大的破壞力量。無論這力量是來自自然、來自人為,還是來自外太空。
  • 《潘多拉》從本片談中韓災難片不同
    《從本片談中韓災難片不同》1.我一般把廣義上的災難片分為3種:天災的、人禍的、外星人毀滅的,無需解釋。我認為俠義的災難片特指地球自然災害類,也就是剛才廣義中的天災類。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像《中國機長》《緊急迫降》《鐵達尼號》這種都是普通劇情片,最多算個事故片,影響範圍太小,所以不屬於災難片。
  • 我們為何特別喜歡看災難片和戰爭片
    災難片和戰爭片,會重現這種悲慘的場面,甚至可以渲染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慘烈的場景會激活我們大腦中的避難功能,作為觀眾,這種刺激會讓我們的口味卻越來越重。每個人看災難片的目的可能不太一樣,大概一般人有這些想法:1、著迷於他人的不幸?2、他人的運氣越差,我們就越幸災樂禍?
  • 【解說】日本最新災難片《新·哥斯拉》
    日本的災難片都有個特色風格,就是大部分時間和劇情都是講政府各部門各官員在商討怎麼對付,這部新·哥斯拉也不例外。日本政府請了三位該領域的資深專家來探討這是什麼生物。人家日本首相和官員是想請權威來確診個這是個啥玩意,才好研究對策,一副火燒眉毛的焦急樣子。結果專家們可好,每人拋出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觀點。他們的觀點全都是隨便抓個路人甲乙丙都能說出來的廢話,硬生生的把專家黑出了翔。
  • 《漢江怪物》——政府無能的背後,我們那依靠的,只有親情!
    文/然狗君 如今,災難片的上映層出不窮,倍受好評,無論是末日災難《2012》、《絕世天劫》還是病毒災難《致命感冒》、《傳染病》,又或是喪屍災難《生活危機》系列、《活死人之地》,想必這些電影在我們腦海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印象。
  • 看災難片,是想超越對災難的恐懼
    這種力量可能來自自然界或是外太空,也可能來自人為。第二,巨大的破壞性導致巨大的傷害。第三,表現人類為戰勝災難而付出的努力和犧牲。  為什麼災難給人們帶來如此巨大的損失,但人們還是喜歡看災難片呢?實際上,人們看災難片恰恰是想超越對災難的恐懼。  盧梭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來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實際上,人無論是面對大自然還是面對人類自己時,都有許多無法戰勝的困境。
  • 精彩災難片推薦!喜歡這種驚心動魄大場面的趕緊收了
    科學家對預言研究發現,隨著太陽活動異常,地球內部的能量失衡,一場末日災難即將來臨。於是各國政府開始聯合起來,在中國製造秘密方舟,在大難來臨時,方舟能保存人類和部分飛禽走獸的火種。就在查理得知真相後不久,火山爆發,強烈地震和海嘯席捲了全球。傑克遜帶領全家人在這場驚心動魄的災難中踏上了尋找和登上方舟的震撼旅程。電影《2012》場面恢弘,氣勢震撼。
  • 10部韓國災難片,人性和現實的雙重大尺度!
    但如果連韓國都比不過就感覺臉上無光了,這也是為什麼天朝不推崇韓國電影的原因。回過頭看這部片子,我摸著良心說,小成本的科幻片拍成這樣算是不錯的了,有血有淚不失為一部不錯的商業片,起碼觀眾看完了不會罵娘。再看看我們國產大片動則幾千萬上億,拍出一堆垃圾。坑爹呀這是,國產電影,讓我拿什麼說愛你?我觀韓國電影和中國電影的總結是:韓國電影人擅長花很少的錢拍出大片的感覺。
  • 《潘多拉》影評:出離憤怒的韓國災難電影
    2016年也不例外,像曾經火爆朋友圈的殭屍電影《釜山行》、懸疑片《哭聲》、《小姐》、政治片《檢察官外傳》以及代表韓國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爭奪的歷史戰爭片《密探》等。而在2016年年底上映的災難片《潘多拉》可以說為韓國電影做了很好的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