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褐藻》片尾引出了硝化細菌的話題,有些盆友在微信上也建議詳細的談一些這方面的東西;無奈才疏學淺,僅能就自己這些年水族工作的經驗裡面總結出一兩點來,分享給大家;
硝化細菌這個東西寫清楚還真不容易,一言難盡的,於是乾脆PS製作了一些示意圖:
硝化系統大概是這樣了,主要分成三個過程:氨化、硝化、反硝化;
其實從左到右的兩步(氨化、硝化)都可以在水族箱裡面完成,但是最後反過來那一步(反硝化)在水族箱裡面效率就很低了,再自然界深厚的土地裡卻可以很好的完成;
然後仔細圖解一下氨化、硝化、反硝化這三個過程;
1)氨化:
氨化過程是硝化細菌(自養菌)不參與的過程,參與這一過程的是各種腐生細菌(異養菌);
值得注意的是水的酸鹼度(PH)會左右有毒的氨和無毒的胺這兩者的比例;當PH≥7時,水中氨NH3佔比較高,當PH<7時,水呈酸性,此時氨化出來的基本就是無毒的胺NH4;
水的酸鹼度波動,這二者的比例也會相應的變化;
2)硝化:
硝化過程的初期,胺和氨被轉化成為對水族箱裡面生物有毒的亞硝酸鹽NO2-,但這一階段是很短暫的,很快會轉化成無毒的硝酸鹽NO3-;
到這個時候,水族箱裡面的硝化系統基本就結束了;
硝酸鹽是植物的養分,但植物本身來吸收是不能完全消除硝酸鹽的,所以需要換水;
如果長期不換水,硝酸鹽含量會不斷攀升,結果就是更容易產生藻類,酸鹼度也會因硝酸濃度高而降低;
3)反硝化:
自然界裡面,15-20cm一下的土壤裡面氧含量極低,為厭氧菌的繁殖和生長提供了條件,水族箱裡面就很難高效率的實現這一點;
說了很多之後
很多盆友因為水族店或者其它一些說辭,對硝化細菌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我淺談一些我的看法;
a)硝化細菌可以把有毒氨NH3、亞硝酸鹽NO2去除,但是水不一定會清澈,還得有物理過濾的配合;
後期長期清澈也不是主要靠硝化細菌,而是腐生細菌在濾材上面形成的菌膜來過濾那些無法被過濾棉本身所阻擋的微小顆粒,從而水清;
b)硝化細菌本身就是細菌,說她殺滅有毒有害細菌也是不對的,應該是「硝化」過程最終會把有毒的氨和亞硝酸鹽去除才對;
c)硝化細菌也不能分解魚蝦的糞便;雨下的糞便是「氨化」過程中腐生細菌(異養菌)的功勞;
d)硝化細菌生存需要氧氣沒有錯,但是沒有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需要特別大量的氧氣;
其實除了水流快速、氧氣充足的過濾桶,在水族箱的泥沙底床裡,因為和水的溫差、植物根系的傳導等原因,也會有氧氣的「微循環」,氧氣含量就比過濾桶低太多了,但是這些地方依然生活著大量的硝化細菌;
最後,
談一下水族箱裡面硝化細菌的來源:
可以從圖示中看出,即使沒有添加成品的硝化細菌,水族箱在養水的過程中,消化系統也能過逐漸的成熟,順利的話,這一過程需要一個月左右;
這也是很多盆友告訴我說「自己從來都不加硝化細菌,水族箱照樣很好」的原因;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添加成品的硝化細菌?
首先,添加硝化細菌可以人工引入菌種,讓硝化系統更快的形成;
其次,水族箱的硝化系統因為人為的操作或者其他什麼原因,難免會有波動,所以定期添加硝化細菌可以保證這些波動減小到最低;
Finish, Thanks!